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唐-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要离开之际,却被婢女小红叫住了,“公子,我家小姐有请公子都房中一叙。”
“一叙?不是感了风寒吗?怎么又要一叙?”武清心中忐忑,若自己不去,便说明心中有鬼,但去了,自己又该如何面对呢?
“公子,我家小姐请公子一叙。”小红见武清发呆,便又说了一遍。
武清狠了狠心,一个女子而已,自己一个男子汉怕什么!武清脸色出现一抹英雄末路的悲壮之色,说道:“知道了,我自己进去便是!”
武清转向了杜三娘的闺房,而后敲门。房中传来杜三娘虚弱的声音,“门不曾插上,请公子进来便是。”
武清推门而入,只见房中无人,武清便转入内室,只见在那红罗帐内,杜三娘平躺在了床榻之上,身上只剩下了亵衣亵裤,凹凸之处,让人垂涎欲滴。武清吞了吞口水。眼睛盯着那身材,这是一个十六岁少女的身体吗?他产生了疑问。
杜三娘咯咯一笑,面若桃花,下了榻,弯身伸手抚摸了下洁白大腿,武清眼都直了,竟然沟壑如此之深,令他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然而,他瞬间惊醒过来,杜三娘这是要做什么?
杜三娘随即披了件罩衣。坐于榻上,笑道:“公子可喜欢奴家这亵衣?”说着话,便用那纤手在那红色紧身亵衣上扯了扯。
武清瞬间明白,原来杜三娘根本没病,而且也知道了是自己潜入了她的闺房。武清苦笑一声。跟这些聪明的女人打交道,真的是太难了。
“杜姑娘。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需要你身上那件亵衣。”
“哦?公子于我有大恩,公子要奴家什么都是可以的,那奴家只好脱了给公子了。”说着话儿,不理会武清那双邪恶的眼睛,杜三娘便直接脱掉了亵衣,只见那两只玉兔便跳将出来。武清深吸了一口气。
杜三娘咯咯一笑,说道:“还不过来取?”
武清硬着头皮走上前去,接过那亵衣,入手还有些许杜三娘的体温。压下心中邪恶。当场用手触摸了一番,片刻,眼中便有了失望之色。
杜三娘看在眼里,说道:“公子不还给我吗?”
武清正色道:“武某得罪了。”
说罢武清把亵衣奉上,杜三娘却不接,说道:“人都说男想女隔重山,女想男隔衣衫,如今连这亵衣都没了,公子不想吗?”
砰!
武清低头一看,只见身下长袍竟然顶起了帐篷,武清拱手说道:“姑娘厚爱,武某怕是无福消受了,告辞!”
杜三娘心中一怔,自己都成这样了,这冤家竟如此冷漠吗,可看着那长袍顶起的帐篷,她心中一乐,说道:“我想公子是应该在找一块羊皮地图吧。”
武清双眸骤然一紧,转身沉声道:“没错,我愿意用十万贯交换。因为那一份地图,对于姑娘来说毫无用处。”
杜三娘不疾不徐地穿了衣衫,说道:“公子真意志坚定之辈,即使小女子如此引诱,都不能迷了心窍,小女子佩服。”
武清对于杜三娘如此做派,大皱眉头,说道:“姑娘何必自降身份,受着委屈呢?”
杜三娘叹了口气,说道:“都说乱世人命贱如狗,可这太平盛世那也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啊。盐帮覆灭,得公子收留,小女子感激莫名,那怕公子要了奴家,小女子也是愿意的。”
武清也不禁有些凄然,想起刚来大唐之时,那种赤贫,他不禁说道:“姑娘可在此永远住下去。”
杜三娘苦笑道:“住在这里算什么?小女子是公子的婢女,还是妾室,还是外宅呢?”
