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法变-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元始天尊伤愈,方知自己已经迟了一步,没奈何乃生一计,唤来云中子,嘱道:“吾教先手已失,你即刻下山,先问学于你太清师伯,借此名周游天下,立说著书,传扬吾教理念,不可落于人后。”于是云中子至鲁地,化名孔丘,执弟子礼求学于老子,然后出奔。行走于诸候,收弟子七十二,门人不计其数,立儒学,修《春秋》,闻达于天下。
美中不足的是云中子性善喜静。偶入凡尘,已是极限,无心治世,亦无治世之经验;又有名、截两教。乃至胡卢门下暗中使坏,因此孔丘一生奔波展转,难容于诸候,在政事上几乎没什么建树。及至云中子归山,元始天尊心中不喜,又唤广成子来,嘱道:“云中子办事不力。未能达成吾愿;汝且下山,勿要蹈云中子复辙。”
其时天下大乱,各国争雄,周室名存实亡,乌云仙亦向胡卢请辞,回归碧游宫复命,然后用化名庞涓,入魏为将,称雄一时。柏鉴著书早毕,闻庞涓之名大喜,于来至魏国拜方乌云仙。见礼坐下,说话多时。乌云仙方知《兵法》十三篇乃是柏鉴所著,又闻柏鉴欲用化名孙、膑。与自己同佐魏国,不觉忆及当日燃灯之言,恐其后来居上,乃生恶念。
当时众仙群修化名入世,尽皆收敛法力,托胎凡体,轻易不愿违抗王命,暴露真身。兼之柏鉴心愿未了。不肯轻易放弃,脱身而去,终被乌云仙所算,计砍双膝。即便如此,柏鉴仍不肯舍却孙膑这具化身。装疯忍辱多年,方才得机被齐国救去。最终因果循环,凭借桂陵一战,柏鉴乃斩乌云仙托胎之人庞涓,为自己正名,又著《孙膑兵法》,得愿所偿。
且说镇元大仙闻知广成子入世,亦不甘示弱,令邓析、惠施、公孔龙、桓团等一齐下山,传扬名教理念。胡卢为了配合镇元大仙,乃遣莫言化名墨翟,又遣赤屁马猴明理化名邹衍,整合墨家、阴阳家,然后与名家辩学,扩大影响力。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胡卢本是好意。岂料辩学之时,惠施等年轻气盛。逼迫太急,以至于惹恼了莫言、明理。于是墨家和阴阳家据理力争,惠施等终归修为有限,经验不足。非是对手。若非胡卢有言在先。墨家和阴阳家口下留德,惠施等险险被冠以“诡辩”之名,失了大道之真。
另一面,广成子入世,化名孟子,吸取云中子的教训,积极游说诸候,以求在政事上有所建树。广成子曾为帝师,为了得到诸候的认可。结合上古时的经验,提出了民本思想和仁政学说。可惜的是其时已至战国,战争才是主旋律,以至孟子周游一生,终没能在一国久存,结果与孔子没什么区别,只能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学说建立上。
元始天尊大失所望,决意亲自出马,分明是:天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元始天尊化名荀子,仍是儒家一脉,但其观点大异于旁人,提出了“人性本恶”之说。为什么呢?元始天尊说啦:“人生来就是坏心眼子,你看葫芦道人,妄称贤者;你看镇元大仙,枉为圣人;否则,怎么会纵容弟子门人打压吾教?若非如此。孔孟之贤,怎么会不容于诸候?”
