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兵器谱-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慰好了这些工匠,耶律洪基这才清洗身体,穿上皇袍,戴好皇冠,出了院子,直奔都元帅府。
萧律他们一见耶律洪基到来,忙迎将出来见礼,耶律洪基来到都元帅府,站到最前面,打量一众大臣道:“朕数日不见,你们可有事要奏?”
“臣等奏请皇上,立即出兵伐宋,报雄州之仇。”萧律他们齐声道来。
雄州之败,这是奇耻大辱,辽国无论如何忍不下这口气,众臣道来,声音洪亮,话中蕴含着万分不甘之意。
“嗯!”耶律洪基微微颔首道:“众卿所言,正是朕所想。雄州一败,大辽从未有如此惨败,无论如何,大辽一定要雪耻!可是,朕决定,此事押后三五年再说。”
“啊!”一片惊讶声响起。
雄州大败,辽国上下一心,决心要找回场子,谁也没有想到,耶律洪基竟然做出如此决定,竟然不马上复仇,而是推后。不仅推后,而且一推就是三五年。推迟一两年也能理解,竟然是三五年,这时间也太长了吧。
“皇上,雄州城已经毁得差不多了,若是大辽眼下出兵,一定能攻下雄州。”萧律忙着进谏,很是急切。
“臣等附议!”
雄州城给毁得差不多了,这是辽国打听到的情形,若是辽国立即起兵,很可能打下雄州,这绝对是眼下最好的办法。
“你们能想到此点,朕就想不到?赵顼会想不到?”耶律洪基扫视群臣,一双虎目中精光暴射,打量群臣,道:“雄州城虽毁得差不多了,毕竟城墙还在。只要城墙还在,大辽就能攻下来?王韶已经率领五万军队到了边关,雄州城虽毁得差不多了,仍是固然金汤,难以攻克。若要硬打,大辽会死伤惨重。”
即使雄州城里的房屋毁光,只需要城墙还在,就不怕辽国进攻。对于战争来说,城墙才是最重要的,王韶率五万大军赶来,雄州的力量比起以前更加雄厚,还真不一定能打下来。
“再说了,赵皇眼下有了霹雳弹这种利器,吴骥能以区区三千人,男男女女的一支杂牌军,就能把数万大辽勇士全歼,你们想过没有,这种利器的威力如何?”耶律洪基眼里的光芒更加炽烈:“若是赵皇大量装备这种利器,大辽眼下赶去,那就是送死!”
霹雳弹的威力,这些大臣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可是,雄州大败就是最好的明证。在没有对付霹雳弹的办法之前,辽国冒然出兵,真的是送死。
“皇上,大辽该当如何区处?”萧律明白人,耶律洪基如此说,他必然有了成算。
一众大臣都知道耶律洪基是个精明人,吃亏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他肯定是有了好办法,打量着耶律洪基,眼里满是热切之光。
“要想复仇,必须要有对付霹雳弹的良法。”耶律洪基接着道:“这种利器虽然厉害,想必是才做出来不久,还没有大量装备宋军,要不然,雄州不会打成这样。按理说,趁霹雳弹大量装备宋军之前打进中原是最好的,可是,雄州坚固,难以一鼓而下,这一想法没甚么用处,不等也得等了。”
略一停顿,一抹阴笑出现在脸上,耶律洪基一脸的奸猾之色:“朕给你们说,赵顼有的好东西,朕都不缺。嘿嘿,霹雳弹虽然厉害,要不了多久,朕就会弄到手。到那时,大辽有了霹雳弹,区区宋朝又算得了甚?”
