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这个历史挺靠谱 >

第57章

这个历史挺靠谱-第57章

小说: 这个历史挺靠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签,到后来当然跟这些国家都废了,咱改订新约了。一看秘鲁还不如我们大清呢,你也人五人六跟我签这个?咱跟强国废不了,跟弱国可以废了,拉丁美洲的香蕉共和国可比我们中国差远了。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居住,这就形成了后来的租界。英租界、法租界、公共租界,租界中国法律管不了,杀了人往里面跑就安全了。上海滩正式进入了租界时代,香港新界是租借地,跟租界还不一样。

1844年,美国和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除了割地赔款外,别的特权美国都要。同样是对外进行侵略,也有水平的高低。相比较而言,美国的“侵略艺术”水平是比较高的,它很少直接出兵去占领某个国家。有些人低能一点,弄十几万军队驻在那里多傻啊!苏联才这么干,日本才这么干,德国才这么干,这种艺术程度比较低的事,美国不爱干,它扔美元、饼干、酸奶的时候比扔炸弹的时候多,比如打伊拉克。根据这一条约,美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巡查贸易,美国人进入中国的港口,中国领海主权遭到破坏。美国人来到中国,开设医院、建立教堂。医院、教堂更多是为自己服务,我们的望闻问切,美国人不知道准不准,开设教堂,是解决美国公民的精神信仰问题。

《黄埔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的一切特权。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1723年,清世宗雍正皇帝曾下诏禁教,这时法国规定可以自由传教,即禁教后121年,天主教跟随着坚船利炮又回到了中国。基督教(广义)在中国是三起三落。在唐朝,当时尚未分裂的基督教会的一个派别聂斯托利派传入中国,称为景教,唐武宗灭佛,捎带着连它也灭了。天主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元朝,1294年意大利方济各会会士孟德高维奴以教廷使节身份来到中国,并获准在京城设立教堂传教,天主教正式传入中国。其主要在宫廷上层传播,后随元朝灭亡而中断。16世纪,以利马窦为首的耶稣会士再度将天主教传入中国。至清康熙年间,由于罗马教廷挑起“礼仪之争”,不准中国教徒敬孔祭祖,而遭皇帝禁教,天主教再陷低谷。这次跟着洋人的炮舰进入中国的天主教、基督教,已经是第四次进入中国。

礼仪之争是在天主教向中国传播时,围绕对孔子和祖先的崇拜、对天的祭祀、关于天主的名称及内涵问题发生的争论。这一事件几乎危及天主教在中国的存在。

李鸿章急中生智

鸦片战争让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受到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这些不平等条约,一个比一个要的利益多。中国的独立主权、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中,由传统走向现代。

柏杨先生曾经写道:“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国——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都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享有的一样的特权。道光年间,葡萄牙人竟然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中华帝国顿时陷入了半殖民地状态。

引自《中国人史纲》,柏杨着,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纵观《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以及以后同英法联军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前四约不过是不平等条约的滥觞,后面可谓是不平等条约的大成。此前的不平等条款,如协定关税及领事裁判权等,完全是由于我们的无知而自动放弃。到《天津条约》,外国人才有意把已得的特权变为义务。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中国同西方外交关系的深入,新鲜事物不断涌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也在加快。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外国的交往日益增多,清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没有国旗,也没有国歌,只有象征皇权的黄龙旗。1889年,张荫桓出使国外,请求朝廷定长方形黄色龙旗为国旗。1896年,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出使西欧和俄国,在欢迎会上,按照国际惯例要演奏主、宾两国国歌,李鸿章灵光一闪,临时想出一首唐朝人的七绝诗,以充国歌。歌词让人很无语:“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在不断的交流与撞击中,中国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变。

在此过程中,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里面,成为提供市场和原材料的一方。

社会性质的变化引发社会矛盾变化。由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上都是这样,只要一有外敌入侵,中华民族到了最后时刻都能凝聚在一起,“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团结在一起一块儿干,而敌人只要一打跑,内部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了。

而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战前革命任务是反封建,就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战后就变成反侵略反封建,所以叫做民族民主革命。要建立民主的政治体制,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个时期的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那么中国的抗争与探索也就开始了。中国的国门刚刚被洋人打开,中国的斗争与探索只能是中国的传统阶级,也就是中国的地主和农民来进行。