通天教主听说庞涓被斩,寻思:“乌云仙不知轻重,化名庞涓,好不容易有了点儿成就,非要和别人放对,一点儿也不识眼色,这不是找抽嘛!虽说死的只是化名的身份,但本教大业怎么办?”正巧元始天尊亲自出马.通天教主一想:“贫道可不似元始天尊那么没品,干脆借此机会派赵公明下山吧。顺便给元始天尊个面子。”于是唤来赵公明,令其化名韩非,拜入荀子门下,然后立说,复兴本教。
胡卢同样听说了元始天尊的情况。暗想人家元始天尊都亲自出马了。贫道又没立教,实在不必和他一般见识,索性卖元始天尊个面子,省得元始天尊借机生事,没完没了。遂将仓颉唤来,说道:“为师有意令你化名出山,拜在元始天尊门下。可有异意?”仓颉老大不愿,为难道:“弟子实在有些走不开,最近有意立一新学说,专事记录王者大事、民间风俗,不若从门中择一聪惠得力之人,完此任务,可行?”胡卢问道:“未知你欲派何人?”仓颉答道,“门中有一弟子,唤作李斯。可担此任。”胡卢心中一惊。乃道:“此天作之合。”
待仓颉退下,胡卢却有些郁闷了,要说化名鬼谷子这些年,委实收了不少名人,如:苏秦、庞涓、商秧、李斯、毛遂、徐福、甘茂、司马错、乐毅、范睢、蔡泽、邸食其、剻通、黄石、李牧、魏僚等。这些人那一个不是名留青史?不知何故,亦入鬼谷求学。胡卢理当满足,奈何时至今日,眼看乱局至烈,已是胜负分晓之时,如今连李斯都出现了。张仪其人却仍不见踪影。
至于镇元大仙,自家全力发展还来不急呢,哪有闲功夫搭理元始天尊?眼看着除了姜尚之外,其他弟子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等皆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成不了大气候;镇元大仙没奈何,只得来请教胡卢。胡卢闻说,接道:“兄长门下尚有度厄未出,实在不行,清风、明月皆可入世,只要看中机会,谋划得当,定能得愿所偿。”
镇元大仙心中苦笑,寻思:“贫道要是有辙,还有来问贤弟你么?”然而,这话可不能明说,只道:“说来容易,做来却难;他三个并无为政将兵经验,平时又甚少在凡间行走,即使入世,所为亦有限。何况如今诸候纷扰,偏偏又实力相当。乱得不成样子,全然不似过去那般。泾渭分明,想要下注,亦无从入手。有时候,贫道甚至疑心是不是杀劫又至,这人世间可从来不曾这样乱过。”
胡卢倒是清楚的很,将来定是秦国一统天下,只是觉得没有必要,才不曾刻意布局。他却不知,一个“没有必要”,一个“不曾刻意”,给别人造成了多大的困扰。忽闻镇元大仙之言,胡卢奇道:“以兄长神通,难道还推算不出何国占优?”
镇元大仙面露尴尬,接道:“倘只推算个人,自然不在话下。至于国运,全凭道祖心意;若是太平时,自然无妨,一则是没必要掩饰天机,再则亦是对吾等的警告,不可随意祸乱天下。如今战乱大起。道祖鸿鸿岂容吾等随意推算?至于之前,一则是泾渭分明,一则是人族气数未盛。眼下却不比从前,人族气运大盛,道祖又有意令吾等逐渐退出凡世,骤然逢此乱局,只凭看气望运之术,焉能尽知其情?”
胡卢听罢,方知自己步入了一个误区,以为推算之术无所不能,若是果真如此,那许多大神通者又岂会陨落?念及此处,乃道:“即是如此,贫道亦无良方,仅有一计供道兄参考。可令度厄入世,化名吕不韦,不立说,不任官,一意经商,暗积钱粮。择机帮助各国质子,先嫌了人情再说;一旦他日质子回归本国,竟承大统。凭此人情,想来入仕甚易;凭那钱粮,兴国养兵皆不在话下。此乃‘奇货可居’之计。不知道兄意下如何?”
镇元大仙闻言大喜,虽知胡卢话未尽说,但也不再多问,只赞道:“此计大妙,正是进可攻退可守,不论花落谁家,皆能占得先手。”遂谢过胡卢,复回五庄观不提。
另一边,元始天尊收了韩非、李斯两个弟子,全了颜面,亦不再说闲言碎语;继而专心学说政事,先后两次入仕于齐,三次被推为祭酒;两次入仕于楚,担任兰陵令;亦曾入仁于赵,拜为上卿。但总体而言。最终未能担任一国之相;比起云中子和广成子亦强不到哪里去。这本来就让元始天尊觉得很没面子,偏偏听说申公豹无令而奉胡卢为师。又化名申不害,时任韩国之相,称雄一时;元始天尊如何不怒?