宋辽交手百年,辽国好多武器都是从宋朝那里窃取来的。辽国虽然有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工匠,真正比研发实力,仍是远远不如宋朝,可是,辽国把窃取机密这一招,用得是炉火纯青。而宋朝,由于管理不善,老是出现泄密之事,这让辽国得了不少便宜。
“哈哈!”一众大臣深知此话意味着辽国又可以不劳而获了,无不是大喜过望,发出一片畅笑声,欢喜莫铭。
可惜的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霹雳弹并不是宋朝的军器监研发出来的,而是吴骥造的,他们把主要精力花在对付军器监上,那是浪费力气。
“派出使臣,去汴京,要赵顼给朕多纳岁币!要不然,哼,朕就要起兵复仇!”耶律洪基精明过人,是然眼下不出兵复仇,趁这机会,多要岁币,也不错。
【第九章 招兵买马】
第九章招兵买马
归信,这几天热闹非凡,人来人往,跟繁华的大都市似的,一点也没有因为城市给毁了而受到影响。
之所以这般热闹,一方面是一万宋军在郑太的指挥下,对归信进行重建。重建归信,是头等大事,一定要在辽军再次犯境之前完成。
辽军吃了大败仗,肯定不会服气,会来找场子,是以,重建归信就是重中之重了。王韶调来的一万宋军,除了防守归信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参与重建。
归信军基本上是打残了,靠归信的力量是不可能防守得住归信的。同样的,因为归信人太少,光靠归信的力量,无法在辽军再次犯境之前重建归信。
至于辽军犯境的时间,众人一致认定是来年春季。辽军要重新调集,这要花不少时间,没有三两个月不可能完成。在三两个月内重建归信,虽说归信不大,却也是个艰巨的任务。
不仅动用这一万宋军来重建,郑太还动用归信的力量,还招收民工。这需要付工钱,不过,这一仗下来,归信缴获的金银足支使用,更别说,朝廷还专门拨了银子的。给的工钱很丰厚,尽管冰天雪地,干活很苦很累,百姓却是踊跃参与。
这重建的事情主要由郑太处置,吴骥、皇甫嵩、齐大保三人主要负责招收军队。吴骥升任归信军都指挥使,他麾下的军队一共有五个营,两千五百人,招蓦起来有很大的麻烦,能不能招收够,谁也说不清。
宋朝招兵的主要对象是流民,主要是在发生天灾的年份,如今,没有流民,就是要从有家有业的百姓中招收,这在宋朝有很大的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是,一是宋军的社会地位低下,凡当兵,必须刺字,见人就低一等,给人呼为贼配军,谁会没事去当兵,受人白眼?
二是宋军里贪污成风,克扣军饷,当兵就是受苦,缺吃少喝不说,还要给长官做牛做马,进行回易,连带妻儿都要遭罪。
再说了,打仗的是兵士,领功的是官长,因为贪功冒功之事层出不穷,是家常便饭。夺功之事,最有名的是韩世忠活捉了方腊,却给辛庆宗夺了军功,这让韩世忠终生引为憾事。
辽军犯境的时间就要到了,必须在春季辽军犯境之前,训练出一支战力强悍的军队,不然的话,归信没有守卫的能力,后果不堪设想。
吴骥虽然有王韶给透的底,可是,耶律洪基如何决断,谁也说不清,还是以准备万全为宜,目标仍是定在来年春季。
招兵之事,吴骥没多少把握,能不能招够两千五百人,谁也不好说。郑太、皇甫嵩、齐大保三人也是担心不已,哪里想得到,消息一传出,闻讯赶来报名的百姓多不胜数,不要说招两千五百人,就是招两万五千人也不是问题。
至于原因,从这些应蓦的丁壮对话就能知道了。
“你可有家室?”李明初打量一个很壮实的丁壮,大声问询起来。
“禀李指挥,小的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一妻一儿一女。”这个丁壮约莫二十三四岁,一提起家室,就是双眼放光,很是自豪,可以想象得到,他们的小日子过得不错。
“你为何来当兵?”李明初接着问询。
“李指挥,你是知道的,吴都指挥使清廉,不克扣军饷,不打骂长行,不欺家眷。参加归信军,就有了好日子过,我可以拿一份军饷,浑家还可以去吴氏军工做工,又有一份丰厚的工钱,比种地划算。”这个丁壮是个忠厚人,一老一实的说着,还不停扳手指头,一笔一笔的算帐。
“糊涂!”李明初双眼一翻,喝斥起来:“难道你就不是为大宋而当兵?难道你就不是为了打辽狗,以身报国?”
