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陈述(PS)
我仔细看过刘亦婷写的PS,比较空洞,思考方法也有比较明显的错误。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推荐信
一些留学咨询专家也认为,能够找到和申请者有关的名人推荐作用极大,甚至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这个环节可以说是刘亦婷最能打动招生委员会的地方。
刘亦婷的推荐人是拉瑞·席慕思。在《哈佛女孩刘亦婷》那本书中,作者以异常仰慕的文字介绍了这位“传奇人物”。
拉瑞早年毕业于美国着名的“常春藤联校”之一的达特茅茨学院法学院。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勤奋,很快在美国法律界初露头角。1974…1975年期间,他曾任美国最高法院一位大法官的助手。1976…1985年期间,他又担任了美国司法部总检察长助理的要职。1985年之后,拉瑞辞去公职,专心从事律师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但是一位出色的律师,还是美国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法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是世界第六大律师事务所———“格信”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老板之一。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 第322页)
我想,看了拉瑞先生的经历后,任何一个中国申请者都会羡慕刘亦婷的运气。因为以这个人的资历推荐刘亦婷,在其他条件平平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被录取。更何况,拉瑞先生与一些美国名校有着一定的人脉关系,就在他推荐刘亦婷之前,他已经推荐了两个中国学生,这两个学生的申请都获得了成功。
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
1998年6月,婷儿正忙着高中会考时,收到拉瑞的电子邮件,他以惯常的简洁方式,开门见山地说:
“艾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得知哥伦比亚和威尔斯利都有专为中国学生设立的全额奖学金,当然,他们只接受最棒的中国学生。不知你是否愿意接受这个挑战:直接申请到美国大学读本科?”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 第359页)
拉瑞在这封电子邮件中提到的“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正是刘亦婷中学时访问美国时参观过的大学,可见,这两所大学很可能与拉瑞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最后的结果也似乎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知道,刘亦婷一共申请了11所学校,仅有4所录取了她。而在这4所录取她的学校中,就有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威尔斯利学院。拉瑞推荐信的份量可见一斑。
面谈
面谈很重要。起码哈佛大学是这样对外宣称的。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作者也不吝笔墨地对面谈的重要性作了大段铺陈。
不少美国大学都在招生指南中反复强调———“建议面谈及访问校园”,“强烈建议面谈”,等等。对有经验的招生人员来说,短短半小时的面谈,有时可能比几十页的材料还能说明问题。
面谈人(Interviewer),是每次面谈时,与申请人直接谈话的人,也是面对活生生的申请人直接下结论的人,他们是招生委员会延伸的耳朵和眼睛,对能否被录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如果你申请留学时得到了面谈的机会,一定要认真对待!
与申请人面谈的一般都是些什么人呢?如果申请人直接访问大学校园,面谈人当然就是该校招生办公室的官员。但是很多情况下,面谈地点并不在大学校园,甚至不在美国本土。如果申请人分布的地点比较集中,美国的大学还有可能派几名老师出来跑一圈,可是如果申请人遍布全球,学校直接派老师来面谈就很难做到了。于是,很多美国大学形成了一个传统———利用本校的毕业生来当面谈人。这些毕业生既熟悉本校的招生要求,又对母校怀着深厚感情,一般都会忠实执行母校的使命,确实是非常恰当的人选。不言而喻,客观公正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之一。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 第380页)
不过,就是这么重要的面谈,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很潦草地进行了。可以说这次对刘亦婷的面谈极大地违反了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一贯标榜的客观、公正原则。
而让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始料不及的是,曝光这件事的恰恰是受益者自己———刘亦婷的家人。在《哈佛女孩刘亦婷》那本书中我们可以完整看到事情的经过。
2月初的一天,哈佛招生办突然来了一封电子邮件,很抱歉地通知婷儿说,他们无法在成都找到一个能做面谈的哈佛毕业生,并问婷儿是否可以到上海或北京去面谈,并要求婷儿补充一份能让招生委员会了解她学业水平的论文。
这个邮件让我们又惊又喜,看来,婷儿已经在初步筛选中引起了哈佛招生办的兴趣!
我们马上把这个邮件转发给拉瑞,拉瑞的反应比我们还兴奋。他立即行动起来,拜托他在北京和成都两地认识的美国人,帮助婷儿查找在中国西南地区工作的哈佛毕业生。
我们也到处托亲拜友,希望在较近的城市找到一个哈佛毕业生当面谈人。
就在我们的长途电话快打出点眉目的时候,拉瑞来了一封电子邮件,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我找到了一个哈佛毕业生……”
迫不及待地赶快往下看:哈!这位哈佛毕业生竟然就在成都,是一位在成都工作的美国人,是由拉瑞的好朋友、热心的鲍勃找到的。这真是太巧了,太棒了!
