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才家庭造-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到包木太的家,我就发现这孩子房间的四面墙上都贴满了:
只要拼搏了,我就是最棒的!
高考我无法主宰,命运却由我改变。
用最快乐的心情,最蓬勃的热情,最高涨的激情,去挑战高考。
学业常成于坚韧,毁于急躁。
十年寒窗,铸造倚天屠龙;沉着应战,方显英雄本色。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设计师!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原来,我经常在黑板上自创一些激励的话语,这孩子竟然默默地,全部抄下来了!刹那间,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没有想到自己即兴发挥的那些话,始终陪伴着孩子生活在一种自我激励、勇于坚持的氛围里。
我说:“包木太,你有这种顽强的品质,未来的人生道路一定会走得更高更远。”
他点点头:“老师,虽然我只考了个专科,但总算是挺过来,考上了。这一关我都过了,以后还有什么困难能把我打倒?我无怨无悔,永远都不会放弃的。”
果真,这孩子专升本,本考硕,最后拿到了博士学位,现在是中国海洋大学最年轻的一位教授。
一句话也许残酷,也许温暖,总是用心良苦。可以把孩子打入地狱,再也起不来;也可以激励孩子从此崛起,为荣誉而战。
有一天,我从人大附中出来,被一个家长逮到了。
家长说:“哎呀,老师,我可等到您啦,我在门口守了您整整三天!”
原来,她的女儿寒假参加艺术特长生的测试,被当地一所名牌大学签约了。这个大学对女孩的录取政策是:只要达到重点分数线,就直接录取。本来是一件大喜事,没想到孩子每天晚上回到家,她妈妈就唠叨两件事儿。
第一件事:“孩子啊,咱们为了这个艺术特长生,耽误了很多时间,也花了不少冤枉钱,你要是考不上一本的话,咱不就亏大了吗?”
第二件事:“孩子啊,还有不到100天就要高考了,你再不努力,可就来不及了啊!”
由于家长经常这样说,搞得孩子愈加紧张,从此以后,孩子睡不着,学不进,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我说:“很显然,高考之前,你孩子的压力已经到了难以排遣的程度。一个人在过度压力下学习,是没法提高效率的。作为家长,你最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减轻压力。你不仅不体谅孩子,反而把你作为家长的压力,变本加厉地强加到孩子身上。”
家长讪讪地说:“我这不是着急吗?”
我说:“你采取了两条措施。第一个,负罪感:考不上一本就亏大了,这不都是孩子的过错么?第二个,倒计时:不到100天就高考,搞得跟奥运会似的。”
家长说:“的确时间不多了嘛。”
我生气地说:“100天是个什么概念?100天是一个学期的三分之二,一个人的高中生活就是六个学期,一个学期的三分之二还不够你孩子用功的吗?按你这么说,干脆当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你就告诉她,孩子啊,还有不到12年就高考了啊,再不努力,就来不及了啊!”
这位妈妈终于被我说哭了。
狠话虽然说出口了,我却实在做不到狠心。于是,要求孩子紧急坐飞机,和我面谈。我和那个女孩谈了一个多小时,她就彻底解脱了。
我把她妈妈叫进来,恶狠狠地说:“你在高考之前,不准和孩子讨论任何跟学习有关的事,做不做得到?”
她妈妈说:“老师,我做得到。”
后来,这位妈妈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
王老师,孩子后来说:“去了一趟北京,捡回一个妈妈。”
我问:“怎么说捡了一个妈妈?”
孩子回答:“从前您哪是妈妈啊?简直是个恶魔。天天张着恶狠狠的眼睛,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我出来喝杯茶,都感到后背凉飕飕的,毛骨悚然。现在的妈妈多么体贴,多么和颜悦色,多么善解人意啊……”
我太了解我们的家长了:孩子生病了,他比孩子还疼;孩子受挫了,他比孩子还怕;孩子要考试了,他比孩子还紧张。
可是,这些复杂的感情只能潜藏心底,孩子面前你必须波澜不惊。父母先垮掉了,还指望孩子能顶上来么?
教授举起一杯水,问全班同学:“这杯水有多重?”
从20克到500克,答案各异。
“其实水杯多重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举杯的时间。如果你举了一分钟,即便杯子重500克也不是问题;如果你要举一个小时,20克的杯子也会让你手臂酸痛;如果举杯一天,恐怕就得叫救护车了。同一个杯子,举得时间越长,就会变得越重。”
倘若我们天天注视着肩上的压力,它就会像水杯一样,一点点加重。早晚有一天,我们将不堪其重。正确的做法:
放下,休息,为了明天。
———偏执狂父母切记。
女儿高二的时候,有一次期末考试没有考好。说实话,我心里也挺失落的。虽然我极力装作毫不知情,还是能明显感到孩子的情绪低落。
反正学校就要放假了,学习任务也不重,就让孩子反思两天。我一面琢磨,一面苦苦寻找谈话的切入点。
终于有一天吃晚饭,我们俩难得看了一集电视连续剧《长征》,讲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气贯长虹,指挥若定。
我就问:“毛泽东写过一首诗叫《长征》,我记不下来了,你还记得吗?”
女儿自小喜欢读书,诗词歌赋是她的强项,听说我记不起来了(其实我倒背如流),顿时来了精神,从头给我背了一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孩子充分展现完她的才女风范,我一边鼓掌一边感叹:“哎呀,声情并茂,佩服佩服!”
