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在前进 >

第41章

帝国在前进-第41章

小说: 帝国在前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即使英国在战争初期封锁了德国的海路运输通道,德国仍可以通过罗马尼亚的石油进口,苏联的石油进口,和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中立国转口输入石油,而这些石油输入,是战争初期的英法两国根本鞭长莫及无法遏制的。

历史上的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公司等都是德国的帮凶,不遗余力的帮助德国从西班牙等国转口石油,甚至美国参战后,他们为了利润,仍然从事这项业务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美国政府正式开始调查才收手。

主管德国进行石油和其它战略资源储备的是帝国生产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部门,它同时还负责制订德国的总体工业发展计划,决定在各个行业的投资比例和资源分配。

通过对进口物资和德国矿业的控制,进行统一的战略物资调配,对不同的行业采用不同的物资配额,来引导德国工矿企业向军事生产转型,包括那些制造合成燃料、装甲、枪炮和发动机等等的工厂。

通过这种有的放矢的物资调配,在1934年到1937年的德国工业投资中,生产碳氢化合物的投资占41%,合成纺织品的投资占21%,生产重金属的投资占10%,生产炸药、弹药和其他武器成品的投资占12%。

对于这种政策上的倾斜,最高兴的当属那些军火巨头们,就像后世美国军火商操纵美国进行战争一样,因为战争对它们来说就意味着巨额利润,毛瑟、莱茵金属这些克虏伯的铁杆力量就不用说了,

法本、通用、道格拉斯等德国和美国大型军火企业,也以非常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德国的战争准备之中,全心全意地走上了新的战争道路。

因为他们之后只有战争才能让他们尽早的摆脱经济大萧条,而不是什么该死的宏观调控。

帝国生产部如此重要,它的掌舵人的来历也很特殊,他的名字叫施佩尔。

施佩尔这个人名气很大,可谓历史上第三帝国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本职是一位继承家族传统的建筑师,也许是因为希特勒也非常喜欢建筑,两个人有着广泛的共同爱好和兴趣,使希特勒和他认识之后,就对他刮目相看,对他的恩宠和青睐远远大于旁人。

如果仅是如此,林威对他是不在意的,不过施佩尔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人,在原本的历史上在二战末期,可以说施佩尔挑起了德国的大梁,如果没有他第三帝国可能就提到崩溃了,所以在筹备成立帝国生产部的时候,林威极力举荐施佩尔,再加上希特勒原本就赏识他,自然水到渠成。

林威坐在办公室里忙碌着批改着公务,不过看得出来林威的心思并不在这里,主要来源于前两天参加戈林的空军总部的建成典礼,看着雄伟的大楼和台上意气风发的戈林,林威当时的心情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如果可能的话林威真的很想扳倒他。

不过自己已经爬的很快了,十年的时间成了党卫军的全国领袖,不知道有多少人背地里注视着自己。只怕自己要有稍微有点和戈林作对的意思,就有小报告达到希特勒那里,到时候死的可就是自己了。

不过bf109和he112进入了空军的行列,对林威也算是有点补偿,毕竟这两个飞机的公司有一大部分股份已经被林威收购了,他们进入德国空军也算是林威创收了,不过梅塞施密特设计的飞机老是让人捏把汗,在试飞中,第一架原形机当场坠毁,又一次顺便报销了一名试飞员,结果梅博士不得不用他那出色的口才,才说服空军接受了余下的几架飞机,由于梅博士在设计飞机方面那臭名昭著的恶名,使得林威不得不出面打包票,证明梅博士的飞机质量,弄得戈林老是怀疑自己个梅博士的工厂有什么牵连,虽然事实就是如此。

想着当时戈林那得意洋洋的表情,林威恨得牙根直痒痒‘嘶’刚刚做好的批示被林威撕了,揉吧揉吧扔进了垃圾桶里,也许是林威的动作太大,竟把傍边的垃圾桶也给踢翻了,不自然出现的响声立马引来了在外面值班的海因茨。

“领袖,你们怎么了,有什么要我效劳的地方么?”看着林威满脸的煞气,海因茨小心翼翼的说道。

看海因茨进来了,林威不好让属下看见一副这么个表情,努力的是自己的眉头展开微笑着说道“海因茨,我没有事,不过你进来了,就麻烦你一下把路易斯叫进来”。

“好的领袖,您稍等”海因茨说完立刻退了出去。

不一会路易斯就来到了林威的办公室,一进门就看见林威紧皱着眉头不知道在那里思索着什么东西,似乎根本没注意到自己不尽轻咳两声,以示自己存在,“哦,路易斯,你来了请坐”,咳嗽了两声终于使林威发现了他。

路易斯仔细看了看林威说道“我说领袖啊,你叫我进来不会就是让我进来坐坐吧?虽然我不介意这样,不过现在真不是时候,我还得督促那些建设公司的那些队员呢”。

“好了,你给我闭嘴”林威不耐烦的打断了路易斯的废话,看见林威生气了路易斯立马回复了整型,仔细坐着听着林威说话“我们党卫军在空军和海军的成员有没有比较出色的人物?”林威终于问出了问题。

路易斯听了林威的话,连忙正色的说道“领袖,关于我们党卫军在空军和海军的分支人员由莱茵哈德副领袖负责,我并无清楚,我去叫他来”,路易斯说完就出去叫海德里希了。

没让林威等多一会,路易斯和海德里希匆匆忙忙的回来了“领袖,你叫我有事?”海德里希问道,于是林威又把刚才的问题又问了一遍,海德里希听了之后说了一句“领袖,请稍等”,不一会海德里希又回来了,不过这次手里拿来了两份文件。

