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振华道:“很震惊啊,我的确想过西方厂商会对我们产生敌意,毕竟我们抢了他们的饭碗。不过,我还真没想到他们会以抱团的方式来向我们发难。我原本认为,他们会选择和我们单挑,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根本就不怕他们。但如果像赫迪拉设想的这样,西方厂商组成一个联盟来和我们作对,那我们还真有些吃不消呢。”
“呵呵,林总也有害怕的时候啊,不容易,不容易。”陈天没心没肺地调侃着,“你现在知道你搞那个劳什子的《中国力量》捅出多大的漏子了吧?这可不光是我们安全系统的事情,你们企业也同样有压力。林总,你还是想想怎么善后吧。”
林振华道:“对于《中国力量》,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这个片子做得太匆忙了,很多地方还不够煽情,我打算要求他们把片子重新进行剪辑,把配音、旁白什么的做得更完美一些。这个片子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不但让我们的销售增加了,而且还吸引了大量的欧洲人才到中国来服务,这在过去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嗯,我已经看过你们的报告了,能够吸引到一批欧洲的人才到中国来,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对了,科工委那边可跟我打招呼了,说你们如果发现有军工方面的突出人才,一定要转让给他们。”陈天说道。
林振华道:“这个不用他们交代,我已经关注过了。我们这次招聘的人里面,有两个是参与过阵风战斗机设计,还有几个是搞雷达的高手,洪主任那边如果感兴趣,我马上就可以转让给他们。”
陈天道:“嗯,我想他会感兴趣的。”
“光感兴趣可不够,我们替他招聘人才,他怎么也得按猎头公司的标准,给我们付点中介费吧?”林振华笑道。
陈天也笑着说道:“好,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洪主任就算是铁公鸡,我也一定从他身上给你拔几根毛下来。”
两个人会心地对视笑了一下,林振华继续说道:“再说赫迪拉这个事情吧。从刚才这份材料来看,西方厂商目前还没有正式地把中国企业当成自己的威胁,赫迪拉仅仅是一个另类而已,没什么人附和他。这就意味着我们至少还有一年到两年的缓冲期,我们必须利用这个缓冲期,把实力培育起来。这样,一旦出现西方厂商联合封杀我们的情况,我们也能够从容应对了。”
“好!”陈天赞道,“你们有这样的想法,我就放心了。振华,你也可以放心,我们会随时向你们提供有关西方产业界的最新情报的,如果西方厂商真的要建立遏制中国企业的联盟,我们肯定会在第一时间掌握这方面情况,并且通报给你们。”
“对了,你说我们在法兰克福出风头,给你们添了麻烦,怎么样,麻烦大不大?”说完自己的事情之后,林振华关切地问起了陈天这边的工作,这对于他来说,就属于闲聊的范围了。
陈天道:“麻烦是有一些。欧洲这边还好,他们的政治家们对于中国的崛起是持欢迎态度的,这一点和欧洲的企业家不同。欧盟方面主要是希望中国的崛起能够帮助他们分散美国的注意力,缓和美欧矛盾。
至于美国方面,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目前美国有三个对手,一个是新成立的欧盟,一个是中国,还有一个是他们所说的恐怖主义,包括拉登以及萨达姆这些人。美国官方目前对于先解决哪个对手,还存在着争议。这次《中国力量》的宣传片出来,对于那些鼓吹遏制中国的人来说,算是提供了一些证据,所以最近美国国内关于遏制中国的声音开始占上风了。”
“那你们有什么应对的方法呢?”林振华又问道。
陈天皱了皱眉,说道:“主要还是示弱吧,通过各种渠道,削弱中国威胁论的影响。我们也有我们的一些方法,更多的细节,就不方便跟你说了。”
“我知道的。”林振华连忙应道,“我只是随便问问。我们搞这个宣传片,只是想增强一下客户对我们产品的信心,没想到给国家惹了麻烦,实在是不好意思。”
陈天道:“这个也无所谓吧,该来的,迟早会来。再说,美国国内的政策也受各个利益集团的影响,遏制中国对于美国的商业界来说是不利的,所以要使其成为国家的政策还有很大的难度。说不定,什么时候美国国内出点别的意外,美国政府的注意力就又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呃……陈哥实在是太英明了。”林振华忍不住发出一场赞叹。
作为一位穿越者,林振华知道,陈天的这个预言的确是太准确了。在2001年初,美国国内的确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声音,但在几个月后,著名的911事件就要发生了,这一事件让美国政府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对付恐怖主义这个方面,遏制中国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611 走亲访友
除了陈天之外,林振华在京城还有很多其他的人要见。从陈天那里出来,林振华开着车先去了华青大学,看望妹妹林芳华。
这几年,国家财政有钱了,给教育部门的投入不断增加,华青也变得财大气粗,在东门外一口气建起了七八幢大楼。机械系由于科研成果多,在校内的地位显赫,所以被分配了整整一幢楼,无论是办公还是科研,比过去的条件都要好得多了。
林芳华在80年代末从国外拿了个硕士学位回到华青大学,跟材料专家安子轩读博士,后来又留校给安子轩做助手。也不知是林芳华自己努力,还是因为有一个有钱有势的哥哥作为后盾,从来不缺科研经费和科研课题,这十几年中,她在新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逐渐成为材料学界的一颗新星,在华青大学也算是一个有名的人物了。
林振华把车开到机械系的楼下,停好车,走进了楼门。门口的保安是个新来的,并不认识这位给机械系投过大量科研经费的金主,伸出手问道:“先生,请问您找谁?”
