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思想史-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他还试图通过调查家庭开支来计算这些需要,这是他的贡献。
他的“需求的社会学理论”
直到今天仍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而它对现代社会学的价值,不妨引一段马克思的话来说明,“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对于需要和享受是以社会的尺度,而不是以满足它们的物品去衡量的,因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会性质,所以它们是相对的。”
①
哈尔瓦克斯关于不同社会阶级的集体记忆与传统在阶级意识的形成中的作用等思想同样引人注目。他的著作清楚地展示了涂尔干主义的种种局限性,这从社会学史的角度看是饶有趣味和富有教益的。
《社会学年鉴》成功地吸引了非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参加学派的工作,经济学家F。
西米安(F。
Simiand,1873—1935)
就是一位积极的参加者。正如涂尔干号召从外面研究社会事实一样,西米安坚决主张经济问题研究者应该站在所研究的现象之外。他主张运用客观的实验方法,在一切社会制度的总体中研究经济制度。他被认为是采用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的计量经济学的最初代表之一。另一位著名的代表是历史学家、汉学家M。
格兰特(M。
Granet,184—1940)
,他力求在他的关于中国史的大量著作中运用社会学方法。他证明中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492页。
…… 342
第十二章 社会学主义53
国思想的范畴取决于社会组织形态。而像《原始思维》的作者列维-布留尔(Lery-Bruhl,1857—1939)
,虽自称不属于社会学学派,但他同这个学派确有密切联系,他的观点也与涂尔干“社会学主义”很接近,例如他赞同涂尔干关于同个人意识无关的“集体意识”
、“集体表象”的理论,而“集体表象”
概念在他对原始思维的解释中扮演了核心概念的角色。
社会学学派的影响主要限于法国,在法国之外影响不大。
这主要是因为,涂尔干主义扎根于法国的知识传统,它的反个人主义、实证主义等观点并非是到处受欢迎的。而它所回答的问题产生于法国的社会实践,与美国、英国、德国社会生活产生的问题大为不同。
它是一种独立的制度化的社会学,本能够在一场广泛的知识革新运动中发挥领袖作用,但这样的社会学那时期在法国以外的任何国度尚未形成。
到了30年代末,对涂尔干社会学主义的崇拜已经退潮,V。卡拉第写道:“由于在社会学学派的学说中找不出解决西方世界政治—经济危机问题的答案,从此以后,青年社会学家就在马克思主义中,在韦伯和帕累托的社会学中,以及在美国经验主义中汲取鼓舞的力量”。
①大战中随着法国的沦陷,社会学学派也就不复存在了。战后新一代的社会学理论家古尔维奇(G。
Gurvitch,1894—1965)及列维-斯特劳斯等虽也接收了“社会学主义”的某些思想,但他们的观点已是一种与“社会学主义”几无共同点和历史承继关系的“后期社会学主义”了。
①引自《二十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社会学史》,第117页。
…… 343
63西方社会思想史
第十三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社会学
131世纪之交社会学的转折:A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我们前此讨论的三章都属于广义的社会学实证主义的不同变种。实证主义思潮主导了社会学发展的第一阶段,19世纪末,实证主义受到来自德国的历史主义、人文主义思潮的认真的系统的批判。这一批判加速了早期实证主义的解体。
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并非始于德国学者,第一代实证主义的粗陋的自然主义招致批评是不足为奇的。以往的批评所以未能克服实证主义并提出一种替代的研究方案,主要原因在于批评者实未超越实证主义的基本立场。社会学中整体主义与原子主义之争,社会学主义与心理主义之争也未触及这一基本立场问题。也就是说,在英法的社会学传统中,对于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基本的一致性的世界统一观,以
…… 344
第十三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社会学73
及关于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也适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科学统一观的实证主义的基本立场,产生不出深刻有力的怀疑。对实证主义真正构成颠覆性威胁的批判必须来自一种与英法知识传统十分不同的哲学精神、科学思想模式或知识传统。
社会学史上被称之为“反实证主义的突破”勃然兴起于德国,并终成蔚然大观之势,形成古典社会学又一主要传统: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这并非偶然。
德国是浪漫主义运动与历史批判的故乡。浪漫主义的灵魂是诗的性灵,是情(炽情)意(意志)的与人主体的哲学。
按罗素的观点,浪漫精神隐伏于人性与社会环境的最深处,是孤独本能对社会束缚的反抗①浪漫主义反对整齐划一,普遍性的框格,可计算的简单性;反对把生命现象机械化;对标准化抱着美学上的反感;力图冲破对主体心灵的一切束缚,渴望个体生命的充溢、飞扬。浪漫精神有着强烈的非理性主义情绪,这是很自然的,极端的浪漫主义哲学家尼采批判源于苏格拉底的西方主智主义传统把一切本源于诗的东西都变成了一种技术性的概念推演,变成了逻辑系统。其恶果是“不知厌足的发明兴趣的膨胀,是挤入别人宴席的贪馋,是对现在的轻浮崇拜”
②。浪漫主义强烈反对主体生命的沉沦,意义世界的实证化;突出了人主体的不可还原的独特性,人格的至上性与性灵的原创性。
