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信玄-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始终攻不下。」信玄不慌不忙地笑著说道。
信玄原本不是一个轻易在他人面前表露情绪的人,但是这一句话却让昌景觉得非比寻常。
因为平常信玄对攻不下之事,绝不会一笑置之。或许,他是以笑来掩饰心中的烦乱。
(主公内心急切。)
跟从信玄有好长一段日子的昌景,可以从细微的举动中,看出信玄的心事。
「地图呢……详细将战况说明一下。」昌景对曾根内匠说道。
「别急,先休息一下吧。」
「不,我先听一听,否则会放不下心的。」
说完,便和曾根内匠等人指著地图讨论,仿佛此事与在上的信玄无关。
信玄望著他们好一阵子,终於站了起来,回到自己的房间。由於侍医御宿监物的一再叮咛
,信玄只好尽量午睡。但是,昌景不在的时候,心里总觉得牵挂著什么,无法安睡。信玄
考虑到自己的健康,如果再发病,西上的心愿必定成空。自爱和作战,若不相互调配,只
怕在世的日子不久长。
那一天中午,信玄酣睡著,约一个时辰後,昌景已经在等著他。
「有了新计策?」
「只是陈腐……」
「那么就快去做吧。」
「我的计画是……」
「不必告诉我。你的决定,一定不会有错。」
「那就是明天了。」
昌景没有说出他的计画。信玄也不问,他相信昌景会办好一切。
第二天早晨,原来的二俣城主,也就是现在追随武田的松井山城守,以军使的身分,前往
二俣城。二俣城内有松井的族人,以及过去効忠松井山城守的武士,所以才派松井山城守
为军使。松井山城守带著五名骑士,朝二俣城出发。
二俣城主中根正昭和副将青山又四郎,接见了军使松井山城守。
「武田公表示,此城的命运已定,为了保全城内的生命,还是投降献城吧。」松井山城守
依照昌景的指示说道。
「城内还有充足的饮水。只要下雨,城就可保安泰,不须向武田军低头。」城将中根正昭
回答道。
「如果武田公想要这个城,大可力攻,我们随时候教。」说话的是副将青山又四郎。
城将中根正昭和副将青山又四郎,都是顽强之人。
第二天,昌景再派松井山城守前来。
「如果交城,可保城将等人的性命。若有怀疑,武田可提出人质。」
这一次提出较具体的方案,以示无欺。中根正昭和青山又四郎似乎动了心。
「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你们知不知道滨松的援军就快到了?」
他们又强调:
「神明显示,二、三天内会有大雨,不必担心饮水,我们还有一年份的食粮。」
第二天,松井山城守又以军使的身分前来。条件转好了,但是仍无交涉的余地。松井山城
守毫不气馁,再一次前来。
「你又来了。我说过没有交涉的余地,请回吧!」
中根正昭不让松井山城守进城。
当夜,城内起了变化。吃过晚饭的士兵,全部腹痛。十几名的情况十分严重。
水桶中有人下毒。
「完了……」中根正昭後悔极了。
松井山城守三次入城时,随行的士兵以某种方法把毒药交给城内私通武田的士兵。一定如
此,虽然详加调查,却抓不到犯人。
昌景的计策奏效了!这个方法,正如他对信玄所说的「陈腐」,简单极了。和松井山城守
一起进城的五位家仆,都是精明俐落之士。松井山城守和城将交涉之际,他们尽量和城兵
打成一片。第三天,一位城兵受到装满甲州棋子金的鹿皮袋的诱惑,愿意把毒药投入水桶
。这位城兵的看法是,不论此城将属於武田,或继续为德川所有,都无损於他的生活。他
没有义务効忠任何一方。这裏经常是德川和武田的争战之地,他们只是不由自主的卷入这
一场纷争。从军,只是为了立功获赏。如今有一笔他一辈子都挣不到的财富,当然是上苍
所赐,受之何妨。
十余个水桶,七个已经空了,剩下的都下了毒。城兵开始缺水了。
小桶裏的水,约有三天份。喝完後,只有期盼老天爷下雨。
「城将中根正昭好像私通武田。」城内传出这样的谣言。
同时,又有人窃窃私语:
「副将青山又四郎趁夜派使者到武田军去。」
中根正昭派和青山又四郎派之间,原本不和。水桶下毒之事,更使二派间的对立愈加激烈
。这些流言,是潜伏在城内的武田派人士散播的。
在西上之前,信玄已在二俣城内安排了内线。不仅是二俣城,凡事有价值,信玄会用尽一
切方法,安排内线。只要是有助於战略,分布於各地的武田谍报机构,便开始活跃起来。
信玄从不吝惜花在诸国使者身上的钱。
以松井山城守家仆身分进入二俣城的五名武士,便是诸国使者。这五个人无法和城内的线
民取得连络,便以钜额黄金诱惑城兵。因地制宜,是武田惯用的战略。
城将和副将间的嫌隙,使二俣城内部松散。中根正昭和青山又四郎各派使者前往德川家康
处,诉说对方的不是。但是,使者都被围城的武田军抓住。
曾根内匠带著抓到的四名使者,以军使身分前往二俣城。
「现在你们已经无话可说了吧。是要投降?还是要渴死呢?如果愿意投降,武田也愿意提出
人质以示无隙。」
二俣城的情势改观了。没有水,如何应战呢!神说是有雨,但是毫无迹象。
城将、副将及其他主事者讨论了一夜,仍无结果。有人深信信长和家康的援军马上就到,
有人认为老天爷一定会降雨的。
