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混在大唐 >

第76章

混在大唐-第76章

小说: 混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府中,便一个人钻进了物理试验室,实验室中有现成的工具和木头,他首先掏空了一个竹筒,而后再把一根小木杆上打下眼,再把木头锯成片,一块块刻成半圆,而后需要把这些木片小心翼翼地镶嵌在原先的木杆上,最后把木杆放入竹筒,在竹筒的两端固定住,便做成了一个简易的阿基米德螺旋抽水机,当然武清厚颜无耻地准备冠以“武清螺旋抽水机”,大唐虽于西域诸国交流频繁,但远远没有达到文化碰撞出火花。
  一做便是三天,三天后武清拿着简易的螺旋抽水机来到了江南船行。
  在江南船行寨楼之后,有一处占地广阔的宅院,这里是董小宛依武清的意思给公输后人宇文辩机和宇文忆阳父子安排的宅院。
  此时父子俩正在研究一种吃水很深的船只,并根据前人的经验对船体等进行着一系列的改良。
  “宇文大叔,宇文兄!”
  一个爽朗的声音忽然从身后传来,正在忙碌的宇文父子一惊,二胡放下手中的活计,转身一看,竟是武清,二人连忙拜道:“不知公子来到,还望恕罪!”
  武清一笑,说道:“看大叔你们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设计出了这样一艘船来,我真的很高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吃水很深的上万石海船吧!”
  宇文父子一愣,没错,他们就是设计的上万石海船,准备在一月之后给武清惊喜的,没想到人家看出来了,宇文父子脸上瞬间露出了担忧之色,而后拱手说道:“公子真的聪慧过人,我父子不如啊!”
  武清无语,腹诽一句,而后说道:“大叔和宇文兄的设计,我只是以前也曾设计过,所以对海船有所了解,故而见了这模型,我才认了出来。”
  二人听到武清的解释,也将信将疑,谁让武清的头上顶着“神童”的光环呢。
  宇文辩机还是看出了武清来此并非为了海船,便问道:“公子今日来此处,想必有什么吩咐吧,还请公子示下,我父子刀山火海,绝不后悔!”
  武清从布包中取出了螺旋抽水机模型,说道:“这是我最近的发明创造,你们看看,可发现什么?”
  宇文辩机眼中发出光芒,而后接到手中,说真的,对于武清的传说,他早有耳闻,直到今日才发觉,那些传言果然不虚。虽然他不知道这竹筒和木杆的组合能做什么,但一定有用。
  武清笑道:“大叔可放入水中看看。”
  宇文忆阳接过竹筒,而后放入木桶中,试着转动了下木杆,忽然一股水从顶端冒出。宇文忆阳倒没看出什么。但宇文辩机这个墨家子弟怎么会不懂呢?
  他兴奋地抢过竹筒,而后旋转着木杆,只见一股股水从木桶中抽了出来。宇文辩机颤抖着双手,说道:“公子果真神人也,能够以机关之术,竟然能够把水从地处运到高处,比那马均的龙骨水车可要高明多了啊。”
  武清的脸不禁一红,好在已经盗用前辈伟人的成果无数,练就了皮粗肉厚,所以一阵赧然后,便认真地说道:“我想在酒坊建立一座水塔,就用这抽水机关,我希望大叔和宇文兄好生改进一下,而后装在水塔上。”
  此时此刻,高傲的宇文忆阳,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机关大师马均都比之不了的智慧,他能够比得了吗?
  宇文辩机慎重地说道:“请公子放心,不过数日,我父子便一定有结果!”
