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妻如云-第4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绦咳嗽一声,看着几个兄弟,慢吞吞地道:“该歇的就去歇了吧,这里有我看着。”
下头几个人都是摇头,心里阴暗的,更是以为蔡绦是要讨好卖乖,到时候老爷子起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若是去歇了,天知道别人会怎么编排自己。那四房的蔡斯呵呵一笑,真挚地道:“我们倒也不累,就是二哥这边又要顾着部堂的事,又要照顾父亲,蔡伦那边也要惦记着,就怕二哥的身子吃不消。”
蔡绦抿了抿嘴,厌恶地看了蔡斯一眼,也不搭他的话,过了半响,喝了口茶,打起一分精神,道:“好好的一个家,怎么就到了这种田地?”
他唏嘘了一下,也说不上什么了。
那边一个主事过来,低声道:“老太爷醒了。”
大家都豁然起来,个个朝卧房那边去,争先鱼贯而入,便看到蔡京半卧在榻上,整张脸都松垮下来,气若游丝地由个小婢喂服着参汤,听到外头的动静,瞥了所有人一眼,呼吸局促了一下,摇了摇手道:“绦儿留下,其余人,全部在外头候着。”
其他几房的人面面相觑,那蔡斯嫉恨地看了蔡绦一眼,也就乖乖地退了出去。
蔡绦快步到蔡京的榻前坐下,握住蔡京的手道:“父亲……”
蔡京脸色逐渐变冷,叫小婢退下,随即道:“宫里来人了吗?”
蔡绦道:“倒是来了一个,抚恤了一下,儿子问这次的婚事,那公公什么都不说。还有问及到沈傲的时候,那公公只是冷笑。”
“不该这样问,早就知道是这样的,天家有自己的私心,成了这个样子,郡主不会再嫁过来。至于沈傲,只因这么一件事,也掰不倒他。 你就是太不经事了,闭门思过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长进。”说罢,叹了口气又道:“伦儿呢?伦儿那边怎么样?”
蔡绦黯然道:“好不容易救了回来,命倒是留住了,只是……”
蔡京目无表情地颌首:“现在你看清了吗?咱们蔡家要完了。”
蔡绦脸色剧变,道:“这是怎么说?”
蔡京无奈地道:“蔡家能有今日,凭的就是圣眷,是天恩,否则老夫历经二十年不倒,总揽三省,政敌何其多?还不是被老夫轻易地剪除?”
接着,蔡京又叹了口气,道:“悔不当初啊,早知在沈傲羽翼未满之时,就该将他剪除,谁知一个疏忽,竟到了这个地步。”
蔡绦道:“父亲为陛下操心劳力,陛下至不济,也不会薄凉了咱们蔡家的。”
蔡京摇头道:“你不明白,不明白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要得圣眷,要一步步地经营,不能出一点差错,可是一旦有了猜忌,便是转眼之间败落也是没准的事。伴君如伴虎,就是这个意思。”
他咳嗽一声,又道:“事到如今,老夫是没几年活头了,可是你们怎么办,怎么办?”
原以为可以靠着清河郡主维系住蔡家,可是现在看来,是想都别想了,没了这道护身符,将来会成什么样子,才是蔡京张眼想到的第一件事。
蔡京颓然道:“眼下这个时候,唯有两个办法,要嘛是请辞,咱们回老家去,这里的事再也不管了,向沈傲服个软,或许还能平平安安。”
蔡绦道:“父亲是糊涂了,不说姓沈的会不会肯放过咱们蔡家,就说这么多年,咱们得罪了多少人?又有敌国的财富,失了汴京的联系,谁不会眼红?沈傲能罢手,别人也不会肯罢手的。只怕就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府,便可让我们破家了。”
蔡京叹息道:“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到了这个地步,想要做个百姓也不可得了。所以这是下策,上策就是与沈傲拼死一搏,拼了性命,也要和他见个分晓。”
蔡绦紧紧握住蔡京的手,道:“这么说,父亲已有了主意?”
