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一路锦绣 >

第12章

一路锦绣-第12章

小说: 一路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宇文兰一怔,随即就排除了自己异母弟宇文蔷,这家伙畏畏缩缩的,生母早逝,手头上也没有什么钱财才是。他很快就想起了最近才来王府的河间王叔家的七郎宇文荣,便笑了,“倒有趣了,将朝食给摆上来。燕燕也来陪着我一道用吧。”
  玉儿的目光在燕燕身上打了个来回,与燕燕的目光在空中一阵交锋,这才和燕燕一左一右地坐在了宇文兰的身边,争先服侍宇文兰用着朝食。
  而燕燕则是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她一夜因为宇文兰宿在杨玉儿处而辗转反侧没有睡好,一大早被人唤上门时脸色极为不好,尤其那人虽长得凑活,但是一身锦衣只得八成新,一身的落魄气。若非是他一口气就拿出三千钱来,又说是姓宇文的,自己也不会同意了。想不到那人竟真是郎君的兄弟,原来宗室贵胄,也有人落魄至此呀!
  宇文荣自然不知如今他是连女支女都瞧不起的,而是耐心地等在了芳园里大半个时辰,这才等出了姗姗而出的宇文兰。那一瞬间,宇文荣的耳边恍惚响起了大正元年宇文荣的临死前的哀嚎。
  只片刻的恍神,宇文荣就大方地朝宇文兰作揖行礼道:“荣拜见兄长。”
  “原来是王叔家的阿荣呀,无需多礼。我前日也听了随从说你来了王府,只是我一向事务繁忙,还来不及与你聚上一聚,想不到你竟来寻我了。可是有什么事?你我兄弟不是外人,有事不妨直说。”宇文兰上下打量了下宇文荣,暗想河间王叔一向荒唐,膝下嫡庶儿子也多,倒只这一个宇文荣偷偷跑来了燕王府,难不成是想靠着这边让祖父和父王帮着他请封一个爵位的?
  宇文荣表情凝重,抬头直视宇文兰,语气微缓:“荣此来,并非有所求而来,而是送与兄长一个力压大兄,在祖父面前长脸,能得封王爵的绝妙机会的!”
  宇文荣此话一落,宇文兰的脸色立刻就变了,眼神也由玩世不恭变得锐利夺目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七点的时候家中电路坏掉了,八点才修好的,所以这么晚更新,不好意思~~~
  ps;说明一下,本文架空,但是一些官职爵位等等则是借鉴隋唐的,亲王的嫡子可封郡王,亲王嫡出的孙子可封国公,庶出的孙子可封县公,但是得父亲替儿子请封才可以。本文中,宇文荣的老爹儿子很多,对儿子又不上心,所以男主现在除了一个宗室子的身份外,无官无职,可谓白身的。

