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乱三国-第5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实要求袁绍必须行动起来,他上书朝廷,要献帝再次迁都,迁往鄄城,理由许昌属于低洼之地,比较潮湿,洛阳残破,都不适合天子居住为由,要求迁都。其实是因为鄄城离袁绍较近,便于控制。
曹智在阳春三月里,看着屯田计划正如一幅美丽画卷般被铺成开来时,心境本是愉悦的。曹智发扬了现代领导下乡,与农民兄弟打成一片的优良传统。在视察汝南、颍川等地时,亲自带着几位夫人下地,参与春耕的劳作,赢得了农民兄弟的一片赞誉之声。
曹智看着屯田客们叱喝着耕地的老黄牛,心中展望着未来美好的画卷,用不了几年时间,这里就不会再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了,而是在这广阔地田野上,一定会黍稷盈畴、牧歌荡漾的。
但就在这一天,曹智收到了袁绍从邺城发来的奏章,瞬间使他愉悦的心情荡然无存。
曹智对待袁绍的态度非常明确,不但一口回绝,而且还让献帝下诏书责备他说:“你地广兵多,而专门树立私党,却不见你出师勤王,但见你发兵与他人互相攻伐。”
袁绍明知这诏书是曹智捣的鬼,也只得上书为自己申辩。
本来还在考虑要不要继任曹操,出任为大将军的曹智,马上接受了献帝的拜封,一下子成了集大司马和大将军两大要职的汉朝廷第一人中的第一人。
而故意任袁绍为太尉,改封邺侯。太尉虽贵,但地位在大将军之下,曹智就是要屈辱一下这个狂妄的袁绍。
曹智这一系列针对袁绍的动作,做的很快,表现地有些冲动了。但很快又在荀彧、荀谌、贾诩、郭嘉等人的劝说下,冷静了下来。
荀彧等人对曹智说现在他们虽说有天子在手,有两州之地,但实力还不足以与袁绍硬碰硬,更不要说袁绍和刘表两家了。
曹智这才意识到自己冲动了一些,曹智最近是从地盘的扩张,到实行屯田计划,都进行的颇为顺利,但冷静下来,环顾左右,他的实力不如袁绍不说,且东有徐州吕布,西有南阳张绣、刘表,南有淮南袁术,皆虎视眈眈,许都刚定,屯田计划刚全面铺成开来,此时的确无暇与袁绍争锋。曹智此时也想起了曹操临终前的遗言,他今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大的对手的确是袁绍,但绝不是在他羽翼未丰之前,所能去锊动的。曹智明白他此时必须、只能采取克制忍耐的策略,但去羞辱袁绍,拜封他为当朝太尉的钦差孔融已经派出去了。而且袁绍也有实际运兵到河内的动作,叫曹智如何应对?
荀彧等人见曹智能如此谦逊的接受属下的意见,深感欣慰的同时,对这一问题马上进行了紧急磋商。经过反复讨论,决定立即派于禁、乐进、李典率部前往河内,郭嘉任军师,以增援杨丑、眭固,在武力上显示出强悍,不能随意让出属于他们的一寸土地。
而在政治上示弱,曹智让出大将军一职,再次紧急派人把受封的诏书送往邺城,以缓和曹智集团和袁绍集团的矛盾。
第七百三十七章 正使孔融
这其实也变相得救了孔融一命。孔融被曹智派遣出使邺城,拜袁绍为太尉,他可没那么多心思。自认为当了上差的他,到了邺城态度很是傲慢、嚣张。
没想到受封仪式只进行到一半,当袁绍听到自己只不过是个太尉时,“噌”的一下从地上站了起来,直接愤愤地说:“曹家这群忘恩负义的混蛋,没有我他们能有今天,今天那个曹老二反以天子的名义对我发号施令,呸!他也配!哼”说着就走回书案,当场写下一封奏章,上表献帝表示不受封拜,扔给了孔融道:“你带着这个回去吧!”
袁绍嚣张的行为,直接震怒孔融,你袁绍是名满天下,可以不给我这个孔世孙的面子,但你不能连天子的面子也不给吧!