这个丁壮吓了一大跳,忙改口道:“谢李指挥教诲,小的当兵就是了报效朝廷,就是为了打辽狗,就是为祖辈报仇。”
急急忙忙的说来,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儿,额头上都出汗了,显然吓得不轻。
“鬼话!鬼才信!”李明初翻翻白眼,很没好气。
说真话吧,李明初要喝斥。说假话,却是遭来白眼,这个丁壮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额头上的汗水不停的涌出来,急得不得了。
李明初把他的那副样儿看在眼里,不由得有些好笑,莞尔不已,道:“兄弟,我给说呀,以后有人这么问你,你就说是为了报效朝廷,是为祖辈报仇,千万莫说是因为吴都指挥使人好,听清了么?”
“听清了,听清了!”这个丁壮忙点头,又有些不解,道:“李指挥,这个……吴都指挥使如此好人,要不是因为他做官长,我是无论如何不会来当这个兵的。”
“你一根筋呢!真够笨的!”李明初压低声音,点醒他道:“吴都指挥使当然是好人,若没有他,我们早就死了。可是,正是因为吴都指挥使人好,我们更不能放他走,得跟在他身边,我们才有好日子过。照你那么说,你当兵是因为吴都指挥使,要是给人听见了,还不参上一本?要是给人说吴都指挥使养私兵,那不是害了吴都指挥使?”
“呵呵!”这个丁壮摸摸脑袋,红着一张脸,很不好意思。
“在心里,你要知道你当兵是因为吴都指挥就好,明白么?”李明初声音转为低沉。
“明白了!明白了!”这个丁壮忙点头应承,紧接着就紧张的问道:“李指挥,那小的这当兵一事……”
“收了!”李明初大手一挥,此事就搞定了。
“谢李指挥!谢李指挥!”这个丁壮不住致谢,嘀咕起来:“吴都指挥真是个好人,这次招兵,不用刺字,以后,我见了人,也不用低上一等。再有丰厚的军饷,要是浑家能去吴氏军工做工,那就算是熬到头了。”
“瞧你那点出息!”
李明初一巴掌拍在丁壮的脑门上,很没好气的,道:“跟着吴都指挥使,就有说不完的好处。军饷你就不用担心了,吴都指挥使绝不会克扣你一分一毫,至于吴氏军工做工一事,(W//RS//HU)只要你浑家实诚,你训练刻苦,肯定没问题。最重要的是,跟着吴都指挥使,总是有胜仗打,升个都头,营指挥啥的,不用愁。给你小子说吧,我还准备跟着吴都指挥打仗,当将军呢!将军,你懂不?”
李明初是越说越得意,头颅高昂着,胸脯挺起来,仿佛打鸣的公鸡似的。在归信军中,他是最得意的,最为感慨的。
想想当初与吴骥初次见面,就是喊打喊杀,浑家生孩子,他没钱,只有铤而走险了。正是吴骥的到来,让他换了个活法,不仅孩子生下来了,如今,他还当上了营指挥,在以前,他是做梦都梦不到。
前来应蓦的丁壮,不是所有,也是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吴骥的原因才来应蓦的。这次招蓦,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不再刺字。这在宋朝,绝对是个异数,就是狄青这些名将招兵,都要刺字,唯有吴骥敢不刺字。
在北地,在边关上,百姓与辽国有深仇大恨,只要给他们机会,百姓无不愿参军,为祖辈报仇。可是,一个刺字,就让无数人为之畏惧,不愿当兵了。
仅此一条,就足以引起轰动,要边关百姓不来应蓦都不行。
更别说,吴骥的名声在外,那是打出来的,实实在在的功绩就在眼前,谁会不信?吴骥正直,清廉,不克扣军饷,就凭此一点,就能让很多百姓从军了。宋朝的军饷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