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国公 >

第441章

重生之大明国公-第441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国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实说,如今冯宝想要对付他们,可是让他们无处喊冤了。当年高拱在位之时,其手段可是什么都能使得出来的,比之如今冯宝的所作所为,高拱可谓是无所不作了。也是因为高拱的这种手段,使得无数的人聚集在其下。即便有很多人只不过是为了一时的自保而已,也从来都没有为高拱出谋划策,或者是为了高拱做出过任何的事情。但是如今,这些人全都被打上了“高拱残党”的记号。

这些人自然也是明白,即便如今冯宝想要针对他们,也绝对不会是针对他们所有的人,毕竟他们当中也的确有些就是当年高拱的心腹。但是说实在的,冯宝究竟是会对谁开刀,这根本就没有人能够知道。就如今的情况看起来,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牺牲品。

这么一来的话,如今有个葛守礼肯站出来为他们说话,免除他们的悲哀命运,他们自然是要迎合的。只要冯宝敢指责葛守礼什么,这些人必然是最先站出来反对的。

如此一来,朝廷里的三方势力当中,有两方,而且是人数最为众多的两方,都是反对冯宝。那么冯宝想要靠着一些摸不着的事情来栽赃嫁祸葛守礼,那几乎就是不可能了。

而如今,葛守礼面对着冯宝,却是丝毫不动摇。冯宝对此虽然是恨得咬牙切齿,但是他终归是没有任何的办法。

其实,冯宝也只不过是想要出一口恶气而已。毕竟,高拱在朝中,让早就有资格,也应该上位的冯宝“委屈”了这么多年,普通人都会对此极为不爽,有何况是一个瑕疵必报的太监呢。再说了,如今高拱虽然还没有身亡,但是现在的高拱已经是再起不能,可以说是彻底的完蛋了。这伙所谓的高拱残党,根本就不应该再带着这种记号了。而实际上,这伙人也根本就不会再因为高拱的事情而继续阻碍冯宝了。

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用寻常的眼光可以看待的。

总之,如今朝中的形势就是如此。冯宝想要在朝廷里清算一些人,但是有葛守礼挡着他的路。而冯宝对于葛守礼是无能为力的,毕竟朝中有着众多的人会帮助葛守礼,为他站出来说话。而葛守礼对于冯宝的威胁更加是不屑一顾,根本就不买冯宝的仗。

葛守礼去了冯宝家中之后,事情得不到解决。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朝中的百官们看到葛守礼平安无事地来上朝,全都是在心中大舒了一口气。显然,冯宝的打算是再一次落空了,而本将会再次动荡的朝廷,如今也是再次归于平静了。

而葛守礼经过了几次与冯宝之间的交锋,却是还能够保持清醒的姿态。即便是在朝政上面的事情,很多该反对的就是要反对,无论事情是不是冯宝提出来的;同样,该赞同的葛守礼依然是力挺,也无论是不是冯宝和张居正的主要。这一点的确是让朝中的百官钦佩无比。

甚至就连冯宝和张居正,也都是有些惊讶了。要说他们对葛守礼,自然是心中不喜的很。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如今还会有葛守礼这般从来不将私下里的感情带进朝上的人物。这种人有多少年都没有出现过了,最近的一个,那就是当年的于谦了。而如今,葛守礼也显露出来了这种气质。

虽然说是为时已晚,毕竟葛守礼如今的年岁也实在是有些大了。但是如今毕竟是天下太平的时候,不想于谦那个时代,国家和朝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或许,这正是大明朝的中兴开端!

不过虽然是心中对于葛守礼钦佩的很,但是冯宝和张居正还是打定了主意,那就是葛守礼如今做着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其手中的权利已经是够给他们惹麻烦的了。他们明白,绝对不能再让葛守礼继续“嚣张”下去了。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葛守礼的官位已经可以算是做到了尽头了。

事情似乎就是这么发展着,朝廷当中也是再一次回归了平静。而平静之下,张居正也是开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新政也就从此开始了。

第538章 接任之事

自从葛守礼应了冯宝的邀请并且是完好无损地回来了之后,这件事情就如同石沉大海了一般,不再有什么新情况,也不再被什么人提起了。不过这并不代表着这件事情就会这么过去了,冯宝和张居正一直都没有忘记过这件事情,一直在等待机会,想要从葛守礼身上讨回场子。

就这样,事情是一直过了三个月的时间,到了万历元年的六月份。朝中有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下可算是让一直觉得心中不爽的冯宝和张居正找到了向葛守礼报复的机会了。

事情的起因,说起来有些让人觉得惋惜。杨博本是兵部尚书,而本来由于兼任吏部尚书之职的高拱的离开,吏部尚书也是由张居正兼管着。不过由于一些原因,虽然说张居正自己也是很想要得到吏部尚书这个百官之首的位子,但是他一直都是挂着名的。

直到三个月前,也就是冯宝和张居正邀葛守礼前去赏花饮酒之后的日子,李太后是毫无征兆的一道圣旨下下来。这道圣旨,冯宝和张居正之前都不知道,根本就没有知道到底是什么促使了李太后下了这么一道圣旨。不过这圣旨一下,不管是愿不愿意,都是不能再更改的了。

总之一点,空缺的吏部尚书之位,由兵部尚书杨博接任。

对于这件事情,老实说朝中的人也都是觉得实至名归的。杨博这人为官几十年的时间,刚刚进入仕途的他便是在兵部供职。几十年下来,边疆的安危也是杨博所操劳不已的。而几十年下来,杨博的作为也自然是让人信服的。

虽然杨博的为官之路,与兵部可谓是形影不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杨博就做不了这个吏部尚书。总之,杨博做了这个百官之首的位置,没有人会说什么,就连张居正这个对此位觊觎已久的人,虽然心中不爽,但是内心里也不得不服。

当然,唯有一个冯宝是绝不会觉得杨博做吏部尚书是实至名归的。在冯宝看来,吏部尚书这个至关重要的位子,不能让自己的人来坐,却是让一个外人,甚至是一个和他作过对,虽然称不上敌人,但是也绝对是看对方不爽的人坐到了这个位置上,冯宝自然是不愿意的。

毕竟,吏部尚书这个百官之首的称呼可不是乱叫的。官员的任用、考核等等重大事物,全都是由吏部来管理的。如今杨博这个跟冯宝不怎么对付的人坐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将来朝廷里的用人等等事宜,岂不是都要由杨博来制定了!

