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外星合伙人 >

第233章

外星合伙人-第233章

小说: 外星合伙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不论是好是坏,都没有绝对赞同者。这也是人类拥有自由思维的体现。
  另一个比较有趣的是关于‘宣言共鸣’的讨论。
  当时杨叶说出‘我独一无二’这句话后,引起了全球亿万观众的回应。
  当这些声波联系起来后。据说远在南极的数个国家科考团都听到了这个声音。
  并通过信号接收器,接收到短暂的声波信号。
  不过这种现象持续非常短暂,只有短短3秒左右。
  其中远在加州的一家私人公司就接收到了这种信号,目前该设备已被美国一家研究机构买走从事科学研究。
  一直以来,西方科学界都相信‘盖亚意识’的存在,但苦无证据证明这个理论。
  而杨叶那句引起亿万人类共鸣的话,似乎隐约证明了她的存在。
  不过也有科学家表示:声音传递到南极现象。可能是因为当时收看直播的人过多,同时又受到太阳风暴的电磁干扰。
  所以那些声波信号才会传到南极圈。
  该科学家认为:声音有衰减性,既是你再大声的呼喊,传递距离一样有限。
  盖亚,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神。
  现在西方社会任然有不少人认为,盖亚就是地球,盖亚代表着人类灵魂最原始的一部分,人类最初的意识。
  意识,是人类乃至宇宙最神秘,最基本的存在。
  它无处可寻,但时刻存在生物的灵魂之中。
  部分研究学者相信,西方的天堂与灵魂学是有根据的,但至今找不到一个证明它的理由。
  如果结合着‘盖亚意识’来看那就很好说通了。
  盖亚是地球。而我们人类又存在于地球之中,如果地球拥有意识的话,那是不是说明我们人类意识源于盖亚(地球)所赐?
  在西方科学界还有一个有趣的猜想。
  他们认为,当全人类的思想、思维、意识保持一致的时候,就是‘盖亚意识’!届时就可以号令天地,叱咤风云。
  而这点猜想,与华夏3000年前《尚书》中所提到的: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不谋而合!
  简单的说。就是天人合一。
  那么意识到底是什么?
  地球是否拥有意识?
  它是否是活得?
  对于这三个问题,科学界有了模糊答案。
  意识,西方科学普遍认为它是一种精神能量,承载它的是人类的大脑电波。
  当一个人的脑电波强于另一个人的时候,就能通过自身意识(精神力量),强行改变另一个人的想法。
  好比轿轿通过精神力量控制那些绑匪。
  地球是否拥有意识?
  这点人们无法给出正确答案,但地球声音和两极磁波给出了模糊的答案:存在。
  试想一下,人类的生物磁场时刻受到地球的两极磁场影响,是否就说明:地球正在用自己的意识。时刻影响着人类和众生?
  至于最后‘她是否活着’。
  这个很好解释,如果地球死了,人类也将随他而去。
  有从事地质研究的科学家写过一篇论文,他在文中猜测:
  地球地理变化,是她刻意引起动,包括几百万年一次的‘磁极倒转’现象。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生命中孕育出高智慧生命。那些无法适应的环境而灭绝的生物,是地球的淘汰产品。
  他在文中把地球比喻成:雌虎。
  在动物王国中,雌性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很多动物中雌性才是‘一家之主’。
  雌虎成年后,首先会寻找一个领地,然后孕育子孙后代。
  等幼虎成长到一定阶段后驱逐出去!
  能不能活下去。就看后代的生存能力了。
  而地球每百万年一次的磁极倒转,就好比雌虎在驱逐自己的后代。
  他猜测:地球这么做可能是逼迫那些聚居在自己身上的生物去外太空,或者是逼迫他们适应更恶劣的环境。
  这个初衷是好的。
  那些无法适应者,自然会被地球淘汰掉,然后孕育出更加强大的生命体。
  直至自己的后代足够强大,强大到抵御外太空,抵御一切自然灾害。
  而现在地球选出了一个合格的继承者。那就是:人类。
  ……
  燕京上空,央视的包机即将抵达国际机场。
  杨叶和柳飞燕一行聚在头等舱内,盯着快10寸大小的屏幕欢乐不已。
  现在他们看得,正是拍摄接近两年的自传电影《保罗》加长宣传片。
  英国演员西蒙在片中表现的幽默至极,配合着他独有的憨厚神态,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
  尤其是宣传片最后一幕:外星人保罗从飞船跌出来的镜头,勾起了观众无穷的兴趣。
  根据发行方给出的消息,这部电影将在全球8个国家同步上映,时间定为圣诞节前后一周。
  杨叶作为真实故事中的男主角,自然收到了导演的首映礼邀请。
  不过杨叶还在考虑当中,因为根据他的计划圣诞节要前往落基山国家公园度假。
  最近一段时间太过忙碌,杨叶想好好放松一下精神。
  “老公,我想看!要不咱们就去吧?”
  看完宣传片后,柳飞燕升起了极大的兴趣,王燕等人也和她一样。
  杨叶看着四周期待的眼神道:“那我再考虑一下,如果他们愿意调整一下时间,或许可以。”
  ……


