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马喜剧之王-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也有一部分报纸指责这部电影充满肮脏、残暴、野蛮的镜头,用血淋淋的画面来刺激观众们的感官,“这是一部没有任何意义的影片,如果非要说它有什么意义,那就是它让你明白了烂片的意义。”
纽约时报也指责这部电影就像是对老掉牙的《黑湖怪兽》的重复,动作场面也好,故事情节也好,悬念铺排也好,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这就是一部向商业过度倾斜的爆米花影片,观众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完全不用耗费脑子。”编辑很辛辣的讽刺道。
不过他真的不明白现在观众的心理,大家前往影院买票看电影,主要是为了放松一下,给自己一个休闲娱乐的时间。
像这种画面刺激,故事惊险,特效惊人的爆米花电影,正是他们最想看到的影片。而不是什么意义深远、内涵丰富、一句台词都饱含深意,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琢磨通透的艺术电影。
总之,影院门口长长的人龙,反映出了《大白鲨》上映的火爆场面。
首周两千万美元的票房成绩,狠狠地打了《纽约时报》一记耳光的同时,也创下了好莱坞影史上的首周票房纪录。
如此惊人的票房成绩,大大震撼了好莱坞的电影人。之前从未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票房成绩,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两千万美元!好莱坞一年产出影片超过两百部,其中一多半电影的票房都达不到这个数字。而这不过是人家上映一周的成绩而已。
按美国现在卖座电影通常放映两个月以上来计算,这部电影最终的票房成绩,很有可能会突破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两亿美元。
……
首周票房即突破两千万美元的《大白鲨》,无疑成了整个暑假最火爆的电影。
全美观众都被这头大白鲨吓得魂飞魄散,不仅青少年学生热衷讨论这部电影,小孩子乐于举着鲨鱼模型玩游戏,甚至连不怎么乐意看电影的中年人,都起身前往影院观看了这部令孩子们滔滔不绝争论的电影。
进影院观看《大白鲨》,在美国成了一种潮流。
“你看了那部精彩影片《大白鲨》了么?”成为酒搭讪最常用的台词之一。
而警官马丁那句“我想我们需要一艘大点儿的船!”也频繁被人当做口头禅来应用。
总之这部《大白鲨》似乎充满了魔力一般,让每个人都为之着迷。
……
在《大白鲨》这部电影火热上映的同时,周边产品的版权授权也已经开始。
印有大白鲨图案的t恤。大白鲨按比例缩小之后的模型。遥控玩具、文具、服装等等等等。
影片还没有结束放映。许贯武就已经获得两千万美元的版权费用,卖座影片的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拿到这笔巨款之后,许贯武没有再四处投资新片,有《第三类接触》和《星球大战》这两部还未上映的影片,他暂时还不缺乏卖座影片。
他选择的投资方向是创立天使基金,专门扶持个人电脑产业、软件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当然这些产业最密集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硅谷了。
硅谷同样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距离好莱坞不过两三百英里。
不过相对于好莱坞的浮华奢靡。硅谷更加充满科技人文气息。
许贯武的天使基金就设立在硅谷小镇上,聘请的中层职员都是从各大科技公司挖掘出来的专家,他们负责审核项目的可行性。
而拍板做决定的,却是一位来自纽约华尔街的职业基金投资家保罗,他负责审核盈利率,对于那些虽有可行性,但投资价值不高的项目给予否决。
这些人才都是许贯武通过猎头公司聘用的,美国商业社会人才流动频繁,猎头公司大行其道。
许贯武只交了一笔佣金,就很容易的找到了自己所需的人才。
史丹利天使投资基金。在硅谷小镇悄无声息的挂牌成立了,前期投资两千万美元。在当时已经算得上一笔巨款。
天使投资基金的经理保罗手握巨款,信心十足,在许贯武的授意下,悄悄吸纳电脑芯片厂商英特尔的股票。
英特尔成立于1968年,目前已经推出了三款微处理器,月销量超过四百万美元,是硅谷发展最迅速的科技公司之一,它在1971年公开上市,股票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常年徘徊在三十五元每股的价格。总市值超过三亿美元。
许贯武知道未来英特尔公司会成长为市值超过五千亿美元的超级巨无霸,几乎垄断全球电脑cpu的市场。
所以即便现在股价居高不下,依然还有无限上涨的空间,所以他授意保罗全力吸纳英特尔的股票,越多越好,争取能够超越5%,拥有能够进入董事会的资格。
除了英特尔、ibm、amd等硬件生产商之外,许贯武还叮嘱保罗关注软件开发公司。
在当时,人们只当软件是硬件的附属品,并没有给与过多的尊重。公司众位专家对许贯武的要求也大为不解,认为他对软件的发展前景太过乐观。
许贯武也无法向他们解释,在未来,软件公司的市值远远超出硬件厂商的市值。只是嘱咐他们要注意投资操作系统、文档处理等大规模应用软件公司。
尤其是名字叫做微软,或者苹果的,一定要拼尽全力,全部拿下。
……
等忙活完天使投资基金的事,已经一个多月匆匆过去,《大白鲨》的票房已经突破一亿美元,并且依旧朝着两亿美元大关高歌猛进。
去年那部《洛奇》赚足了一亿四千万美元,已经让人对许贯武投资眼光大为赞赏。没想到时隔一年再次出手,《大白鲨》再次成为最卖座的影片之一。
不禁让人们对许贯武的投资眼光刮目相看,信若神明。
关于许贯武的生平经历的报道,也频频出现在了金融与娱乐杂志上,将他在香港与美国的各项投资一一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貌似此人出手还从未有过闪失,回报率最低也有一倍以上,堪称是投资界的诺查丹马斯,似乎拥有看破时空的能力一般。
许贯武懒得理会媒体的吹捧,继续保持自己低调的风格,
在创立了天使投资基金之后,他同赵雅芷再次飞回了香港。(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三章 派遣学员
再次带着超高的电影票房回到香港,此刻的许贯武当真是金光加身,犹如财神下凡一般。
在出了名难搞的好莱坞,能够连续两次取得超高票房,如果单纯说是靠运气,只怕社会大众也不相信。
很多电影人都好奇许贯武投资的窍门,怎么会这么有眼光。第一次选中的影片是投了五百多次,没有哪家电影公司愿意投资的;第二次选中的影片,则是拍到一半严重超支,被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之一的环球影业弃之不用的。
像这类无人肯投资,连八大影业公司都觉得没有赚头的影片,为什么许贯武就敢投资,而且听说还是抵押了旗下物业贷款投资,实在是一掷千金,将全部身家都压了上去,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香港不少财经杂志、娱乐杂志都想给许贯武做个专访,请他讲讲到底是如何慧眼如炬,从众多投资计划之中,选中这两部无人看好的影片的?
