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锦书难托 >

第79章

重生之锦书难托-第79章

小说: 重生之锦书难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想出这么个主意来的大舅哥,周慕寒已经自动将他归于老狐狸的队伍。
    就在白素锦和白语元忙着承赁屯田和筹备购买江东、江西两府田地的时候,盛兴隆和天成酒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临西府大多数的双花糯种植契约。行动能如此迅速,看来苏家的流动银子用出去不少。
    这次背后有苏家支持的双花糯争夺战中,让白素锦最意外的是,秦家和汪家最后选择了锦缎工艺,放弃了扩种双花糯。
    白素锦也没有将事做绝,秦汪两家按照往年份额种植的双花糯,卖给谁家,随他们自己的意。
    庐江水堰深受皇上重视,朱批八百里加急被送到了总督衙门。朱批一到手,周慕寒就正式对外公布了庐江水堰的工事消息,同时也发布了江东、江西两府售地的数量、区域和价钱。
    “去江西和江东两府买地?拿银子打水漂吗?!”
    “是啊,十年九害的地界儿,一亩田居然只比咱们临西的便宜两成,笑话嘛!”
    “也不能这么说,你们听说了吗,白家、山陕的萧家、钱塘的许家、河曲府的陈家、棣阳府的贺家,还有商会里的那些东家们,可都打算出手买田呢,公告上统共就那么些田,这些人若是都出手,别说剩了,够不够还是两说!”
    “白家、萧家、许家和商会的人可能是冲着大将军夫人的情面,可连陈家和贺家也出手,那想来应该是有利可图的。。。。。。”
    “眼下都还只是听说而已,做不得准,还是在观望着看看吧。”
    。。。。。。
    衙门的公告一经张贴,整个临西府都在纷纷议论此事,不屑的有之,质疑的有之,动摇的亦有之,但绝大多数都在观望状态。
    抚西大将军府的外客厅内,白素锦正在和许大管事等人商量着承赁来的屯田该如何分配耕种,突然门房当值的侍卫来报,说是武阳侯府的章公子派人送了礼物来。
    章远之?
    白素锦有些意外。
    许大管事几人忙起身回避出去,没过一会儿,一个身量中等面色黝黑的中年男子被引着走了进来,见到白素锦之后恭敬地问礼,呈上了一封书信。白素锦打开一看,是章远之的亲笔书信,原来南闽的商船回航归港,这趟收获颇丰,带回了一些颇为新鲜的玩意儿,故而弄了一些来送给周慕寒和白素锦赏玩。
    白素锦莫名心跳加速,迫不及待地起身出了客厅,章远之派人送来的东西都摆放在偏院的天井里,白素锦一跨进院门就命人将东西一一打开。
    看到那几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以为今生再也不能再看到的东西时,白素锦险些泪流满面。
    章远之给的这份惊喜,简直太突然,也太及时了!

