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神雕之大元国师 >

第151章

神雕之大元国师-第151章

小说: 神雕之大元国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员的询问;圆滑地替忽必烈的突然离场收尾;且恰到好处;并没引起旁人一丝一毫的怀疑。
    期间;萧遥作为使团副使;自然也帮腔说了几句话;但他自知自己此时论及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其实远不如这写似年迈;昏庸无能的大宋官吏。他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因此只是简单说了几句后;便将大局交给也乌布恩主持;自己则跟陪坐在身旁的平江知府王守清交谈了起来。
    萧遥心系还施水阁以及琅嬛玉洞中所藏;心中也早已想好了一番说辞;此时他觑准时机;趁机跟王守清说道:〃王知府;在下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不知知府大人能否应允?〃
    王守清之前从萧遥有意无意的透露中;已知他乃是忽必烈十分信赖与仰仗的幕僚;在蒙古军中地位十分尊崇;因此早已有心结交;此时听萧遥主动开口请自己帮忙;那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于是赶忙谄笑着说道:〃萧大人有事请讲;何必如此客气?小的能为大人做事;那是小人三生有幸修来的福气;又怎敢怠慢了?不知大人有何吩咐;小的定会尽心竭力地替大人办好的。〃
    萧遥听着这肉麻之极的溜须之言;身上的鸡皮疙瘩不禁起了一身;心中厌烦已极;但脸上却仍是神色不变;笑着说道:〃王大人太客气了;在下只是有一个私人的请求。家族里曾经有一份祖业;说是便在太湖之中。但由于多年之前;家族便已整体外迁;在下也常年在外;并不多回到此处;因此日积月累;对于这份祖辈留下的基业;家族中已没有多少人熟悉了。这些年;家中一肖辈相继过世;但他们想的却都是落叶归根;百年之后能够回归故土;也算是了了一个夙愿。王大人;太湖属于你的治下;若是出动几艘渔船或是官船;在太湖中查找种满了茶花的小岛或是山庄;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吧?〃。
    王守清听到这个请求;不禁微微一愣。他本以为萧遥会提出多么刁钻古怪的难题;但没想到到头来竟是这个;当即赶忙点头答应道:〃不难;不难。大人孝心赤城;可鉴天地;诸位祖宗若是在天有灵;定会庇佑大人一家福禄安康;永享富贵的。〃刚说到这里;忽然间瞥见萧遥面色不善;冷冷地看着自己;王守清立刻改口道:〃小的这就派人连夜去查找;一旦有讯息;一定尽快遣人告知大人。〃
    萧遥闻言;轻轻地点了点头;这才端起酒杯;向王守清微一示意;咕咚一口;便将那些醇香鲜美的酒水咽下了肚。


