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阳怜光近来虽然屡屡出使外派,好在中书省三品高官近臣的头衔倒还一直留在身上,可以不必担心在宣政殿外就吃闭门羹。然而,越过了宣政殿,闯不过紫宸殿。即便是欧阳怜光,也只能止步于紫宸殿的阶下了。内常侍唐青亲自出面挡驾,和风细雨却又坚决而坚定地传达叶十一不见的意思:“欧阳大人暂且请回吧。主上身体不适,今日实在是不能见您了。奏折下官转呈便是。”
欧阳怜光仔细打量唐青,见他眼底一片青黑,强打精神的样子十分明显,遂叹道:“如今长安满城风雨,尽是流言,听闻飞鱼卫也新换了指挥使,想必唐大人也是非常辛苦的。”
唐青自欧阳怜光手中接过奏章,笑笑道:“我们做臣下的,何谈辛苦,只要能为主上分忧。”
“唐大人说的是。”欧阳怜光点点头,就此告退离去。
宫门口,小童清风正踮着脚尖向内张望,旁边不远处是明月牵着马和一个中年健仆站在一处。一见欧阳怜光,清风便迎上前去,指着那健仆说道,江中流大人派家仆下帖子,晚间在家中设宴为她接风洗尘,请她务必赏光前来。健仆随即上前施礼。欧阳怜光见天刚正午,便道:“回复你家大人,现今时候还早,我久不回长安,趁着天色好,正要四下里逛逛。晚些时候再过府与他一叙。”
健仆施礼退去。欧阳怜光遂带着清风明月往坊间最繁华处一一逛去,就连之前极少踏足的轻歌曼舞堂都走了一遭,点二三时下当红的倡伎歌舞一番略作消磨自是不在话下。直到将要宵禁,才打马前往江中流府邸。
江中流的新府,是从前长庆侯的府邸。凤仪元年叶十一收复长安,长庆侯受柳氏叛乱的株连,全家被杀,府邸就被赏赐给了江中流。这座府邸是宣华年间修造装修的底子,规制很是宽敞,稍作清理,便是美轮美奂,富贵逼人,极是合江中流的口味。然而只因太合江中流的口味,所以欧阳怜光并不喜欢,每每做出“格调低下”的论断。好在今晚的接风宴,江中流设在了整个府邸里唯一一个不那么低下的所在——密室。
从密室二字可知,江中流这接风宴,说是接风宴实际算不得是个宴。连上菜的带倒酒的,就江中流一个人。连主人带客人,满共就两位。这规格,充其量就是个小酌。至于说到实质——所谓吃饭,在欧阳怜光和江中流这种关系,实际上一筷子不夹、一杯酒不喝也是可以的。正如江中流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已经和你坐上同一条船了,除了同舟共济,也没有别的什么好选。”
当时,他们正在谈论长安城传得沸沸扬扬的流言。“关于长安城里新近流传的一则流言,你是怎么看的?”江中流问。
“你说的是哪一则流言?”欧阳怜光反问道,“就在今天,我至少听过了十几个版本的流言,都是关于赵瑟的真假。”
“就是赵瑟刚刚在金陵被擒。就有人在关洛道上看见她本人……”
“无稽之谈。”欧阳怜光明显听过这个传闻,立即毫不客气的反驳道:“赵瑟如果要逃,早就逃了,何必等到今日。就算她果真逃了,天下之大何处不能容身,为何偏要自投罗网,往关中来?没有这个道理。姑且就算赵瑟真逃了,而且还是往关中来了。传言中她是出现在谢氏扶灵的车队里,被关洛路上押运粮草的一名参将认出来的。可赵瑟是什么人,不是随便一个区区参将能够识得的吧?退一万步讲,这名参将的确之前见过赵瑟,可赵瑟是个孕妇,和传言中所说根本不符。”
“那么你是觉得传言不可信喽?”江中流斜过眼睛,意味深长地问。
