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洋流 >

第202章

清末洋流-第202章

小说: 清末洋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云中道:“平身!众位将军辛苦了!”
  陈玉成立即跪在甲板上,对李云中拜道:“臣无能,在卢龙打了败仗。请皇上责罚!”
  李云中扶起陈玉成,本想安慰几句,又想起赵雅丽前不久说过的话,郑重的说道:“不错!我汉军从没有吃过那么的败仗,一个整团竟然全军覆没,毫无还手之力,第四集团军就由李春发暂时掌管,第一军军长由谭绍光接任,对于你陈玉成,朕另有任用。”
  李春发固然喜从天降,罗大纲、李秀成等人却不免兔死狐悲,想起整编的谣言,个个都忐忑不安,因为每次汉军整编,主要将领都会被调走。
  “谢皇上!”
  陈玉成起身,面色并不平静,心里同样也不平静,他没想到责罚竟然如此之重,第四集团军今非昔比,扩编了近十万人马,掌管着河南、山西、宁夏、河北数省之地,可现在只因为他打了一个败仗就被撤职,心里又是委屈又是彷徨。
  李云中看向罗大纲,正色道:“罗大纲你回去之后也将手头事务与李得胜交接一下,暂时署理直隶提督之职。”
  罗大纲又惊又喜,直隶提督也是军职,掌管河北、河南、山东数十万大军,此时他是心甘情愿的离开第二集团军,立即回道:“微臣遵旨!”
  李秀成额头冒汗,等着着宣判,心想直隶提督这样的官也不错。
  李云中笑道:“好了,就这样,玉成你跟朕过来。”
  赵雅丽眨了眨眼睛,不动声色的跟在李云中后面,看了眼脸色通红的陈玉成,暗自好笑,不知云中会如何安抚他。
  李云中拍了拍陈玉成的肩膀,问道:“是不是感觉很委屈?”
  陈玉成摇了摇头,回道:“小臣不敢!”
  李云中道:“你今年几岁了?”
  “微臣今年十九岁!”陈玉成又小声问道:“难道皇上因为臣的年纪小,就……就免了微臣的官职?”
  李云中笑道:“朕可没这个意思,朕问你,你觉得俄罗斯骑兵怎么样?”
  陈玉成低头道:“来去如风,凶悍绝伦!”
  李云中郑重的说道:“老实告诉你,不到两年大汉就要与俄罗斯开战!”
  陈玉成抬头,又跪道:“微臣愿为先锋,打了败仗,皇上就是砍了臣的脑袋,臣绝没有半句怨言!”
  “不,不!你不能当先锋!”见陈玉成脸色涨红,李云中接着说道:“朕命你为主帅!”
  “主帅?”陈玉成激动道:“谢皇上!”
  李云中扶起陈玉成,接着说道:“在此之前你要去一个地方!”
  陈玉成一边点头一边开口保证:“皇上尽管吩咐,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万死不辞!”
  李云中看向西方,解释道:“在欧洲,英国、法国、土耳其联军正与俄罗斯交战,朕任命你带领两千人,前往观察学习,为期一年,这两千人里包括各种人才,就是医护也在其中。”
  陈玉成一点就透,回道:“皇上是想微臣观察俄罗斯军队,找到他们的弱点!”
  “不错!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李云中想了一会,才接着说道:“这场战争必定有很多革新,你将这两千人分配到各个层面,汉国对俄罗斯的战争就按照这个模式来打。”
  陈玉成额首,示意明白,心中的一点委屈早已不翼而飞,自从败在俄罗斯骑兵的手上,他就无时无刻不想着报仇,可惜等他调集大军围剿的时候,俄军已经退到关外,让他一拳打在棉花上。
  PS:昨天吃了冰西瓜,今天拉肚子,硬着头皮赶了两章