武清一愣,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名分,即使是通房丫头,也是有名有份的。武清苦笑一声,“姑娘严重了。”
杜三娘说道:“我知道公子想要地图,当日阿爹神秘地给了我亵衣,叫我好生保管,并穿戴在身上,而且不要用水洗,我便奇怪了。等阿爹死后,我才发现,里面画着一张地图,但我又怕杜奎威胁我,我就把那亵衣给烧了。”
“烧了?”武清惊呼一声,心中暗道,宝藏没了!
杜三娘看着武清的表情,噗嗤一笑,道:“看把你急的,我说了烧了,也不代表地图没了啊。地图可是在我的。。。。。。”
杜三娘伸出纤指,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武清一愣,这杜三娘委实厉害,自己竟然不知不觉中着了道了,说道:“那姑娘可以画给我吧,十万贯!”
杜三娘嫣然一笑,说道:“不,那是我的嫁妆。你娶了我,地图和人都是你的。我不要什么明媒正娶,我只做你的妾室便可。”
武清盯着杜三娘,看到她眼中没有半点的勉强之色。
半晌,武清说道:“成交!”
说罢,武清把杜三娘揽入怀中,疯狂地激吻起来。。。。。。
扬州的商业很发达,南来北往的商品都在这里作为中转,可以说整个大唐大半的货物的集散之地。
扬州城里最让人眼馋的有几样生意,首先是食盐,其次是生铁,第三是茶叶,第四是丝绸,第五是粮食。此五类几乎占据了扬州整个商品份额的七成。由此可见,利润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这五类真正掌握之人,不是扬州城的富商,而是富商背后的各大世家。基本上可分为两大阵营,一者关陇贵族,其中大多是靠军功发达者居多,经过隋唐几代皇帝的刻意压制,如今处在了衰落的边缘。一者是山东士族,这是一个大家庭,虽然入朝为官者居多,但经过天皇李治和天后武媚娘的各种手段,使得山东士族也处在了低迷期。
不过,即使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在朝中依然有势力,他们在把眼光放在朝野的同时,也把目光放在了商业之上。
特别是这些世家控制着五类商品。武清很明白,若自己开了江北盐行,那么将会触及这些世家的利益。那么随即而来的暴风雨是非常可怕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八章 兰陵萧氏
武清以前经营的早餐铺子、茶坊、酒楼,规模不大,不足以触及那些世家大族的利益,故而虽有接触,但威胁不大。如今武清要介入到盐业,那么就不得不考虑了。
这些世家大族的能量是很恐怖的,他们可以引导皇帝作出选择,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帝王决策。武清虽然发展了几年,但底子实在是太过薄弱了,即使碰上任何一家,都不是他能够抗衡的。
但如今盐帮覆灭,留下的利益空白,实在是一块肥美的嫩肉,谁都想咬上一口。
扬州长史陈敬之似乎也想染指,他让武清出个主意。如今淮河两岸到盐城将近八成盐场约八百家被武清买下,每日堆积的食盐都有小山那么高,食盐每积压一日,武清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这一日,武清正在书房中跟陈敬之的小舅子刘全商议,最后敲定逐项事宜,那就是武清出资,建立江北盐行,陈敬之得到一成的分红,陈敬之给予官场上的帮助,但他的小舅子必须是盐行管事之一。武清权衡之下也就答应了。
让奴仆送走了刘全,武清想着如何对待即将交手的世家大族时,有仆人来禀告。
“公子,兰陵萧氏有人前来拜访。”
武清一愣,自语道:“兰陵萧氏?”如今在江南一带,可算是大族了,虽不比“李崔王卢郑”,但确确实实地名门望族。武清不敢怠慢,便起身出了书房,向府外走去。