第二百五十四章 访听
    王守清急于在萧遥面前表现自己;因此对于他交代的这件事自然是十分上心;宴会还没结束;王守清便已交代手下派出数艘船只;连夜到太湖之上搜索了起来。其实;太湖之中的水路纵横交错;极为复杂;且水中暗流涌动;纵船其中;稍有不慎便会发生危险。别说此时天色昏暗;目不视物;就是在白天;连那些经验丰富的渔民或是经常穿梭于此地的船夫;若是贸然在湖中驾船行进的话;也极有可能发生意外。王守清邀功心切;此时却全然顾不到这些;更不会把外出搜索的船夫和官兵的性命放在心上。
    萧遥不明此节;自是没有阻止。直到第二日上;贾似道与王守清等大宋官员带领蒙古使团在太湖边浏览赏玩之时;萧遥心系此事;并未按着事先规划好的路线行走;这才无意间;在一处较为偏僻的岸边;发现有一大群衣衫褴褛的渔民正驾着小船在湖中搜索着什么。看到远处的湖面上飘着一大片残缺不全的木板;以及不断结网从水中捞上来的已被淹死的官兵尸体;萧遥心念一动;心中立时便明白了过来;同时一道凌厉的目光也猛地射向了王守清。
    王守清昨晚强令手下到太湖搜索时;一些经验丰富的船工便好言相劝;将在太湖夜航的弊端告知于他;希望能够等到次日一早;天光大亮的时候再驾船出水;那时的危险性自然就降低了许多;搜索的效率也会更高。可王守清一听此言;认为手下的船工们是惫懒怠工;有意拖延;这让急于立功的他心中登时大怒;于是派了手下一个根本不懂航运驾船的心腹负责此事;硬是迫船工们开船出水。那心腹狐假虎威;对于船工们的劝告更是一句都听不进去;一得王守清示意负责此事后;再有船工相劝;他便劈头盖脸一顿皮鞭抽去。众船工眼见事已至此;只得无奈地开船;最后终于酿成了惨祸。可王守清得此讯息;却只是担心萧遥责怪自己办事不利;一边大骂手下无用;另一边则知情不报;又悄悄派了一批人出去搜索;这边只调来一群渔民打捞遇难者的尸体。此时他眼见事情败露;萧遥用凌厉的目光看着自己;心中惊惶失措之下;一时间口不能言;只得唯唯诺诺地站在原地。
    萧遥眼见那些下水打捞的渔民瘦骨嶙峋;皮肤黝黑;显然平日里并没有什么好日子过;而从湖中捞上来的官兵或是船工尸体也是泛白肿胀;其情其景;当真令人观之心生怜悯。萧遥暗中钢牙紧咬;双拳紧握;本想让王守清这种狗官也付出一些代价;可他转念一想;自己此时与忽必烈等人孤处敌境;说到底还是来者是客;要是万一真的急了那些什么都做得出来的大宋官员;危及自身安全倒还是小事;而这些生活在朝廷压迫之下的穷苦人家只怕日后也会因自己的鲁莽之举而永无宁日了。正是想到了这里;萧遥才硬生生地止住了心中的不平和愤慨;看向王守清的目光也刻意柔和了许多;不露痕迹地笑着说道:“没想到王大人为了区区在下的一点小事竟如此大费周章;真是有劳了。而且出了这等事情;王大人一点也不声张;毫不居功自傲;此等作为;当真是国之栋梁啊!”
    王守清听到这话;原本紧绷的那颗心登时放松了下来;心中转忧为喜;喜笑颜开地答道:“萧大人过奖了;小人不过只是微尽绵薄之力;不敢妄提什么功劳。能劳动大人费心记住小人做的这一点事情;小人当真是三生有幸;那是前辈子修来的大福气。”说着说着;又开始溜须拍马了起来。而一旁陪同的贾似道等官员眼见萧遥又神色如常;也开始有说有笑起来;一众大宋父母官;竟对触目可及的那人间惨祸视若无睹。此情此情;当真是无比讽刺。
    萧遥心中虽然为之感到悲哀;但出于大局考虑;仍然耐着性子与王守清等人寒暄;只是为了不再触景生情;他也按着王守清事先规划好的路线开始浏览。如此这般走了一阵后;萧遥话锋一转;忽然问道:“不知王大人可否知道本地有一个慕容家族的?”
    王守清一愣;想了一下后;点了点头;说道:“本地确实有个慕容家族;平日里靠着经营一些买卖为生;论及实力;也还算是可以的。萧大人认识慕容家的人吗?要不……下官这就把他们慕容家的掌事叫来?”
    萧遥一听;急忙说道:“王大人不必挂怀;我也只是偶尔提一下;并没有别的意思。”顿了一下后;仍觉得有些不放心;又接口道:“王大人也不必再找慕容家的人。今天我提到此节;还有昨天让你在太湖中查找祖业的事情;你出去后一律不可乱说乱讲;泄露了风声。若被别人知道了;王大人;你知道后……”
    那个后果的“果”字萧遥还没说出口;王守清已跪倒在地;连忙说道:“下官明白;下官明白。萧大人此行只为和议;不牵扯任何私事;萧大人尽管放心;小人绝不会乱说话的。”
    萧遥虽然厌恶王守清的为人;但对他如此明白事还是十分欣赏的。此时见他说的信誓旦旦;知他心中顾忌自己一旦生气;恐怕丢官还是小事;稍有不慎;丢性命都是大有可能的。其实;萧遥前番之所以不直接询问燕子坞、参合庄;而是先旁敲侧击地问问有没有曼陀山庄的消息;正是因为他深怕慕容世家还有后人存在;并继续生活在太湖之中;自己一旦贸然行动;那么势必要打草惊蛇。如此一来;还施水阁和琅嬛玉洞里所藏的武功秘籍便再也不用指望了。而曼陀山庄随着当年王语嫣远嫁大理国;姑苏王家逐渐败落;甚至消泯于岁月的长河之中是肯定的事情;因此萧遥当时才决定将突破口放在曼陀山庄。