 第二百四十三章 回乱

  一行人从天津登陆,因为英国公使、法国公使都是随军而行,为了像他们示威,沿途队伍接送的队伍都是各军最精锐人马,两百里的路程,断断续续走了五天才到达北京。
  李云中将洋人安置在城西一个较为偏僻的胡同,还没有熟悉皇宫环境,就立即召各集团军师级以上将领议事,他觉得整编军队已经是当前第一要务。
  李秀成、李得胜、李春发、叶莲、林凤祥、李开芳、李鸿章等人心里有所准备,大军长久在外,哪个皇帝睡得安稳?
  待众人到齐后,李云中带着赵雅丽、罗大纲、陈玉成、张之洞等人快速的走进来,双手示意众将领不必行礼,各自找了座位坐下之后,立即开口道:“此番召集各位前来,就是商议军校毕业生安排的问题,此番北伐各位都是劳苦功高,朕个个都有重赏!”
  对于南京军官军校的毕业生,叶莲最是看不起,不但没打过仗,就连战马都不会骑,每次分来的毕业生她都头疼不已。
  叶莲见众人闭口不言,才说道:“启禀皇上,虽然这些天子门生个个都不怕死,但是骑兵作战与步兵不同,最重要的就是骑术,这些军官进了骑兵军,还要从头学起,费时费日还老是拿骑兵当步兵使。”
  李云中看了叶莲一眼,又看了唐亮一眼,他已经知道叶莲与唐亮上个月在北京完婚,如果不是看在唐亮的面子上,就凭这句话,叶莲这个骑兵军军长的位置就是旁人的了。
  军校军官代表就是陈玉成、谭绍光、白银武等人,陈玉成也知道即将对俄开战,只要开战,骑兵就成了主力,肯定要扩编,他怎能容忍叶莲继续独占骑兵。
  “叶军长说的不无道理。微臣建议在军校生中优先选择会骑术之人分配到骑兵军中,况且我军即将经营蒙古,骑兵定会扩编,基层军官由军校生补充正是时候。”
  李云中点了点头,看着叶莲不以为然的表情,郑重的说道:“陈玉成说的有理,此事就这么办!”
  “遵命!”叶莲低头答应。
  李秀成道:“微臣觉得此事可行。只是军中基层将领充足,恐怕没有那么多职位,微臣认为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引起军中动荡。”
  李云中见他们个个推三阻四,就用第二套方案,喝了口茶水。慢条斯理的说道:“此次朕一共带了一千三百名学员,朕打算以他们为核心从新组建一个集团军,人数就定为十万人,从现有的四个集团军中各抽出两万五千人,全部在洛阳集训。”
  李得胜点了点头,他认为此举最为稳妥,立即说道:“皇上英明。微臣回去后,立即将部众选好。”
  李云中叮嘱道:“第五集团军,朕有大用,你们不要敷衍了事!否则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
  李云中点了点头,说道:“还有一件事,朕听闻汉中回民起事,清军兵无战心,大部分已经退往湖北省。可是回民首领冯元佐、冯华龙、杨生华接受满清册封,妄图割据甘肃、青海、陕西,在当地屠戮百姓,此举实在大谬,有哪位将军愿意攻打西北!”
  李鸿章大喜,他现在最缺少的就是战功,立即说道:“微臣愿意领兵前去平乱!”
  李秀成也接着说道:“微臣愿领兵平乱!”
  李得胜也不甘落后。回道:“微臣愿意!”
  殿内将领个个群情激愤,纷纷请战,大汉快要一统全国,如果不趁早捞点战功。以后想要也没有机会了。
  李云中点头微笑,双手微微一摆,殿内就安静下来,问道:“你们几个对回民有何看法?”
  李秀成首先说道:“回民信仰的也是洋教,虽然与拜上帝教不是同一体系,微臣也不会强令他们改变信仰,因势利导,劝他们行善,如果冥顽不灵再派兵击杀,这样收复陕甘几省必然轻松许多。”
  李云中也没有表态,只是笑道:“回民所持武器都是些大刀长矛,不足无虑!”
  李得胜道:“微臣领兵前去遇到反军就打,不出一年,微臣就可将叛军消灭!”
  李云中笑道:“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
