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武田信玄 >

第179章

武田信玄-第179章

小说: 武田信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浓打仗,所花的精力是否值得,就有待商榷了。

侦察、牵制、两军对峙

川中岛第一次战役又叫布施战役。天文二十二年(一五五三)武田大军赶走北信浓的最後

豪族村上义清,进入葛尾城。才不过十四天,就接到报告说,上杉军攻打千曲川北岸、姨

舍山北麓的八幡社(更埴市)。当上杉军开始攻打葛尾城时,信玄率领大军後退到松本,

避开与上杉军决战。

七月下旬武田军准备妥当,开始进攻。信玄经过佐久口,占领上田南方的盐田城。上杉军

则於九月上旬展开行动,洗劫南部川中岛。信玄虽派出游击队在上杉军出没的地方予以反

击,可是本人却一直守在盐田城。

双方就这样不引发主力冲突,光打游击战。然後上杉军在九月下旬,武田军在十月上旬各

自班师回朝。这次战役中,谦信不晓得是不是直接指挥上杉、北信的联合军。

第一次交手,双方都在北信浓不稳定的局势下,做「敌情侦察」、和「实力调查」。上杉

军攻击,为了要得到救援村上义清的名义。信玄则因为初次与上杉军冲突,采取孙子兵法

第十一之九地篇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信条,先查探敌人的实力。

第二次战役是在弘治元年(一五五五),又叫「大冢对阵」。信玄为了能专心於北信浓之

战,在前年与北条、今川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当时今川为了应付上洛;北条为了对抗里

见、上杉,也都希望维持西方国境的安全。

这次战争,谦信先於七月二十三日在善光寺布阵,信玄也由诹访经和田峠,到上田,集结

大军,在川中岛的大冢布阵。两军就隔著犀川,相距三公里对峙。

当时善光寺别当小御堂王的山粟田家代表武田家,据守善光寺西方的旭山要塞。信玄的谋

略十分成功,他送了三千兵、八百张弓和三百挺洋枪给旭山。

这个对阵因为上杉军所处的地势较高,武田军不但地势低,後方补给线又长,战略上的地

位相当不利,好在旭山可以威胁到上杉军的西翼,而稍取平衡。

信玄的策略是只要逼犀川以北的上杉军撤退就可以,所以没有必要强渡犀川。他采取持久

战。上杉军虽然攻城的经验很丰富,长期在平野作战倒还是头一次。士兵们面对这个遥不

可测的对峙,阵中厌战,士气低落的情绪迷漫。

这时信玄的政治力发挥作用了。在今川义元的调停下,两军签署和约,规定同时撤退。武

田家确保善光寺以北上杉军的安全,上杉家也承认犀川以南是武田的地盘。善光寺附近是

非武装地带,破坏旭山城。

闰十月末,两军自阵地开拔,结束了两百多天的对阵。这次对阵时间之长,在信玄战史上

当属首例,而旭山的洋枪也首次出现在甲越战史上。只是洋枪的威力不可得知。

弘治三年(一五五七)引发第三次冲突。二月信玄派遣支队进攻葛山城,上杉军也在四月

十八日越国境南下。夺回武田的山田城、福岛城和香坂城,先头部队到达坂木、岩鼻。

当时信玄的注意力集中在西上野。以长期的眼光来看,佐久已完全纳入武田势力,接下来

只要越过碓冰峠,对安定箕轮城周边地区十分有利。於是他决定不和北信浓的上杉军正面

冲突,只要在国境外拦击,叫他们撤军就好。於是武田军自上田附近行动,沿千曲川北上

,攻击上野原,遮断南下的上杉军的一部分补给路线。八月下旬虽然有正式冲突,可是因

为信玄不准备做决战,而草草结束。

上杉军在九月五日,武田军在十月初各自班师。上杉军和信玄擦肩而过,没有达成原来作

战的目的。

一决雌雄

第四次大战发生在四年以後的永禄四年,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一般所说「川中岛之

役」通常是指这次战争。

第三次上野原之役後二年,信玄在犀川和千曲川交会的善光寺平原南端山脚附近,建筑海

津城。该城不但可以做为占领大部分北信浓的武田军的根据地,也可对抗上杉军的攻击。

信玄本意是:前年三月今川义元在桶狭间被织田信长奇袭而败亡,似乎可以趁机扩大骏河

、远江的领土,於是先筑海津城以保护北方安全。但是越後的上杉谦信却感到如芒刺在背



上杉军在八月十四日出动一万三千名士兵,只在善光寺附近留了三千名兵力,其他主力通

通南下,占领千曲川南方的妻女山。

信玄连忙率领一万七千名士兵,经上诹访,和田峠到川中岛,途中聚集当地部队,合成两

万大军。接到海津城的报告,信玄对谦信在妻女山所布的军阵大感意外。

——此阵用意何在?

原来,那个时候打仗的特色,一个是两队人马冲在一起厮杀;另一个就是在厮杀前讲究兵

力的配置。也就是所谓「态势战术」。为了在态势战术上取得优势,主将莫不全心投入布

阵的工作。因为阵的好坏往往是胜败的关键。

这种希望把损失降到最低,就能达成出兵目的的做法,是当时战国大名(诸侯)的共同愿

望。有趣的是,中世纪末期欧洲也有同样的思想。结果发展成就算打仗,也只有小规模接

触,不会影响大局的情况。欧洲要一直到二百年後,才由法国的拿破仑做出兴亡国家的大

战争。

大战的地理检证

信玄听说谦信占领妻女山,就选定善光寺平地以西茶臼山为阵地。

双方就以这个情形,从八月二十四日对峙到二十九日。另一个信玄不得不考虑的是,谦信

还在春日山城中留了二万部队。谦信这么做当然是为了维持国内治安,以及可以居中策应

。可是春日山城到川中岛只有六十公里,只要谦信一声令下,不到一天半就可以杀到战场

,这一点对武田军可是大大的不利。

信玄二十九日把武田军全部集中到海津城,然後再对阵十日。两军开到战场,至已过半个

月了。日子一久,有很多其他的问题会产生,像士气低落,粮食缺乏等。当然这些问题,

双方军队都会有,可是为什么两雄迟迟不肯开战呢?

