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三国之南汉复兴 >

第173章

乱三国之南汉复兴-第173章

小说: 乱三国之南汉复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孔融、杨彪有点反对意见,认为人的寿命早天注定,岂可强求,殿下众臣多默然。我看了反映不激烈,再次说道:“皇帝拥有海内外,实难自我约束,就拿朕来说吧。应该算自少英勇不凡,甚少灾病。就前几日内事过多,就感觉腰酸背痛,很多事情虽然自有天命,但是我们大家要多加爱惜自己身体吧。一个不爱惜自己身体的皇帝,必然早逝。这种只顾自己风流快乐,抛下年迈的母后,留下孤儿寡母的皇帝,抛下大汉江山,怎能自称为孝,又有何孝可言?”

孔融、杨彪听到这里,大是赞成,认为这能够约束君王胡作非为,确实为一个好的注意。孔融当场认为,人民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有待考虑,应该是“不孝有四,早逝为大”。若自己早逝,扔下父母如何自安。

我见众人没有反对意见,说道:“朕为何规定皇子不能娶三代以内外戚的女儿呢?实际上害怕外戚势力过大,大家知道我们汉人都喜欢亲上加亲,皇宫中那些皇妃公主什么的,看着皇子年幼长大,自是非常喜欢,但这样后果影响是很大的。如外戚势力过大,容易拉帮结派,搞阴谋。此外,很多近亲结婚导致太多悲剧,最后连亲戚都作不了,如景帝时期薄皇后,武帝时期陈阿娇,还有卫太子与卫青那个女儿,这种悲剧不可记数吧。因此朕决意,皇子公主三代以内不得成婚。”

满朝大臣想,这是陛下的家事,且皇子公主不能三代以内成婚,很多大臣都有机会。何乐不为,如此大家都没有意见了。

我喝了口水说道:“孔御史,朕听说汝曾经向曹操提出了这个观点,非千里不能封侯,不知可有其事?”

孔融回答道:“融见曹操篡位之势已经非常明显,于是提出非千里不能封侯。”

我说道:“这个观点非常之好啊,此乃保证根强叶茂啊。”

我说道:“朕决意,后世非三千里不得封王,也就是后世子孙都须封在凉州、幽州、并州、交趾这些偏远地区,如朕封最为亲近的皇弟刘磐为襄平王,封刘梁在辽远的西凉王,而皇二子刘舒,朕将来也准备改封在辽远的边地。为何朕如此狠心将最为亲近的皇帝、皇子分封到偏远的边地?实乃爱惜他等啊?”

卿等看世祖与列代祖宗分封了多少王爷,到如今保留下来的有几个啊,实乃无大功于国家,因此朕决意让最亲近的皇弟、皇子到边远之地协助皇帝治理国家。“

在今天,大家都舍不得自己的亲人远征漠北,远征草原,朕决意让朕的亲人随大家一起出征,皇弟皇子与将士们共同镇守边地。

最后,若后世皇帝认为皇子羸弱,不堪镇守边地,那么也可以在益州、冀州,但最多为郡王,也就是分封之地不可超过一郡,食邑不得超过三千。”

大家听后,没有其它意见,认为皇帝分封宗室那是皇家之事,且中原土地上分封王室少,世人更有机会得到提升,多数朝臣在内心中非常感激这样一个分封制度。

第188章 基本国策2

此时已经日近中午,我让内宫将饭菜拿到大殿吃完饭后,继续议政。

见大家已经吃完以后,我说道:“前三个国策主要针对皇家,后面的决策主要是针对皇帝与大臣了。”

国策就是,统治思想问题,大家都知道武帝时期罢百家,独尊儒术。多年一来,我大汉一直以儒家为道德宣传手段,以道家作为治理国家的总体思想,以法家治理国家。朕看来武帝那种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实为不妥,可以以儒家为主,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并重。观朝中大臣,多人儒道并重啊,而很多官吏在管理国家的时候采用法家的方法,另外,朕这次战胜诸候,所发明的公子车、公子篓,保证了大军粮草供应,王粲郑浑等人发明的千里眼、井弩、马蹬马鞍、连弩也攻不可灭。

因此,朕决意以儒家为主,儒道法墨并重。不知大家可有疑义?”

