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小和尚的白粥馆 >

第23章

小和尚的白粥馆-第23章

小说: 小和尚的白粥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瀑旁,所以平日里坐在亭子中的人,通常不是观雨,而是观瀑的。

南方的天,变化莫测,只是有时候一阵悄然而至的雨,才让观雨亭变得名副其实,在这时候,常会有很多游客挤在观雨亭里避雨。

每次看到在亭子中避雨的施主时,戒嗔的内心里也会感慨观雨亭的作用,因为即便是如此不起眼的小亭子,一样也可以发挥它的作用。

观雨亭倒塌的那天,戒嗔并不在场。那天,戒尘师弟吃坏了肚子,于是戒嗔便跑去镇卫生院找沙大夫,想从他那里拿些治疗腹泻的药品。

结果戒嗔在卫生院的病房里,发现好几位受伤了的镇民,他们有人包着头,有人包着手臂。当时戒嗔觉得很奇怪,因为淼镇并不大,卫生院里很少有这么多人同时住院,更何况这几位病人戒嗔也算熟悉,不像惹是生非的人,然而,看样子他们却像是刚刚打过群架的。

戒嗔忍不住好奇,顺便去打听了一下。有个病人说:上午上茅山运石头,经过观雨亭的时候,它忽然倒了,我们都被倒塌下来的石头砸伤了。幸好反应得还算及时,而且人都不在亭子中,否则问题就大了。

这一次戒嗔真的意外了,因为在戒嗔的印象中,那座一直默默地为路人遮风挡雨的观雨亭,今天伤到了人。

生活中的好坏也不是恒定的,一个长期无人管理的好亭子,也可能发挥坏作用。

第82个 破碎的镜子

戒嗔去淼镇的时候,有时候会路过镇上的益家饭店。戒嗔差不多每次都能见到饭店里的老板娘李施主,因为如果是吃饭时间,李施主通常会在门前热情地招揽客人,即便不是吃饭时间,李施主也会搬个木盆坐在饭店外面的水池边洗碗。

记得有一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经过益家饭店的时候都没有见到老板娘李施主,戒嗔觉得有些意外。戒傲师弟一度猜想,李施主不会是和老公吵架跑回娘家了吧。

不过戒嗔后来否定了戒傲师弟的想法,因为李施主平日在家里相当强势,不管是吵架或者是打架,李施主都没可能落于下风,更别说是跑回娘家这种事情了。

又过了一个月,我们才知道,李施主生了一个女儿,原来前一阵子她是去生孩子了。

对于女儿,李施主自然是疼爱得不得了,只要一有空,李施主便会把女儿带到茅山玩,也经常跑到天明寺里来坐坐。

李施主的女儿生得活泼可爱,寺里的人都很喜欢她。戒痴最喜欢偷偷地捏小妹妹胖胖的小脸,小妹妹也很喜欢和戒尘与戒痴一起玩。

小妹妹过四岁生日的时候,戒尘和戒痴合计要送小妹妹一件生日礼物。两人跑去镇上逛了一整天,最后看中了一面小镜子,便将它作为送给小妹妹的生日礼物。

在戒嗔看来,戒尘和戒痴这次选的礼物其实很普通。戒嗔估计是因为两个小师弟也没有什么钱,所以选了这样的礼物。

但是小妹妹收到这礼物的时候,却兴奋得不得了,她开心地在寺里院子中乱跑,还把镜子迎着光,到处照射,一道道光在人的脸上晃,弄得人睁不开眼。

看来最了解小朋友的,还是小朋友自己。戒尘和戒痴选择的这面小镜子,果真对了小妹妹的胃口。

过了一会儿,不安分的小妹妹跑去院子里玩,再过一小会儿,院子里传来她的哭声。李施主吓了一跳,以为小妹妹摔倒了。等大家去了院子,才发现原来小妹妹手中的镜子摔在地上,裂成了好几块,小妹妹望着地上大哭。

