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纨绔到底 >

第224章

纨绔到底-第224章

小说: 纨绔到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韦氏乱党,还有不久前才平定的太平一系,哪个不是皇亲国戚?陶儿怕这些皇族之人再给你添麻烦,故而才找到我,成立了‘皇家俱乐部’。为的就是让他们整日在这里玩乐,让你好好整治朝纲。你怎会巴甫洛夫理解他的一片苦心呢?”
  李成器的一番话,让李隆基顿时茅塞顿开,原来李陶竟然还有如此深意在其中。细想想,这些日子来,自己虽然过得不如意,但皇族中人还真未给自己找过麻烦添过堵,看来自己还得感谢李陶。
  李成器继续道:“三郎,你曾经是闲散王爷,心中也应该明白。这些皇亲国戚哪个是好惹的?陶儿要想将他们聚拢在一起,得花多大的心思?不说别的,仅仅这数月,陶儿就往这俱乐部里贴了一百多万贯钱了,他若不是为了帮你,何苦如此呢?”
  李隆基朝着李陶感激地看了一眼。
  “还有!”李成器意犹未尽道:“你再看看‘皇家俱乐部’的章程,不得议论朝政。不得结识朝臣,不得欺压百姓,哪一条不是为了让你免去后顾之忧?”
  李陶接过话来:“三叔,这事可不是我一个人做成的,大伯、二伯与四叔、五叔他们都在帮你呢!”
  “哦?”
  李陶笑道:“第一次大伯犯错,还有这一次五叔犯错。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不然,怎么能镇得住这群鬼见愁的家伙?”
  李隆基恍然大悟:“杀一儆百?”
  “正是!大伯说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他们兄弟几个给三叔帮不上什么忙,但也绝不能给三郎添乱。”
  李隆基有些哽咽了,他握住李成器的手:“大哥,我……”
  李成器叹了口气道:“三郎。你的心思大哥清楚,你这么久不来找陶儿,肯定是对他有所猜忌。不是大哥说你,你对谁不放心,也不能对陶儿不放心,大哥敢用性命替陶儿担保,他绝对不会对不起你。你与陶儿结识的比大哥早,你心中比大哥更清楚,陶儿是真心帮助你的,你怎么会……”
  李隆基一脸的羞愧:“大哥,三郎错了,父皇已经和我说过这些了。”
  说罢,李隆基真挚看向李陶:“陶儿,三叔……”
  李陶笑道:“三叔,这事已经过去了。不过,有一点我得说在前面。”
  “什么事,陶儿你尽管说。”李隆基拍着胸脯道。
  李陶一本正经道:“现在朝廷的情况不太好,皇家俱乐部的钱我先垫上,待将来三叔有钱了可要还我,我的钱可是辛辛苦苦一文一文赚回来的!”
  李隆基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道:“好,好,陶儿你放心,将来我若有钱了,一定还你!”
  笑罢,李隆基又想到了自己的烦心事,他叹道:“陶儿,你不知道,这朝中……”
  李陶打断道:“三叔,你先莫说,让我猜猜你现在遇到的麻烦,看我说的准不准,如何?”
  李隆基点头道:“陶儿,你说!”
  “三叔,你已经大权在握,朝廷中的大臣都是你一手安排的,你本想放手好好整治朝纲,可结果却是事事都被掣肘,既无处着力,也无处下手,只有干着急的份。是这样吗?”
  李隆基点头道:“陶儿,你说的太对了,我实在搞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很简单,三叔您安排的那些人,表面上都是您的人,可事实上他们却都不是您的人!”
  李隆基怔怔地望着李陶:“陶儿,你这话从何说起?”
  “三叔,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扭转现在的局面,必须要搞清楚朝中的状况。按现在的情形,我把整个朝中的势力分为四派。”
  “哪四派?”
  “咱们先说说第一派,便是皇亲国戚。我之所以要成立皇家俱乐部稳住他们,就是因为他们的能量太大了,若让他们与朝臣串通起来,那三叔您的日子可就更不好过了。”
  李隆基点点头。
  “这第二派便是功臣派,这些人当中有很早便跟随三叔的,有在诛灭韦氏过程中立过功的,也有与太平公主对抗中立过功的。譬如刘幽求、张玮、钟绍京等人。”
  李隆基继续倾听。
  “第三派便是旧臣派。这些人都是睿宗、中宗甚至是则天皇帝时的老臣,要么是有威望的,要么是有能力的。譬如张说、郭元振、王琚等人。”
  李隆基问道:“第四派又是哪些人?”
  李陶笑道:“这第四派都是些观望骑墙之人,历朝历代都有,大可不必理会。”


