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三天读懂金融学 >

第1章

三天读懂金融学-第1章

小说: 三天读懂金融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张洽&梅园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通俗的金融学读物,它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什么是金融、金融学?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危机之后,金融市场是否会终结?为什么会存在金融市场?

以金融学的纂本结构为骨架,以生活中的鲜明事例为血肉,从个人理财、营销投资到国际资本运转,生动而又严谨地阐述了金融学的许多基本原理和热门话题。

第一章 聚焦金融——近期金融热点问题

第一节 不能让美元“绑架”全球——全球储备货币的多样化选择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撰文表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周小川给出的设想是创造可保币值稳定的超主权储备货币。

仅仅一天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对此作出回应,他并不认同设立全球货币的说法,并称“眼下美元格外强劲”,美国经济是世界上最强劲的,政治系统是最稳定的,全球投资者将购入美元视为安全投资。

3天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文章,再次提出中国希望出现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想法。

3个月后,中国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中正式提议创设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主张。央行报告强调特别提款权,应充分发挥特别提款权(SDR)的作用,由IMF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降低对现有少数储备货币的过度依赖,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维护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的能力。

中国的提议得到了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支持。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兴经济体与美国之间将会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未来选择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暗战。

美元为何能“绑架全球”

当美国深陷危机时,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大量增加货币供应,利用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制造通货膨胀,通过美元贬值,迫使持有美元的世界各国分担美国人的金融救援成本和财政刺激的成本。这无异于他捅下了娄子,却要你来埋单。

“二战”后曾发生过多次金融危机,如20世纪80年代拉美的债务和货币危机,90年代初的斯堪的纳维亚和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多局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且处于世界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的边缘地带。目前的金融危机则爆发于世界金融体系的中心——美国,并以山呼海啸之势,席卷全球,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对世界经济冲击之强烈,实为前所未有。

毫无疑问,危机的迅速扩散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密切相关。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是这次危机的根源。泡沫破灭之时,美国房地产价格的暴跌通过资产证券化产品,经由早已连成一片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从冰岛到日本,从俄罗斯到新加坡,几乎无一幸免。而深究美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乃始作俑者。格林斯潘推行低利率政策,致使流动性泛滥,银行信用无节制地扩张,政府、公司和家庭的负债不断攀升,美国经济靠借贷维持了多年的繁荣。

作为一个整体,美国人借钱只有两个渠道:一是发行债券,向自己的子孙后代借;另一个是在国际上出售美国政府债券,向中国等贸易顺差国家借,形成你辛苦工作、节俭储蓄,他享受生活的局面。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当美国深陷危机时,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大量增加货币供应,利用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制造通货膨胀,通过美元贬值,迫使持有美元的世界各国分担美国人的金融救援成本和财政刺激的成本,这无异于他捅下了娄子,却要你来埋单。

美国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货币当局的风险和收益严重不对称,有着增发美元的强烈冲动。印钞票既可以刺激美国经济的增长,发生危机后又可以减少美国人的债务负担,而增发美元的成本主要是通货膨胀,却由全世界来分担。美国人之所以能够这样做,也是因为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作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的第一币种,在世界上的流通量巨大。基于同样的原因,各国政府和民间也持有大量的美元。

金融危机的事实证明,现有的世界货币和金融体系已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形势,经济的全球化与货币政策的本地化这一矛盾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世界各国必须制约美国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必须采取负责任的态度。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美国就会继续利用美元的国际通货地位,超发货币,以邻为壑,转移成本。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将继续在货币政策的层面上造成“道德风险”,为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埋下伏笔。

什么是超主权储备货币

历史总是“在经验之中,就谁是本质面谁是非本质面而言,在对立面之间有着一种跷跷板式的来回运动”。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以主权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后,超主权储备货币重新跃入人们的视野。

