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收藏家-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方明,这玩意你花了多少钱得来的?”
吴泽犹豫了一下,眼前这只瓶子他真的是看不出来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想听听方明到底是花了多少钱拿下来的。
“15000块。”
方明点了点头,这个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15000块?说老实话,这玩意不要说15000块,就算是1500块我也是不会出手的。因为……这玩意看起来有一点假啊。”
司空哲双眼盯着桌子上的瓶子,他也是个经验丰富的人了,虽然说这个世界上的古董千千万万,但怎么着也能够看得出来一点来,毕竟只要是古董总有某些方面是相通的。
比如说,元青花和青铜器虽然是两种根本不一样的古董,但事实上在鉴定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的,比如说都只可以从质地、从纹饰等下手,再详细一点举纹饰为例,同一个朝代的纹饰从风格上来说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是用在青铜上又或者是在瓷器上,那都是表现出同一种或者是同一类的风格的。
这些对于经验丰富的收藏家来说都是熟记在胸的,因此,会鉴定瓷器的人一般来说多多少少地也可以鉴定青铜的。
司空哲玩古董很多年了,经验方面自然不成问题,但是方明这一次捡漏的这一只瓶子他就根本看不出来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这不是方明捡漏的东西,他恐怕连看也不会看一眼的了。
“我也不看好这只瓶子……或者是说看不出来它到底好在哪里。”
吴泽也点了点头,说:“司空哲说得对,这瓶子如果是在别的地方看到的,不管是多少钱我都不会出手的。”
“我也是这样。之前去掏老宅子的时候,如果不是方明想要这只瓶子,我也是不会出手的。”
周雅芳把之前的经过简单地说了一下,吴泽和司空哲听完之后脸上古怪的表情就更加多了。
“这个……方明,这瓶子是人布局用的东西,然后你买下来了?”
吴泽脸上的表情要多怪有多怪,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人用真的东西来布局骗人的么?
“不是吧?方明,你这是玩的哪一出?这种局里也能够捡漏?”
司空哲惊讶得双眼一下瞪大,如果这只瓶子真的象方明所认为的那样是好东西,那这也太神奇了一点。
“哈!”
方明仰起头笑了一声,说:“这个……漏是无处不在的,谁说这种情况就不能捡漏?”
“这个……”
所有都只能无语,方明这话让人无话可说,毕竟确实就是这样,捡漏这事情说的并不仅仅是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值钱的古董,更加是说捡漏是偶然性的,它的出现往往就是在要意外不到的时候。
“方明,这瓶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周雅芳的眉头紧紧地拧着,之前在所谓的八爷那里的时候她看过一遍,刚才又看了一遍,必须承认的是她还是看不出来,如果不是方明之前早就已经多次证明自己在鉴定上面的能力,她也会认为方明在这一件古董上是打眼了。
“是啊,方明,你的说来听听,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吴泽拍了拍自己的脑门,这事情他知道自己再怎么样恐怕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干脆不想了,听听方明怎么样说得了。
“那你们说说,为什么就算是看到这只瓶子也不想出手?”
方明看向吴泽和司空哲,刚才他们都说换作是他们就算是看到这只瓶子、就算是只要1500块也不会出手。
“这个……我也说不上来,如果硬是要说,就是我觉得这瓶子实在是太华丽了……这华丽到了一定的程度反而给我它是假的感觉,或者是说它太真了一点。”
吴泽犹豫了一下,说话的时候语气有一点犹豫,显然有一点觉得不知道怎么样来形容自己看到这只瓶子的时候的感觉。
“我也有这种感觉,这也太漂亮了一点,所以我也是不会买这只瓶子的。”
司空哲看了吴泽一眼,他没有想到吴泽会有和自己一样的感觉,但这也更加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
对于司空哲和吴泽用自己的感觉来鉴定古董,方明一点也不奇怪,玩了多年古董的人对于自己看到古董的感觉是非常看重的,而且这样的直觉很多时候都是对的。
“方明,我也是有这样的感觉。眼前这瓶子真得实在是太真的,所以之前在那个八爷那里的时候如果不是你想要这只瓶子,我是不会出手的。”
周雅芳看了看吴泽,然后又看了看司空哲,现在看来三个人对于眼前的这只瓶子都抱有一样的态度。
“这个……我能不能进来?”
众人被这突然出来的声音吓了一跳,一看,现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年纪在三十多的男人站在了会客室的门口,说话的时候双眼先是看了一下方明,然后又看了一眼摆在桌面上的瓶子。
“这是六子。”
周雅芳这是给方明介绍的,六子在宁东市的收藏界其实也是个名人,他鉴定的能力很一般,但是消息却是很广,哪里有可能出件古董他都能够打听得到,收古董的人自然都认识他——司空哲、吴泽已经在宁东市好长一段时间了,自然是都知道六子的。
“哦,六子啊,进来的坐吧。”
方明之前就听周雅芳说过这一次就是这个六子打电话说的消息,至于八爷那些人布局的事情方明是不会怪他的身上的,这在古董行里是很正常的事情——六子只是个中间人又不是布局的人,而且就算是布局的人,也只能坑没有眼力的人。
六子看到沙上坐的还有吴泽、司空哲等人,心里更加忐忑了,这可都是古董收藏界的大拿人物啊,他就在这个行当里混饭吃,当然不可能不认识,当然,是属于他认识司空哲等人而司空哲等人不认识他的那一种。
如果是平时,他说不定还不敢进来,但是此时好奇心却占了上风,他很想知道方明从八爷那里花15000块买下来的瓶子到底是什么来头:方明捡漏的神奇故事外面流传得很多,但是能够亲眼看到的却是少数,现在这样的一个机会就摆在眼前,他怎么可能舍得放过?