历史精神同样是德国知识传统中最基本与最深刻的要
①参阅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第221—222页。
②引自刘小枫:《诗化哲学》,第138页。
…… 345
83西方社会思想史
素,将“自然”与“历史”看作“在某种意义上各有其特征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一观念是属于德国从她伟大的哲学时代,康德和黑格尔时代,继承下来的传家宝”
①。认为自然科学概念和方法就其本质而言不能反映人类世界历史的复杂性的那种呼声在19世纪的德国思想中从未沉默过。19世纪后半叶,以狄尔泰为代表的生命哲学与以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哲学的兴起,不仅复活了浪漫主义,形成新的历史主义学派,并且就社会科学的性质、对象、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批判实证主义的论战。
德国历史主义学派明确反对实证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则与科学的统一性原则,反对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文德尔班区分了旨在总结普遍规律的自然科学的立法的(nomothetic)
方法与旨在描述个别事实的历史科学的表意的(ideographic)方法。
狄尔泰、李凯尔特等以不同的方式贯彻了这一区分,要点是唯一适于历史(科学)的方法是个别化方法。。电子书
实证主义力图到处揭示一般的、重复出现的、同样的事物,但却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人类历史范围的东西,“从最广泛的意义说,就是那种仅仅出现一次的、件件都是个别的、属于经验范围的实际事物;它既带直观性,又带个别性。”
②
德国学者明确反对实证主义把社会生活看作是无个性的
①柯林伍德:《历史学的观念》,第187页。
②李凯尔特:《自然科学概念构成的界限》,引自《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6页。
…… 346
第十三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社会学93
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在不同层面上的自发的运作过程,反对丢开人主体的行动、主体间的互动来谈论社会过程。他们在行动者、行动者的动机、谋划、赋有意义的活动及与其它行动者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社会生活的动力本源,强调社会生活的互动性、主体性与价值性。
既然人主体的自觉参与是社会过程的内在因素,这样从外部获得社会事实的知识的思想就被抛弃,认识主体与客体、科学意识与常识的实证主义二分也变得毫无道理。社会认识是从属于特定时代、国家、文化、社会团体的人主体的自我认识,其本身即为生活的表现而非对独立于观察者的外部实在的反映。
德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不仅对人的行为感兴趣,而且关心行动者想象这些情境的方式。这样,对人的活动的认识,需要求诸于一种身临其境或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活动,这意味着拒绝客观主义的解释方法。
实证主义认为“概括性的”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之后,而“描述性的”历史则至多是一门辅助的学科。相反,在德国历史主义看来,一切社会的与人文的科学都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
历史主义原则对德国学者来说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不仅组织了文化科学的工作,而且还渗透到日常的思维中。历史是最重要的,历史的社会学在狄尔泰看来与历史无异,因此是多余的。不过,这一观点是齐美尔与韦伯坚决反对的。
总之,德国思想家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之争,代表了社会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人文主义社会学,或理解社会学,社会行动的理论。
…… 347
043西方社会思想史
132狄尔泰:“历史认识上的康德”
A狄尔泰对德国社会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尽管他对社会学的态度十分不友好。他的主要著作《精神科学导论》(183年)
被认为是这一时期讨论历史科学及其方法的最好的著作。
(1)生命与体验
狄尔泰早在文德尔班前十一年,就在《精神科学导论》中提出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他激烈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推广到对社会与文化的研究,那么社会—历史科学如何可能?
在狄尔泰看来,那仅仅因为社会、历史是由人创造的,精神能够且只能理解它所创造的。
如果说,“自然界是某种外在的东西,”只“包含着与精神活动无关而独立呈现的实在”
的话,那么人文科学则是关于精神的科学,它的材料来自于人的生活、生命,人的直接经验,来自人对自己、对他人和对人们之间关系的直接观察。
“凡是人能动地打上了自己烙印的事物,都是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简言之,精神、社会、历史是内在的东西,是人自身的世界。
人文科学因而转向人的生活,人的生命活动。生命不能
…… 348
第十三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社会学143
仅从生物的方面来理解,生命与对生命的体验须臾不能分开,勿宁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