李施主原本担心女儿出事,现在放下心来。但是,打碎了戒痴和戒尘新买的镜子,李施主有些不好意思。

戒尘笑眯眯地跑到小妹妹面前安慰她,小妹妹只是哭,戒尘指着地下的碎镜片对小妹妹说:你看这地上的镜片,原来完整的时候,只能看到一张脸,现在破碎了,反而可以看到很多张脸。你试着笑一下,就会看到很多的笑脸。

听了戒尘的话,小妹妹试着对着地上笑了起来,满地的碎镜子都投射出小妹妹的笑容。

这一次小妹妹不再哭了,而是对着地面上的碎镜子开始不停地笑。

戒嗔后来想:戒尘虽然是小孩子,但是他说得很对。

有时候,生活是否失败,并不在于得失,而在于我们的态度。对着一面已经破碎的镜子去哭,你看到的哭脸会更多,而对着破碎的镜子去笑,就能看到更多的笑脸。

第83个 无形的鸟儿

茅山上有种鸟,叫声很特别,这种声音不是清脆,也不是轻柔,而是洪亮,可是入耳特别动听。

戒嗔只听过这种鸟的叫声,未见过其形,也没有特别留意过它。

有天戒傲随口问戒嗔,是否见过这种鸟。

戒嗔回答没有见过,晚上睡觉的时候,想起了戒傲的问话,却翻来覆去睡不着了。戒傲一句无心的问话最后反倒变成了心事,戒嗔开始想象小鸟的样子,想象中应该是一种艳丽的鸟儿,而且体形不会太小,要不声音怎么会传得那么远。慢慢地,小鸟的样子成了戒嗔心中的一个疑问。

这种鸟儿只在早晨四五点钟的时候叫,而每天早晨四点多的时候正是戒嗔做早课的时间。有几次,早课刚结束,戒嗔便跑到树林中去寻找小鸟,但是已经看不到了。

那段时间,早课诵经的戒嗔,总是心不在焉,小鸟的形象在想象中千变万化。

智缘师父发现戒嗔这段时间不对劲,在走道中遇见的时候,问到缘由。戒嗔便对智缘师父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智缘师父笑了,说:既然那么想知道,那明天就不用上早课了,去看看吧。

戒嗔有些意外智缘师父的回答,同时觉得耽误了早课,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想到困惑了自己那么多日子的疑问就要解开,戒嗔也挺兴奋的。

第二天早晨,戒嗔早早地守在山林里。这个季节的天已经微亮了,在雾蒙蒙的林间寻觅,只一会儿,小鸟啼声响起。戒嗔循声望去,声音发自一只灰扑扑很难看的小鸟,这种鸟戒嗔其实已经见过很多次了,只是从来没有把这样的声音和它联系在一起。

戒嗔有些失望,低头回到佛堂。智缘师父问:见到小鸟了吗?是什么样子的?

戒嗔把所见的一五一十告诉了智缘师父,智缘师父笑着说:现在还觉得小鸟的样子真的重要吗?

戒嗔摇摇头,忽然想通了道理,小鸟的样貌其实不重要,见或不见,又能改变什么呢?而戒嗔却把很多心思放在了它的样貌上,还因为这个耽误了重要的修行时间。

有时候我们常常被一些事情困惑,其实不妨在困惑的时候,细心想想困惑着你的它,是否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是,还值得被它继续困惑吗?

第84个 抽奖箱

天明寺人也不算太少,有些物品是公用的,比如水池旁放的牙膏和洗衣物用的肥皂以及洗衣粉之类的东西。前段时间,寺里的牙膏用完了,智缘师父便吩咐戒嗔去淼镇上的小超市买几支回来。那几天寺里的香客特别多,戒嗔也没有下山,就耽搁了下来。

等到早晨起床的时候,忽然想起来牙膏的问题,牙膏虽然没了,可是牙总不能不刷吧。寺里的人一个个用尽力气地去挤牙膏中最后残留的一点内容,甚至动用上了擀面杖,最后大家总算把牙给刷了。