到了府外,只见一名中年人兀自欣赏着瘦西湖美景。听得身后脚步身,他赶紧转身,拱手深施一礼。说道:“兰陵萧贵拜访,怎好劳动公子来迎,萧某惭愧惭愧。”
武清也是连忙拱手,说道:“萧公过谦了,晚辈一介草民,今日萧公登门,真的是蓬荜生辉啊。”
二人谦虚一番,仆人打开大门,中年人这才迈开步子,踏进了府中。对于大唐世家大族讲究的这些礼节。武清是大为头疼的。这也是多年以来,他不愿意和这些大族打交道的原因。而且武氏虽被武媚娘弄在天下姓氏第一等行列,但总有些沐猴而冠的感觉。这些名门望族,最讲究的便是门当户对。对后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到了客堂。萧贵做了自我介绍,是兰陵萧氏家主萧仁之弟。萧贵。
萧氏自太宗皇帝之后。到如今有些衰落,为官之人也比较少,而且官职也不高。但不管怎样,萧氏都是江南大族。
武清自然了解过天下名门望族,对于萧氏可是知之甚深,萧氏曾为皇族建立南梁。后来隋朝建立,萧皇后更母仪天下,萧氏达到了鼎盛。后来隋灭唐朝初建,萧瑀为宰相。更是显赫一时。
不过这一时期,萧氏在天皇李治的有意打压士族门阀的情况下,到如今有些式微了。
二人分宾主坐下,武清自然要表演下自己的茶道,不只是让自己静下心来,想想对策,更是让萧贵看到自己并不是很着急,有利于谈判。
一炷香的时间,武清把一应茶具摆在了萧贵身前,而后亲自沏茶,等那淡绿色的茶水流入青瓷茶盅七分满的时候,说道:“请萧公品茶。”
喝茶可是江南士族引以为傲的东西,但如今武清之茶道,给了这些江南士族耳目一新的感觉。萧贵亲眼见到武清煮茶、沏茶、品茶,在他的心中,不禁对眼前少年多了一份赞赏,可以说算是真正见识了这个少年的品德修养。
萧贵一身儒衫,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种让人亲近之感,武清知道,这就是大族的修养,大族的气魄。这些大族,占据着大唐最优秀的政治资源、教育资源、经济资源,自出生便比平民百姓都不知道高出多少。也难怪自太宗皇帝起,一直以来,便不断打压士族。
萧贵放下了茶盅,说道:“公子竟能从品茶中品出茶道,可谓前无古人也。公子真君子也。”
武清笑道:“君子可不敢当,倒是想作一个十足的小人,却也做不到。萧公今日来,可是有什么吩咐晚辈的。”
萧贵很喜欢这种感觉,特别有如此优秀的晚辈如此谦恭,他说道:“我知公子自淮南淮北盐帮树倒猢狲散后,便买了很多盐场,不知公子买那么多盐场是为了什么?”
武清苦笑道:“武家不及萧家,虽有天后恩宠,有了一份家业,可毕竟底子太薄,若他日天后仙去,那我等可要挨饿了。”
对于武清如此谦恭,萧贵倒是点了点头,武清说得确实没错,即使是他们萧家,如今也不得不把重点放在积累财富之上。但今日来他有重任,便拱手道:“茶也喝了,公子,我此来便是为了那些盐场,若公子肯转让些盐场,我萧家愿意以十倍的价格收回。”
“十倍?萧公太客气了,我知萧公一定是看到了武某不会做生意,又没有销路吧。”武清也不客气了,谈到利益不能轻易忍让。
萧贵显然没想到武清会如此不识抬举,尽管武清为天后侄子,可他们不怕。于是便说道:“我萧家世代经营江南,自有销路,若公子专卖于我们,这个交情自然便有了。”
武清双目微眯,这只是算交情,这萧家也实在是太自大了吧。吴越一带的张家、周家、沈家等等,虽然没落,但也是江南大族。更何况如今还有执天下牛耳的李家崔家等大族。
武清说道:“这样吧,武某也不废话,我准备在这扬州城开设江北盐行,若萧家愿意投入,所得红利二八分,若不愿意,那就各凭本事。”
听到武清忽然变了言辞,萧贵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