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血 >

第23章

明血-第23章

小说: 明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平伯已带人南逃淮安……”

“兴平伯高杰,亦出身流寇,比起前两人,兴平伯还算勇猛善战,多次击败闯逆所部,所立战功远胜东平伯,广昌伯两人,可是所部亦毫无军纪,在扬州城外尚且烧杀抢掠,以至扬州士绅坚不纳其家小……”

“靖南侯黄得功,开原卫人,多次与闯逆,献逆作战,胜多败少,可以算一员良将,其部军纪比之前三人亦好,只是粗鄙无文,连陛下的使者也多次遭到靖南侯辱骂……”

“宁南侯左良玉,早期作战勇猛,曾受封平贼将军,自从朱仙镇大败后亦失了锐气,从此与流寇作战均败多胜少,以保存实力为主,如今其部号称八十万,驻于武昌,只知索要饷银,却丝毫不以收服失地为意,朝庭根本调之不动……”

阎应元将这几人细细数了一遍,王福不得不承认,这五人当真是一个也靠不住。

“那么朕杀刘良佐、刘泽清、左良玉三人,爱卿可支持?”

…………………………

今天两章更新完毕,求推荐票!

第二十七章如芒在背(上)

饶是阎应元对左良玉等人不满之极,听到皇帝的话还是大吃一惊,半响阎应元才反应过来,试探着问道:“皇上当真要杀此三人?”

“不错,这三人罪大恶极,只会吸食民脂民膏以肥自己,朕不能让这些毒瘤继续这样存在下去。”

“可是皇上,欲速则不达,如果杀此三人,那兴平伯和靖南侯又如何处置,万一兵变,马上就是朝庭肘腋之祸。”阎应元迟疑的道,朝庭六成兵力掌握在这五人手中,若是他们部下纷纷反叛,阎应元可不认为朝庭能挡住这些人部下的反攻。

王福当然知道杀这些人的危险,先不说能不能一起杀掉三人,就是杀掉了他们,如何付这些人的部下也是麻烦之极,搞不好自己马上就要逃离南京,如果时间充足,自己大可以采取更慢妥的办法,慢慢削减他们的兵权,可是没有时间啊,如今距离清军南下只有十个月了,整个朝庭恐怕没有一人想到弘光朝会灭亡的这么快,这些大臣们忙于党争,忙于争权夺利,还幻想借虏平寇,与满清划江而治。

逃离南京又怎样,自己本来就打着随时逃跑的主意,若是没有阎应元的三千人,刘良佐等人即使乖乖入京,自己也没办法奈何的了他们,京营虽然有六万人,可是若要调动这六万人麻烦不说,还无法保密。

“朕已决定,刘良佐三人必杀,至于高杰与黄得功两人,朕会暂留他们在京城一段时间,爱卿这段时间抓紧练兵,如果有需要,尽管向朕提出,只要朕能满足决不吝啬。”

见皇帝如此坚决,阎应元虽然还有些担心,却没有再反对:“微臣遵旨,皇上既然如此说,微臣还真有事向皇上提起。”

“爱卿尽管讲来。”

“是,禀皇上,目前三千羽林卫尚有不少人缺少甲杖兵器,微臣请求皇上尽快向羽林卫拨付各种兵器物质。”

王福微微一笑:“这个好办,朕马上下旨,让爱卿自行到府库提取,只要府库中存有的物资,爱卿都可以使用。”

虽然王福打算让亲军装备从澳门买来的武器,可是谁知道田成还有多少时间才能回来,只能暂时让他们使用大明自己制造的武器,以大明军械外制造的能力,武装三千人应该是绰绰有余。

王福却是把大明军械处地能力想得太差了。南京本来就是陪都。军械处负责供应南方所有军队装备。光是下属工匠就有数万人。每年制造地兵器。铠甲加起来上百万计。由于北方失陷。南京军械处又吸收了一批北方地工匠。生产能力再度扩大。三千人地装备。只需几天时间就能生产出来。至于质量。那就不好说了。冷兵器还好。火枪多放几次就要炸膛。火炮笨重无比。便用来守城勉强可用。

