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天娱女王 >

第22章

天娱女王-第22章

小说: 天娱女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菲,有没有兴趣给唱日文歌曲?”在飞机即将抵达香港机场的时候,门德斯突然问道。

“当然可以,您说的是动画吗?”苏菲问道。

“是的,我将你唱的歌寄了一份给日本方面,他们有意请你唱《棋魂》里的插曲……呵呵,你知道,日本与中国曾经有过一段很不愉快的历史,我以为你会抵触。”门德斯笑道。

“嗯,我是有抵触。”

苏菲说道,关于日本人侵略中国的历史,唐人街上的那些老人没少嘀咕,虽然不是正史,但她能够理解,“不过,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办法抵触,譬如用文化侵略、经济掠夺,没有比赚日本人的钱更合适的报复了。”

“文化侵略、经济掠夺?噢,上帝!你真是太可怕了!”门德斯做了个很恐惧的表情,大家都无声的笑了起来。

苏菲原本打算去曾外祖母留给母亲的那幢房子,可是考虑到跟香港那边的亲属还没有见过面,她一时揣摩不透母亲的心事,便有些犹豫了,而且这一次在香港只有几天时间的逗留,所以下了飞机之后直接去了酒店。

因为是早上,苏菲等人将行李放到房间之后,便出去吃早餐,出乎意料的,门德斯带着苏菲和芳妮。简来到了一家中国餐馆。

“门德斯,你也吃中餐?”苏菲讶然问道。

“我喜欢中国的饮食文化,它比西餐更……美味!”门德斯做了个‘非常棒’的手势,然后向苏菲眨了眨眼睛,“我介绍一位老朋友给你认识,希望你们能够找到共同语言。”

老朋友?

苏菲很是狐疑的跟着他走进餐馆,芳妮。简倒是听明白了,但她也同样糊涂,不知道门德斯是什么意思。

三人走进餐馆,服务员看到他们也是有几分好奇……在香港,有外国人吃中餐不稀奇,但两个外国人带着一个明显是华裔的女孩,那就让人觉得好奇了。他快步迎上来,满脸笑容地道:“三位,请这边座。”

“查先生来了吗?我和他约好了。”门德斯问道。

服务员愣了一下:“您说的是查良镛先生吗?查先生已经来了,请跟我来。”

查良镛?

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

苏菲在记忆中搜索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听到的。

“就是金庸啊,你看的那些武侠小说中,有不少都是他的作品。他和梁羽生等人都是正统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像《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等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都是他写的。而且他还是香港《明报》的社长,《明报》可是香港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如果你将小说在《明报》上发表,一定会很快得到香港读者的关注……”小薇立即将相关的结果传入她的脑海。

“查先生,有位先生要见您,说是你们约好了……”那个服务员先一步进去禀报。

“门德斯,我还以为飞机会晚点,没想到你来的这么早!”随着声音,从包间里面走出来一个温文尔雅的中年人,鼻梁上还架着一付金丝眼镜。

“查,我怕你不请我们吃早餐,当然要早一点过来了!”门德斯笑着和那个中年人轻轻握了一下手,然后为双方做了介绍。

“苏菲?这就是被你称为神奇女孩的那位?”查良镛颇有兴趣的看着苏菲。

“是的。查,我们添饱肚子再说话吧。”门德斯故意用手摩挲着肚子,一付急不可耐的模样。

“好,好。服务员,过来一下。”

查良镛喊过服务员,问三个人都吃什么。

“一碗豆浆、三根油条,一碗皮蛋瘦肉粥。”苏菲说道,门德斯和芳妮。简要的却是蟹黄包。

查良镛……哦,还是叫金庸吧,是个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人,讲究的是‘食不言,寝不语’,众人吃完饭之后,服务端来了一壶六安茶,众人开始闲谈起来。

门德斯早在金庸办《明报》的时候就认识了,两个人谈了一会话之后,门德斯不露声色的将话题引到了苏菲的身上。

“小说和剧本创作还是有区别的,苏菲,你也喜欢看武侠小说吗?”金庸问道。他的神态很和蔼,就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辈。

“喜欢看,不过我也喜欢看言情小说和其它著作。”苏菲还是有些小紧张的,眼前这位至少在这个时代还是数一数二的大家,她只是一个晚辈而已。

“这是正确的。”

金庸点点头:“无论是小说还是剧本创作,都应该是兼收并蓄,偏重一种体裁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你年龄还小,要多看书,看好书,才有利于你今后的成长。”

“是。”苏菲老老实实地回答。她的阅读量是很惊人的,虚拟空间的时间流速与现实世界不同,在小薇的督促下,她可是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如果不是有一部分精力要放在创作和科学知识方面,她读的文学方面的书会更多。

门德斯是金庸的老朋友,在之前的电话中很郑重的将苏菲推荐给他,自然是希望他多加提携的意思,而金庸在听了门德斯的介绍之后,对苏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海外华人世界,有成就的华人多的是,但像苏菲这个年纪就崭露头角的华人就比较少见了。

在问了几个关于文学上的问题之后,金庸忽然问道:“你对武侠小说怎么看?”

“成年人的童话,而且是一个时代的童话。”苏菲说道。

金庸听懂了她的言外之意,笑道:“你认为武侠小说的时代要结束了。”

“当然不是。”

苏菲摇了摇头,说道:“文学也是要与时俱进的,传统的武侠小说已经逐渐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并不是就此消失,而是要逐渐淡出主流,或者在另外一块土地上再创佳绩,而新一代的武侠小说会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我称之为新派武侠小说。”

“新派武侠小说?”