蔡京摇头道:“再多的主意,也没有用,现在掰不倒他的。只有等,再等等,等时机到了……”
蔡京显得疲倦至极,吩咐道:“去,把你的几个兄弟都叫来。”
蔡绦点点头,出去了一下,领着几房的人一起进来,蔡京先把目光落在蔡斯的身上,道:“老四,你回福建去,到老家那里,管着咱们家的庄子,各房的子嗣也都由你带去,福建路那边老夫有几个门生,你和他们好好地交往,汴京城的事,你不要理会,也不要管,安生过日子去。”
蔡斯愕然,以为蔡京要逐走他,立即跪下,道:“爹的身子骨这么差,儿子怎么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去福建?儿子宁愿留在福建陪着爹。”
蔡京沉声道:“你认我做爹,就听我的话,叫你去就去,不要耽搁,明日清早就走吧。”
说罢,向另一个儿子道:“老六,你年纪最轻,也是最不经事的,在汴京城里闹了多少鸡飞狗跳的事,若不是我和你的兄长们护着,谁知道会成什么样子?你也随你的四哥走吧,到了福建路那边,不要再胡闹了。”
接着,蔡京的眼眸慢慢阖上,道:“还要叮嘱好府上的人,要慎言,有人说起郡主的事,谁要是敢胡说什么,立即打死。绦儿,这个时候你为什么没去部堂那边?”
蔡绦道:“父亲这个样子,儿子怎么好去?已经叫人去告假了。”
蔡京摇头道:“不要告假,要沉得住气,我这把老骨头一时还死不了,你该去部堂的时间,还是要去;省得让人猜疑。”
蔡斯在下头有气,以为是蔡绦说了他的坏话,才被赶到福建路老家去,闷声闷气地道:“有什么可猜忌的?又有谁敢猜忌?”
蔡绦拿出兄长的样子训斥道:“老四,你胡说什么?父亲的话,咱们遵着办就是。”
蔡斯心里想,就是你会讨好卖乖,心里更不以为然。
蔡京摇了摇手道:“都下去吧,让我养养神,你们在这儿,反倒让人不安生。”
接着,几个兄弟只好一起退出去。
整个蔡府,笼罩着一股肃然,当天夜里,便有几个主事指使着下人们开始打点一些家当,各房那边,也都亮着灯,有人懊恼有人着急,这个时节,汴京的夜里已经冷了,一层薄雾笼罩在这处大宅邸里,偶尔会有人影提着灯笼出现,都是窃窃私语地说:“老太爷多半是要料理身后的事,看来咱们蔡家,是真的不成了。”
这些话,当然只能在私下里说,便是府里的下人,都说老太爷没有了几日的活头。
………………………………………………………………………………………………
第三章送到,今天更新得比较早,有鼓励没?
正文 第五百九十八章:什么东西
第五百九十八章:什么东西
太师病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以至于愈演愈烈。这般的人物,突然就病倒了,让人听了都不敢信,主政了二十年,也被人厌恶了二十年,更被人巴结了二十年,怎么说病就病了?