  ☆、因果终有结

  “你从哪里听来的混账话?想来是七郎你才来王府没有几天,所以才被那些奴仆的闲言碎语给骗了,我与我大哥并非外头猜测的那般。七郎该知道我等的身份,总有人想挑拨离间从中渔利。”宇文兰的目光格外的尖锐,逼视着宇文荣。
  宇文荣并不慌张,只凭前世里宇文兰死于宇文蔚之手,就可知道这对嫡亲的兄弟内里到底是不和还是流言了。在宇文荣看来,宇文兰并非是真的纨绔,不过是不想和一母同胞的嫡长兄宇文蔚相争,便宜了其他庶出的兄弟罢了。只是宇文蔚却是个十足的小人,比之自己父亲宇文舵还让人齿冷,不但亲手摔死了宇文兰才三个月大的儿子,更是当面侮辱了宇文兰的妻子宋氏。其后更是将宇文兰给虐杀了。
  宇文荣不知如今的宇文兰对宇文蔚还存多少的手足之情,但是凭着宇文兰年近二十三岁,死了两任未婚妻子,一个妻子娶进门还没有满一年就没有了,就能看出宇文蔚的步步紧逼。再说了,在燕王府诸多的王孙之中,也唯独宇文兰一人才能带着自己面见燕王。
  宇文荣苦笑一声,面色诚恳地说:“我知我与二哥你虽为堂兄弟,但是自幼不在一处长成,二哥你不信我的话并不意外。只是我真的不曾抱有恶念,更不敢挑拨二哥你与大哥的手足之情。我之所以敢与二哥直话直说,也是因为知晓了二哥你的为人与性情,你不愿意与大哥相争而处处退让。只是男儿再世,便是不愿意与兄弟相争,也该想法子跳出王府,自外谋一份前程。到时,大哥也不会再误会二哥有与他相争之心了。”
  宇文兰神色变幻不定,好半晌才平静下来,心里已经相信了宇文荣并不存怀有歹意,语气也变缓了,问起了宇文荣所说的机会来。
  宇文荣便将冀州等地已经出现了许多流民,局势不容乐观的事情说了。他相信前世的宇文兰,就是不知此时的宇文兰会如何应对呢?希望不会让自己失望。而宇文兰的反应果然没有让宇文荣失望,待宇文荣的话音一落,宇文兰的神色就严肃起来,正色问道:“如此说来,冀州一带如今已不太平了?”
  “是,来涿郡的路上,我已经看到不少庶民以为缺粮而饿死了。”宇文荣说道,“这次随我同来涿郡的还有两个小村的老汉,一人乃是村长,兄长可亲自问问他们便可得知弟并无一句虚言。”
  “如此甚好,劳七郎你带路了。”宇文兰忙应了。
  待宇文荣和宇文兰从客栈里问了老汉的话后,堂兄弟俩都闷声沉默着。历经过生死的宇文荣,心中早已经没有了从前的慈悲怜悯之心,此时也极为不少受。而宇文兰则是完全没有想到,王府外的普通百姓竟然已经是处于生死边缘上。不过说来这与自己而言确实是一个走出燕王府的绝佳机会呢。
  “七郎,一会儿你就跟着我去拜见祖父吧,将一路之上所见所闻俱都告知祖父,我会求得祖父同意,允许你我作为先锋带兵赈济灾荒平息民乱。”宇文兰低声道。
  “多谢二哥。”宇文荣面露喜悦之色来,心中却是在暗想,祖父燕王果然很是看重宇文兰,虽则带兵后自己很可能要听从宇文兰的命令行事,却也是成功地第一步了。
  燕王宇文沛乃是孝景帝的嫡出幼子,比同母的兄长孝昭帝足足小了二十岁,便是先帝武成帝都要唤宇文沛一声阿叔,当今陛下宇文苍则要唤他叔祖父了,可以说是宗室里最位高权重的一位了。只是这样一位王爷,却有着口吃的毛病,不然长安的帝王对这他也未必如此放心了。
  宇文沛虽口吃,但却是宗室藩王里难得有几分好名声的人,不然也不会那么厌恶嫡次子宇文舵了。这日才和长史等人商定了下让涿郡的高门大户献粮之事,才回了后宅就听婢女报说二孙子带着宇文荣求见,他先是皱了下眉头,却还是让人唤了两人进来。
  宇文沛打量着随宇文兰进来的宇文荣,他一向认为次孙比长孙更加要聪慧,只是他世子也不见说什么,对于两个孙子之间的事情,他也就装作不知了。今日看宇文兰居然待宇文荣相当亲善,也起了一份好奇之心来。次子那边的孙子,即便是嫡长的孙子,他也只是在周岁前见过而已。他看宇文荣身材修长、相貌也称得上俊雅,最为关键的是不像宇文舵那孽子,不喜之心也就去了两分。
  “你们,何事?”宇文沛停止打量,丢下两个字。