第2节 惹不起你,我躲得起

女皇再挑事端

1850年,时年19岁的咸丰帝继位。中国最高统治者之间权力的交替,令国内局势以及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位初继大统的年轻帝王心潮澎湃,大清国的妥协退让令他蒙羞,群众抗英的斗志,深深打动了这颗年轻躁动的心。他再次推行对外强硬路线,支持官员不同西方使节交往。

广东巡抚叶名琛是个传统士大夫,很是顽固。咸丰二年(1851年)升任两广总督,在广东负责外交,常以“雪大耻、尊大体”为己任。叶总督对于洋人的态度同咸丰帝一致,四个字:“不屑一顾”。洋人的公文往来,叶总督的批示往往寥寥数字,有的根本就不作回复。

咸丰上任后,查处了一批在鸦片战争中主和的官员。叶名琛之前,咸丰起用的两广总督徐广缙也是个不愿与外敌妥协之人。

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成为当务之急。英、法、美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原料。清政府断然拒绝修约要求,为什么朝廷拒了洋人的要求?在咸丰看来,上一次败给你,那是很偶然一不留神栽一跟头,臭不要脸又来了,还要全境开放?通商的那五口,哪一口皇上也没去过,也就是康熙爷、乾隆爷下过江南,别的清朝皇上就在北京待着,了不起上一趟承德,再了不起上一趟沈阳,别的地儿不去。五口离皇上远着呢,我们不就是很偶然打了一场小败仗,以江南百万生灵为念,不爱理你,跟你签了约,你恬不知耻又来了,还要全境开放,没门儿!夜郎自大的大清,给了英法再次侵略中国的借口。1856年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头一次鸦片战争想要什么?市场和原料,“二鸦”还是为了这个目的。

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事端。“亚罗号”本是一艘中国船,后被海盗夺取,船上所有的人都是中国人,叶名琛在该船上抓捕了一名海盗,也是中国人。这本是中国的家事,与英国人无关。只是这艘船为走私方便,在香港的英国政府处注册,挂上了英国国旗。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中国兵勇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并赔礼道歉。广东巡抚叶名琛最初据理力争,但很快就妥协退让,将全部人犯送到英领事馆听任处置。巴夏礼为使事态进一步恶化,百般挑剔,拒不接受。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接着,英军炮轰广州城,并一度攻入内城。当地军民英勇抵抗,英军因兵力不足,被迫于1857年1月退出珠江内河,等待援军。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法国为了换取英国支持它在越南获得的利益,便接受了英国的建议,派葛罗为全权代表,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与英国联合出兵。

“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法进入中国内地活动,于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被处死一案。

英法联军每隔10分钟向广州开炮一次,炫耀武力,叶总督拒不跟洋人谈判。他的政策被后人总结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叶总督的方式似乎比较符合进退失度、既怕挨打又想维护风度的咸丰爷的作风。洋人打来,叶名琛请示朝廷怎么办,咸丰皇帝圣谕:中原未靖,岂可沿海再起风波?就是不能跟洋人打仗。皇帝告诉叶总督上不可辱国体,下不可开战事。叶名琛就傻了,皇上这算什么主意?不辱国体就得打仗,不打仗就得辱国体,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求吕洞宾显灵吧,亭子里挂着吕大仙的画像,吕祖显灵保佑我打退英法,直到英法联军攻进广州,叶名琛被俘,押走上船。上船的时候,叶总督心情很放松,顶戴花翎补服纱褂打扮得跟上朝似的,随从以手指海,示意他自尽以全臣节,他装没看见。等船开了叶大人发话了,我要到英国面见英王,与她当面论理,给她上课去。我打不过她,还说不过她吗?两榜进士,两广总督,中国差不多最有学问的人,就这样认识世界,没学问的中国人也不想知道世界是怎样的。叶名琛被侵略军俘虏,解往印度加尔各答,辗转流离,不食异乡粟米绝食而亡。这位清末的官吏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会流亡海外,客死他乡。

名将的溃败

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20年后,大清还是这样的,有海无防,太容易打了,联军一下就攻占了广州。占领广州后,第二站定海,第三站就直奔天津,终点站北京,路线跟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模一样,特快。

1858年英法联军夺取大沽炮台,占领天津。美俄两国公使也随同到达天津白河口外。皇上派人议和,英法美俄四国强迫朝廷签订了《天津条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公使进驻北京是符合国际法的,但就这一条皇帝最不能接受。我宁可多开几个口岸,多赔一点钱,公使进京绝对不允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