孔融这一辈子都认为天下没人敢杀他这个孔圣人之后,一直的优越心里,也让他在此时忍无可忍的爆发而出,“袁本初,你胆敢抗旨,这皇上拜封的官职是你想要就要,想不要就不要的吗?你赶快给我把本逆章给撕了,要不然,我孔融定告你个大逆不道”
孔融话音刚落,在场的官员倒是都怔了怔,许多人在佩服这个孔世孙勇气可嘉之时,知道这下真是触怒了袁绍。
果然,袁绍一听孔融的激愤之词,“呯”的掀了身旁的一副席案,拔了一把近侍身上的佩剑,戳着就冲了过去。一路上大骂道:“孔融,你以为你是谁?天下人都要来听你那套之乎者也吗?天下没人敢动你,我袁绍就来开这个先例。我到要看看杀了你个孔门后人,天下人又能奈我如何?你们都给我让开”
审配等人不要说不能让袁绍直接杀了上差,而且对方还是名满天下的孔融,那就更不能让袁绍做这傻事了。于是在袁绍的叱喝下,不但没人让开,反而一看袁绍动了真火的冀州官员,跑出更多的人,来拦在袁绍和孔融中间,护着孔融的也有,拉住袁绍的更多。
“主公,主公,不能这样,不能这样”
“有话慢慢说,慢慢说,孔先生怎么说也是上差”
本来好好的一场受封仪式,立即变成了劝架行动。场面一度混乱不堪,也滑稽天下,那还有什么应有的庄严肃穆、崇高之感。
孔融一开始见袁绍提剑气势汹汹的向他冲来,还真是吓了一大跳,暗闭着眼睛,呼道:“难道我孔融就要殒命与此?”
但就在这生死攸关之时,不知谁拽了孔融一把,让他踉跄着远离了袁绍的剑锋。人虽说最终还是摔在了地上,但明显感觉远离危险地孔融睁开眼,摸遍全身并无半点损伤。孔融不由大松一口气,此时他也看明白了混乱的场面,对自己有利。孔世家的名头还是有用的,有这么多人在拦着、劝着,孔融很清楚自己死不了。
死不了,就要继续搏名声啊!
缓过劲来的孔融,这会儿又马上来了精神,只见他,又叫又跳的窜起与人群,大声叫嚣道:“袁本初,你敢碰我一根手指头,你就等同于谋反,你敢过来碰我看看”
本来渐被部下劝下的袁绍,此时一听孔融的叫嚣,火气“噌”的一下又窜烧了起来,“哇呀呀!”的又提剑猛冲过来,并面目狰狞地大叫道:“我倒要杀杀看;让开,挡我者死”
“哎哟!”一下子没站稳,真冲过两个挡在孔融面前的官员后,一下子和怒极冲杀过来的袁绍拉近了不少距离。孔融已经能看见袁绍明晃晃的剑锋时,吓得他,连着倒退了好几步,才以滑倒的不雅姿势,滑回人群中,锵锵躲过了袁绍一剑。孔融再次摔倒,还不知被那个不开眼的踩了两脚。
正当双方闹得不可开交之时,门外突然一声高叫:“圣旨到!”
“嗯?”
。。。。
厅内劝架、拉架、打架的乱哄哄的一帮人霎时静了下来。
“这孔融带来的不是圣旨吗?这还那来的圣旨?”
李儒进入大厅时,被眼前的场景吓了一大跳,什么情况?
李儒为眼前的情景呆住了身形,只见一直注重仪态的袁绍,提着把剑,披头散发,形同疯子一般的正被几个官员拉着、架着,做着飞扑动作。而我们的孔大才子呢,头冠也不知被撞到哪里去了,衣服上东一块、西一块的污迹很是明显,左半边脸上也沾了不知谁的半只鞋印,上半身的衣襟已经完全被撕烂开来,露着内衣。
这会儿孔融一见了李儒,立时像见了亲人般,提着破损的袍子,一路小跑,扯开嗓子控诉道:“李侍中,你来的正好,快,我要上奏皇上,参”
李儒这会儿还有不明白出了什么情况吗,他立时摆手阻止孔融的控诉,快步行进这座很是宽敞的大厅,半道上还拾起了孔融的头冠,交到孔融手上后,低声先安抚几句后,就道:“先办正事要紧!”