“多谢皇上。”阎应元大喜。他早就知道南京军械处地能力。里面不光有各式兵器。最重要地还有各种甲胄。皇帝允许他随便取用。或许他地三千人每人一身棉甲也不是不可能。一支全甲胄地军队。既使是大明全盛时也没有这么奢侈过。

交待了阎应元注意保密后。王福挥手让阎应元下去。阎应元走后。王福静静地坐在位子上思考起来。更加感觉到手上无人可用。本来阎应元回来后。亲军地召募工作马上就要展开。可是阎应元现在要忙于练兵对付既将到来地刘良佐等人。若是临时召人反而来不及。

扳着指头算。王福实在不知将募军工作交给谁。他虽然有后世地记忆。只是又不是学历史出身。除了一些主要大臣有映像外。其余大臣比起原先地弘光还要茫然。可惜他记中地大臣大多数都是奴颜婢膝。向满清投降之辈。要么虽然忠烈。却根本不知兵。难道募军地工作只能暂停。只能眼看着时间白白流过。

“首辅大人。皇上有要事商谈。吩咐谁也不准进去。”

“让开。本官要见皇上。谁敢阻拦。”马士英地声音从殿外传来。语气中饱含着愤怒之情。

“谁在外面喧哗?”

“皇上,是首辅大人求见。”

“让他进来。”

“是。”

声音刚停下,马士英已经气冲冲的走进殿内:“皇上,城中的那支军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臣对此丝毫不知?”

他是首辅,又是兵部尚书,城中突然多了一支莫名其妙的军队,这支军队的来历他竟然全不知晓。难怪要恼火。

“马爱卿息怒,这是朕组建的一支亲军,羽林卫,是朕用内努组建,不归兵部管辖,故朕没有告之爱卿。”

马士英听得有点晕,京营六万大军不就是天子亲军吗,皇上怎么又要组建亲军,而且还不归兵部管辖,这怎么能行,他想也不想就张口反对:“皇上,此事不妥。”

“如何不妥?朕用自己的钱组建一支军队用来保护自己,又碍着爱卿何事?”

马士英听得一愣,是啊,皇帝用自己的钱组建一支军队有什么不可以,就是地方乡绅碰到流寇时也可以自行组建民团来保家护院,从这点上看,皇帝组建军队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让皇帝直接掌握一支军队放在京城,至内阁于何地,于大臣与何地。

“皇上,天下兵马都归于兵部,皇上若是单独组军,至兵部于何地,如果皇上认为臣任兵部尚书失职,臣请告老归乡。”

说实话,弘光选马士英为首辅还算有几分眼光,既防止了东林党人坐大完全将皇帝架空,比起多数只会空谈的东林党人,马士英还算实心办事,若是马士英当真离开,马上就要轮到王福头痛,只是王福深知马士英热衷功名,他才不相信这个老头当真舍得离开朝庭。

“朕并没有说马爱卿失职,这样吧,朕等下让羽林卫将领到兵部办理手续如何?”王福并不在意羽林卫挂不挂在兵部之下,反正这支部队兵部是不要想去调动。

马士英感觉到自己的一拳打在空气上,只是见皇帝让步,他也不好再咄咄逼人,只得怏怏告辞,京城多了这样一支军队,他总有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第二十八章如芒在背(下)

安抚完马士英,王福重新为招募新军的人手头痛起来,也罢,如果实在无法,只能等除掉刘良佐等人再说了。

“杀!杀!杀!”数千人的呐喊声充满了整个校场,王福将阎应元的三千亲兵就安排在离皇宫不远的东南角,这里本来也是一处校场,只是慢慢荒芜了下来,王福先命人平整后,又将一部分宫殿拆了用其材料建成了军营。

刚开始拆宫殿时,所有人都以为皇帝还是忍不住要对皇宫翻盖,谁也没有作多大理会,反正皇帝用的是内库的钱,以致建成之后,阎应元带着三千人住了进去,所有人才恍然大悟,这里竟然建的是军营。

