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神雕之大元国师 >

第203章

神雕之大元国师-第203章

小说: 神雕之大元国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已来到了南阳城下。
    南阳位于河南西南部,乃是一个盆地,由于地接南北,路通东西,加之锦绣商荣,气候宜人,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上溯至三皇五帝时期,便已是中原极为繁盛的地方。萧遥走在南阳街头,看着身边人来人往,不由自主地便回想起了千百年后的自己,或许也曾走过这一条条宽阔的街道,在时光的阴差阳错下,与这里的精彩擦肩而过。
    蒙古大军主力驻扎在此,萧遥不用打听,便看到在城外有着一座座营帐,连成白茫茫的一片蔓延到天边。他这几个月历经艰辛,先是被皇城司满临安城追,后来又在绝情谷内险些丢掉性命,虽然邂逅了黄蓉,过了一两个月的幸福时光,可是这一番折腾下来,任谁也不好受。强忍着内心激动,萧遥迈步走向了蒙古军营。在那里,有着他最执着的追求。
    听到萧遥归来的消息,正坐在营帐中喝酒的忽必烈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激动地从帅椅上一跃而起,大声问道:“当真是萧大人回来了?你们没看错?”
    跪在下面的传令兵刚要回答,营帐外却忽然传来朗盛一笑,说道:“没错,是我回来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派遣
    听到萧遥的笑声,忽必烈神色激动地快步从帅位上走下,当即迎了出去。他先前承蒙萧遥舍身相救,自客栈一别后,没几天功夫便顺利甩脱了身后的追兵,然后一路奔波,途中再无其他意外,顺利赶回到了蒙古军中。他本以为以萧遥武功之高,心思之机敏,不出月余也应该就能回来了,岂料转眼间两三个月过去,却仍是没有丝毫踪影。忽必烈曾派出密探暗暗查访,但线索到了襄阳就断了,除了只打听出萧遥曾与郭靖和黄蓉交手,并且还将郭靖击伤,然后被丐帮和皇城司的太监高手联手追捕外,至于后面的行踪便再没有了任何讯息。其实那时萧遥正在绝情谷内,忽必烈就是手眼通天,对于绝情谷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也是无能为力。可是如此一来,忽必烈也知道萧遥确实就在襄阳附近,于是又派了许多人渗入宋境,心中打的算盘是若是运气好,说不定便能直接碰到萧遥,然后将其悄悄接引回蒙古了,只可惜那时的萧遥从绝情谷内出来后,却带着公孙绿萼绕道去了桃源,根本就不在襄阳附近了。这一耽搁之下,忽必烈的一番安排自然又落了空。忽必烈自然不知道萧遥途中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一直认为萧遥就在襄阳附近,只是皇城司的人将他追得太紧,以致他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脱身的良机。想到两人之前深陷重围时相互鼓舞时曾约定的事情,一旦有一人成功脱身,过了一月之期便要请求发兵牵制宋兵,给另外一人制造逃生的机会,忽必烈一番深思熟虑下,这才有了后来蒙古大军围而不攻,只是驻扎在南阳,形成与襄阳城遥遥对峙的局面。毕竟,若真仅仅只是为了救一个人便动用上万人马,整个蒙古上下除了可汗外,恐怕再没有第二个人能有这样的地位了。
    萧遥走入王帐,心中一时间也是感慨万千。他一路上历尽艰辛,几次差点连小命也丢了,这一切归根结底,其实都是为了忽必烈。不过在生死徘徊与等身殊荣之间计较值与不值,现在再说已无意义,毕竟如果最后命都没了,那要再大的权利,再高的地位也没用了,而如果他活着的时候却没有这些东西,以他的追求和目标,有时候确实还不如死了的好。可是经过九死一生后,他最终全身而退,可以说经此一役,已彻底奠定了他日后在忽必烈心中的位置与在蒙古军中的影响力。