“天下还有为我孔大才子申诉更重要的事吗?”孔融很快悲愤的明白还真有。
李儒不理有天大冤屈的孔融,就这样撂下准备申诉的孔融,行向已经站直了身子,并被身边的审配硬拽下了手中长剑的袁绍处,向他一行礼后,就微笑着对半侧着身,不知是不好意思这副尊荣示人,还是根本不愿理会李儒的袁绍道:“袁大将军,请先接旨吧!”
“又是他妈的什么屁圣”
粗口还未说完的袁绍,已经被李儒的暗示弄明白圣旨来龙去脉的审配和沮授,同时阻止袁绍再说什么大不敬之言,忙招呼着下人过来为袁绍整理衣衫,准备接旨。
还有点搞不清状况的袁绍,看见沮授等怪异的举动,刚要出言征询,审配知道自家这主公,有时候有些迟钝,就立即趴在袁绍耳边快速耳语了几句。只听袁绍愣愣地道:“真的吗?”刚出口,就被审配示意噤声,用手戳了戳已经带着一脸坏笑转身而去的李儒,示意赶紧吧
等下人帮袁绍略作修饰后,只听门外依仗的脚步声响起,这会儿来的才像来钦封的圣差了。袁绍率着一杆人等,行出门外,只见一百名身材魁梧的,身穿明光铠的虎贲禁宫武士,每人端着一把扎着大红花的画戟,正以标准的正步走上冀州州府议事大厅的台阶,三名官职在黄门的太监,由当中一名年岁稍长的太监手捧着一卷黄轴,左右两名太监各有一个托盘,缓步在虎贲依仗行列的中间台阶而上。
“圣旨下,太尉袁绍接旨!”
这会儿,袁绍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已经来到门口,迎接圣旨。袁绍以言跪地接旨,只见从后赶上的两名小太监,急步上前,跪在那名捧圣旨太监的脚下,帮忙拖着那卷黄轴,徐徐展开,然后请上李儒,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尉袁绍一心忠于汉室,多次平叛有功,居功至伟,特晋升为大将军,钦赐!”
所有的官员在山呼万岁后,袁绍又怒转喜的站起接旨,同时接过了象征大将军的节钺。之后,献帝还有封赏,钦赠袁绍弓矢一把,李儒趁机也免礼了袁绍几句:皇恩浩荡,恭喜袁大将军,袁大将军以后要好好干等酸词。
袁绍一下子从刚才的盛怒,这会儿急剧转变成了狂喜。男人最在乎的是什么?面子!这新的受封,使袁绍一跃成为大将军,那可是当年何进坐过的位置,袁绍一直很羡慕何进当年权倾朝野的架势,但何进是很等身份,他可是皇帝的亲舅舅。今天这个通常只有外戚才有机会登上的高位,他袁绍也终于实现了,他成为了天下独一无二的大将军。虚荣心得到了满足的袁绍,觉得他今天已是男人中的男人,还有献帝的赏赐,真是让他风光无限。
袁绍接受完封赏,就起身对着李儒较之刚才的爱理不理的态度,明显一百八十度转弯的拱手相迎道:“辛苦!辛苦!李侍中真是辛苦你了……”
“大将军言重!”
袁绍正和李儒“嘘寒问暖”呢!这会儿突然成了没人理的某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叫什么事啊?圣旨不但连下,才拜封为太尉,没隔几分钟,这袁绍又被升为大将军了?这太尉和大将军都太不值钱了!”
孔融想的一点没错,本来就想得很开的曹智,在他眼里什么太尉、大将军的确都不值什么钱,也就袁绍会在乎这种虚名。袁绍做了大将军又能怎样,关键是皇帝还在他手上,整个朝廷还在他手上。而且在邺城的这帮人这会儿还不知道,善于搞阴谋的贾诩,在献帝颁出圣旨后,就向献帝刘协私下暗示,可以加强曹智在朝廷的话柄力度。
十六岁的刘协马上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在召见钟繇、董昭等人密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