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隋唐不演义 >

第9章

隋唐不演义-第9章

小说: 隋唐不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一动不动的李密,翟让终于沉不住气。咽了咽喉咙里的唾沫,一开口就说出了让自己后悔的事。

“你说我可以救天下,这是真的吗?”

翟让不问如何救天下,却在怀疑救天下的可行性,足见此人缺乏自信,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优秀的领袖,但也许正是我要找的人。

李密睁开眼,望向翟让,一字一顿地说出下面的话,像铁锤击打钉子一样将这些话钉进翟让的内心:

“刘备、刘秀都出身平民,但最后都成为了帝王,现在隋帝昏庸,民怨沸腾,隋朝的精兵折损在辽东,又跟突厥翻脸,隋朝皇帝竟然还跑到扬州去了,这正是当年刘项奋起的情景!”

“以足下的雄才伟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至此,李密收腹,沉气,说完收工。

再渺小的心灵也经不起这样的鼓舞。

翟让双眼放出了光芒,急切地问道:“那我应该怎么做?”

李密站了起来,掸掉身上的尘土:“第一步,先把我放出来!”

不久后,李密离开瓦岗,大步向山下走去。他不再是流浪人士,而是瓦岗的一员,此次下山算出差,有出差补助,自然,也有出差任务。

李密是去拉队伍的。凭着这些年在各地义军拉下的关系,很快,李密就拉来了大大小小的人马。

翟让很高兴,队伍壮大了,实力加强了,瓦岗的前途一片光明。

从这一点看,翟让连晁盖的智商都没达到。晁老大看到宋老二天天往梁山上领新人,脸黑赛锅底,但翟让乐呵呵的,完全没想到一个问题。

这些新来的兵马虽然属于瓦岗,属于翟让,但更准确地描述,他们是李密的人。

从这一天开始,瓦岗寨就有了派系之分,翟让系跟李密系。

翟让并没有想到这一点,在他看来,李密是我的兵,李密的兵自然也是我的兵,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翟让没有给李密提高待遇,将他的座椅朝前移两位的想法。

此时要是瓦岗开大会,进了聚义厅后,李密估计也就自觉地在最后面找把椅子安慰一下屁股。

《水浒传》中,宋江走上梁山,屁股还没坐稳,晁盖就哭着喊着要让出头把交椅,而翟让如此不上道,只好用点手段了。

翟让最近有点烦,这是幸福的烦恼,手下的兵马越来越多,李密说的理想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但翟让总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他有点不敢相信这一切。最后,他决定找一个人来问一下。

被请来参谋的是他的军师,姓贾名雄,此人通晓阴阳占卜。古时出门办事先迈左脚还是右脚要看一下皇历,打仗是朝东还是朝西要咨询专业人士,贾雄因为这项绝活成为翟让的心腹。

“李密说的靠谱吗?”翟让问道。

贾大师掐起手指算了算,然后露出喜悦的表情:“吉不可言。”

“怎么说?”

“李密所说的一定能成!但……”

贾雄拖长了声调,正如钓者放长了鱼线,就等鱼儿咬钩。

“但什么?”翟让一口咬住了鱼饵。

“如果您自立为王未必能成,要是拥立此人,事情一定能办成。”

自己给李密腾位子?!这就是骗小孩了,翟让自觉尊严受到了侮辱,马上愤然反问:“李密要是像你说的这样牛,他应该自立,何必来投靠我?”

贾雄不慌不忙抛出了他的解释:“这是有原因的,将军姓翟,泽也,而李密位蒲山公,蒲要是没泽就无法生长,所以他要依靠将军。”

这也行?!