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是指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主张虽然由来以久,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上世纪四十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遗憾的是未能实施,而其后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显示凯恩斯的方案可能更有远见。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基金组织就于1969年创设了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以下简称SDR),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SDR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线希望。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并取代黄金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20世纪60年代,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85%。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反映了美国对外贸易和支付体系的优势地位,而此时的欧洲和日本还没有从战争中恢复过来,有些国家不鼓励本国货币被国际支付使用。其他潜在储备货币国家都实行了资本管制,使得美国在二战后长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更使美元作为储备货币成为大家共同的选择。

然而,单一主权货币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的特里芬难题表明,国际清偿能力的需求不可能长久地依靠国际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它直接促使以美元为国际储备中心货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终瓦解。现在国际货币体系在重复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某些特征,而全球经济失衡与次贷危机就是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矛盾的外在体现。

金融危机之后,对于亚洲国家来说,如果对外汇储备进行重新配置,只会加速美元的贬值。而不进行资产的重新配置,只能坐待资产的损失。在这种两难境地下,为了维持体系的正常运转,能采取的共同行动只能是持有美元,共同维护美元的价值。

在这种背景下,“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就成为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表达不满的诉求。

为何要用超主权储备货币取代美元

超主权国际货币不仅有助于改善国际公平,而且纠正了美国货币政策当局的风险…收益失衡,以国内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制约美联储的滥发货币,铲除金融资产泡沫的温床——过剩流动性。

以超主权国际货币例如SDR逐步替代美元等主要硬通货,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这是重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正确的第一步。设想若中国的外汇储备都是SDR,则美元贬值造成的中国外储价值损失就会小很多。如果各国的外汇储备都是SDR,则美国人很难再向世界转嫁危机,滥发美元的后果将是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美国人只好自己承担金融救援和财政政策的大部分成本。正因为如此,美国的奥巴马总统回应中国的建议,认为非主权货币是没有必要的,美元可以继续作为世界的主要货币。要拿走他的“免费午餐”,他怎么会赞同呢?

超主权国际货币不仅有助于改善国际公平,而且纠正了美国货币政策当局的风险…收益失衡,以国内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制约美联储的滥发货币,铲除金融资产泡沫的温床——过剩流动性。

SDR俗称“纸黄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设立的国际准备资产单位,用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按照各经济体的出口权重(目前分别为44%、34%、11%和11%)计算其价值。IMF根据各国摊付的基金比例分配SDR; IMF的成员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可凭SDR从IMF获得硬通货,平衡本国的国际收支。由于SDR的最重要成分是美元,仅靠SDR无法完全隔绝美国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但毕竟是一个显著的改进。

在重提SDR的作用时,IMF必须考虑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要求,本着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分配和使用SDR。中国可以考虑动用外汇储备,增加对IMF的资金支持,但同时要获得在IMF的更大代表权和发言权。因人民币还不是完全可兑换的国际通货,要求人民币进入SDR,目前是不现实的。我们应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仅有贸易额和GDP还不够,拥有国际化的货币,拥有各国都愿接受和使用的货币,才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规则的制定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美元地位的降低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近期,为了减少美元贬值对中国造成的伤害,我们需要尽快转换增长模式,改变对外需的过度依赖,缩小贸易顺差,放慢乃至停止积累外汇储备,以国内市场为主,实现均衡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危机给我们造成了困难,也给我们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放眼世界,主动参与,建设性的批评与对话,而不是破坏性的指责与报复,才是一个理性民族所应有的,也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第二节 内外兼修,走出国门——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互换——这个对老百姓来说相对陌生的词汇,近期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之中。自去年底以来,中国央行接连与国外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何谓货币互换?中国为什么要与他国进行货币互换?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正迈向国际化?货币互换与百姓生活关系大不大?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程度息息相关,两者之间存在相互推动、互为影响的关系。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和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而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程度,则直接决定了投资渠道的流畅,间接影响了经贸渠道的顺畅,进而对货币的国际化产生深远影响。

什么是人民币国际化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