  李鸿章会意一笑,笼统的回道:“分而治之,回民因为受到压迫才起兵,微臣必然找到症结,再行进兵。”
  李云中也属意李鸿章前去,别看这些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可是腹黑得很,只要利于国家,什么事都敢干,而李秀成、李得胜等人虽然勇武,可是个个都会干屠城的事。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到西北就以此法行事!”
  李鸿章躬身道:“微臣明白!”
  李云中命人写了一份圣旨,交给李鸿章,叮嘱道:“此番你带五万兵马平叛,除了十四军,还有叶莲的骑兵军,她是陕西人,你要多听听她的意见,鉴于西北的多村寨,易守难攻,再给你配备五十门大炮,就是追到天边,也要把叛军给我消灭,不留后患!对于罪大恶极者,朕只要人头,不要俘虏。”
  “微臣领旨!”李鸿章情不自禁的跪下,双手接着圣旨。
  李云中扶起李鸿章,吩咐道:“此事宜早不宜迟,你立即前去点兵,明日上午就出发。”
  李鸿章立即应是,带着刘铭传、吴长庆等人慢慢退到殿外,满怀笑意的对望一眼,一齐兵营行去。
  走在出宫的青石道路上,刘铭传加快脚步,对李鸿章问道:“大人,小弟有一件事不懂,还望赐教!”
  李鸿章笑道:“你是不是想问,殿内请战的全是皇上心腹将领,而皇上为何会选十四军参战,是不是?”
  刘铭传点头称是,口里说道:“无论是李秀成还是李得胜,都是统帅十数万大军的人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他们在,平灭陕甘回乱是轻而易举!”
  吴长庆也在一旁点头称是。
  不待李鸿章解释,刘秉章就笑道:“省三,这回乱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自从大清建国以来,一直对回民管制甚严,特别是乾隆皇帝以后,汉民欺辱回民,回民杀死汉民报复,这些事情时常发生,几百年的积怨,可谓是世仇,平乱哪有李秀成等人说的那么简单,皇上也是想到这一点,才命李大人带兵前去!”
  刘铭传似有所悟,回道:“汉民、回民释不两立,我们该帮哪一边?是了,我们都是汉人,而李得胜等广西人大部分都是壮族人,这……皇上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吴长庆看着李鸿章,问道:“难道皇上是让我们把回民赶尽杀绝?这也太过残忍!”
  李鸿章赶紧提醒道:“筱轩慎言,皇上只是让我们平叛,至于该怎样做,是我们的事,千万不要推到皇上头上,以往定都南京,朝纲不振,律法不严,以后不一样了,说话要是再像从前那么放肆,是要吃大亏的!”
  刘铭传见吴长庆板着个脸,笑道:“筱轩就是太过仁慈,皇上不是说了吗!杀人偿命,我们又不是屠夫,对那些没杀过人的回民网开一面,不是非要将回民杀个片甲不留!”
  李鸿章摇了摇头,据他所知,回民个个好勇斗狠,而汉民大部分吸烟成瘾,武风不振,有着官府的帮衬,汉民才占据上风,如今回民起兵,汉民哪是他们对手,而没有杀过汉人的回民不知有几个?此番前去平叛,必然是腥风血雨。
  吴长庆听了刘铭传的安慰,强笑道:“希望如此!否则回民有数百万人,只凭我们几万人也不顶用,到时又要倾全国之力平叛,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刘铭传道:“就算回民有千万,使用大刀长矛,又有何惧!”
  PS:回乱就不写具体战争了,以免被黑


 第二百四十四章 湘军内部分歧

  汉军攻占北京的消息,对于两湖人士来说就是晴空霹雳,大清国完了!咸丰皇帝北逃,连蒙古都敢不去,径直逃到沈阳老家,不少官员心灰意冷,回乡隐居,亦有不少官员决定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