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识大全-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耍耗子:耍耗子的人背着个小木箱,箱内装着已驯练好的小白鼠。沿街吹锁呐。他身后跟的孩子较少,因为他平时不在街上演出,而是由主雇讲价钱,叫到家内去演。演出时,将木箱上的木架支起来,仿佛是马戏团高空演出木架的微缩品,有绳梯、吊杠等。每只小白鼠都会一两套诸如爬梯、钻圈、走独木桥等本领。
3上元佳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继大年初一之后的又一重大活动。年节期间又掀起的一次高潮。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活动内容相当丰富,是我国独具风采的一个传统节日。
上元节是佛道两家及民俗的结合产物。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开始祭祀〃泰一〃神,〃泰一〃也称〃太一〃,是天神中最尊贵者,即上帝之名位。汉武帝在东南郊设祭坛,祭祀太一,宫中始有放灯火之俗。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按佛教规矩,于上元之日在各寺院燃灯祀佛。此后祀太一神与佛教结合,于正月十五上元夜放灯,流传民间,逐渐发展成观灯盛举。到隋朝,虽仅二代帝王,但对上元放灯的做法截然不同。隋文帝禁止放灯,显示节俭,而隋炀帝却大举放灯,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唐代的上元放灯达到一个高潮,本来平时宵禁,不许夜行,而上元佳节却例外,〃金吾驰禁,特许夜行〃,为的是让百姓观灯游玩。皇家的提倡,使灯火的制做又提高了一步,出现了〃灯树〃、〃灯楼〃等花样。宋代放灯的日子,比唐代延长了2日,把原来的上元前后各一日,又加上了十七、十八2日,共为5日。制造上又出现了〃鳌山灯〃、〃无骨灯〃、〃琉璃灯山〃等奇巧制品。
金、元的统治者,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本无放灯之俗,但受汉文化的影响,也开始放灯。元英宗之后,有明确的〃内庭张灯为鳌山〃的历史记载。明代又延长了灯节的时间,从初八到十八共10天。永乐七年,皇帝还特准百官放假10天过灯节。东华门外的灯市口是灯与市的结合物。届时货物陈列,酒肆满座,贫富贸易,老少观灯。在放灯的同时,又加进了舞龙狮等娱乐项目,更显热闹。清代的放灯时间又缩短为5日,即十三至十七日,十四日叫〃试灯〃,十五日叫〃正灯〃,十六日叫〃罢灯〃。在放灯的同时,不仅保留了明代的舞龙狮,还加进了社火、高跷、旱船、秧歌、腰鼓等花会节目,平添了不少节日气氛。自康熙后期,灯市不在灯市口了,迁到了前门外大栅栏、灵佑宫、琉璃厂、东四、西四、新街口等处。此外,各衙门部属也挂灯庆贺,其中工部的灯火最著名。其他如各饽饽铺、干果铺的故事灯,长龙灯,隆福寺的冰灯,前门外大布店的〃鹊桥相会〃的活动灯,都极一时之盛。 〃上元节〃是道教的提法。道经上说〃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是正月十五的生日,故此日称上元。至于〃元宵节〃其源起并不是〃吃元宵〃的节。早在汉文帝时,因平诸吕之乱继承帝位之日是正月十五,每年此日之夜出宫游玩,以示纪念。因正月为元月,夜又叫宵,故称此日为元宵节。前文提到汉武帝曾修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同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食品元宵又名汤圆,古代早有此食品,是元宵节的一种食品点心。唐代开元年间,有家汤元铺极负盛名,在元夕灯火之时,将汤元呼之为元宵,取其十五月圆、吃汤圆,有团圆之意,逐渐元宵之名大振,并成为正月十五的必备之食品。 上元佳节期间,除了上述放灯、花会、吃元宵外,还有一项雅举,即〃打灯谜〃,此举始于宋代。灯谜也叫〃灯虎〃,据说是由李广在北平射虎的故事引申出来。猜中谜底不易,犹如老虎难以射中一样,故猜中也称〃射中〃。制作者将谜语贴在花灯上,或贴在各灯之间的绳子上,让人们一边观灯,一边猜谜。猜灯谜是雅俗共赏的活动。主要内容取决于主办单位视其对象而定,如果是文人制作文人猜,其内容自然较深奥,文字极典雅,属〃阳春白雪〃之类。其中讲究极多,还要用〃格〃来作准绳。所谓〃格〃,即是创作谜面和猜射谜底的规律,有秋千格、卷帘格等百十来种。如果懂得〃格〃法,自然是猜射谜底的一种提示,如果不懂,只好望〃谜〃兴叹了。当然一般人的谜语就属〃下里巴人〃的范畴了。猜谜活动是一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既增长知识又锻炼思维能力。同时也渲染了节日气氛。