165回 君不正臣投外国 父不正子奔他乡
严格来说.申公豹求学于鬼谷,和乌云仙是有区别的:一个执后辈之礼,一个执弟子之礼,即使大家均用化名,申不害亦不能算是鬼谷子的弟子。简单地说,申不害与鬼谷子有学艺、授业之实,而无师徒之名。这一点,胡卢是知道的,但却不曾在意,对申公豹一视同仁,亦不强求;因此,申公豹格外感激。进而认为胡卢果然不负盛名。
出谷之后,化名为申不害的申公豹,亦不曾借用鬼谷子的名头,宣扬的更非胡卢的理念,而是结合胡卢的思想方法,将阐教的学说加以改造。提出了以“术”、“法”、“势”、“名”等观点为基础,总体上比较偏向“法家”的大杂烩。
申不害说:“君之所以尊者。令也。令之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之。”“权势”是君主的本钱;令是权力的表现,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势”能。为了确保“势”,令出须有“名”,大约是名正言顺之意;令出须讲“法”,大约是讲究策略,不能单凭喜好,需要兼顾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此,申不害曾说:“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秤轻重。”令行须按“术”,大约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使用的,乃是一种帝王心术,并不对外公开;对此。申不害又说:“君如身,臣如手。”
综上所述,申不害的学说在当时很有市场,不然他也不会成为一国之相。化名申不害的申公豹,即得盛名权势,宣扬传授的却是阐教道统。终归申公豹受了镇元大仙。尤其是胡卢的影响,兼之未得本教真髓,宣扬过程中难免加上自己的理解,乃至最终传授的阐教道统有所差别。
尽管申公豹自认为问心无愧。奈何元始天尊不这么认为;倘若换个时候,或者元始天尊会理解申公钓的用意,即使心中不悦,至多不过斥责申公豹几句,但在内心却是欢喜的。这就如同镇元大仙遣姜尚入世,身化管仲一般,虽然在行事过程中使用乃至无意宣扬了多家学说,但其最终目的却是振兴名教。
只能说造化弄人,元始天尊亲自入世,化名荀子,竟然被一个“仰慕他教”的弟子给比下去了。为什么门下会“仰慕他教”?为什么做老师的竟然比不过自己“仰慕他教”的弟子?是你元始天尊无才?还是任人唯亲,卸磨杀驴,不能善待有功的门徒?虽然尚无多事之人对此说什么,但是无论如何均不会涨元始天尊的面子。
元始天尊很生气,原本有意重罚申公豹,却有不得不心存顾忌。罚申公豹易,堵天下之口难;不论申公妁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总是有功于阐教。一旦重罚,即使申公豹无令而行在先,传扬出去,亦显得元始天尊没有容人之量。尽管修行他教道法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违忌,但各教间的交流却是正常行为,不能禁止的。否则就是歧视他教,容易引起他教不满,进而引发孤立、敌视等行为。
因此,元始天尊最终能做的,不过是将申公豹斥责一番,然后说:“以后不可擅自行动。”申公豹是何样人,或者道行修为和元始天尊比都没法比,在人情世故上却未必比元始天尊差了半点儿,甚会查言观色。又有黄龙真人劝说在先,稍一思索,就已猜出大祸临头,元始天尊这是要坐等时机,准备秋后再算帐。
申公豹一对心灰意冷,伤心至极,忽生了无生趣之感。自归洞府未几,有黄龙真人来访,问及申公豹面见元始天尊经过;申公豹不欲使黄龙真人担心,只是简略一说,并未提及自己的猜测。半晌,黄龙真人叹道:“幸好你听贫道之言。未曾修行镇元大仙的法门,否则以老师的心性,此次你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