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清朝求生记 >

第92章

清朝求生记-第92章

小说: 清朝求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锦和十三阿哥在南书房向康熙行礼请安。

“你们来了,起来吧。”康熙搁下手中的笔,“胤祥,你来看看朕写的这篇文,可有什么错处没有?”

“皇阿玛,儿臣不敢。”十三阿哥忙行礼。

“这有什么,圣人也有错处的,何况是朕,云锦也可以看看,这不是什么秘密的东西。”康熙示意魏珠给十三阿哥送过去。

十三阿哥与云锦恭敬的接过来,展开仔细观看。原来是康熙为修明史之事所写的。

只见他先是检讨了自己一番:“朕四十余年孜孜求治,凡一事不妥,即归罪于朕,因而无时无刻不在自责。清夜自向:移风易俗,未能做好;躬行实践,未能做好;知人安民,未能做好;家给人足,未能做好;柔远能迩,未能做好;治臻上理,未能做好;言行相顾,未能做好。对上述一切感到惭愧,还哪有时间议论明史是非?”

只是云锦看着这些检讨的文字,不知怎么的,却是感受不到那种谦逊自责之意,反而隐隐觉得有一些自夸地意味

接下来,他写了修明史是如何的重要,“明史不能不编好,公论不可不采纳,是非不可不明晰,人心不可不顺服”,又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不对此发表意见,“朕日理万机,精神有限,不能逐一细看。如果轻定是非,后有公论者必然归罪于朕。这就是不畏当时而畏后人,不重文章而重良心”,最后表示了对修史大臣的全权信任,“尔等大臣都是老学素望、名重一时者,对明史是非自有真知灼见。你们认为是对地就对。刊行以后,如果认为有不妥处,可以再行讨论。朕是无一字可定,也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识,所以不能进行过多地干

看完之后,云锦不禁感叹老康的御人之术高明啊,他这么着一来,还怕那些个大臣不感激涕零、鞠躬尽瘁吗?

“皇阿玛如此自责,让儿臣不胜惶恐。”十三阿哥跪倒在地,云锦见状,也连忙跪下。

“是啊,皇上,您为何如此?”云锦做出一副感佩地样子,“云锦不懂朝政,但就云锦在民间呆这些年来看,百姓的生活那可都是安乐祥和地,他们对皇上也是感激万分,说这这都是皇上您勤政爱民的结

“你们起来吧,云锦,你说的是真的,老百姓真是这么说的?”康熙果然听得笑呵呵的。

“当然是真的了,云锦有几个脑袋,敢瞒骗皇上?”云锦站起身来,“其实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能不愁吃穿、安稳度日就可以了。现在我们大清四海清平,无有外敌来犯,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这当然是皇上您的功劳啊。”云锦看老康心情正好,马上顺杆就爬,“另个还有一件事,云锦要恭喜皇上。”

“哦,是什么事啊?”康熙笑着问道。

“云锦听说十三阿哥那边的火器研制也有进展了呢,这样一来,我大清就更加强大了呢,说不得皇上一高兴,把版图再扩大个一倍两倍的呢。”云锦也笑盈盈的回话。

“你这鬼丫头,就会哄朕开心,再扩大个一倍两倍的,朕哪管得过来啊。”康熙话是这么说,但眼中却也有一丝所动,做帝王的,哪一个没有开扩土的雄心壮志呢。

“老十三,云锦说的是真的,火器真的有进展了?”康熙看着十三阿哥,神情有些严肃,“怎么不先来告诉朕,反倒是对云锦说了呢?”

“回皇阿玛,现在戴梓是已经做出了更好更强的火器,只是不能大规模演试,所以还不知道稳定性如何。”十三阿哥恭敬的回禀,“现在儿臣最缺的就是银子,但儿臣也知道朝廷的困难,更何况这事情还要保密,自然是不能从国库中出银子,所以儿臣才找云锦帮忙,看她有没有办法解决。”

“哦,那她可是有办法吗?”康熙看了看云锦,接着问十三阿哥。

“她还真是想了个办法,只是儿臣不知是否可行,这才带着她来请示皇阿玛。”十三阿哥说完,从怀里拿出云锦的绣品呈给康熙。

“这个东西是云锦绣的?倒是新鲜有趣,”康熙拿着那四副图案看了又看,也是忍不住的好笑,“不过这跟火器之事有关系吗?”

云锦就跟十三阿哥一起,把他们的计划跟康熙说了一遍,云锦又把这个产业如何扩大化,如何发展的构想也说了出来,又费尽唇舌给老康描绘美好的远景,勿必让他有这个认知,这件事做起来,能挣好多银子,而银子多了,会给他解决好多问题。

正文 第一百章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

也合该他们这事儿能成,要搁在以前,老康是一准不会同意的,可现在,他已经尝到了味精生意的甜头儿,而且当味精的第一笔利润到手之后,老康又发觉自己想解决的事情很多,单指着味精的钱还是差得远了,这银子还是要多多益善为好,所以当云锦又开发出一个挣钱的营生,他也就顺水推舟的应下了。只一条,不要让人知道这事儿跟皇家有关,也就是说,银子他要挣,但这与民争利的名声,他却是不担的。

等云锦回去告诉十格格这个好消息时,她自然也是高兴的不得了,拉着云锦兴冲冲的就开始设计起来,说是赶着点的话,也许年前还能赚上一票呢。云锦想想也是道理,就跟她一起忙乎上了,只是两人的画工实在半斤八两,又怕找宫里的画师泄露了商业机密,只好先画个大致的样子,等四阿哥与十三阿哥进宫时再说