「我们尚无结论,请再等二天。」
曾根内匠带著中根正昭的回答出了城门後,武田军展开攻击。大鼓、战钲齐鸣,围城的胜
赖军出击了。
城兵以洋枪相迎,用石头击向迫进城壁的敌兵。
约一刻左右,武田军的攻击行动突然停止。被敌军突袭吓得惊慌失措、在城内奔窜的士兵
,口渴得要求喝水。负责管水的士兵,被来势汹汹要喝水的士兵,吓得落荒而逃。这一战
耗去了一天半的水。
「如果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攻击,我们可就无力应付了。」
中根正昭和青山又四郎,此时才觉得必须投降了。
箭文送入武田阵营,正式军使也来到合代岛的武田信玄营地,呈降。
「若能保障城兵安全,我们明早交城。」军使後藤田平十郎向武田胜赖呈降。
「明天早上,全员撤离。为了表示保障城兵安全,我们彼此交换人质。」胜赖说道。
而後,是有关交换人质的详细内容。二俣城提出城将中根正昭之子中根正道,武田则以松
井山城守为人质。
事後交换人质,预定在大菩萨。大菩萨位在三方原东方,附近均属德川的势力范围。等松
井山城守回到武田阵营时,中根正道也返回滨松。双方都同意这样的条件,交换誓书。
军使後藤田平十郎回城後,城内顿时为之哗然。部分上位人士认为,献城乃武门之耻。但
是大部分的人为重生而雀跃不已。而几乎是所有的人,为明天能喝满一肚子的水而兴奋极
了。
城裏彻夜灯火,为献城做准备。整理得有模有样,免得让人看了寒伧。脱离死亡阴影的妇
女、孩童们,也高兴得打扫了一整夜。
只有城将中根正昭和副将青山又四郎,始终保持沉默。投降後,如何去面对德川家康,使
他们沉重得抬下起头来。
家康得知武田军朝远江出兵时,曾来到二俣城,对中根正昭和青山又四郎说道:
「二俣城的意义重大,如果失陷,将危及全远江。二俣城绝不能交给敌人。如果遭到敌军
包围,滨松城必定会派援军前来。织田公也可能支援。务必要沉住气,守住城。不过,如
果援军未到之前,情势危在旦夕,也只好献城。城,是很重要的,但是人命更重要,不可
做无谓的牺牲。」
中根正昭和青山又四郎勉强自己相信依家康的话去做,该战的也战了,该忍的也忍了,但
是情势已无法控制。
夜,渐渐泛白。突然乌云满布,压得低低的。
「要下雨了。」城兵望著天空说道。
在献城之际下雨,未免太讽刺了吧;有的人这么说。也有的人认为:「既然要下雨,就不
必投降了。」
可是,如果不下雨呢?可不能自毁约定。如果不投降而继续守城,武田军必定发动总攻击
。若能有充足的雨水,当然最好,如果不下雨,持续个二、三天,城兵恐怕难耐舌乾唇燥
之苦。届时,要再求和可就难了,武田军必然杀尽全城士兵。
二俣城将中根正昭站在城楼上,不断地祈求:下雨吧,下雨吧。如果在约定的辰刻之前下
雨,他打算继续抗战到底。
但是,雨迟迟未下。时间在山雨欲来的气氛下,一分一秒地过去。
辰刻(上午八点),城门开了。妇孺率先走出城门,城兵整队相随於後。交换人质。
城将中根正昭、副将青山又四郎望著要下不下的天空,向滨松而行。偶尔看到武田的士兵
,但附近并没有大军出现。
出了城,队伍就乱了。一个士兵看到水就急奔而上,其他士兵紧追在後,谁也无法制止。
将士到达大菩萨时,雨一粒粒地打在地上。不一会儿便下起倾盆大雨。以人质身分走在雨
中的松井山城守,回到武田军营。
中根正昭伫立雨中,等待自武田遣回的儿子中根正道。
(如果能慢一天……)
纵使是後悔,也是无奈。在雨中,中根正道等人质,依约到达。
中根正昭一行人又被迎入滨松城。德川家康召见中根正昭和青山又四郎。
「辛苦了。能够不损一兵地撑到现在,也不简单。把二俣城献给敌人固然是一件憾事,但
是我们还有机会再夺回来。到时候还要仰仗各位。」
家康安慰他们,不再叨念献二俣城与敌人之事。中根正昭和青山又四郎,泫然涕下。
二俣城陷落之日,无一处记载。但综合各项记录加以推断,应该是元龟三年(一五七二)
十一月底。
二俣城失陷之事,使远江地方武士心向武田,不少人相继投效武田。
远江一些有势的豪族,诸如饭尾弥四郎、神尾宗太夫、幡镰右近丞、奥山左近将监、天野
菅左卫门尉、贯名藤五郎等,都舍德川就武田。
信玄对这些地方豪族一一表示:
「多谢各位的支持。此次和德川公争战之间,难免有所叨扰、妨碍之处,尚祈见谅。天下
即将太平,届时必定有所补偿。」
并发给保证领土平安的证明文件。信玄所谓的「难免有所叨扰、妨碍之处」,指的是食粮
。
当时军事行动食粮的配给,原则上是自给方式。但一个人所带有限,辎重队的荷载量也是
不多。
信玄计画西上作战时的食粮,全部由当地调配。展开军事行动之前,除了探索敌势之外,
还须权衡食粮的调配问题。
地方豪族和武士前来投效时,信玄便分配食粮。在土地方面,也公平徵收,否则,特别前
来投效的地方武士会因为食粮徵收而发生暴动,再倒向德川。信玄不一举攻下滨松城,而
先取下远江之钥的二俣城,是为了稳住阵脚,再行前进。
城陷,就代表拥有了附近的土地和百姓,兵粮自是迎刃而解。这种做法虽然缓慢,却是令
德川家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