在沙的角落里坐下来,而且坐的时候六子还只是坐在半边的屁股,然后小心翼翼地说:“这个……周老板,你们走了之后我到了那个叫八爷的人那里了,他说你们拿下了这只瓶子,我很好奇,所以来看看。”
六子知道如果不是自己之前给周雅芳打的电话,估计现在就不好意思来了。
“行,没有问题,你就听着吧,我们也正在研究呢。”
周雅芳轻轻地点了点头,六子也是同行,而且这一只瓶子如果不是因为他也会淘到手,所以他既然来了那听听也没有什么的,关键是,他在一旁看着其实也是件好事,因为借他的口就能够把方明捡漏的事情传出去,这对于方明或者是古轩斋的名气来说都是极好的事情。
所以,她甚至还给六子倒了一杯茶。
方明拿起摆在桌面上的瓶子,看了好一会后笑着说:“你们刚才说了,说这瓶子你们不看好,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太漂亮了一点,或者说是太真了一点。之所以你们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你们并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如果你们知道了,那就会现如果不是有这样的特点,才是最奇怪的事情。”
“哦?方明,那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司空哲摇了摇头,接着说:“这些年我见过的古董也算是不少了,瓷器就更加多,但是象眼前的这只却是从来也没有见过啊。“
“呵。”
方明笑了一下,说:“没有见过,是因为这玩意现在已经很少了,我之前也没有见过实物,只是在资料上看过,第二,这根本就不是瓷器,至少不能完全算是瓷器。传统的瓷器确实是很难有这样的光泽的,这其实就是为什么你们会觉得它真的过头了反而象是假的一样。”
“啊?”
听到方明这样说,吴泽急了起来,大声说:“方明,你就别卖关子了,快一点说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来的吧!”
第514章 七宝烧
“这是七宝烧。”
方明轻轻的一句话却是让所有人都愣了一下,这个名字听起来比较陌生。
“七宝烧?七宝……佛教的七宝?这瓶子和佛教有关?”
司空哲皱着眉头,只是他却有一点想不起来自己曾经听说这样的一种“瓷器”。
“可以这样说,事实上七宝烧并不是我们国烧制的,或者是说它源于我国却是在岛国那里最终成形。”
方明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这样来说吧,它其实是一个源于景泰蓝但是又有自己的特色的一种瓷器。”
所谓的景泰蓝又叫“铜胎掐丝珐琅”,或者是“珐蓝”、“嵌珐琅”,这是一种把柔软的扁铜丝制成各种花纹焊上铜质的胎型上,然后又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之内最后经烧制制作而成的物件,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它已经不是瓷器了。这种物件因为在明朝的景泰年间非常流行,而且也代表着工艺的最高水平,同时又因为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两者合在一起就叫做“景泰蓝”。
听到方明这样说,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丝明白的神色。
“难道我看着这个瓶子有熟悉的感觉,原来是出自景泰蓝。”
司空哲点了点头,虽然对方明所说的七宝烧并不熟悉,而对于景泰蓝他也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是毕竟是知道一点的也看过一些实物的。之前看到眼前的这只瓶子的时候他就觉得有一点熟悉,但是却怎么样想也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现在听到方明这样说他才明白过来。
眼前的这只七宝烧,确实是给人一种和景泰蓝一样的感觉,但是更多的却是不一样,但是如果象方明所说的那样是源于景泰蓝但是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七宝烧?这就是所谓的七宝烧?”
吴泽也惊讶了起来,七宝烧这个名字他也只是听说过,具体的情况也是不太清楚的,“方明,你给我们详细说说。”
“好。”
方明也不推辞,点了点头,说:“所谓的七宝烧,当然是与佛教有关的。”
“但是在佛教之中所谓的七宝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有的说《般若经》之中说七个宝是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和珊瑚;至于《阿弥陀经》则说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和玛瑙,除此之外,《法华经》和《无量寿经》上也有自己的说法,但是,不管怎么样说,七宝烧中的所谓七宝说的就是用七种‘宝物’烧制出来的一种物件。”
“七宝烧,其实是也就是岛国人对金属珐琅器的叫法。16世纪末的时候,岛国人模仿制作我们国家的景泰蓝,无意之中烧制出有自己特色的物件,这就是七宝烧的来源。在制作的过程之中慢慢地就形成了很独特的特点:以金属为胎,器形端正,表面的装饰是以石英为主要原料而且配合别的材料烧制而成,胎骨极薄,釉色方面很明艳,纹样受到我国传统绘画的影响而典雅,所以往往一看就觉得很亮眼,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你们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觉得这是现代的工艺品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其实,严格来说,七宝烧是岛国人彷制景泰蓝所制作出来的一种错误的高仿作品——这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景泰蓝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但是却因为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也就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最后能够在古董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方明想起之前自己读到的一些有关于七宝烧的资料,他记得当时自己就对七宝烧的形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