原来他们都在等待出击的时机。打仗就像剑道比赛一样。双方对看,是在找出对方毛发般

的空隙,予以迎头一击,并不是呆呆的像两根电线杆似的站在那裏。这个时机或许只有千

分之一秒,一眨眼就失去了。

当时信玄所采取的战略,和以前几次一样:避免决战,最好能在相互了解的情况下退兵。

信玄相信如果一旦发生决战,万一武田军战败,是会亡国的。

可是经过两个礼拜对峙,部下的精神状态开始烦躁起来。九月九日在海津城开军事会议时

,山本勘助便提出:武田军主力部分从妻女山南方攻上杉军,另一部分拦截跑到善光寺平

地的上杉军的计划。这个作战计划立刻受到全体赞成。现存的史书上都记载著,信玄曾下

令一万二千名士兵采迂回路线攻妻女山,八千士兵攻击八幡原(善光寺平地)。可是以现

代的战术常识来看,这个命令问题很多。首先是绕到背面攻击的士兵太多。而且要在晚上

,走山路摸到敌阵背後,应该是轻快的机动部队,但是我们看到的大战图,却都有马。这

一点实在不合战理。

另外以数学来看,从海津城到妻女山有八点三公里,行军速度一小时两公里,队伍长(假

设单兵距离一公尺)十二公里。以这些数目字为前提,武田军的先头部队从海津城出发,

到妻女山谦信阵地背后,需要四个小时,若等尾端军队也一起开到,则需要六个钟头。换

句话说,下到上午十点,大军是无法全部到达妻女山背後的。所以史书上的记载,恐怕有

错误。

就在信玄下令攻击的同时,谦信也下令部队转向善光寺。上杉军依命令在十日上午五点,

天将亮时到达川中岛。当时川中岛被浓雾包围,斥堠无法活动,视野也受到限制。

第四次激战的真相

如果我们用现代战术的角度来看,首先谦信在山顶看见海津城冒起炊烟,又看到武田军移

动,於是才决定撤走。而如信玄这样的武将,如果真想打仗,一定会悄悄进行,怎么会在

夜袭前生起炊烟呢?

经过了将近一个月令人窒息的对阵状态,不论信玄或谦信都希望透过对阵而达到目的。谦

信占领妻女山,达到恫吓信玄的效果:而信玄也判断双方都会无事撤离战场。於是信玄参

考山本勘助的意见,将武田军分为两个部分。不过,把兵力分散是为了警戒,不是为了和

敌人决战。甚至「炊烟」可能也是为了给上杉军撤走的暗示呢。

另一方面,上杉谦信在给上杉军转进的命令中只提到「向川中岛出发」、「如遇敌兵则转

往善光寺」,并没有攻击武田军的企图。

谦信部署军队由妻女山转向善光寺。在不了解敌方动态的情况下,谦信一边移动部队,一

边侦察敌情北上。结果在浓雾中不期与武田军接触,展开大战。

也有江户期的军事家称,信玄此役使用的是「啄木鸟战法」,意思是说啄木鸟会敲树干,

等把虫子引出时,再一口吞下去。不过这种说法不耐深思,而且据最近动物学者指出,啄

木鸟根本没有上述的习性呢。

总之九月十日早上,八幡原的武田军在无意中和上杉军交战了。武田军采一字横排开,准

备攻击上午八点左右从妻女山下来的上杉军,没想到才上午五点就和上杉军碰头,双方接

触後都认为攻击是最好的行动方式。

激战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武田的迂回队到达後战况改变。信玄只追击到犀川,下午十点

全军回到海津城,第二天回甲府。谦信在善光寺收容撤退的部队,於十月上旬回春日山城

。两军都战死三千人以上。

第五次大战发生在永禄七年(一五六四)。谦信首先於八月十日攻川中岛。信玄紧接著自

盐崎附近出动。两军又在川中岛西南部对阵,经过六、七天後,於十月双方撤兵。可见双

方虽然数度接触,但都没有决战的意图。

信玄战略·战术概说

一、战略面

不断的扩张领土主义(典型的战国大名)。

重视保存实力的持久战(典型的战国大名)。

任用好战士和活用农民奴隶。

史书上赞扬信玄骑马兵团精锐,但仔细分析战例,并不确实。

二、战术面

攻城战比机动战优异。

为贯彻目的,会轻易退却。

考虑战後处理,有六分胜利就会满足。

不擅长攻击坚固的山城,重视活用间谍战、扰乱战。

擅长指挥奇袭,不太会研究新兵器。

武田信玄的治国政治

上野晴朗(作家,历史学家)

人民之险远胜山河之险,足以卫城——。

信玄深知光凭武力不足以统治国家,所以他把梦和希望也带给他的人民。

众志成城

只要一动,如疾风怒涛般的武田大军便以排山倒海之势勇往直前,叫邻国的敌人胆颤心惊



就连织田信长在信玄的勇猛威名下,也会坐立难安,可见在信长的心里早已被信玄强大的

军事力和政治力所压倒,而在举手投足间显出紧张的神色。

战国时代杰出的战将如云,信玄有那么大的威望绝不只因为他会打仗,同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