第二百五十五章 故地
    王守清见萧遥在听到自己的保证之后脸色稍缓;虽然心中也立刻就明白过来;这位蒙古王子身边的大红人此番前来;一定是另有所谋;但此时他已不敢再胡乱猜测萧遥的心意;只想一心一意将萧遥交代的事情做好;让他能够替自己在上司甚至皇上面前美言几句;那便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由于也乌布恩的存在;什么议和之事统统都交予他全权处理;萧遥肩上其实并无重担。前三日中;他与忽必烈装模作样地随着也乌布恩;跟贾似道率领的大宋官员分坐谈判桌两侧;煞有介事地就边界划分、通商往来、大军驻扎甚至双方缔约盟约;共御外敌等诸多事项一一进行讨论。萧遥旁观在侧;眼睁睁地见到也乌布恩以言语恩威并用;软硬兼施;在己方利益毫无触及;用兵军事方面不受到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连糊带诈地便令大宋答应了许多对蒙古极为有利的条件;不由得暗暗竖起了大拇指;心中对也乌布恩的外交才能更是佩服的无以复加。三日之后;由于许多貌似十分重要的事情差不多已经商谈完毕;剩下的便是一些细节的问题;加之王守清在这三日之中;已禀告萧遥;手下人已从附近村落一名渔民的口中得知;在太湖深处确实有他提到过的种满了茶花的小岛;上面有一座废弃已久的山庄;想来多半便是这几日一直苦苦寻找的地方了。萧遥闻此讯息;心中一喜;知会了忽必烈一声后;便借口外出游玩;孤身一人悄悄离开了使团。他武功高强;来去无踪;旁人就是想要跟踪;那也是力所不能及的。
    其时正是三月天气;杏花夹径;绿柳垂湖;暖洋洋的春风吹在身上;当真是醺醺欲醉。对于太湖美景;萧遥这几日中跟着王守清已见得多了;此时心中牵挂的;便只是慕容家世代相传的绝技“斗转星移”和“参合指”;以及其他数量繁多的天下武功秘籍。因此甫一离开使团驻地;彻底摆脱王守清的视线范围后;他便径直来到湖边一处村落;找到了王守清提到的那个渔人。那渔人见萧遥气度不凡、衣着华贵;知他绝非普通人;加之这几日总有官府的人来向他询问那“鬼岛”的所在;因此此时见到萧遥拿出一大锭金子;要自己带他前往时;心中敬畏之余;自也是十分欢喜;当即二话不说;撑船架篙;载着萧遥一路涉水而去。
    舟行湖上;几个转折;那渔人便带着萧遥转入了一庄大湖之中;极目望去;但见烟波浩渺;远水接天;萧遥暗暗心惊:“这大湖想必就是太湖了。现代社会各种探测的工具应有尽有;想在一个内陆湖泊中寻找一座小岛;自然并不需费什么力气;可古代全凭人力探索;那当真是犹如大海捞针一般了。”
    在萧遥看来;眼前这湖泊水面上到处都是一模一样;哪里有什么分别;更完全看不出能够指引方向的标记或信号;但那渔人仿佛轻车熟路;一会向左;一会向右;显得胸有成竹。划了一阵;他忽然向左边一个小港中划进去;萧遥登时眼前一亮;但见水面上生满了荷叶;若非渔人明路;他决不知荷叶间竟还有通路。又划了一会;那渔人又是一转;只见水面上全是菱叶和红菱;清波之中;红菱绿叶;鲜艳番茄。菱塘尚未过完;小舟又从一丛芦苇和茭白中穿了过去。一眼望去;满湖荷叶、菱叶、芦苇、茭白;都是一模一样;兼之荷叶、菱叶在水面飘浮;随时一阵风来;当真是变幻百端。萧遥思及百多年来;在太湖之畔提到参合庄以及燕子坞仍是少有人知的原因;心中忽然间不由得恍然。
    此曲曲折折地划了两个多时辰;萧遥隔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