  武清满意地笑了,而后走出了宅院,却瞧见董小宛风驰电掣而来,武清知道躲避不了,便站住了,等到董小宛走近,董小宛瞥了眼武清,而后直接走进了宅院,把武清给凉到了一边,武清一愣,感情这妞不是来找自己的啊。心中大感奇怪,却听到身后脚步声。而后便感到一个柔软的躯体贴住了自己的后背,双手搂住自己的腰间。
  只听得董小宛颇有怨气地道:“臭小子,我有那么让你害怕吗,即使不能嫁给你,就这样搂着你,我也知足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清学渐起

  对于董小宛,武清的内心是很复杂的。尽管他很喜欢女人,其实是越多越好。内心深处,期盼着最好来个成千上百个,让自己精尽而亡。可真正地身临其境,面对这些多情而纯真的妹子时,他感到了一种负罪感,灵魂深处,不允许他见一个爱一个,而后抛弃一个。
  爱恨纠缠不清,武清想断了董小宛这跟情丝,可藕断丝连,怎么可能是说断就断得了的呢?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丑丫头,快松开,你想勒死我啊。”武清挣扎了一下。
  董小宛娇嗲道:“今儿个,就是要勒死你,而后跟你合葬在一起,永世也不分开了!”
  武清大怒,“你这是谋杀亲夫,你要被浸猪笼骑木马的!”
  董小宛一愣,而后飞起一脚,“那踢死你这臭小子!”
  武清抓住那莲足,仔细观赏一番,只见红绸绣鞋上,一颗毛茸茸的毛毬被缝在鞋尖,上面还绣了两只眼睛,煞是可爱,武清笑道:“踢死倒不怕,你这小脚还真是好看啊,脱下来瞧瞧呢?”
  说着,武清伸手脱那绣鞋,董小宛岂能让武清轻易得逞,脚尖一点,顺势踢向武清俊脸,武清嘿然一笑,轻易避让而过,伸手一抓,又抓住了脚踝,一抹柔软,让武清心中一荡,这丫头咋浑身这么柔软呢?
  董小宛面色羞红,冰霜之脸上一抹红霞,仿佛盛开的芙蓉之花。武清凑近一闻,说道:“今儿个居然这么香喷喷的。是想诱惑我吗?”
  董小宛一脚在武清手中,只能单腿立地。样子很不雅观,不过片刻便引来了江南船行的船工们围观。他们早就听说董管事是公子的婆娘,果然没错,站在不远处,看着这对小夫妻,乐呵起来。
  于是,俩人打闹一番,董小宛那幽怨之气尽去,武清也得到了一点点心灵慰藉。心情大好,差点嗨歌一首,可一眼瞅到那些船工,心中顿时警惕起来,生食人肉,对于武清的震撼太大了,让他至今都忘不了。
  “丑丫头,朱富贵来了,就让他来府中找我。或者在江宁仓来,我这段时间就呆在这两个地方!”武清拉着董小宛的小手儿说道。
  “知道了,臭小子!”董小宛白了眼武清,她算是明白了。要让武清就范,就得用非常手段!
  眼珠子一转,想到了下次有机会一定要让武清好看!
  武清可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算计上了。当然,这是关于爱的算计。他告辞后。便直接来到了县衙,一来。给卢照邻送几瓶好酒,二来联络联络感情,如今天下才子,“武、王、杨、卢、骆”,武清这个后辈竟然排在了第一位,这让武清这段时间受宠若惊,当然他也知道,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大。
  最重要的是这个排位出自国子监祭酒李元芳。李元芳是高宗堂叔,此人非常喜好神鬼志怪之说,虽然崇尚儒学,但对道家特别有研究,甚至对佛经也有涉及。当武清的《封神记》在长安和洛阳风靡的时候,如今李奉孝广为收徒说书,《三侠五义》和《封神记》被天下百姓所知。特别是《封神记》提倡的儒释道本为一体的说法,更是让李元芳赞同,并大力推崇武清所言之思想。如今在长安和洛阳,渐渐形成了清学的趋势。
  卢照邻是豁达之人,对于武清的庸俗小说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但对于武清的诗,则是大为赞成,他本就追求实物写诗,摒弃自五代以来的浮躁而华丽的诗风,提倡诗赋改革,但终究还是被大多数文人所不认同。如今大唐五大才子中有两位在这上元县,岂能不碰撞出艺术的火花?