☆、第108章 转机

彼时世界的历史上,外来粮食作物引入国内曾引起了三次农业革命:第一次是大麦小麦引入后广泛种植,第二次是占城稻在江淮流域的广泛普及,而第三次就是美洲农作物的传入。
    时空交错下,历史的进程脚步被打乱,却又在某些时刻神奇地演绎着重现。
    大大小小的箱笼在院子里被打开,都是些从未见过的新鲜东西,吸引着府里的下人们频频驻足偷瞄,白素锦索性让他们聚过来一起看。
    “还请王管事给咱们说说这些个东西都是什么。”
    王管事受命,开始挨个箱笼介绍护送来的这些东西,“夫人,这如拳般大小的根茎块名唤番薯,蒸熟后香软甘甜,好吃得紧,东家特意给您多准备了几大箱,一部分留着吃,余下的可以引种。”
    “这箱是番豆,株底开花,豆荚是长在土里的,吃的时候这样把豆荚剥开,您瞧,里面的豆粒很大,生食也可以,就是会有些生浆味。”
    “这箱是番麦,当地人是用来当做主食的,半熟的时候外面这几层苞衣还是绿的,剥掉后直接放到清水里煮熟后即可食用,成熟后就是这样的金黄色,谷粒剥下来之后磨成细粒可以煮粥,也可以磨成细粉蒸馍,口感虽不如咱们的麦粉,可是夫人,这番麦产的多,也不怎么挑地,好成活,小的估算了一下,一亩田种番麦少说也能收七八百斤!哦,刚刚的那个番薯收的更多,伺候得精心一些,一亩田收上千斤绰绰有余,可惜的是做主食有些勉强,小的试了一下,这番薯吃多了极容易灼胃。”
    “这箱红艳艳的是番椒,小的用泥盆种了一些,您瞧现下已经钻出芽了。这番椒当地人是用来做辛辣料的,和咱们大历的茱萸、木姜子、之类有些相似,可味道冲得很,委实有些吃不消,但是模样却挺好看,绿叶红果,可以种在园子里做观赏。只是剥开外面这层皮取种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需要反复仔细净手,不然辛辣气沾在手上抹了眼睛可不得了了!”
    “这四箱是小的亲自从海外带回来的,是以了解的多一些,最后这几大箱是老东家特别给您准备的,叫番黍,是船行里另一只船队从海外带回来的,是当地人的主食,这一箱是没有脱粒的谷穗,余下的几箱是脱粒后磨了外皮的,吃法同稻米,就是蒸煮的时间要长一些,口感和稻米相比略粗糙,但也别有风味。”
    “几样谷物的耕种法子小的已经整理成册,请夫人过目。”
    王管事将几样谷物一一介绍过后,呈上了五本折册,每样谷物对应一本,内容不甚详细,却已经很是难得了。
    白素锦嘱咐林大管家安排王管事一行人下去休息,自己拿着折册徘徊在大大小小的箱笼之间,最后脚步停在装有番黍的几个大箱子前面,心中的雀跃和欣喜简直要化作飞鸟腾空而起。
    王管事口中所说的这几样东西,番薯就是红薯,番豆就是花生,番麦就是玉米,番椒就是辣椒,而眼前的番黍,就是高粱。
    高粱!!!
    想来王管事所说的另一只船队,到达的应该就是印度一带。
    另外几种谷物固然是各有大用处,尤其是红薯和玉米,产量大,对土地要求不高,易成活,特别适合民间屯粮。可此时,白素锦的注意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高粱身上。
    高粱米作为粗粮,在彼世界被列为营养膳食之列,放到餐桌上身价倍增,可在当下社会,粗粮是布衣阶层的主食,就高粱米煮出来的饭,口感粗糙,估计也上不了富庶人家的饭桌。
    白素锦看中的自然不会是用它来煮饭,而是酿酒!
    彼世界的祖国,用高粱酿造的白酒可谓独步世界,久负盛名,在酒水市场上一枝独秀,即便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纯香高粱酒仍旧是市场上的霸主,最高市场占有率可以占到全国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
    而在这个世界,高粱此时才刚刚出现在大历的土地上。
    盛兴隆和天成在苏家的支持下重拳出击,将宝都压在了双花老窖之上,若是不出意外,今年的贡酒大选,他们的双花老窖应该会中选,怕是要风光一时了。可是贡酒大选三年一次,若是在这三年间能打造出一个可以和双花老窖相媲美的好酒来,破除双花糯垄断危机就不再是挠头的难题了。