海德里希打开了文件说道“其实我们空军和海军这两大兵种,说没有人加入党卫军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公开的建立分支机构,当然了,秘密机构还是有的。这些人里面当然有比较杰出的人物,但有两个人可以成为天才,莱茵哈特?冯?罗严克,1894年出生于汉堡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是同乡,似乎雷德尔将军也很赏识他,毕业于基尔海军学院,党卫军证件编号95486,现在在科隆号服役,评价:在战术和战略都有一定水平的人才,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

正文 第五十四章 渗透(2)

第五十四章 渗透(2)

海德里希念完等着林威说话,林威示意继续“维尔纳?冯?布劳斯特,1902年出生于慕尼黑,毕业于格罗斯利希特费尔德军校,本为陆军,在空军重新成立之后加入空军,刚加入空军就表现出过人的能力,党卫军证件编号110652,现在在第一航空队服役,评价:在空中格斗上有过人的天赋”。

听海德里希说完,林威看了看他们俩“莱茵哈德、路易斯,这两个人怎么样,说说你们的意见”。

“这两个人绝对我们党卫军的精英”路易斯接口道。

“我也这么想”海德里希点点头。

林威站起来走了两圈,“那我们需要让这些天才不至于被海军和空军那些人埋没,要利用我们在空军部和海军部所有的影响力,一定要帮助这些天才扫除障碍,”顿了顿林威补上一句“可以用所有的手段”。

“我明白了,领袖”海德里希和路易斯都点头说道。

“不但要扶持这些有天分的人,我们的目标是扶持上一大批人才,更远的时候我们还要渗透到整个欧洲”

“这也是我们的梦想”

“好吧,现在我们要给这些未来的将军们送上一份见面礼”林威笑呵呵的说道。

“见面礼?”海德里希和路易斯脑袋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领袖你的意思是?”。

林威的表情不置可否,等海德里希两人开始有催促的意思才说道“在海空军的分支虽然还没到光明正大出现的时候,不过确实应该好好管理一下了。那么我现在就任命那两个天才担任海军和空军分支机构的领袖怎么样?”。

海德里希想了想,慎重的说道“过早的让投入到政治上面去会不会耽误他们军事方面的发展?毕竟以前不是没有出现过这种事”。

看着海德里希认真的模样林威不禁苦笑,于是宽慰道“莱茵哈德,以这两个人的年龄来看,他们要比我们大多了。试想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他的人生阅历已经足够丰富了,怎么会为了一些不相关的事情而不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呢?况且,我相信我们德国军队培养出来的人才”。

是的,林威当然有理由相信德国的军人,这一切都归功于西克特将军,正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称得上是无暇的十万陆军,才使得林威对德国的军队无比信任。

1921年他曾写道:“未来战争取胜之道在于调动人数少但素质甚高的机动部队,其配以飞机,则作战效能更高”。他对速度和机动性的重视是德军闪电战的萌芽。

1933年到1935年他来到了中国,担任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在西克特担任团长期间,德国顾问对中国统治集团和蒋介石本人的影响力之大到了异乎寻常的地步。比起中国工农红军的顾问李德,他为蒋介石设计的“围剿”方案显然高明得多(这就是军事素养的差距)。

他于1936年12月27日死于心脏病。相对于一战时的功绩,他作为战后德国国防军的缔造者的地位是使他至今仍享有极高的声誉的主要原因。

冯?西克特为人谦虚,的确可以用高风亮节来形容。他拒绝过退役时的元帅晋升,身为德国国防军总司令而停留在陆军一级上将的军衔上。

这样一个人和他亲手训练出来的军队当然值得林威报以完全的信任。

二十年代,一群推着纸版箱、开着玩具飞机、大声叫着“我是某某排”来模拟战争的德国军人,恐怕任何一个参观者、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禁会笑出声来。但事实上这样做的他们要比那些开着真飞机、真坦克演习的对手们领先一个时代!

经过林威再三的解释,海德里希终于决定再相信林威一次“好吧,领袖,既然你已经下定了决心,那么我支持你的决定”。

“这就好了”林威暗松一口气,因为他不想自己的属下都是应声虫,随后“既然这样,那么这件事情就由莱茵哈德你去办好了”。

“是,领袖”

“嗯?不过还是要小心一下戈林手里的秘密警察,毕竟盖世太保内部也有不少原来秘密警察的人,不过莱茵哈德,你为什么不把他们清理掉”林威问道。

“呵!有时候留着他们更有用”海德里希一语双关的说道。

“那好吧,你愿意留着就留着好了,反正我是管不了你”林威无奈的说道。

基尔水兵港

这座德国北部重要的港口,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首府。在基尔运河东口。距海口11公里。面积118。4平方千米,十九世纪后半叶成为军港。重要的海军基地。随基尔运河的开凿,经济迅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曾经是世界上除了英国最强大的舰队的母港。

莱茵哈特?冯?罗严克上尉像往常一样在海边眺望,金色的头发被海风吹的有些凌乱。在他的后边就是曾经德国重要的造船厂基尔船厂,基尔港曾经是德国公海舰队的母港,可是在彩虹行动中德国那强大的公海舰队大部分军舰凿沉于苏格兰北部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湾中。

对于一个立志成为一个海军元帅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加令人感到伤心的事情了。

不过还好,莱茵哈特?冯?罗严克不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