欧阳怜光不知怎的,忽然一口气就泄了,摇头道:“空穴来风,岂能无因啊。最后时刻,里应外合,献城投诚,生擒赵瑟的是谢氏,流言所指,关洛道上夹带貌似赵瑟之人的,也是谢氏的车队。谢氏此番反正,之前必定是与朝廷有所接触的。这个接触既然你我毫不知情,那就既不可能是通过军队,也不可能通过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行人,只能是通过飞鱼卫直接向主上表明心迹。飞鱼卫的指挥使偏偏又在这个时候被撤换。还有内常侍唐青。今天我进宫去,虽未曾见到主上,但见到了内常侍唐青。看他神色,大约近来的日子很是难过啊……几项相合,内情怎样,也就呼之欲出了。”
继而感慨道:“主上还是年轻啊。这种事怎么能找谢氏呢?像谢氏这样大族,枝繁叶茂,人口上万,其中盘根错节之处数不胜数,最是容易泄密不过。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终究流言杀人啊。不过……”她晒然道:“就算不是谢氏,其他什么人也是一样。以他今时今日之地位,本来也不该行如此鬼魅之事。”
“因为正路不通嘛!“江中流小声嘀咕道。
欧阳怜光横了江中流一眼,江中流“扑哧”一声笑了,挥舞着筷子道:“欧阳啊欧阳,你终究是个装不得糊涂的!”
欧阳怜光叹道:“糊涂糊涂,总要先明白了才能糊涂。”
于是,江中流自袖中抽出一张叠得四四方方的宣麻,递给欧阳怜光道:“你先看看这个。”
欧阳怜光目光只一触,眉头便先皱了起来。“诏书?”她看向江中流。
江中流笑眯眯地道:“你先看嘛。”
欧阳怜光遂不再追问,收回目光,展开宣麻来看。果然,除了还没用印之外,这已经是一份合规合距,可以颁行天下的诏令了。诏令以“制诏征南大将军府”为起始,是下给南征军将帅的,命令征南大将军宇文翰攻破金陵后继续向南用兵,待收复江南全境之后,南征大军再行班师回朝。赵瑟既已生擒,则由监军使立即押解回上都问罪,不必等大军班师时再行献俘了。
欧阳怜光合上宣麻,半响未曾言语——一鼓作气收复江南之后南征大军再班师没有问题,先将赵瑟押回上都也没问题。但是要监军来押就很有问题了。所谓监军,是替朝廷监督前方将帅的。战时固然要监督,打完了打胜了更是需要监督。因为军队挟胜利之威的时候正是他们对地方影响力最大的时候,军阀化乃至于直接叛乱的危险极大。在政治上,监军是必须。值此金陵战事大胜,南方政权交替的敏感时期,堂堂监军怎么可以不留在金陵?当然,南征军那个监军从一开始就有问题。合适的监军人选,文官属江中流,武将属庞玮,派一个禁军里的水货是什么意思?
如此这般想了一刻,欧阳怜光心中才抬眼道:“这诏令,看行文,像是你的手笔。”
“二月初五,你知道么,我拟这个时候金陵甚至还没正式攻破。那天晚上,都是深夜了,主上突然召我去紫宸殿,然后就要我拟了这道诏书。这代表着什么,你知道吧?”
欧阳怜光笑笑道:“看来主上找你拟诏,真是用人不当啊。“
江中流牙疼似地虎口卡住腮帮子,为自己辩驳道:“那你可是说差了,我老江又不是欧阳小姐您,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倘若这诏书能发,或者已然发下去了,我自然是要守口如瓶的,不能再助长了流言,但现在嘛……你也看到了,这个最后并没有用印,也没有下发中书省——诶,你说为什么没有发?”