    从西军手里承赁来的万亩屯田算是派上了大用场!
    傍晚时分周慕寒从衙门回来,白素锦拉着他开了眼界之后就命人将大大小小的箱笼都妥善挪到了通风干燥的库房里,一粒花生、一个红薯也没给大将军尝尝。
    开玩笑,就这么点东西,当种子都还不够呢,吃什么吃!
    白素锦捂得越严实,周慕寒就越感兴趣,威逼利诱林大总管从库房里偷偷顺了几颗番豆和一个小番薯出来,别说,当真另有风味。还想再要,林大总管却是说什么也不帮忙了。
    周慕寒恍然发觉,不知何时起,自己在府里的地位已经大幅度下滑到如此程度了。可仔细想想,如今自己的所有的俸禄一文不剩都填补到了大军之中,府里吃喝用度、一众下人们的月钱、庄子上的管理用度等等,都是媳妇赚钱养着。。。。。。
    当晚,大将军在给发小的回信中描述了一番吃媳妇的、穿媳妇的、花媳妇的“吃软饭”的“小白脸”生活的感受,遣词造句俱是惆怅忧郁,实则读起来透着浓浓的显摆炫耀嘚瑟之意,以至于章远之看过之后随手就转寄给了京中的顾延卿和沈凌青。受内伤什么的,是兄弟的自然要分享。
    京城中,作为理藩院的未来顶梁柱,顾延卿生平第一次主持大历与北突厥国的战后和谈细则,因为北突厥太子之死,顾延卿在谈判中从北突厥身上生生少咬了好几口大肥肉,正郁闷着呢,这时候看到转寄到手里的周慕寒的书信后,一时被刺激得过了头,直接将信呈到了皇上跟前!
    皇上这些日子也没少被北突厥使臣团骚扰,深谙顾延卿的感受,于是,没多久,远在千里之外的周慕寒周大将军就收到了皇上的一份手谕,遣词造句皆是关怀,实则在警告他:再嘚瑟显摆的话,罚俸!
    大将军偷偷将皇上的手谕藏了起来,从此精神抖擞全身心投入到政务之中。
    对于周慕寒突然间的敬业,白素锦有些捉摸不透,担心他身上尚未痊愈的伤,每天都要叮嘱着早些回府。如此一来,大将军的脚步愈发虎虎生风了。
    周慕寒的小心思都隐藏在万年木板脸下面了,白素锦哪里猜得到,她也没工夫去细猜,每天不是和白语元碰面商论屯田的种植规划,就是在小荷庄里跟进锦缎的织造情况,顺便了解布行、粮行、茶行和马场的经营状态。虽然在具体执行管理上白素锦是个甩手掌柜,但大方向上还是需要她来掌控,这就需要对日常现状了然于心。
    自从滇北的油坊建成后,白素锦便决定短期内不再开辟新的业务,手上的摊子铺得已经够大,但相应的主事人和稳定的工人却明显跟不上脚步,是时候缓下脚步来发展人了。
    年后,致用堂除了在临西府城内招录学徒,开始向周边的州县辐射,学堂内开设的科目也有所增加,除了稼穑科、织造科和术算科,还增设了木工科和油坊科。学堂和白素锦名下的各个铺子对接,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跟着到铺子里实习,不收学费,还提供住处和伙食,但学习期间在铺子里实习帮忙不给工钱,考核合格后从致用堂出来后分配到对应的铺子里,头两年的工钱也会比直接聘请来的同岗位的伙计低一些。
    很快,致用堂因为人满而两次扩充,白素锦相当大手笔地批了专款,在城西大街后身买了半条巷子给致用堂。
    年后,除了致用堂,白素锦调整动作最大的就是账房。她将名下各产业的账房统统独立出来,由黄淮之先生任总帐房,统管下面的各庄、各铺的大帐房,从此账务独立出来,和日常经营管理权分离,最后统一到白素锦手里。
    试运行两个月后效果相当不错,白语元紧随其后也跟着做了革新,渐渐地,从商会开始,越来越多的东家开始使用这套法子。
    临西商界,“小四象”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原先白二爷当家的时候,苏、白两家关系暧昧,秦、汪两家站成一线的同时,与苏家来往较密,四大家之间,明显是以苏家为中心。
    微妙的转折点在于锦缎的出现。
    与白二爷当家时的保持疏离不同,自从白语元接任白家后,白素锦明显与白语元站在了一处,大有荣辱与共的架势。
    于是,从秦汪两家接受购买锦缎的条件之时起,四家之间的关系就出现了微妙。
    待到秦汪两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