金庸若有所思地重复了一句苏菲最后说的话,道:“你认为新派武侠小说会是怎么样的呢?”

苏菲在虚拟空间阅读的时候,读过不少后世的新武侠小说和网络小说,她想了想说道:“譬如说,生命如果能够重新开始,会是什么样子的?再譬如说,一个现代人如果通过时空隧道回到千年以前,他又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诸如此类的。”

在七十年代的时候,传统武侠小说在港台地区已经渐渐走下坡路了,金镛本人在1972年便封笔了,只剩下卧龙生、古龙等人还在支撑,但他们也渐渐地在走将武侠小说搬上电视和银幕上的工作,或者转向新派武侠小说。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在大陆上开始,传统武侠小说在这一片巨幅土地上获得了第二春。

“有意思,有见地。”

金镛满脸的赞赏之色,“呵呵,我还以为门德斯是言过其实,没想到你小小的年纪,竟然有如此见地。苏菲,有没有兴趣写小说?你放心,只要你的作品合格,稿费肯定从优!”

“谢谢,回去之后我一定会写。”苏菲眉开眼笑地答应……在香港发表小说,岂不是离香港更近了?有时间的话,完全可以时常往来。

第四十章 半决赛

一个人可以改变她的信仰和生活习惯,但骨子里的血脉是改变不了的,那里面流淌的不仅仅是各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还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的文明……一旦有了契机,便会引起共鸣。

苏菲很喜欢中国文学,尤其是四大名著、还珠楼主、金庸等人写的武侠小说,有历史、有幻想、有铁血、有爱情……而且她能够有幸读到后时代的著作,同样希望有更多人的欣赏。或许有人说了,想让别人欣赏是好事,可你干嘛伸手要钱?

读《西游记》的人大概都能够记得最后的情节,在唐僧师徒来到西天的时候,那佛门大德阿难等人在慷他人之慨赐经的时候,还索要费用呢,可见法不轻传……这只是一说,但有这位文学泰斗提携,她想在香港发展要轻松不少。

金镛对苏菲的印象很好,而且觉得她年龄虽然不大,但懂得的东西却不少,而且也有自己的见解。知道苏菲要在香港逗留两天,热情地招呼她来家里吃饭。

“苏菲,门德斯说你古琴弹的好,会弹什么曲子啊?”临别时金镛问道。

“会很多,广陵散、九引十二操……您想听哪一曲?”苏菲问道。

“这些琴曲的名字我倒是听说过,不是说其中的大部分已经成了绝响了吗?”金镛问道。

“或许吧,也许是后人重新整理,也或许是伪作,但就琴曲本身而言,还是不错的。”苏菲答道。

小薇在传授她古琴曲的时候也说过,其中有很多琴曲是后人整理或者伪作,不过真实性如何,乐曲本身还是有相当水平的,所以她也用心的练过,而且在弹琴的时候,心境的确是不一样。

这一顿早餐吃得时间可是够长的,与金镛告别之后,三人看时间已经并不多了,连忙拦了一辆计程车赶往赛场。

今天是半决赛,要从筛选下来的数十名选手中决出前十名,而在明天的决赛中,冠军将在这十名选手之中出现。

最初参赛的时候,苏菲确实是有些紧张。不过她的临场表现非常好,在虚拟空间的练习没有白费,而她现在唯二不足的就是她的年龄太小,而且声音中稍显几分稚嫩,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尤其是声音方面,应用一些演唱中的小技巧,完全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最重要的是,这场比赛和第二天的决赛,那都是要电视转播的,趁这个机会将会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苏菲,你既然看过查先生的作品,而且也知道了他在香港文学界的地位,就要和他搞好关系,这对你在香港的发展大有帮助。”门德斯说道。

“我会的。”苏菲点点头。

三个人在赛场外面下车,正准备进去,一个青年人从旁边走过来招呼道:“嗨,苏菲!”

“是你!”

苏菲认出他是上次比赛时伴奏的乐队成员,不过比赛结束之后因为急于离开,没有请教对方的姓名,这是很失礼的事情,“对不起,上次我急于离开,还没有请教你怎么称呼?”

“我姓谭,谭永林,上次你写的那首歌非常棒,这一次又带来什么歌曲?”男青年很会理解人,笑了笑作了自我介绍。

“哦,今天我带来的这首歌叫做《明天会更好》,这次又要辛苦你们了。”苏菲将早就写好的歌谱交给他,“什么时候有时间介绍一下你那些朋友给我认识?你们都很棒!”

“认识的机会随时都会有,可惜这次比赛之后,我们要解散了。”谭永林目不转睛地看着歌谱,看得出他很喜欢,眼睛都放光了。

“为什么?”苏菲讶然问道。一个人的喜好是很难改变的,在上次比赛中她便知道这个乐队的成员们都是很喜欢音乐的,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解散。

“上学,做生意、工作……诸如此类,我们虽然很喜欢音乐,但它还不能与我们的生活完全接轨。”谭永林也是满脸遗憾的表情。

乐队还要熟悉歌谱,在聊了几句歌曲上的问题之后,谭永林便匆匆的离开了……这个时期的港台乐坛,参加比赛的选手大多是翻唱旧歌和流行歌曲,很少有人专门给他们写歌,更别说是自己创作了,伴奏乐队用的都是很熟悉的曲子,基本不需要演练,但苏菲这首歌却是全新的,想要熟练演奏还是需要一点儿时间的。

走入赛场,里面是一片喧哗声,人数比预选赛的时候多了数倍,门德斯和芳妮。简留在观众席上,而苏菲则去后台等着上场比赛……她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而评委席上只有工作人员,那些评委还没有来。

“苏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