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人鬼情系列-魂衣 >

第10章

人鬼情系列-魂衣-第10章

小说: 人鬼情系列-魂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宛渐渐有些坐不住,撒娇地:“妈,您这是干什么呀?”
  “啊,你们谈你们谈,我不打扰你们。”妈妈也有些不好意思,收拾了毛线竹针要回避。临行又特意留意了一下张之也的脚——这年轻人很有礼貌地在进门处换了拖鞋,现在他的脚上是一双雪白的线袜。一个袜子雪白的年轻人是有教养而注重细节的,学坏都坏不到哪里去。
  这时,那个有教养的年轻人站了起来:“阿姨,您忙您的。我来,是想拜访一下奶奶,做个采访。”
  “你去你去,我不打扰。”妈妈笑眯眯地走开,很显然,她对这个白袜子青年十分满意。
  小宛皱眉:“我妈平时没这么八卦的。”
  张之也笑嘻嘻:“看来我这伯母路线走得挺成功。”
  小宛假装听不见,一手拉起他便往奶奶房里走。
  比起妈妈来,奶奶反而显得落落大方,处变不惊的样子,很庄严地坐着,由着张之也鞠躬问好,只抬抬眼皮,说声“坐吧”,一幅慈禧接待李莲英的架势。
  张之也对小宛眨眨眼,意思是说:你家老祖母恁好派头。
  小宛暗暗好笑,对他皱皱鼻子做答。
  于是采访开始。
  张之也的提问开门见山:“若梅英是哪一年来的北京?”
  “那可说不准。若小姐是名角儿,有一年唱北京,有一年唱上海,哪里请就去哪里,两地跑着,没定准儿的。老北京、
  上海人,没有不知道若小姐的。”
  “那些戏迷中,是不是有位姓胡的?”
  “那谁记得?”奶奶颇骄矜地答,“赵钱孙李,周武郑王,那么多戏迷,谁耐烦记着他们姓什么?”
  小宛暗笑,奶奶答记者问时远不像回答自己孙女儿那样爽利,讲究个迂回宛转,拿腔拿调地颇有几分做秀的味道。她忍不住帮着张之也提醒:“他是胡伯的爹。”
  奶奶一翻眼皮,不屑地答:“胡伯的爹又是哪个?”
  “他今年大约九十多岁,长短腿,是个瘸子。”小宛提醒着,一边想,也不知道胡老头的瘸是先天还是后天,如果也是在“文革”中打瘸的,那与胡伯可堪称“父子英雄”了。
  “胡瘸子?”奶奶愣了一愣,“不知道是不是那个胡瘸子。”
  “哪个胡瘸子?”得到答案,反而让小宛不敢相信了,“您真认识一个胡瘸子?”
  “是啊,就是我跟你说起过的,那个给小姐做衣裳的裁缝店老板。有一次小姐开菊宴……”
  “菊宴?”
  “是啊。那时候的伶人多半喜欢侍弄花草,好像荀慧生爱玉簪,金少山爱腊梅……”奶奶一说起这些繁华旧事就来精神,眯起眼睛,又望回那遥远的四十年代,“我们小姐,最喜欢的是菊花。因为喜欢那两句话:‘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她养的菊花,品种又多又稀罕,在整个京都也很有名的,‘醉贵妃’也有,‘罗裳舞’也有,‘柳浪闻莺’也有,‘淡扫蛾眉’也有,还有什么‘柳线’、‘大笑’、‘念奴娇’、‘武陵春色’、‘霜里婵娟’、‘明月照积雪’……一百多种呢,每到秋天,摆得满园子都是,用白玉盆盛着,装点些假石山水,打点得要多别致有多别致。仲秋节的时候在园子里设赏菊宴唱堂会,达官贵人都以能参加咱们小姐的菊宴为荣呢。”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小宛细细玩味着这两句诗,诗里有傲气,却也有无奈。也许,这便是梅英的心声?
  张之也却不会跟着跑题,只追准一条线儿问到底:“奶奶还记得胡瘸子开的店叫什么名字吗?”