原定一万人规模的校场,此刻容纳三千人显得有一些空旷,王福带着一群侍卫静静的站在一旁,看着阎应元带着亲军操练,自从这三千羽林卫入驻后,王福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过来观看,这些羽林卫见到皇帝在边上时,哪怕是再桀骜之人也训练的分外卖力。

此时的羽林卫已不是刚开始进城时服装不统,兵器杂乱的形象了,羽林卫全穿上了大明统一的军服,站在校场上,入眼全是一片红色,头上白翎颤动,为与一般军队区别,王福下令每名羽林卫头上都有插上一支白翎。

限于身份,王福不可能和这些人一起摸打滚爬来建立感情,只能每天过来看上一会儿,第一次就给所有人发出三个月的军饷,每人最低十五两银子,发军饷时更是亲历而为,力求将军饷亲自送到哪怕是最小的士兵手中,发完军饷时,王福已是累得双手酸痛。

当兵吃饷,而且吃的是皇帝亲军的饷,不过,知道是一回事,亲自看到皇帝将军饷发到自己手上又是一回事,这些原本只是普通农家子弟出身的汉子都激动的满脸通红,这份荣誉已超过了手上沉甸甸的银子本身,许多人恨不得将心掏出来表达自己对皇帝的忠心。

皇帝轻而易举的收取了军心,阎应元看得也是暗自佩服,想起不久就要激起来的轩然大波,阎应元心中还是不免忐忑,皇上如此英明,可是国势如此,逼得皇上不得不拿出雷霆手段,只是他的三千人当真能护卫皇帝的安全吗?

“砰!砰!砰!”一阵火药击发的声响后,整个校场上硝烟弥漫,刹时间将刚才众人的喊杀声掩盖了下去。

大明的火器质量虽然不如人意,但无可否认,相对于冷兵器,威力还是非常巨大,与游牧民族的交战常常负多胜少,关键还是还在于士卒的训练松驰,由于军户地位低下,为数不多的军饷口粮还常遭到苛扣,士兵们往往无效死之心,看到敌人冲过来还没有进入射程就早早施放,威力巨大的火器击在空处,偏偏是越怕死越死的快,等到敌人到了近处,他们手中的火枪已经成了一根空棍子,只能成为敌人屠杀的靶子。

可是如果是训练有述的一队火枪兵对于骑兵,只要不是要空无栅栏的平原,饮恨的必是骑兵无疑,在守城战中,火枪兵更是能发挥数倍的威力,南京军械处火器众多,阎应元原先的部下就有一人精通火器,挑挑捡捡之下,阎应元领取了一千支质量不错的火器,二十门大炮,组成了一千二百人的火器部队,这支军队的火器与冷兵器比例达到了四比六。

王福虽然多了数百年地知识。对于冷兵器该如何训练却没有发言权。与其错误百出。不如直接仍给阎应元。他真正关心地是这支火器部队。火器队伍如何训练。也是王福与阎应元两人相商后确认下来地。

阎应元听到皇帝要和他讨论火器战术时还不以为然。认为只是皇帝心血来潮。只是听到皇帝说提头头是道时才认真起来。最终确认了火枪兵地训练方案。

火器营除了二十门火炮外。全部使用地是火绳枪。抛弃了那些笨重地三眼火统。飞天神邪等乱七八遭地东西。刚才发出地巨响正是二十门火炮。炮声过后。鼓声响了起来。九百六十名火枪队组成地方队踩着鼓点整齐地向前推进。

羽林卫现在训练地方阵是六乘十六地方阵。每一次开火都有一百六十支火枪同时响起。火绳枪装填缓慢。需要六列才能保持火力地持续输出。

“立定!”一名正前步地军官举起了一把一剑。声嘶力竭地喊道。

看到前方指挥官地动作。刚才还激扬地鼓声顿时停了下来。正在前进地方步一顿。停止了前进。

“第一列准备。”

“第一列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