这回不得不去买牙膏了,于是戒嗔上午特意找了个时间,跑到山下的小超市里,手中有张纸条,上面记录着要采购的其他物品。

到超市门前的时候,看到这里异常热闹,原来有个什么厂家在这里办活动。平日里很少见到这样的活动,戒嗔好奇地站在人群中张望了一会儿。

台上有两位年轻施主拿着话筒在主持节目,有几位施主在台上又唱又跳,非常热闹。

戒嗔边看边笑,忽然台上的主持人说要进行有奖竞猜,要找观众参与。

许是戒嗔的外形太引人注目,主持人的手忽然指向戒嗔。正迟疑间,戒嗔便被围观的人推上了台。

尴尬地站在台上,主持人也没有为难戒嗔,只是拿出几个一模一样的盒子说,如果戒嗔回答出问题就可以任意选择一个盒子,拿走里面的奖品。

最差的奖品是牙膏。

戒嗔本想拒绝,可是听主持人说,奖品里面有牙膏,便留了下来。

问题很简单,比如问《大话西游》是谁演的之类,戒嗔自然一下就答了出来。

一连回答了几题,拆开了好几个盒子的奖品,结果一支牙膏也没有中上,倒是中了一把梳子。

回寺的路上,戒嗔拿出后来去买的牙膏,再看看手中的梳子,想想刚才的过程,不由得想笑,终于有机会给戒言梳梳毛发了。

生活带给我们的东西,就像抽奖箱里的奖品一样,在打开之前,永远都不知道它会带来什么,而之后呢,我们能做的只是想方设法地接受它。

第85个 难看的陶罐

比起天明寺里变化不大的生活,山下施主们的生活就要丰富得多。在戒嗔的印象中,淼镇里总有一波波的流行,有时候是服装,仿佛几天之间,施主们便变换了一种新奇的装饰;也有时候是游艺,忽然之间,某些从未见过的游戏项目便在施主们中传播了。

有段时间,淼镇里忽然流行起了陶艺制作。据熟悉内情的施主说,事情的起因是一位从小居住在这里的艾施主,在国家级的陶艺大赛上拿下了一个奖项。

戒嗔也不知道这个奖项有多么重要,但是在淼镇这个地方,引发了轰动。那些天,镇民们所谈论的话题都和艾施主或陶艺有关,连当年住在艾施主家附近的几家人都觉得光荣起来。镇东的陈大叔见人就挽着袖子说,你看我手臂上的伤疤就是当年和小艾打架弄伤的。

不久之后,从某些和艾施主家比较亲近的施主们那里传来消息,大家说艾施主如今身价很高,随便一件作品便可以卖出很大的价钱。

虽说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都有所质疑,总觉得不会有人花那么多钱去买个破罐子回家。可是当镇上另一位懂些陶艺的于施主开起了陶艺培训班时,大家便一窝蜂地跑过去学了。

戒嗔认识的施主中也有好几位参加了这个培训班,其中有位很年轻的李施主还对智缘师父说,等他学成后一定要为天明寺制作十八尊佛像的陶罐。

施主们学习陶艺的热情没有持续多久,就很快冷却了。因为大部分参与培训的施主发现,原来陶艺并不是那么简单,距离用陶艺赚钱更是远得很。去陶艺培训班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了五六个施主。那位向智缘师父许诺要为天明寺制作十八尊佛像陶罐的李施主,倒是坚持了下来。

这期的陶艺培训班没多久就结束了,主办的施主也没有继续办下一期,因为想继续学的人实在太少,继续办下去,只怕连办学的成本都拿不回来。

结束培训的李施主一连在家里待了很多天,然后真的制作出了十八尊佛像陶罐。

李施主把陶罐送上山的那天,寺里的人很多,李施主把纸箱里的佛像陶罐一个个拿了出来,一字排开在佛堂里的桌子上。

因为听说李施主要送陶罐,所以施主们都围在桌子前。等到李施主把陶罐拿出来后,围观的施主哄堂大笑。

那天戒嗔也在佛堂中,说实话虽然戒嗔不懂陶艺,但也知道那些罐子制作得很粗糙,因为有的扁,有的方,罐子的口也不是圆的,罐子上的佛像几乎认不出是哪位。

施主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那些罐子,特别是那几位和李施主同期学习的施主,把罐子制作上出现的毛病一一指了出来,说得相当专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