许贯武懒得理会这些苍蝇般媒体的采访,自己又不是没有传播媒介,好料自然要留给自家报纸来爆。
《天天日报》娱乐版与财经版,就连续一周时间刊登了对老总许贯武的专访。
许贯武面对自家媒体的采访是侃侃而谈,从如何赴美国进行发展,无意中撞到史泰龙这个真的汉子,到与国民娱乐公司老总雷石东一见如故,结为生死相托的合作伙伴;从如何结识好莱坞知名制作人理查德。扎纽克与大卫。布朗,到如何结识新锐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洋洋洒洒数万言,不仅彰显了自己在好莱坞的广大人脉。还指出了好莱坞未来电影发展的方向。以及香港本土电影面临的机遇与不足……
许贯武并不是简简单单为了应付采访。才说这么多的。他主要是想趁着自己极高的关注度,提前透露一点消息出来,引导香港电影加快发展。
报道刊登出去之后,在香港社会引起轰动。
平民百姓只看表面故事,对许贯武撞大运般的赚钱经历大感羡慕嫉妒恨;寻常电影人则注意到了许贯武在好莱坞的广大人脉,尤其是入股了一条连锁院线,拥有自己的发行渠道,不免起了合作的念头;高明的电影人则看到了他对未来电影发展的看法。开始准备尝试转型……
总之许贯武期待的结果已经开始显现,未来会如何发展,就要等时间来检验了。
……
回到香港之后,除了第一时间接受自家媒体采访之外,还有一件事就是从公司旗下员工、与星辉艺校中选出一批学生,前往美国工业光魔特效公司,参加《星球大战》的特效制作。
特效,在香港电影中也属于冷门、偏门,一般电影中如果需要用到特效,一般都是由美术、道具等工作人员搞定。土法解决省力最关键省钱。
许贯武派出去的这十个人,大概是全香港第一批专业的特效人员。未来也会是香港电影特效的先导。
许贯武早在提议创建工业光魔特效公司之后,就打电话给大哥让他马上选拔人才。
许贯文对二弟的做法有些不理解,在他看来投资两三百万,成立一家特效制作公司,完全就属于烧钱的行为,只有败家子才这么浪费。
因为不论是香港电影、美国电影,用到特效的地方本来就不多,花那么多钱去单做这一件事,绝对是费力不讨好,把钱丢进河里去。
但是在许贯武的坚持下,许贯文最终还是严格筛选,选出十位精明能干、又粗通英语的年轻人,待许贯武过目之后就派往美国参加学习。
许贯武亲自与这十位学员见了面,“你们其中有些人或许不了解,为什么要让你们远渡重洋,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特效,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我绝对不是有钱没处花,也绝对不是败家子……”
“咳!”身后,许贯文轻咳了一声。
“电脑特效,是未来电影的主流之一,就好像我这次带回来的《大白鲨》。”许贯武举例子道,“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这部电影的票房已经一亿六千万了。”
“哇!”十名学员全都眼睛一亮,一脸崇拜的看着许贯武。
“这部电影中的那条大白鲨,就是用机器制作的,并不是真实的。”许贯武介绍道,“但是机器做的大白鲨,论灵活性,论生动性,始终都不如真的大白鲨。但是我们拍戏而已,也不可能真的抓一只大白鲨来拍,我估计它也不懂得面对镜头摆pose。”
学员们听了,全都笑了笑。
“所以为了让这头机器大白鲨看起来像是真的,就不得不用到特殊效果。”许贯武话锋一转,点出了自己发言的重点,“正是特效,才令大白鲨栩栩如生,才能给观众最惊险刺激的视觉体验。可以说特效,在这部电影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许贯武一番话,让在座众人都多少明白了特效的巨大用处,全都若有所悟的样子。
“你们要去参与拍摄的这部《星球大战》,是一部星际科幻影片,将需要用到大量的特效镜头。特效在这部电影中所占的地位,甚至比演员还要重要。这也是未来电影发展的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