    却说忽必烈见萧遥走入王帐,二话不说,上前就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蒙古人生性豪爽,这一个拥抱,已足够说明忽必烈对萧遥的思念之情。金轮法王与尼摩星等人听闻萧遥归来,也均来祝贺,只是心中却都在想:“宋兵果然无能,怎得没将这小子杀掉。”但脸上却仍是一团和气,都说天无绝人之路,萧大人大难之后,必有大福。萧遥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人脸上虚伪的笑容,还有包含在话中的酸意,但他也不在意,因此一一逢迎了过去。忽必烈心情大好,当即下令杀猪宰牛,吩咐摆设酒筵与萧大人接风。
    席上,忽必烈以萧遥舍生忘死之德,力请他坐了首位,萧遥实在推辞不过,于是只得接受,席间忽必烈又接连与他把盏,以途中所遇的诸般险情相询,说到那晚在林中被黑甲卫团团围住时,他面色一变,手中酒杯都被攥得变了形,而又说道那次打伤郭靖成功逃走时,忽必烈却又纵声长笑,招呼大家大口喝酒吃肉。金轮法王等见到王爷竟如此牵挂,心中均想若能如此待己,必然感激知遇,只要他再有差遣,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只是萧遥得意而不忘形,对于曾经俘获黄蓉,并与她暗生情愫一事,萧遥绝口不提,以免日后被人利用,陷自己于两难之际。
    酒筵过后,忽必烈请萧遥和法王等帐下谋臣智士一并到王帐议事。他知道忽必烈身边难有人能及得上自己的眼界与计谋,而自己走的这些时间里,定有许多军国大事亟待解决,忽必烈召集群议,定是有什么重要的大事,因此丝毫不敢耽搁,当即与金轮法王等众人一块来到王帐中。
    忽必烈循视一周,见人已到齐,于是开口道:“今日萧大人既平安归来,那么举兵宋境的事情便可以商量出个眉目了。此事早一日定下来,对于稳定军心也大有好处。恰好前几日法王带来了全真教的高士,本王昼夜苦思,想到了一条妙计,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众人纷纷站起道:“王爷之见,必然滴水不漏,肯定是妙计。”
    “我等才识浅薄,怎敢说指点王爷?王爷过谦了。”
    “王爷,有什么计策您就直接说出来吧。”
    忽必烈笑着看向众人,道:“前些日子,法王带全真教的两位高士尹志平和赵志敬前来。我知道当年成吉思汗就曾邀请过全真教一位名叫丘处机的仙人前赴西域相见,并咨以长生延寿之术,当时奉为上宾。这些年来,本王走遍天下,也听说全真教乃中原武林的泰山北斗,号称玄门正宗,天下武功正统,影响力和号召力远非其他那些旁门左道可比。既然如此,不如咱们就直接去敕封全真教,让他们听咱们的号令。如此一来,大军进攻宋境时,既可少一些阻力,同时也能赢得宋朝民众的支持。各位意下如何?”
    金轮法王闻言,当即开口道:“王爷此计甚妙。”前段日子,他偶遇尹志平和赵志敬,在知悉了二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后,便已心生此计,于是带了二人回到蒙古军中好生款待,为的就是如此。今天他听忽必烈亲口说出,思及此事若成,无疑是大功一件,而这大功劳到时候也要记在自己的身上,不由心花怒放,想到日后加官进爵,荣华富贵指日可待,一时间喜形于色,望向萧遥的眼神中也带了一丝得意之色。
    萧遥看到金轮法王的眼神却也不以为意,因为他知道以全真教那群道士的个性,是万不可能接受这种事情的,但他也不好当面拂逆了忽必烈之意,直接说此计绝无实现的可能,眼见金轮法王争功心切,他索性来个顺水推舟,顺着往下问道:“这件事既然是法王牵头,那么便由法王出面,去终南山宣布封赏吧。”如此一来,他既成人之美,等到时候全真教断然拒绝时,又能看到金轮法王失望气恼的模样,何乐而不为呢?