在山头,只有一种真理,就是一山不容二虎。

翟老大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妥了,妥了,原来对方还是离不开我啊。

翟让受伤的心灵得到了修复,他马上赞同贾雄的说法。

上山之前,翟让是一名法曹,应该也是读过书的,也不知道那些年书都读到哪里去了,难怪法曹当到了牢里,又混到了山上。

大家应该猜得到,贾雄早已经被收买成为了李密的人。而读过《水浒传》的对这一幕会很熟悉,这跟梁山上的那些事儿太像了。当年晁盖也有个能掐会算的参谋吴用,而等宋江上山之后,吴用就成了宋江的人。

第二把交椅虽然还暂时轮不上李密,但他总算有了发言权。

李密很快就提了一条建议,他告诉翟让,现在兵马多了,粮食供给是大问题,要是还像以前一样抢掠是行不通的,应该就近攻打荥阳郡,夺取那里的粮仓,建立永久基地。

这是一个合理化的建议。

翟让大喜。

果然泽生蒲,蒲润泽。一合作就将瓦岗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翟让大力表扬了李密的计划,并当场拍板马上行动。

李密告退,在转身那一刻,他的脸上浮现出难以察觉的笑容。

翟让自然没有想到,攻打荥阳,不过是李密宏大计划里的第一环,目的并不仅仅是夺取粮食那么简单。

真正的目的,李密是绝不会告诉翟让的。

第一篇 瓦岗风云 第三章 瓦岗聚义

必须战胜的对手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荥阳(今河南郑州)。

瓦岗大军旗开得胜,连下荥阳郡数县,可很快,翟让就急得跳脚。

翟让叫来了李密,急匆匆说道:“不能再待在荥阳了,我们马上撤回瓦岗。”

说完之后,翟让却发现李密并没有半点的惊慌,屁股也不动窝,只是笑眯眯地看着他。

这小子大概是搞不清状况吧。

翟让提高声调,几乎是吼着说出了那个名字:“张须陀就要杀过来了。”

能让翟头领惊慌失态自然不是等闲人物。在那些年,张须陀的名字就像童话故事里经常用来吓唬小孩的狼。

张须陀,弘农阌乡人(杨玄感老乡),少年从军,征战南北,在残酷的沙场之上练就了一身杀敌的本领。

第一个领会到张须陀可怕的是起义首倡者兼《无向辽东浪死歌》的填词作曲者王薄。王薄是个好的宣传人才,一首歌谣就鼓动得天下人反,但他选错了造反的地方。

王薄是齐郡邹平人,造反靠乡亲,王薄就在家门口拉起了武装。拉起队伍后,也没有兔子不吃窝边草的觉悟,经常领着队伍席卷郡地,终于惹毛了齐郡的郡丞。

郡丞不是一郡之长,属郡守助理,但就实际情况来看,这个助理可比郡守要猛得多。

郡丞正是张须陀。

有一次,王薄照常出动,攻打攻打乡政府,抄抄大地主的家,一路打来,连战连捷。不久后,王薄来到泰山脚下。

眼前就是丛林,到了这里,王薄已经断定这一次出击圆满结束。

架锅做饭,吃完饭,如果时间允许,搞搞泰山一日游就可以抄近路回老巢长白山了。

炊烟升起的时候,张须陀的部队已经渐渐靠近。

张须陀已经跟踪王薄很久了,一直以来,王薄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逮住他们不容易,现在这群人终于停下了脚步,放松了警惕。

生米做成熟饭,营中充斥着米饭的香味,与此同时,齐郡的官兵出现在营外。

冲在最前面的是一个灵官般的壮汉,此人挥枪袭来的模样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义兵的噩梦。

张须陀的突然袭击取得了奇效。王薄丢盔弃甲,狼狈逃走。

脱离战场后,王薄收集散兵,渡过济水,准备回家,这一次他是认栽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现在抢官府打土豪的东西都丢了,事情也算扯平了。