“嗯,我找林芳华。”林振华说道。
“您和林主任约好了吗?”保安规规矩矩地问道,林芳华现在不止是材料实验室的主任,更是当上了机械系的副主任,在这幢楼里可就是大领导了。
林振华想不出来妹妹变成“林主任”是一个什么样子,他笑了笑,说道:“我没和她约,不过,我是她哥,我是来看看她的。”
“哦,对不起,对不起。”保安一下子变得诚惶诚恐起来,副主任的哥哥,还是值得尊重一下的,“林主任这个时候应当是在实验室,您知道她的实验室在什么地方吗?”
林振华点点头道:“我知道,谢谢你。”
“不客气,电梯在这边,您慢点走。”保安恭恭敬敬地说道。
林振华上了电梯,来到7楼,那是材料实验室的所在。在走廊两边,挂着各种介绍材料实验室科研成就的图片,林振华一路走过去,看到这些成就中间差不多有一半都是与汉华相关的,包括乙烯压缩机里面用到的超低温材料、燃气轮机中用到的高温材料、做机床刀具的高硬度材料、制造轴承的超级耐磨材料,等等。
林振华知道,不仅是材料实验室,机械系的其他实验室所取得的成果,也都至少有一半与汉华相关。汉华与华青大学机械系的合作已经有20年时间了,这20年里,汉华投到机械系的科研经费达到了一个多亿。在这些合作中,汉华得到了技术和利润,机械系得到了论文和荣誉,可以说是双赢的结果。20年前林振华与姚鹤良描述过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蓝图,如今早已成为现实了。
“这组实验是谁负责的!为什么中间会漏掉了几个重要的节点?”
林振华正在浏览着墙上的图片时,忽然听到一间实验室里传来一阵斥责声。这声音是林振华非常熟悉的,可不就是妹妹小芳的声音吗,也不知道是在斥责什么人?林振华暗自好笑,别看妹妹如今已是知名教授,那种与生俱来的工厂女孩的泼辣却是改不掉的,一到关键时候就会显露出来。
林振华循声走到那间实验室的门口,就听到屋里有个年轻的声音在怯生生地解释着,估计应当是机械系的学生吧。
“林老师,这组实验是我负责的。我做的时候,有点着急,所以各组参数都是跳着做的,我觉得,这些漏掉的点可以通过线性插值来补充上吧?”
“谁告诉你材料性能一定是线性变化的?”林芳华毫不留情地说道,“随着材料配方的变化,材料性能完全可能在某个点上出现突然的上升或者下降,在越过这个点之后,又回复到原来的水平。你跳过了这些点,就有可能会丢掉一个重大的发现。我跟你们说过很多次了,搞科研绝对不能有投机取巧的心理,任何一点想当然或者自以为是的心理,对于一个研究人员来说都是不可原谅的。”
“林老师,我们懂了,我们马上重新做实验,把这些漏掉的点补上来。”学生唯唯连声地应道。
“好,你们现在就开始吧,一定要认真地做,一个参数也不能忽略。”林芳华一边交代道,一边走出了实验室,冷不防看到一个人站在实验室门口,正笑眯眯地看着她。
“谁呀!”林芳华下意识地问了一声,待认出是林振华后,她半嗔半喜地说道:“哥,你回来了?怎么也不提前通知我一声,还站在这吓唬我。”
此时的林芳华,已经是快40岁的人了,但在哥哥面前,依然是一副恃宠而骄的样子,全然没有刚才那副师道尊严的嘴脸。
“如果提前通知你,怎么能看到林主任发飙的场面啊?我说林主任,你现在脾气可是越来越大了。”林振华呵呵笑着说道,同时伸出手在妹妹的头上胡撸了一下,就像小时候逗妹妹玩那样。
“干嘛呀!我有学生在呢。”林芳华小声地抗议道,“走吧,哥,到我办公室去坐。”
兄妹俩亲亲热热地来到林芳华的办公室,林芳华给林振华倒了茶水,然后搬了把椅子坐在他对面,问道:“哥,这次到法兰克福,收获如何?”
“收获不错。”林振华说着,简单地把这次法兰克福展会上的情况向妹妹介绍了一通。
林芳华对于林振华卖了多少设备、挣了多少钱之类的,并不感兴趣,倒是对他招募到一批欧洲工程师很是羡慕,她说道:“哥,你们招的人里面,有没有能够当老师或者搞科研的,能不能匀几个给我们啊?”
“不会吧?连这个你也要打劫?”林振华笑道。
林芳华愁眉苦脸地说道:“哥,你是不知道,我们学校现在在搞外向型、创新型学科建设,一个学科方向里如果没有几个外籍专家,你都不好意思去递申报表。我琢磨着,你能看上的人,肯定应当是在某些专业领域里有杰出才能的,你就匀几个给我充充门面吧?”
“唉,这形式主义的东西,真是害死人啊。”林振华叹道。
这当然也是国家有钱的表现之一了,各个学校和一些科研机构都开始从西方国家引进外籍学者,用来充实科研和教学一线。过去都是中国的学者被外国人挖走,这些年,中国也开始有实力从国外挖人进来了。虽然到目前为止,能够被挖过来的都属于二三流的人才,一流学者很少,但这毕竟是一个可喜的开端。
林芳华道:“其实这也不算是形式主义,引入外籍专家,对于拓展我们的视野,的确还是有效果的。现在我们基本能够做到对国外的研究动向了如指掌了,相比之下,国外对我们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