话说十三的速度也真是快,那个炕屏没多长时间就弄好给四阿哥送去了,据说是很得四阿哥和四福晋的喜爱,直接就摆到了乌喇那拉氏的屋里,府里其他人知道了,也都去看,稀罕得不得了。所以十三阿哥就拉着四阿哥来找云锦和十格格要花样,准备趁着年关将至,赶紧着把生意做起来。看来兄妹就是兄妹,虽说一个是穿来的,一个是本土的,可想事情居然也能想到一块去。

当然看到云锦和十格格的画时,又招得他二人嘲笑了好一阵子,尤其是四阿哥,对十格格倒是没说什么,可对云锦却是连讽带刺的,一点儿都看不出收人家东西手软的迹象。好不容易等到他嘲讽结束时,他却是看看那些画。再看看向云锦,那熟悉的眼光让云锦着实吓了一跳。

“四爷,您可别说让云锦学画画,”云锦赶紧着先把他的话堵住,“云锦现在的事够多了,要学满文,要练字。要刺绣。要弄这个花样,还要陪太后和苏麻喇姑,实在是没时间了,如果您一定要云锦学画地话,那云锦就没时间练字了,您看着选吧?”

四阿哥想了想,又瞪了云锦一眼,最后还是没有出声。看来他还是比较看重练字的。也是,康熙就爱书法,自然对儿子这方面的要求也高。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字那都是得到过老康夸奖的,自然是心里美不滋的,所以他相应的也很看重这个书法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康熙地儿子们也不是个个书法都好地,那八阿哥的字就比较差。为此老康还专门派著名的书法家何焯作为胤的侍读,并要求八阿哥每天写十幅字呈给他御览。可据九阿哥侍读秦道然说。八阿哥写到后来很不耐烦,便请了人代写后交进去蒙骗康熙。当然这是后话不提。

“云锦不学,我学。”十格格听云锦这么说后,忙开口说道,“不过我要学洋人的画法,四哥,哥,你们找人教我。”

“你这个要求可有些难办,就算是找到了,又如何能让他进宫教你呢?也罢,让哥哥再想想办法吧。”十三阿哥这话说的,也就算是答应解释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拿到外面也是丢人,所以四阿哥与十三阿哥就一起按照云锦与十格格的描述,重新地画了一遍。他二人画得虽是没有专业画师好,但比起云锦和十格格来,那还是强得百倍有余

等这些卡通动物的图案画好之后,云锦与十格格又提出了一些框架的构想,四阿哥与十三阿哥说他们会找工匠研究看看是否可行,之后他们就出宫去开始忙这些个生意了,而云锦与十格格则是呆在宫中,准备迎接新年地到来了。

元旦为一岁之始,冬至为一阳之始,万寿是人君之始。元旦、冬至、万寿这三大节日,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清代自然也不例外。而云锦自到宫中以来,在这三大节日中首先迎来当然是冬至。

冬至也叫冬节、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它在古代是一个很大地节日。曾有过“冬至大如年”地说法。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地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清朝皇宫里过冬至。皇帝要有祭天大典。这叫做“冬至郊天”。宫内还要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地仪式。而且他们之间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好像元旦一样。

另外。因为冬至也是数九寒天地开始。所以这时候还流行着一种很雅致地“数九”游戏。叫做九九消寒图。就是画一枝开着九朵花地素梅。每一朵花都有九个花瓣。这样就有八十一瓣了。代表着“数九天”地八十一天。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染完一朵花就过完一个九。等所有地梅花全部染完之后也就出了九了。当然这数九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还有“九九消寒表”。就是在纸上横竖各划十道线。制成九九八十一个格地方形图表。从“冬至”开始。每天涂抹一格。

不过宫中现在最时兴地却是“九九消寒圈”。就是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一个九个铜钱状地圆圈。共有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按照“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来地。随着天气地不同。涂地颜色也有不同。晴天涂红色。阴天涂蓝色。下雨涂绿色。刮风涂黄色。至于下雪天。则可以不涂或者填上铅粉。等九九完成了。每一格地颜色就都各有不同了。看起来很是赏心悦目。

只是云锦却发现这时还缺少了一种“数九”地方式。那就是“写九”。记得自己在现代过冬至时。曾在网上看到过地。就是先选好九个字。每个字都是九画。从“冬至”开始。每天写一笔。每填写完一个字。便过了“一个九”。等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了。这些字就成为了一句吉祥语。这叫做“九九消寒句”。在此基础上还引伸出来了“九体对联”。也叫做“九九消寒迎春联”。即每副上联和下联都是九个字。每字也都是九画。每天依次在上、下联各填一画。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一副对联也就写成了。

当时云锦觉得这些数九地方法十分地雅致。也就跟着记了一些。还把那些自己觉得好玩地“九九消寒图”都照样子弄了下来。也想这么着数九来玩。只是到后来却是因为这事儿那事儿地没坚持下来。其实说是事忙儿。还不如说是云锦犯懒。现代可玩地东西有很多。网上地内容又是那么地丰富多彩。相比起来。这个“九九消寒图”就显得单调无趣地多了。不过因为总算是坚持了一段时间。所以这些个样式倒也记住了。包括“九九消寒句”在内。

这个“九九消寒句”就是从清朝开始地。首创地好象是道光皇帝。是他写了个“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从此开创了“写九”地先河。从宫里一直流传到民间。受欢迎地程度可见一斑。既然现在这清宫之中还没有这种数九地方法。那么云锦也不介意帮他们添上。给他们这种无聊地日子多增加点乐趣。想来他们也是一定非常喜欢地。

云锦选来用的自然是道光的那一句了,不过她还把后人给配的那句“屋后流泉幽咽洽香草”也一并用了,这样与那句“亭前垂柳珍重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