因为东汉末年,天下儒道并重,很多世家子弟都能熟背老子的&;amp;amp;lt;道德经&;amp;amp;gt;,因此对儒道并重没有意见,但是对重视法家与墨家颇有微词,我让大家讨论后,庞德公、贾诩、张昭、诸葛亮、蒯越、张松、王粲、崔琰等人认为可以并重,但应该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顾法家、墨家。

然而顾雍、孔融、杨彪等人坚决反对,最后我决定尊重庞德公等人意见,以我庞德公所编的大汉基础教育丛书为基础,其后以儒家为主,兼顾道家、法家、墨家。且在各州、郡、国学院,都必须传授四派经典着作。

科举制度,该方法一提出来就被孔融等人反对,认为当官是世族之事,怎么能够由一些文章写得好,品德不为人所知道的人担任官员呢?须知这样不是乱了套了吗?

我也知道这是一个大事,提出以后看着大家争论半个时辰后仍然没有结果,我问孔融道:“孔御史,孔圣人最初也为世人吗?”

孔融当即怔住了,思索半天说道:“据臣所知先祖为世人。”

我沉思片刻问道:“朕近日看书,听到这样一个说法,孔圣人最初与其母亲流落到鲁国,汝家世族身份被其兄长所占有,后来其良心发现,将世族地位传与孔圣人,可有其事?”

孔融大惊,这种事情我怎么知道的呢?其实,也不是我看书所得,而是在前世看一个孔子的电视连续剧知道的,孔子曾经为人作吹鼓手,通过在汉朝多年生活经验,那么可以判定孔子世人问题就有点波折了,对此我深信不疑。

孔融当即低下头回答道:“确有其实。”

我站起来说道:“世人这个身份差点抹杀了我们的孔圣人,如果孔圣人没有世人这个身份,我们就应该漠视孔圣人的存在吗?孔门弟子三千,又有多少人是世人?颜回不是,子路不是啊?怎么今天我们孔门弟子,当代大儒一定要坚持这个世人地位问题。还有古之圣人如老子李耳,高祖皇帝,出生也不是很高贵啊,怎么大家就忘记了呢?”

最后取得意见就是,考过进士的,须在国学院学习一年,考试院与吏部根据其人品、个人专长分配官职。另外,每年推荐的世人,所举孝廉不得低于当年新进进士人数的十分之一;不得高于当年新进进士人数的五分之一。

第六,对教育与农桑的支持,各郡、州、还有整个大汉朝廷,支持公立教育费用不得低于收入的8%,教育范围包括儒教、道教、法家、墨家等方面经典论述。另外,大汉朝廷对手工作坊等方面的研发经费不得低于大汉朝廷收入的2%。

大汉朝廷每年要任命一位劝农使者,各州、各郡也须任命一名位劝农使者,以鼓励农民耕种,鼓励大家提高粮食产量与耕植方法。

大臣们对教育的支持,对农耕的支持都还比较支持,对任命劝农使者,也没有意见。不过很多人对支持手工作坊感觉费解。

虽然我总结神农氏发明火等事实说明这是有必要的,但是大家还是比较犹豫的。我想了半天说道:“大家都听说了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吧,朕昨夜做梦得到神灵指点,只要能够多投入一些对民生有影响的技术的研发,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神灵告诉朕,朕所坐的那个公子车,公子篓是微不足道的。”