女儿一脸得意,像只骄傲的小公鸡:“老爸,您还是上了年纪呀!这首诗都搞不定啦?”
我摇摇头:“是呀是呀,还是你年纪小,记性好啊!这首诗写得多好啊!我年轻时最喜欢啦!”
女儿点点头:“是挺有气势的。”
我开始上课了:“如果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多数文人大概会着眼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成功,写得沉郁顿挫或慷慨悲歌。毛泽东却用轻快浪漫的笔调,写出胜利的喜悦。红军穿过五岭山脉,天上有国民党的飞机,后有追敌,前有伏兵,危机四伏。但在毛泽东眼里,那一座座高山不过像大海中起伏的细微波浪,像大地上滚动着的一些泥丸罢了。红军被迫翻过终年积雪的岷山,到达甘肃境内,许多战士冻饿交加,死在了征途中,但在毛泽东的笔下却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好像历经那么多的磨难还觉得不够味,只有兴致勃勃地翻了一次人迹罕至的大雪山,才过瘾。这是怎样千古少有的豪迈之气啊!他极端蔑视了长征中的巨大困难。没有这种胸怀,这种气魄,哪有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女儿被我说得慷慨激昂:“老爸,毛主席真是了不起啊!”
我神秘地一笑:“听说某人这次考试没考好,竟然有些魂不守舍,和毛泽东比一比,应该有所感悟吧!”
女儿突然醒悟,给了我一拳头,说:“你这个人太狡猾了吧?服了您啦!”
我笑笑:“好像我什么都没说吧?”
女儿突然严肃起来:“爸爸,其实我心里知道该怎么努力,就是有点难受。我这一次准备很认真,还是失误了,一定是太紧张了。下一步看我的行动吧!”
面对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家长谈话一定要讲究技巧。
“这一回考试了没有?”
孩子避而不答。
“考了多少分呀?”
“你烦不烦呀?”
所以,家长想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最好别一开始就提学习。你越不谈学习,才越有利于谈学习。你可以夸夸其谈,只要脑子里有一根弦,不让孩子看出你的意图,慢慢地引导,慢慢地收缩。这就是迂回战术。
聊着聊着,孩子自己就往学习那边走了。你想,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他能不在乎吗?一旦把话题打开了,孩子倾诉,家长倾听;即使孩子说错了,家长也别反驳。到了关键时候,家长说话的分量就出来了。一句话就可以让孩子有一种顿悟的感觉。这时候,不是家长主动说给孩子听,是孩子自己需要听。话不在于多,而在于它的力度。
我当班主任,最忙就是每次考试完以后,学生们排着队在办公室外面,等着跟我谈话:考得好的,要及时给予鼓励;考得差的,要特别进行提示。这时候,学生对老师的需求是巨大的。
我可不可以放松一下,间隔一段时间,再找学生谈话?到那时,学生就会觉得怪异了:还有什么好谈的?是不是我又犯什么错了?
首先,鼓励要抓准时机,在孩子做对事情、做好事情的一刹那,及时送到位。错过了这个兴奋点,就无效了。
还有一件事,最让我费思量。每次小测验,我都要给表现突出的学生写一条针对性很强的批语:既要含蓄,又不能太平淡,还得追求一语道破,让学生眼前一亮,或者心中豁然开朗,或者产生一种震撼力。
我刚到青岛二中的时候,接了一个班的数学课。这个班里有个男生,长得人见人爱,就是成绩不那么可爱。没想到,在寒假前的期末考试中,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一激动,在他的试卷上写下这样一段评语:“我在青岛的第一个春节,因为你这次考试的成功而快乐!”
学生看到这个卷子,欣喜若狂,跟他父母说:“你们看,我多重要!我们这个老师第一次到青岛,就因为我考试考得好,过年都过得更快乐!王老师太好了,我一定要把数学学好!”
整个寒假,学生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斗志,把家长都感动了。一开学,夫妇俩就特意来学校看我,说:“王老师,真是难以想象,您就写了这么一句话,竟然对孩子产生那么大的心理冲击。这孩子现在已经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就像变了一个人,再也看不见他懒散了。”
后来,这个学生学习更加刻苦,成绩大幅提高,高考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现在,他担任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算是青岛的成功人士了。
其次,鼓励得恰如其分,不能滥夸,不是孩子的优点、进步,你冲到前面去表扬,人家反而觉得挺恶心人的。
在我的博客上,经常有学生留言:“我的父母听了您的报告,看了您的书,天天在家里表扬我呀,闹得我现在都浑身直起鸡皮疙瘩。”这是典型的“马屁拍到马腿上”。根本原因就在于,家长没有真正掌握孩子的情况,没有抓住孩子真实的优点,表扬得漫不经心。
“告诉孩子你真棒”,绝对不是泛泛而谈。现在孩子的思想、行为,很有自己的一套,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对家长言听计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难以驾驭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家长如果能够注意观察,在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发现孩子的优点,说得具体,说得真切,他就会产生一种知己的感觉。特别对于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似乎不太喜欢那些比较浅显的、频繁的表扬:“不错!”“真棒!”他们更多地需要一种激励,一种提示,从而保持清醒。比如:
“孩子,我发现你最近越来越善解人意了。”
“你的悟性挺高的。”
“你现在做事越来越讲究统筹安排了。”
“嗯。有思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