  走进县衙,武清一路给衙役打声招呼,衙役们更是毕恭毕敬,这些人中的家人有很多在武清的工坊中干活,所以对于这位衣食父母,这些衙役是非常恭敬的。
  走进后院,只见卢照邻打着一套拳法,极为有形,武清没有打搅,而是仔细观察起来。
  只见卢照邻双手朝上两腿分开,身体扭成一个弧形,仿佛在模仿什么。
  这个时候,卢照邻也看到了武清,顺势收了拳势,而后笑道:“公子今日来,可是给卢某送钱还是送翡翠,还是送美人呢?”
  武清脸上一红,他在卢照邻上任后的第二日,便命人送了两百匹蜀锦和一千贯钱给卢照邻,却被卢照邻扔出了府门之外,第三日便送去了一尊翡翠雕琢的观音像,结果人家原封不动地送回来了,第四日武清命人送去了两个美女,结果人家看都不看,就赶出来了。所以武清很尴尬,但依旧笑道:“今日特为县令您送来了美酒,要不要?要是不要,我可就拿回去了,只是可惜了这美酒,却糟践在了我这不会品酒之人的手上了。”
  卢照邻也曾是嗜酒之人,近些年由于风疾而很少喝酒,但听到好酒之后,还是大笑道:“哎,还是公子摸准了我的脾气啊,好了,今日便和公子畅饮一番。”
  武清大笑,“小子我奉陪到底。”而后接着问道:“县令啊,您刚才是打得哪路拳啊,怎么没见识过呢?”
  卢照邻哈哈大笑,说道:“这可是医家世代相传的‘五禽戏’,如今被改成了拳法,强身健体不算,还能自保不是?”
  武清大叹,这拳法也确实够古老的了。不过作为形意拳的祖宗,确实有他独到之处。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后世那内家拳的鼻祖其实是大铁枪术。
  俩人坐于凉亭。卢照邻命仆役取过酒盅,武清则是从布包中取出一瓶青瓷瓶的蒸馏酒,武清拧开泥封,一股清香扑鼻。卢照邻深吸了一下,而后大叹道:“此乃神酿啊,公子真能人也!”
  武清脸不红心不跳,慢慢地倒了两杯,而后把一杯推向卢照龄,说道:“神酿不敢说,但要说如今这大唐的酒,我这里可是独一份,县令今日是有口福了!”
  卢照邻哈哈大笑,端起那酒盅,袍袖一掩,一饮而下,脸上出现了一抹陶醉的神情,而后大叹道:“真美酒也!”
  武清继续给满上,卢照邻站起身,而后命仆人端来古琴,浅尝一口,闭目品味,伸手在古琴上拨弄一番,发出流水之声。而后吟咏道:“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年华已可乐,高兴遇公子。”
  武清大赞,这才是真正的诗人,可不像自己那样的半吊子水准。武清也想赋诗一首,可憋了半晌,也想不起能够应景的诗,便只好作罢,让卢照邻继续尽兴。
  酒过三巡,武清和卢照邻都微醉。卢照邻看向武清,问道:“公子今日来与我喝酒,定没安好心,说吧,就冲这酒,我也得答应你办一件事,但都必须是为国为民的!”
  武清笑道:“本想着和县令您好好喝酒的,既然您说了出来,那我也不客气了。如今您这大才子来了这上元县,难不成不想有点作为吗?”
  任何一个做官的,都想着搞点政绩出来,这个不分时代。
  听到这话,卢照邻果然眼睛一亮,等待着武清的下文。
  武清笑道:“如今上元县民风彪悍,大小帮派三十多个,如此刁顽之民,不服教化,这有损圣人教诲,如今朝廷又无多余财力,办官学,民间白丁何其多也,大人为何不办一个书院,教授平民子弟呢?”
  卢照邻笑了,指着武清笑道:“我明白了,如今长安和洛阳清学渐起,你是想通过书院名正言顺地教授弟子,发展清学,嗯,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本县令准了,你看上了哪块地,直接说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