    谁知,忽必烈微微一笑,却道:“这一趟,我想让你去。”

第三百三十三章 造访
    忽必烈此言一出,萧遥和金轮法王的脸色同时为之一变。萧遥是压根不愿趟这趟浑水,而金轮法王却是唯恐拿不到这个差事,两人各有心思,却是谁都没有如愿。其实忽必烈若是指派金轮法王,不管最终能否顺利招揽来全真教,但至少现在每人心中都是十分满意的。可忽必烈点名要萧遥前去,显然就是有意袒护,想将这功劳给他了。金轮法王万料不到萧遥现在在忽必烈心中竟有如此地位,不由得大为光火,刚要说话,却听萧遥道:“王爷,小人……”话还没说完,忽必烈却直接摆摆手打断道:“就这么定了。萧大人,你这就准备准备,过两日就去吧。”
    众人见事已至此,便也不再多说,纷纷散去。金轮法王本想追上再跟忽必烈理论几句,可他思及这主意终究是忽必烈想出来的,自己虽然也有此意,可毕竟没有正式谏言,若是以此为功强言争夺,只怕会适得其反。想到这里,纵然金轮法王心有不甘,可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现实。萧遥走出王帐时,周围百官群相道贺,都认为这么一件唾手可得的大功劳就这样落在了他头上,实在是幸运之极,但萧遥却实在是一肚子苦水没地方倒。他也知道忽必烈乃是一片好意,想要以此来报答自己舍身相救之恩,但除了他自己之外,却再无人知晓这事情其实有多难办,他其实是骑虎难下,不得不受。
    可是此事显然已无转圜余地。第二日,忽必烈将大汗圣旨交给萧遥,命他即日启程。萧遥推辞不得,只能上路。一路上,萧遥心中暗暗想道:“此去终南山,若是我循规蹈矩,多半是无功而返。全真教那群人不说别的,这‘玄门正统’四个字看的还是很重的,要让他们接受蒙古的封赏,恐怕不太可能。我若想要借此事有所建树,非得另辟蹊径不可。”但想到另辟蹊径,一时间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虽然这样想,但无论日后打算怎么办,忽必烈交代的差事还是要做的。萧遥带着一队蒙古官员紧赶慢赶,半月之后,终于来到了终南山。
    其时全真教掌教真人丘处机闭关已久,作为长春子座下第一大弟子,尹志平自然暂代掌教之位。这一日,他正处理教中事务,忽见外面一名道士进来,朗声说道:“启禀掌教真人,有客到。”
    尹志平只道是寻常江湖朋友来访,于是朗声道:“请进来吧!”那道士回身出去,引了两个人进来。群道一见,均大感诧异,尹志平更是大出意料,原来进来的两个人,一个是蒙古官员打扮,另一个却是从未谋面的俊朗青年,这青年正是萧遥。由于他不愿抛头露面,因此只是跟在一旁,并不多言。至于这个蒙古贵官也就是一个普通官员,地位算不上多么尊崇,仅是萧遥随手指派而已。两人在来之前,萧遥便已吩咐了他到时不必介绍自己,只管宣读圣旨就是,这时只听那蒙古贵官朗声说道:“大汗陛下圣旨到,敕封全真教掌教。”说着在大殿上居中一站,取出一卷黄缎,双手展开,宣读道:“敕封全真教掌教为:特授神仙演道大宗师,玄门掌教,文粹开玄宏仁广义大真人,掌管诸路道教所……”宣读到这里,见没人跪下听旨,大声道:“全真教掌教接旨。”
    尹志平上前躬身行礼,说道:“敝教掌教丘真人坐关,现由小道接任掌教,蒙古大汗的敕封,非对小道而授,小道不敢拜领。”
    那蒙古贵官笑道:“大汗陛下玉音,丘真人为我成吉思汗所敬,年事已高,不知是否尚在人世。这敕封原本不是定须授给丘真人的,谁是全真教掌教,便荣受敕封。”
    尹志平道:“小道无德无能,实是不敢拜领。”
    那贵官笑道:“不用客气,快快领旨吧。”他还以为尹志平此乃谦虚之举,却没看到站在一旁的萧遥已是眉头微皱。
    尹志平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