其实在此前,大家就猜测,以蔡京的身体状况,只怕也熬不了几年。可是这个时候突然传出消息,让那些信誓旦旦的人都有些触不及防。
一开始,只说是得了病,后来,大致都认为蔡京已经命不久矣了。据说昨天夜里,城中的几个名医都被叫了去,摇头叹息地出来,到了早上,宫里的御医也去探了病,结果也是唏嘘着出来。
先是卧病,接着是咳血,种种的流言,大致都是如此,有人已经下了定论,太师肯定活不过今年。
正在不少人弹冠相庆的时候,奇迹却发生了,大清早的,蔡府门口那顶小轿子风雨无阻稳稳当当地又停在了中门这边,接着就有人看到几个蔡府的人搀扶着蔡京出来,蔡京进了小轿子,径往门下省那边去。
门下省也传出消息,说是蔡京仍旧在门下办公,不过却仍是咳嗽,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后来有人传出惊天动地的消息,太师丢弃在门下省的手帕里果然有血,是咳出来的。
立即有人梳理出了脉络,太师这是回光返照,是在勉力支撑,他在的时候,尚被人欺负成这样,若是他不在,还不知蔡家是个什么光景。所以他拼了老命,也要维持,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强撑着。这个时候,反而不能告病,反而不能致仕,骑虎难下,进来容易抽身难啊
蔡府那边,也有消息传出,说是蔡家几房分开,一路留在汴京,另一路直接坐了漕船,南下福建路回老家去。
这又是一件咨政局和坊间那边一提的事,大家已经预感到,蔡京已经在为自己留后路了,在为蔡家做最后的盘算。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终究还是湮灭下去,因为此后几天,蔡京仍旧撑着身子骨去门下省,蔡绦仍旧去兵部,虽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伸腿,可是天天反复拿来说,也没什么意思。
只是朝堂里的官员,此刻都已经开始谋划,新党那边,要改换门庭。蔡京的门生,也都突然转了性子,不管怎么说,大家都知道,蔡京一倒,就是清算的时候,现在再不未雨绸缪,这官就作不下去了。
朝廷和江湖差不多,最不缺的就是墙头草,蔡京大把的大把的门生,纷纷上疏,俱言新政弊端,对蔡京的国策大加抨击。更有的,直接带了礼物,往卫郡公、往祈国公、往沈傲的府邸去,颇有些卖身投靠的意思。
猜忌中的汴京并不见得有什么不同。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从前说话的人突然不说了,从前不敢说话的人却有了底气。新党、旧党,斗了几十年,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个节骨眼,又要换一拨人了。
有的人还在流传,说是几个蔡京亲近的门生去拜谒了卫郡公,蔡京在府里,呕血三升,一下子人事不省。说的人玄乎,听得人却也信,自己的得力助手,突然一下子落井下石,莫说是蔡京,便是自个儿,也得呕血不可。
可是呕血归呕血,蔡京终究是没死,仍旧掌握着大宋的中枢,门下省。
蓬莱郡王的府邸,每日都车马如龙,拜谒的,问安的,递名刺的都有,恬不知耻的人在名刺上具名门下走卒也是有的,更无赖的就写:恩府门下走狗。
这种卖身投靠之人倒是不少,也不觉得有什么羞耻,事情都到了这个份上,还装个什么装?如今大宋真正说话有用的,还真是这位郡王爷,看看人家的声势,人家的威风,比那太师直甩三条街。
对这些人,沈傲只吩咐挡回去,也不说什么重话,他每日照常去武备学堂和鸿胪寺,其余的事,一概不管。倒是有人向他提及蔡京的事,他只是愕然一下,道:“太师原来病得这么重,若是有机会,小王倒是要去探望一下。”
说是探望,却从不去动身,开玩笑,沈傲真去了,蔡京也不敢见他,说不准是个诸葛亮三气周瑜,把人家活活气死也不一定。
武备学堂这边招募新校尉,声势比以前更大,好在沈傲不必事事亲为去插手,都放手让教官、博士们去运转。倒是鸿胪寺,这几日去得挺勤快。鸿胪寺那边近来也是热闹,南洋诸国那边的使节要照应,还有契丹人也是频频告急,请大宋这边支援。支援是没有的,精神鼓励却是不能少,对契丹使节的求见,沈傲决不推阻,一上来,便是对他好言相慰,一下说:“请契丹国主放心,我大宋厉兵秣马,早晚要北上。”
接着就没下文了,至于如何北上,厉兵秣马到什么时候,他是一概不提,就是说早晚,早是什么时候,晚是什么时候,也只有天知道。
或者说:“宋辽乃兄弟之邦,唇亡齿寒,辽国不能久安,大宋亦受其害,本王一定禀明陛下,请陛下调拨粮秣、军械,无论如何,也要让辽国周全。”
可是,还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