“为什么。”欧阳怜光配合了江中流一句。
于是,江中流精神大振,虽然是在密室里,还是乔张做致地向前伸长脑袋,靠近欧阳怜光耳边,小声说道:“刚要下中书省用印的时候,就在昨天,紧跟着金陵的捷报,宇文将军的奏疏就到了。奏疏的内容倒也普通,就是请示赵瑟当如何处置。不过,他在奏疏里隐约提到了江南一带流言传得沸沸扬扬,都说真的赵瑟早就跑了。倘若不能尽快押解上都问罪,恐怕军心动摇。然而赵瑟偏偏有孕在身,很有可能会在途中分娩。所以要奏请主上裁度。此疏一入,我在场看得分明,主上的神情立即有些不对,已经拟好了的诏令,印都取出来了却又收了回去没有用——其实依我看哪,宇文将军倒也未必有什么别的意思。毕竟流言四起的,赵瑟又是个烫手的山芋,砸谁手上谁也不好受。最好的办法就是快押,快审,快杀。只是主上自己……”说到这里,江中流自己抿嘴一乐,将“做贼心虚”四个字吞住不说出来,眼睛亮闪闪地望着欧阳怜光。
欧阳怜光探出三根手指,在江中流凑到进出的大脑门上用力一退,道:“看来主上这是悟了啊。成为权力者永远要付出代价的。过了这么多年,我们这位主公总算是明白了。”
“那倒可未必。”江中流道,“主上这几日都没有出来了。大约这痛下决心当真是痛彻心扉,难以决断哪。”
“这好办,”欧阳怜光不以为意道:“送佛送到西,我就善始善终,再推上他一把好了。反正我欧阳怜光只有一颗头颅,并不能被多斩一次,没什么可不值的。”
“我觉得真正不值的人是宇文将军呐!”
“早晚的事情罢了。”欧阳怜光感慨了一句,站起身来道:“我走了。大约主上很快就要召见,我也要回去准备一番。不用送,你好好保重就是了。”
“欧阳,”江中流停住脚步,颇是迟疑了一阵,才有些扭捏地道:“顺水推舟一次不行吗?不是别人死不死——我真不想你死。”
“我也不想死……”欧阳怜光轻声说道。
……
流言这种东西,大抵和所谓的人民群众一样不靠谱。忽而威力极大,犹如神明;忽而作用极小,是风里沙粒。究竟是神明还是沙粒,主要取决于你会用不会用。欧阳怜光应该是属于会用那一拨的。宣华末年,全天下最善于煽动这一技能的是两个女人。一位是元元。这一位目前已经死了;另一位就是欧阳怜光,她还活着。
当心里想做的事还没做就被外界煞有其事的宣扬了个八九不离十的时候,任何权力者心中都是要犯嘀咕的。叶十一也没有例外。在沉寂了数日之后,戊辰年元月十二日黄昏,也就是欧阳怜光重返长安的第四天,叶十一终于忍不住召见了欧阳怜光。
欧阳怜光如释重负。那是个黄昏,欧阳怜光在暮光中微微扬起的侧脸很美。
作者有话要说:倒数第四章晋江是个受,看不见正文请刷新刷新再刷新。另外,有一个惊愕的消息告诉大家,馒头有小宝宝了。
帝心
大明宫仍是以前样子。已经换了一个皇帝的事实,既没有影响到这座古老的宫殿,更没有影响叶十一本人。欧阳怜光跟在内侍身后,在一座又一座恢弘却寂寞的宫阙之间穿行。黄昏的最后一抹余晖在她身上眷恋不去,于是,她狭长的身影就斜斜地投射于青砖玉阶。
引路的内侍中,为首一人还是青葱少年,很是活泼饶舌,早起的鸟儿般一路都说着话。他如火的热情以至于连欧阳怜光的清冷都难以抵挡。从那孩子的侃侃而谈中,可以知道,他是内常侍大人亲自教导的弟子,并且很以此为骄傲。因为他远比同辈中人早得多就得了正八品的官职,现在已经可以开始物色婚姻的对象了,他甚至请欧阳怜光为他介绍合适的人选。
“真是个没有识人之明地可爱孩子。”欧阳怜光心里这么想着绕过宣政殿,同时考虑着应该着手安排一下陆子周托付给自己的那个少年——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和巴蜀的谈判结束之后,自己竟然没有提把那孩子交还给陆子周的事,遗憾的是陆子周也没提,于是她只好又把他从汉中带回到了长安。
真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