大臣们没有办法,我既然用神灵观点来解释,他们又怎么反对呢?何况我说引以为傲的公子车与公子篓微不足道,这对他们不敢想象。

最后一点,朕认为在中原地区可实现郡县制度,在北方草原实现分封制,也就是大汉王朝将自己一些皇室宗亲分封到长城以外,从而为我大汉扫除北方边患。我大汉皇室对长城外王爷只有这几点要求,实现等级统治,汉族为第一等,享有各项权力,而其它民族为奴役或者附从民族。长城外汉室王爷,必须尊奉大汉朝廷,每年派出使者前来拜见天子,不得相互攻取。

草原中王爷可对当地非汉族百姓实行殖民统治,也就是按照大汉为第一等民族,享有各种权力,其它民族多为仆从民族,为大汉民族服务。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有人认为这是周天子分封诸候的延续,有人认为实现等级统治不符合天下苍生平等的意愿,但也有人赞成,如北方的杨彪、崔琰、审配等人,反对者多为南方重臣如蒯越、张松等人。

这也是我预料之中的反映,最后我说出了原委:“北方少数民族危害我中原文明,大汉朝廷的安危已经数千年了,北方草原早已经不为我大汉朝廷所能掌控。因此,朕决意派自己儿子与亲人到北方镇守,永诀边患。若镇守方式采用在中原地区实行的郡县制度,必然难以实行,必定北方少数民族游牧而生,居无定所,难以统治。但再居无定所,在水源充足,草叶茂盛之处必然为大家最热衷居住之处,朕可派儿子到那里筑城据守,若要真正保证这一方水土,按照中原地区的统治方式必然不行。你孔融不是反对吗?那你到凉州去教化羌人可以不?怎么不愿意,那很好,证明这种制度是最好的制度了。

其次,为什么实行等级统治呢?原因是当地我汉族人口相对较少,难以统治北方少数民族,实行等级统治后,可以鼓励我大汉移民到草原,长期以往,巩固当地人口结构,如此我北方边患自然消失。

虽然我等早已经鼓励移民草原,若无相应政策保证,移民是住不了的,必然被当地人所淘汰,通过这种移民方式,充实当地人口,对稳定草原蛮有益处地。

另外,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教化未开,若我等仅仅对其教化,还不如利用武力,利用等级制度对其禁锢。

最后满朝大臣还是服从了我上述六点国策,虽然很多人提出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更趋于完善。我见大家没有异议,于是让崔琰在太庙前立一石碑,上书六项国策后,率领太子刘相、梁王刘舒、凉王刘梁以及满朝大臣盟誓,誓词为“五百年内敢更改此六项国策者,天下诸候共击之。”

诸葛亮感到奇怪,问道:“陛下为何以五百年为限?”

我回答道:“朕只敢断言五百年之事,五百年之后,朕不自知,担忧今日正确的国策成为往日的羁绊,故断言五百年。朕断言,此六项国策,在五百年内此六项国策对国家大有裨益的。”

而此时,我将刘姸婚事提到议事日程上,由陈太后与紫凡等人挑选,认为赵云之子赵统与雍州骁将姜维最为适合,特别是姜维,是我在多番查证各部将佐名单后发现的,现在年约二十岁,正在孟达手下当一名郎官,我看到后决意将其征调到身边作为侍卫,也是我特意推荐后入围准驸马名单的。

这一日,我让刘姸躲在屏风后,我当即接见赵统与姜维二人,与他们天南海北胡扯,最后方知姜维为姜尚之后,在齐国被秦灭了之后,其族人才逃到天水一带。

而赵统却有乃父之风,行事颇为谨慎小心,不如姜维那样豁达。

在此二人离开后,我正准备离座,那知刘姸拉着十岁的刘丽走出屏风,原来刘姸害羞,找十岁的刘丽来相陪。

我正准备问其中意那个的时候,谁知刘姸格格的笑数声,转身离开了。我非常恼怒,想到自己给她找的都是一时俊杰,怎么还不满意?低声说道:“疯丫头,怎么还不满意?”

突然发现刘丽还没有离开,正站在我身边,我大是尴尬,在自己女儿面前骂人,不是一见好事啊,支吾说道:“丽儿,有什么事?怎么不与皇姑姑出去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