  “记得呢,叫‘胭脂坊’。”
  店招牌叫做“胭脂坊”。
  胭脂坊不卖胭脂,却卖布。
  暗花,织锦,平纹,斜纹,纺绸,绉缎,烫绒,丝棉……卷在尺板上,平整地排列在一起,汇成色彩的河流。既华丽,又谦恭,像待嫁的秀女,等待客人挑选。
  一旦经了刀尺,丝线,捆边,刺绣,变成一件件衣裳,就有了独立的生命,固定的前程。
  胭脂坊的老板站在那色彩的河前,手里的拐像是撑船的桨,唇角噙着买卖人特有的谄媚的笑,眼睛里却含着恨意。他的舌头底下,久久地压着一个名字:若梅英!
  压得牙酸。
  若梅英昨天又给他吃了个软钉子,这已经不知是第几百几十回了。他为了捧若梅英的场,从上海跟到北京来,大银钱白花花地扔出去,成篮的花往台上送,可是,她连个笑脸儿也没给过。
  送去的礼物都给扔出门来,口里犹不饶人,冷语戏弄:“就这些冠戴也好送给我若梅英?赏人都嫌寒酸。真是看一眼都觉得污辱呢,青儿去哪里了?还不打水来给我洗脸。”
  不过是个戏子,凭什么这么糟践人?在戏台上扮久了公主皇妃,就真当自己是公主了!
  胡瘸子恨哪,恨得牙龈痒痒,他好歹也算是有头有脸有家底儿的人物儿,在上海滩说句话也落地有声的,受到这样一番奚落,如何忍得下?
  那一日,探准了若梅英府上开赏菊宴,便千里迢迢地,托个伙计辗转将只锦盒送过去,假托某高官厚礼,嘱咐面呈若小姐。门房不知有诈,兴头头送到厅里,报说送礼人在门外立等回信儿呢。若梅英当众打开,见用锦袱裹着,触手绵软,不知何物,随手一抖,满堂人都尖叫起来,乱成一团——
  那包袱里滚落出来的,竟是一只被敲碎脑壳剖腹挖心的雪色猫尸!
  “这人太龌龉了!”小宛愤愤。她终于明白,不是胡伯,而是胡伯的爹与若梅英有过一段渊源,祸及子孙。那,到底是怎样的恩怨?
  “后来呢?若梅英有没有报复胡瘸子?”
  “没有。这些闲人多不胜数,个个计较起来,哪里还有得闲?”奶奶叹口气,余怒未息,“要说胡瘸子巴结小姐,也不是一年两年了,真没少费心思,那花篮衣料送得海里去了。烦他做衣裳,他每次都巴巴儿地亲自捧了送上门来,说是送小姐的礼物,不收钱的。小姐怎么看得上呢?反而多给一倍手工,让我打发了他去。出了那件事儿后,就再不去他店里了。”
  “若梅英这么骄傲,不是会得罪很多人?”
  “那也难免。达官贵人们开堂会叫局,多半不规矩,普通的伶人,惹不起,总要稍微兜揽些,可是若小姐竟是天生的傲性儿,从不肯假以辞色的。那时候有个营长,三天两头来送礼,还不是被小姐连摔带骂地撵出去……”
  “若梅英最后嫁给了一个什么人呢?”
  “一个司令。大军阀来着,广东人。当时,属他追小姐追得最凶,天天来捧场,每次来带着十几个勤务兵,拿刀拿枪的,看完戏就往后台闯,不管收不收,一声‘赏’,金银头面就往台子上撂,嚷着说是给小姐的聘礼,要娶小姐回家做五姨太,小姐当然不答应,可是怎么犟得过呢?后来逼得紧了,还私下里跟我说想逃跑。可是有一晚,不知怎么着,忽然就应了。”
  “应了?”小宛意外,“她自己答应的?不是人家逼的?”
  奶奶摇摇头,一脸困惑,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至今想起,还让她纳闷儿:“那晚是小姐最后一次登台,那嗓子亮得呀,全场打雷似的一阵阵喊好,可是后来就都喊不出来了,你看我我看你的,小姐的声音拔得太高了,从没有戏子那样唱戏的,往死里唱。结果,没到终场,小姐的嗓子就破了,等于再也没法吃戏饭……”
  “她是存心的?”