北京元宵之夜(以十六日夜为主)还有一项妇女活动,即〃走桥摸钉〃。该夜妇女们穿白绫衫,相约成队,一人举香在前,众人随后,称为〃走百病〃或〃丢百病〃。过桥时叫〃度厄〃。结队妇女到城门洞,尤其是正阳门洞都要摸一摸门钉。据说摸过门钉后,宜生男孩。
4年节尾声
上元佳节高潮过后,人们基本兴尽了,开始考虑新的一年的生活内容。 开印:正月十九至二十一几天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日,通知各衙门开始办公,叫〃开印〃。 填仓:正月二十五日,叫〃填仓日〃。
由于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内容不同,〃填仓〃的含意也不同。城市中的〃填仓〃有二个含意。一是填肚子。这天筵请亲友大吃一顿,一是添购生活物品,因为过年的年货已吃用不少,家内存货不多,需购进新物,故叫〃填仓〃。
农民于这天要举行一个小仪式。此日黎明,各家在打谷场上用灶灰画出许多圆圈,象征粮仓,内放杂粮五谷,希望今后是个丰收年。 过了填仓日,年就过完了,一切恢复正常。城市的各色人等开始新的碌碌一年,农民进城献艺者,也返回农村,准备迎接春耕。
=
除了人类之外其他动物也有血型之分吗?
人常见的有ABOAB,罕见的有AB型的RH阴性血型,动物也有,有的和人类不一样,人类通过对动物血液的研究;发现动物的血型也很复杂。例如;狗的血型有5种;猫的血型有6种;羊的血型为9种;马的血型为9—10种;猪的血型有15种;牛的血型达40种以上,蚕是ZW型的,苹果是O型,植物也有血型。
牛有40种血型 除了人类以外,猴子、猩猩、大象、狗等高等动物也存在血型,甚至乌龟、青蛙身上也可以找到血型的痕迹。 人类通过对动物血液的研究,发现动物的血型也很复杂。 例如,狗的血型有5种,猫的血型有6种,羊的血型为9种,马的血型为9—10种,猪的血型有15种,牛的血型达40种以上。苹果是O型 植物也有血型。日本的一名警察山本茂曾经在查案的过程中,发现植物中也含有血液型物质。这是血型学上空前未有的发现。 其实,这并不奇怪。血液型物质的化学成分是一种特殊的糖类,不光人身上有,植物也有,因此植物同样具有血型。 山本茂深入地进行研究,他发现,苹果、南瓜、草莓、山茶为O型,珊瑚树为B型,葡萄、李子、单叶枫为AB型。 人的血型是由父母的基因决定的,从胎儿孕育之日起,血型就确定了,而且终生不会改变。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有各种各样的事例表明,有的人血型也可以改变。 接受深圳首例未成年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13岁小男孩丘九烈,移植妹妹的骨髓得救后,血型就由原来的B型变成了和妹妹一样的A型。 名词解释 血型:我们一般所谓的“血型”,是指“ABO式”的血型,这是美国生理学家郎特斯泰发现的。决定血型的因素之一,是一种被称之为“血液型物质”的东西,它经常是与血液中的红血球混在一起的。 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任何一种血液型物质,那么他就是O型。如果含有A型物质,他就是A型。含有B型物质,就是B型。如果同时含有A型和B型物质,那就是AB型
=
除夕;过年等词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除夕的来历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 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