拉瑞找到的这位哈佛毕业生,竟然就在成都!他就是做新闻文化工作的乔(Joe)。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 第383页)
面谈人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考官,对他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客观、公正。请读者注意,确定这位面谈人的关键人物并非哈佛招生委员会,而是刘亦婷的推荐人拉瑞。
我们仅从常识上就能推断:由推荐人为自己的推荐对象寻找考官在程序上是不合法的。
接下来我们看到,拉瑞不仅为刘亦婷跑前跑后找到这个考官,还亲自征询这个人的意见,并迅速地把他的情况和通讯地址告诉了哈佛招生办,哈佛招生办也以最快的速度给他寄去了面谈所需要的一切材料。哈佛招生委员会真是给足了拉瑞面子。
看着拉瑞忙前忙后的一幕,我们是不是有理由怀疑:这个哈佛毕业生乔对刘亦婷进行的面试将毫客观性可言。
选校
刘亦婷选择了11所大学,当然,这11所大学里肯定有二流的大学也有一流的大学,因为要拉开档次。按照后来的报道,如果以通知书为准的话,最终有4所大学录取了刘亦婷,也就说,有7所大学拒绝了刘亦婷。
有的读者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刘亦婷能被排名第一的哈佛录取,而被排名靠后的二流甚至三流学校拒绝了呢?
我认为,刘亦婷被哈佛录取,起关键作用的便是她的推荐人拉瑞。刚才提到,在成都面试刘亦婷的那个考官,就是拉瑞与哈佛联系之后确定下来的。所以我们不妨大胆推测,拉瑞在哈佛有比较好的人脉关系。或者说,在哈佛招生委员会那里有着很高的声望。
而那些二三流的美国大学,可能与拉瑞一点都不熟悉。也就是说,拉瑞的推荐在他们那里没有一点作用。而刘亦婷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乏善可陈,根本就让他们提不起兴趣。
前面提到,最终录取刘亦婷的有四所大学,除了哈佛之外,还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和威尔斯利学院。而我们知道,拉瑞在这两所大学也同样有着一定的声望。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刘亦婷的推荐人拉瑞的努力下,刘亦婷在没有艺术特长,没有大赛奖牌,没有SAT成绩,课外活动贫乏,没有骄人经历,其他方面都乏善可陈的情况下被哈佛等大学录取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她走入哈佛的最大原因就是她结识了拉瑞这个推荐人,而这个推荐人又是这样的有能量、如此地热心助人。
也许上面这段文字会给读者这样的提醒:如果你真的按照“刘亦婷培养模式”克隆出了第二个、第三个刘亦婷,你若想把她弄进哈佛大学还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没有更强的对手与你竞争这一两个名额,就像当初的刘亦婷一样。不过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经过《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的启蒙,中学生申请美国本科生名额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
第二,必须得有足够的运气结识拉瑞,或者比拉瑞更有能量的推荐人。
拉瑞为什么会推荐刘亦婷
拉瑞为什么会推荐刘亦婷,是因为她“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吗?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这个说法不大可信,因为拉瑞毕竟与刘亦婷接触时间短暂,而且又有巨大的文化上的隔膜,仅凭数面之缘就做出这样的判断未免草率。
我将这个问题拿给几位专家、学者征询意见。他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说,“私人交情”而已。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学者甚至给我上了一课。他说,人与人的交往常常是非理性的因素起决定作用。比如,有的人很优秀,你可能就是看着不顺眼;有的人不咋样,两个人偏偏就对上眼了。
另一个专家给我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角度。他说,一个中国人如果满口社会责任啊,中美友好啊,为人类作贡献啊,如果他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在中国人看来,多半会有唱高调之嫌。但是,如果你在老外面前说这些,他们立刻会肃然起敬,异常惊讶于为什么这么小的年纪就懂得这些,而且还能满脸真诚地表达出来。
老外为什么这么容易激动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从小没有被灌输这些东西,只有到了一定年纪,一定层次的人,才有可能有这样的境界谈论这些话题。外国人把中国小孩从小训练的必修课当作了高境界的表现,哪能不激动异常,感动异常呢?
这位专家的话提醒了我,我仔细翻看了《哈佛女孩刘亦婷》那本书,发现了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我们知道,刘亦婷在读中学时有一段颇让她引以为豪的经历,就是作为成都外国语学校的代表访问美国,那么,她究竟是如何脱颖而出,被最终选中的呢?
与刘亦婷竞争的一共有4位同学,这4位同学要和刘亦婷一起接受拉瑞的面试。然后,拉瑞会从他们5个人中选出来一个人。据刘亦婷介绍,这几位竞争者可都是强手。
她们都是本年级表现突出的同学。我经常在她们身上发现很多值得学的东西。比如说王兰,她不仅英语口语非常好,其他各门功课也都学得特别轻松,每次都像是在漫不经心之中,她就冲刺到了别人前面,而且很有亲和力;樊甜甜,初中和我同桌,她学习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初中6个学期她一人独揽3次第一,她的记忆力也好得让我吃惊,而且还有“书法二段”的特长;李海蓓,从初中起就一直名列前茅,看过很多文学书籍,颇有“腹有诗书”的味道;梁晶,除了英语和其他功课都相当出众之外,还有“拿手好戏”———弹得一手好钢琴,凭我的耳朵听起来,那就是专业水平,她在小学还没毕业时,就已经拥有了相当高的“段位”———钢琴10级。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 第325页)
说实话,看到刘亦婷介绍的这几位强手,我的感觉是似乎人人都比刘亦婷优秀。论成绩,刘亦婷不如樊甜甜,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