  “我也不知道。对艺人来说,‘倒嗓’是最可怕的事。有些名角儿最红的时候忽然倒嗓,报上立刻会传出是同行嫉妒下药毒哑的结果,可是小姐‘倒嗓’却是自己唱哑的,连记者都惊动了,当时报上传得沸沸扬扬的,说什么的都有。可是事隔这么多年,也没人知道她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我,整天贴身服侍着,对这件事也是云里雾里,一知半解。”
  “那您还记不记得‘倒嗓’前都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儿呢?”
  “只记得前一晚小姐没回戏院来睡,大家都以为她跑了,还紧着盘问我。我吓得光知道哭。可到了晚上,小姐自个儿穿戴好回来了,戏院老板那个乐呀。谁知道竟会是小姐最后一次登台呢……”
  那是若梅英最后一次登台。
  艳妆,盛服,美得惊人。眼睛里像有一团火,一直在烧,烧得人干涸。仍是唱《倩女离魂》,声音比往时高出一倍不止,连锣鼓声都压不住。
  足本《倩女离魂》唱罢,自动鞠躬报幕,说为答谢戏迷,愿再献一曲《游园惊梦》,接着是全本《窦娥冤》,《李慧娘》,接着是《沉江》……
  观众们起初还叫好碰彩,后来便嘘声四起,再后来便都哑了。琴师们早已停了弦,青儿上来劝姑娘休息,班头也催了五六次,戏院的老板已经开始往外撵观众,可是梅英只是恁谁不理,仍然声嘶力竭地唱、作、念、打,毫不欺场。
  记者们被惊动了,连夜赶来拍照采访,梅英对着镁光灯妖娆作态,脸上却冷冷地没一丝表情,对记者们的诸多提问更是置之不理。班头对着老板嘀嘀咕咕:“她是不是疯了?又不像啊。”……
  最后是何司令派人上台硬把她拉下来。
  下了戏,嗓子已经哑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知道摇头和点头。
  司令便问:“要你嫁给我,到底答不答应?”
  谁也没想到,若梅英会点头。
  她亲自带着司令去酒店开房,说是订好的,被褥摆设都准备下了,很新,很漂亮。
  不久,随司令回了广东。
  从此,若梅英的名字就从戏行里消失了。
  “她就这么走了?”
  “就这么走了。一顶轿子抬着,离了戏院,跟谁也不告别,也不哭,也不嘱咐我几句,就那么走了。我追在轿子后面哭着跑,想让她带我走,她也不说话,光是摇头,平时那么疼我的,那天看也不看一眼……”
  事隔半个多世纪,奶奶回忆起当年的分别,仍然又是委屈又是伤心,流下两行老泪。梅英唱腔已成绝响,却仍留在老北京戏迷的记忆里,留在青儿的伤心处。
  少女青儿并没有随梅英进何府,她仍然留在戏院洒扫打杂,不久迎来解放,翻身做主人,成了政府职工。可是,她忘不了她的若小姐,忘不了半世前的伤心绝别。
  什么叫“虽死犹生”,什么叫“音容宛在”,小宛今日算明白了。她觉得恻然,忍不住陪着奶奶流泪。
  张之也却不会感情用事,低头写了几行什么,忽然问:“《倩女离魂》、《游园惊梦》、《窦娥冤》、《李慧娘》……怎么这么巧,那天唱的全是鬼戏?”
  “这很简单,因为那天是七月十四嘛。”
  “七月十四?”小宛蓦地一惊,不禁暗暗佩服张之也的细心。
  “对,那天是七月十四,剧团里按规矩要演鬼戏,所以有这些固定节目,我到现在,还记得小姐一身素服扮李慧娘喊冤的样子,套句老话儿,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哪。”
  张之也点点头,又问:“奶奶知道张朝天吗?”
  “张朝天?就是那个记者喽。给小姐写过好多吹捧文章的。”
  小宛了然,难怪觉得耳熟,上次奶奶也提过的。“他和若梅英之间有过什么故事吗?”
  “故事?”奶奶又犯难了,“没有吧?他虽然天天来捧小姐的场,可是从不到后台来,很斯文守礼的。小姐倒是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