 四百一十三章 字字珠玑

  “三叔,您说说,这四派当中,哪些是你的人?”李陶问道。
  “功臣派应该算是吧?”李隆基猜测道。
  李陶摇摇头。
  “那你的意思是旧臣派?”
  李依然摇头。
  “莫不是那些皇亲国戚?”
  “三叔,这四派都不是你的人,也就是说,这朝臣当中没有一个是你的人!”
  “啊?”不仅是李隆基,就连一旁的李成器也是大吃一惊。
  “陶儿,你且细细说来。”李隆基皱眉道。
  “皇亲派与骑墙派咱就不说了,咱就说说这功臣派与旧臣派。功臣派的人从龙有功,难免恃功自傲,他们的心思都在攫取权力上,如何能明白三叔你现在想做什么?就算他们明白,也没有能力帮三叔去实现抱负,这样的人能算作你的人吗?”
  “陶儿说的是!”
  “旧臣派大多是守旧之人,而三叔你却是要除旧布新,这本身就格格不入。加之,旧臣派整日陷入与功臣派的争斗当中,哪有心思帮三叔整顿朝纲?功臣派与旧臣派都不能与三叔你一个心思,你一个人自然会觉得孤掌难鸣处处掣肘了?”
  李隆基叹了口气道:“那你说该如何是好?”
  “皇亲派,三叔不用担心,我与大伯已经在帮你安顿了。骑墙派也不用去理会,三叔只须将功臣派与旧臣派解决了便可。功臣们以后可以给他们较高礼遇,但不能让他们参与朝廷的决策。旧臣们,让他们慢慢离开朝廷决策中心。三叔你要尽快把能坚决执行你的意图的人放在宰相的位置上,只有理顺关系,你的想法才能最终实现。”
  李隆基听了思忖片刻,又问道:“陶儿,你说的简单,可功臣与老臣们都不愿意妥协,我总不能强行把他们赶出朝廷吧?”
  “此事不能操之过急,三叔。你先找一个人,这个人必须与三叔你的关系非同一般,要能够理解你的想法,而且会无条件执行你的想法。并且这个人要与功臣与老臣都能说上话,三叔可以过这个人,将这些功臣与老臣慢慢边缘化,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李隆基愣住了。好一会才道:“陶儿,你说的这个人不会是你自己吧。我看只有你才符合你刚说的那些条件。”
  “当然不会是我,不仅是我不会入朝,我还希望三叔以后尽可能不要让皇族之人参与朝政,这样朝廷才会更稳定!”
  李隆基听罢,不禁感慨万千:“陶儿,你真是字字珠玑呀。”
  李陶笑道:“对皇族之人,三叔可以采用皇亲俱乐部这种形式,花钱把他们养起来就行了。”
  “这我知道,不过我把话说在前面。这些皇族之人可不包括你,你还得要给我多分分忧。”
  “三叔,你可得要一视同仁呀!”
  “这事就这么定了,不用再说了!” 李隆基迫不急待地问道:“你赶紧告诉我,你刚才说的人究竟是谁?”
  “其实,三叔你的心里早已经有人选了,还用问我吗?”
  李隆基点点头道:“是的。我想过,姚崇最合适了。”
  李陶笑着对李成器道:“大伯,怎么样,你输了吧?”
  “你都快成神仙了,好了,我认输了!”李成器无奈道。
  李隆基奇怪地问道:“大哥。这怎么回事?”
  “陶儿和我打赌,说你心目中已经有首宰的人选了,这个人非姚崇莫属。”李成器与不隐瞒道。
  “陶儿,你是如何得知的?”
  李陶笑道:“三叔自有办法对付旧臣,主要担心的是功臣。功臣们是靠杀人才脱颖而出的,他们身上的血腥气太重,容易让人产生畏惧之感。不利于团结更多的官员。要想让朝政走上正轨,必须做到上下同心。这些功臣同生死,共患难,彼此之间关系过于亲密,难免结党营私。另外,大多数功臣都是靠奇谋密计,骤然在政治舞台上崛起的。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强,但是治国理政的能力弱。他们是功臣,但不是能臣,让功臣当宰相不符合现在的形势了。”
  说到这里,李陶顿了顿:“可姚崇就不一样了,他当过宰相,也当过刺史,经验比功臣可丰富。当年,则天皇帝时,酷吏当道,姚崇审时度势,以全家百口作保,解开了武则天的心结,从此结束了酷吏政治。单凭这一功劳,已经足以让世人刮目相看。三叔当太子时,和太平公主争斗,也是姚崇提出让太平公主离开长安的。姚崇没有参加政变,没那么重的血腥气,容易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所以他是宰相的最佳人选。”
  大唐的中央政权继承了隋朝的三省制,即以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为权力核心。尚书省是最重要的部门,典领百官,掌理天下军政事务,有些类似于今日的国务院。尚书省的长官本是正二品的尚书令,但因为太宗皇帝当年曾任过此职,所以理当避讳,于是,尚书省的长官便由两位副职担任,即从二品的左仆射与右仆射。他们的副手是正四品上的左丞与正四品下的右丞。
  尚书省中最直接掌握处理政务权力的官员是六部尚书与侍郎,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设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吏部、兵部与户部尚书常常是宰相的重要人选。
  中书省不直接处理庶务,长官中书令设二人,正二品。副职是中书侍郎,正三品。他们的工作是辅佐皇上掌理军国大事。
  门下省的长官侍中也是二人,正二品。副职是门下侍郎,正三品。他们的工作是掌理出纳帝命,复核政令,在发现问题时与中书省会商上奏。
  大唐建元之初,宰相只有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五人。后来,由于宰相事务繁重,而且往往需要一些有独特专长的人来为皇上的决策提供可靠的建议,宰相的人选就不再仅以官品高下为准绳了,而是以处理政务的需要为目的。于是,尚书省的六部尚书、侍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侍郎,甚至秘书监、卫尉卿等职位上的官员也会被任命为宰相,标志就是在他们的官衔上加上“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如果没有加上这种参政的衔名,即使是三省的长官也不能算是宰相。


 四百一十四章 骊山阅兵

  目前,玄宗朝**有五名宰相,分别是中书令张说,尚书省长官左仆射刘幽求 ,门下省长官、正二品的侍中魏知古,尚书省右仆射钟绍京,同中书门下三品、兵部尚书郭元振。
  “可是,现在的那些宰相们都不同意姚崇回朝!”李隆基闷闷不乐道:“就连其他那些人也是一样,前些日子我让姜绞帮我推荐一个能干的人当河东总管,昨天姜皎来找我,推荐了一个人。”
  “莫不是他推荐了姚崇?”李陶问道。
  “正是,他告诉我,姚崇文武全才,担任河东总管最合适了。我一听就生气了一听就火了,厉声问他为何在我面前耍小聪明,是谁指使他这么说的?姜绞一看我生气了,赶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