这种情况对于冯宝这个如今还想着要清除异己,同时也大量提拔些人上来为己用的大太监,自然是大大的不利了。

不过既然李太后的圣旨已经是颁发了下来,那么这件事情也就只能是如此了。圣旨一下,一切都成定局,即便是冯宝再不愿意看到,他也是无能为力了。

于是杨博就做上了这个吏部尚书的位置。这在朝中的很多人看起来都是一件好事,毕竟杨博的为人,朝中的人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可是,有些事情当真是难以预料。

杨博当年驻守边疆多年,也上过战场打过仗,身上也是受过伤的。而且如今,杨博的年纪也实在是太大了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冯宝虽然对于杨博坐上吏部尚书的位置心中十分不爽,但是却也从来就没有想要想什么办法来做些什么手脚的缘故。因为冯宝心里面明白,按照杨博如今的年纪,还有他的身子骨,别说是做官了,恐怕就连活命,估计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为此,冯宝还让人从那些为杨博看过诊的郎中那里打听了一番。在得知了杨博真实的身体状况之后,冯宝也就不再对此事说些什么了。

而偏偏,杨博的身子当真是不行了。他坐上吏部尚书的位置,到如今也才不过三个月的时间,但是显然,杨博觉得自己的时间已经是到了。

所以有一天的早朝,杨博是上奏请辞,想要告老还乡了。

且不管小皇帝朱翊钧对于杨博的认识到底有多深,或者说是他对杨博有没有什么感情。不过既然是朝中的大臣想要辞归故里,做皇帝的也自然是需要挽留一番才行的。

不过这大都是做做样子而已,再说了,如今这个朝廷也并不是当真离了他杨博就不行了。而且杨博的态度很坚决,他是一心想要退休了。

如此,朱翊钧也只得是同意了杨博的请求。而这种情况,让站在朱翊钧旁边的冯宝是一点点准备都没有。本来,他觉得让杨博坐上这个吏部尚书的位子也没什么,等过过,杨博也就干不动了。到了那个时候,冯宝再找一个与自己关系不错的人,或者说是直接将张居正推上去。

但是,冯宝却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杨博的动作时如此之快!这才三个月的时间了,而杨博是毫无征兆的,说请辞就请辞。这让冯宝和张居正两人都是一点点准备都没有,没有准备好的人,也没有准备好的话。

这边虽然在着急,但是那边还要进行着。

朱翊钧既然是已经同意了杨博的请辞,那么按照规矩,他也自然是要问问杨博,吏部尚书的职位在他离开之后,应该由何人接任才最为妥当。

而杨博今日既然是前来请辞了,他心里面也是早就已经做好了打算。所以当朱翊钧这么一问的时候,杨博是想都没有像,直接就说出了他心里面早就已经想好了的那个人选,葛守礼。

葛守礼的名字一出,朝上也自然是议论了起来。不过这议论的内容也大都是觉得由葛守礼接任吏部尚书之位,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总之,满朝对于葛守礼几人,都是一片的赞同。

这一下子,可是将冯宝和张居正给急坏了。他们之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如今更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而且,杨博这个会跟他们作对的人坐上吏部尚书的位子,就已经是让他们很难受了。好在杨博年老体衰,他们这才是没有计较。但是他们不可能看到杨博走了之后,换上来一个更加与他们不对付,更加会找他们麻烦的葛守礼了。

不过虽然二人都没什么准备,但是也绝对要破坏掉葛守礼的接任之事。

当天下午,就有朝中的文武大臣们联名上奏,推荐葛守礼为吏部尚书的奏折被放到了李太后的跟前。

对于这件事情,李太后并不是太过关心。在她看来,自己已经有了冯宝这个大太监和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来把持朝政,对于她来说也就已经够了。至于由谁来接任这吏部尚书之位,老实说李太后的心里面并没有太多的计较。而且在她看起来,葛守礼也是很不错的人选。

李太后是直接命人将这份奏折交到了小皇帝朱翊钧的手里,让他来看着办。但是在这里面,却是出了问题。

李太后派去送奏折的人是个太监,而且还是冯宝的心腹。这个太监根本就没有将奏折交到朱翊钧的手上,而是直接送到了冯宝那里去。冯宝拿到了奏折之后,也没有功夫生气,直接找来了张居正商议。

显然,他们两人是绝对不能让这份奏折被朱翊钧看到的。朱翊钧虽然聪明过人,但是毕竟还是个孩子,而且还没有真正地接触到什么权利,所以他对于这些事情,一般都是会轻信的。特别是这么一道,朝中那么多的文武大臣们联名上奏推荐葛守礼接任吏部尚书之职的奏折,若是被朱翊钧看到了,他绝对会马上就同意下来。

冯宝和张居正自然是不能够让这种事情发生。他们扣下了这道奏折之后,是赶紧又写了一道奏折上交给朱翊钧,自然,其中推荐了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