 第二百六十九章 亲情至善

  12月15日。
  话说杨叶一行返回燕京后,按照之前定的安排,先在柳家四合院住下,休息一晚后第二天参加央视举办的‘经济人物颁奖晚会’。
  晚会上大多是杨叶的老朋友,吴金纬,方九玄等人也都受邀前往。
  除了一堆恭喜和寒暄之外,会上也没什么好谈的。
  值得一提的是,杨叶发现太子党内部似乎发生了一点矛盾,而吴金纬也曾暗示的和他说了一句:好戏要开始了。
  13号,14号两天,杨叶接受了燕京电视台与CCTV的两次访问,并在洪家逗留了大半天。
  今天一早,杨叶便和小宇等人搭机前往他的家乡——乾元县。
  乾元县地处华南以北,自古民风淳朴,物产丰厚。有赛江南之称。
  与中原腹地不同,乾元县的民族分布情况以少数民族居多,汉人只占当地人口的10%…17%之间。
  尽管如此,当地文化结构上还是以儒家文化为根基。
  在文化氛围上甚至还要超越中原。
  在这个不出名的小镇,四处都可以看到儒学、儒商遗留下的痕迹……祠堂,宗庙,私塾,以及‘乾元’这两个字。
  《易经》中,乾元代表天道之始。
  华夏四大古典文学《西游记》中,开篇也有提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由此可见乾元县的文化厚重之处。
  驱车5个多小时,杨叶、小宇王峰在钱家人的载送心抵达县城。
  一进入小县,就感觉一股儒家古典文学扑面而来,加上今天下着小雨,处处可见孟冬江南的幽美。
  “真是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美不胜收。”
  汽车内。
  看着窗外水墨一样的风景,杨叶不知不觉的就念这半首唐诗。
  两天的欧洲之旅,让他看到了不同于东方的文化色彩和氛围,但一回到这个古老小镇。杨叶还是被自家的传统文化所‘迷倒’。
  如果欧洲文化是精神上的高雅,那华夏文明就是天人合一般的随性。
  二者量比较,杨叶更喜欢在这里长此定居。
  不过这样的环境,容易磨人心智,适于养老,不适于生存。
  “孟冬?我只知道严冬,孟冬是什么意思?”小宇问道。
  “孟冬。指的是进入冬季的第一个月,也就是咱们华夏的农历10月到11月。”
  杨叶将车窗打开。闻着雨水中散发的寒香说道:“不过现在很少体会到真正的孟冬。古今温差大概涨了5°左右。而最寒冷的1月,恰恰就是春季。”
  “先生好学问呀。”
  前方开车的钱父笑道:“小叶要是有你的学问,就不会给我丢脸了。”
  “行了爸,你就别嘚瑟了。”
  第二辆车里的钱鑫笑道。
  这两辆车内都装有通讯器, 所以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
  “不错,小宇和我所学的不一样。我是杂乱无章,他可是诺贝尔生物学专家。”
  说着,车内一片欢笑。
  小宇似乎受到杨叶的影响,忽然对华夏文化升起兴致。
  “叶哥。为什么古人把最冷的月份定位春季?”
  “那就要说起古代阴阳知识。”
  杨叶看着小宇和王峰笑道:“据《易经》的阴阳学说,古代先人把每一季分为三小段,三四一十二,因此华夏的‘十二节气’就产生了。”
  “1月虽然寒冷,但万物却正在地下悄悄复苏,这就是所谓的‘否极泰来,时来运转’”
  “就好比西方科学中的核聚变:当一种物质发展到极致。就会朝着另一种物质转变……”
  “哇酷!”
  艾米兴奋的欢呼道:“那不是说明,你们华夏古人早在3000年前就发现‘核聚变’的理论?”
  “可以这么说。”
  杨叶含笑点头道:“不过我们的祖先没有用在科学上,而是把它当成名言至理留存至今。”
  “呵呵,杨先生真是处处有学问。”
  钱父笑着奉承两句,暗中打量起儿子身边的‘艾米’。
  据儿子所说,这个小洋妞以后会是他的儿媳妇。这让他一时间难以接受。
  离开县城后,汽车又行驶了大约30里路程。
  “不好意思杨先生,这里路到比较窄,我们下车吧。转个弯就到。”
  钱父打着方向盘,在家门附近的广场停下。
  “好。”杨叶看了一下前方的胡同,的确很狭小。
  “快看,是大哥小宇他们回来了!哎呀。那个真是杨叶?比电视上还好看!”
  “杨叶真来了?咦,挽着小宇那个洋妞是谁家的?不会是小宇的女朋友吧?”
  “行了行了,妇道人家别在这里恬噪。”
  钱太爷瞪了一眼身后的女儿,然后在钱母搀扶下前去迎接。
  “您老就是钱老爷子吧?晚辈杨叶。”
  “呵呵,杨先生远道而来,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啊!”
  “爷爷,这是王峰大哥,这是艾米,您未来的孙媳妇。”
  “唉,果然还是……家门不幸啊。”
  钱老太爷看着艾米暗暗叹了口气,表情与刚才的钱父如出一辙。
  不过老爷子反应也很快,笑呵呵的上前与艾米握手道:“欢迎欢迎,用你们美国会就叫……You are very wele。”
  “呵呵……”
  听到这里艾米不由得被老爷子的风趣逗乐了,小宇尴尬道:“爷爷,那是不客气的意思。欢迎应该是:wele to you!”
  “对,土优土优……你混蛋小子,你这回真把老头子土优了!”
  ……
  傍晚6点,一场热闹的家宴在祠堂内展开。
  除了龙肉凤尾没有,这桌家宴可以说是杨叶吃过菜式最全,最丰盛的一顿。
  最让他中意的,当然是钱母手下的那盘‘稻花鲤鱼’,以及‘香煎腊肉’这两道菜。
  配上一杯甘甜可口的米酒,真是顶级的人间享受。
  吃饭之时。杨叶与钱老爷子谈天说地,大论古今,中间还出来一段小插曲。
  县政府忽然来人告诉钱家,说:
  央视《舌尖2》团队明天要来小镇拍摄,可能要到钱家来,意思让他们早点准备一些。
  央视舌尖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