显然,张须陀认为并没有完。

张须陀乘胜追击,在临邑又截住王薄一顿猛攻,差点把王薄兄打到辽东浪死去。

王薄是真愤怒了,出来混,何必这么认真,不给我活路,那大家就拼了。

很快,齐郡境内的头领都认识到勇猛的张须陀堪称义军公敌。于是,很少集体行动的义军联合起来,长白山王薄、平原郝孝德、豆子贼孙宣雅等组成十万联盟军向张须陀发起了攻击。

事实证明,人多未必管用,张须陀只用了两万兵马就击败了这支联合军,顺便缴获物资无数。

仔细研究张须陀,发现他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人,首先,他具有大多数隋朝军官没有的东西——仁义。

当年山东大饥,四处都是饥民,张须陀打开官仓赈济灾民,有人好心提醒他,最好等上面的圣旨下来了再开仓赈灾。

张须陀指着外面奄奄一息的灾民,告诉对方:“我们可以等旨意,但外面这些人等得到吗?”

体恤郡民的张须陀在群众中拥有极高的声望,这也是他能逮到王薄踪迹的原因。

此外,张须陀还具有大将必备的素质——勇猛。

据史书所记,有一回,一位叫裴长才的义军头领领着两万兵马直接杀到了张须陀的城下(勇气可嘉),张须陀来不及集结部队,领着五位骑兵就杀出了城(勇气更嘉)。转眼间,被围了数百重。

张须陀横冲直撞,以五骑之力支撑到城内兵马前来接应。

有勇有仁,这样的人已经足够可怕,但这还不是完整版的张须陀。

张须陀声震东夏,连击王薄,勇破联盟军,也玩过奇兵奔袭、大破敌军的事,甚至有一次,张须陀布下阵营,扼守险要,直接逼得对方将领率领十万大军面缚投降。但史书所载,张须陀最经典的战役大概是对阵卢明月的一战。

卢明月是涿郡一支义军的统帅,手下有十多万的兵马,兵马强盛如此,小小的涿郡自然无法满足卢明月的欲望,于是,他把兵马拉到了诸雄竞技的山东地界。一来,就冲进了齐郡(今山东济南市)。这是张须陀的地盘。

张须陀刚被齐郡的众山头车轮战了一圈,实力正处于低谷,但人家上门了,不奉陪就不是他的性格。

领着万余的兵马,不多的军粮,张须陀逆势而上,与卢明月对阵扎营。

这一支外来的义军到达齐郡之前应该是做过市场调查的,知道张须陀此人锐气十足,又打听到张须陀军粮不多,于是采取坚壁不出的策略,坐等张须陀粮尽逃遁。

十多天后,张须陀的粮食果然吃完了,他将部将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介绍了当前碰到的困难,并告诉大家胜利并非没有希望。

“如果我们假装撤走,卢明月一定集合所有的兵马前来追击,我们只要安排精锐趁机偷袭其大营,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我要率领大军诈退引敌,谁能够替我前去袭营?”

说完,张须陀把目光扫向了这些同他出生入死的将士。

第二天,祝阿镇(今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风正掠过黄河岸边的芦苇丛。此时是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的深冬,本已经泛白的芦苇丛在冬日的照顾下竟然泛出金黄的颜色,此时,反射光芒的可能不只是芦苇叶。

伏兵已在其中。

远处,喊杀声越来越响,之后又渐渐越来越远。

出击,就在此时!

刚还平静的芦苇荡突然沸腾起来,马鸣声中,一支千人的骑兵踏苇而出,奋驰上岸,直扑卢明月的营寨。

这正是张须陀的伏兵。

不出所料,在张须陀撤营而走时,卢明月再也忍耐不住,点起了兵马倾营而出,准备让张须陀的部队一个也跑不了。

趁卢明月出击,张须陀的千人奇袭小队冲到了营寨前,可眼前有一个小小的问题,营门紧闭着,看来卢明月的警惕性还是不错的,倾营而出了还不忘随手关门。

一名小将驰马而出,直抵营门,挥枪一击,演义中此人力大无穷,能够“横推八匹马,倒拽九头牛”,是《隋唐演义》中唯一可以跟头号战神李元霸过招的人。

有一回,张须陀大胜反抗军,收到捷报的杨广兴致很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