  宇文荣先是一愣,在看宇文兰已经说起了事情的原委,他心里方明白,想必祖父是因为口吃的毛病,多年来都是一个词一个词的说的。亏得宇文兰等人都习以为常了。
  宇文沛作为尚算称职的藩王,自然也知道春涝的事情的,听罢了宇文兰的话,脸色也没有什么变化,看向宇文荣:“你,不类尔父,不错。流民,不碍事。”
  宇文荣还不习惯宇文沛这样的夸奖,求助地看向宇文兰。
  宇文兰笑着拍了拍宇文荣的肩膀,笑道:“祖父是夸你实话实说,和叔王不像。再则是流民之事,便是闹起来,待调了大军过去顷刻间即可平息的。”
  宇文兰又对宇文沛道:“祖父,这流民动乱虽不足为惧,但是孙儿恐怕州郡兵卒疏于防备,若是压不住动乱让人借机生事就不美了。不如孙儿和七郎带一千人前往冀州、襄国一带,若是平了民乱,祖父也好给孙儿请封了。孙儿如今也该自立门户了。”
  宇文沛微一沉吟便同意了,他对两个嫡出孙儿之间剑拔弩张没有插手,不代表心里没有想法的,如今次孙愿意先退让一步,也可。便点头同意了,还与宇文荣道:“你,若立功,亦请封。”
  宇文荣心里虽然不放在心上,却还是谢过了宇文沛。出了燕王的院子,碰上了世子和宇文蔚,世子虽诧异次子会与宇文荣在一处,但没有多说什么。倒是宇文蔚,眉眼里似笑非笑,目光阴冷地盯着宇文荣片刻才转开,说出的话颇为刺耳。
  “二弟,你竟没有同那些官女支混在一处,真是难得!难不成是王叔家的这位七郎,献了什么绝色与你?听闻王叔家中也是美人众多,同二弟你的喜好颇为相同呢,真不愧是亲叔侄呢。”
  宇文兰只装作听不见,宇文荣心里却是冷笑一声,眼中的厉色一闪而逝,脸上做出诧异之色道:“想不到大哥对我河间王府之事也知晓得这般清楚呢。不过我还真没有献什么美色与二哥的。大哥也不必羡慕,若是有心动的美人,只管告知我,我定会想法弄来送与大哥的。”
  “哦?就凭你这含酸样儿?”宇文蔚斜着眼看向宇文荣,冷笑一声,看也不看宇文兰,转向宇文舵道:“父王,藩地计务乃是大事,我们还是快些去面见祖父商议要事要紧。”
  宇文舵好似完全不知儿子之间的不协一般,对着宇文兰和宇文荣微一点头,就背着手同宇文蔚等人往燕王院中而去。
  宇文荣看着自己这位摆着明白装糊涂的伯父,眼中闪过一丝嘲弄之色来,心中暗骂了一句,便转身和宇文兰往燕王府护军大营而去。
  冀州府内,火光染红了半边天空,喊打喊杀声此起彼伏,刺史府的正门前更是喊杀震天。府中上上下都慌慌张张地,而家奴们也深知得跟着主人才有逃脱的可能,都拿着值钱的东西朝正院奔去。
  “夫人,不好了,前门的护院眼看就抵不住了,太夫人、二郎夫妻还有大夫人坐着马车往后门去了,六娘子果然是一肚子心眼,竟然偷偷跑去太夫人处了,太夫人说在后门处等您一刻钟,您也别收拾东西了,快些带着四郎和九娘赶过去才成。”郭媪慌张地奔来,抓着还在替王映华收拾东西的杜氏,焦急道。
  杜氏神色大变,她也顾不得再收拾东西了,和王卓一起扶着王映华就往外走,谁知才出了后院,并不见太夫人等人。杜氏只觉得浑身冰凉,就看见王卓的长随福贵喘着粗气从后门方向跑了过来,他的脸色煞白,断断续续地道:“二夫人、四郎,不好了,后门,后门被三家翁带着贼人守着,便是太夫人也不让出去。现在可怎么办呀,前头的贼人眼看就杀了进来……”
  福贵带着哭声说完,就眼巴巴地看着杜氏和王卓。王卓平日里再镇定,也不过是个没经过什么事的十六岁少年郎,他也惊惶了,看向杜氏慌道:“阿娘,如今该怎么办?”
  杜氏心中暗骂了一声王恪之狼子野心,也恨太夫人手段太过,竟逼得王恪之背弃了家族与贼人同流合污。她看着还未及娶妻的儿子和尚未痊愈的女儿,心知不是去追究谁是谁非的时候,她唯一沉吟,就果断道:“去客院,那儿有偏门与外街相通。”
  “阿娘,要不要让人去太夫人那边报个信?”王卓走了几步后想起了祖母阿爷等人,便低声问道。
  杜氏眼中闪过冷意,却坚定地摇了摇头,“客院那边的门外人不知,你三叔父,王恪之却是清楚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