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洋流 >

第165章

清末洋流-第165章

小说: 清末洋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云中想象着机枪发射的场景,战场上敌军丧胆,血肉横飞,汉军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鲍尔发指着枪支对李云中解释:“这是根据陛下画的图纸设计的,我们照着陛下描述机枪发射的场景,在里面加了六根枪管,这样就能循坏发射,而且在循环的时候,射击过的枪管可以自动将空弹壳弹出来,一直循环下去,直到一盘子弹打完。”
  李云中对鲍尔发赞道:“想法很好,这不只相当于六支步枪活力的总和,在每只枪管里面加入独立的击针,士兵只要匀速的转动曲柄,就可以连续发射。”
  鲍尔发骄傲的说道:“一挺机枪可以抵上一个连队的火力,他改变了战争方式,机枪是集团冲锋噩梦,骑兵再也没有用武之地,恭喜陛下。据我所知欧洲还没有人提出机枪的理论。”
  密迪乐围着看了半天,若有所悟:“这种机枪没有丝毫技术含量,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仿制,我建议您在第一时间申请专利。”
  李云中抚摸着冰冷的枪管,点了点头:“既然要申请专利。就要有个响亮的名字,就叫它皇帝机枪。”
  皇帝机枪?密迪乐咀嚼着这古怪的名字,赞道:“这证明是皇帝陛下发明的机枪!”
  李云中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机枪研发室,没想到今天不但收获了连珠枪,机枪也有决定性的进展,鲍尔发得出结论。不出半年机枪就可以投入生产。
  向导指着远方一座独立的车间,对李云中谏道:“陛下,那里就是生产大炮的地方,不过仓库里储存了一批炸药,我建议陛下不要去,那里实在太危险。”
  李云中看着车间门口摆放的一门门大炮。认真的回道:“更危险的事情,朕也见过,这大炮是个好东西,朕一定要亲自瞧瞧才放心。”
  张遂谋、林大基参观完制造手榴弹的车间,恰好在这里与李云中汇合。
  密迪乐叫来此间主官,对李云中等人介绍:“这位是火炮专家阿尔佛雷德,普鲁士人。他精通各种火炮,自从他来到兵工厂工作,对各种火炮技术倾囊相授,不到半个月就制出第一门火炮,比我预计的时间整整提前了三个月。”
  阿尔佛雷德对李云中躬身道:“尊敬的陛下,我是克虏伯家族的主人,军部派到中国实习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允许我建立一家兵工厂,我想您最清楚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李云中惊道:“你们家族就是克虏伯家族?那个生产火炮的克虏伯家族!”
  克虏伯大炮的名声在近代世界上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而在中国的名声尤大。钢铁大炮伴随着KRUPP这个外来词进入中国后,沿袭以往对火炮命名的方法,中国人给了这种火炮一个非常威武的名字——克虏伯,字面上看起来级别要高于以往的XX大将军。
  克虏伯在中国的出名主要当然不是它妙之又妙的译名,而是那一尊尊钢铁后膛大炮。曾几何时。克虏伯大炮几乎就是中国海防的代名词
  阿尔弗雷德骄傲的回道:“不错,我就是克虏伯家族的当家人,我这次来远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与陛下合作建立一间火炮厂,两年后我就会回到普鲁士,全面扩展家族的生意。”
  得知目前的克虏伯家族只拥有一间小工厂,李云中马上就明白,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家族就是在此人手中发扬光大的。
  李云中对阿尔佛雷德竖起了大拇指,回道:“你很有冒险精神,敢于只身前来远东创业,我很欣赏你,这间火炮厂就算兵工厂和你合资,兵工厂占六成股份,你占四成股份,希望你留在远东发展。”
  阿尔佛雷德摇头,回道:“我在欧洲还有一间钢铁厂,在前年的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上,我公司展示了当时最大的钢锭,有4300镑,被放置在最显眼的地方,从此以后订单络绎不绝,如果您需要钢轨,我可以效劳。”
  没想到现在克虏伯家族竟是做钢铁买卖!难道找错人了?
  李云中急忙问道:“那你为何来到远东制造火炮呢?”
  阿尔佛雷德笑道:“一方面是为了证明我公司生产钢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国王的命令,这个您最清楚。”
  李云中会意的笑了笑。
  密迪乐懊恼的看着李云中,白白损失了四成股份,这里面也有他的利益,为了让李云中收回成命,他迫不及待的插话:“两位先生,我们可以看看火炮了吗?”
  阿尔弗雷德来到一门火炮面前,解释道:“这是前天铸造的大炮,所用的钢材都由克虏伯公司提供,今天就可以试射,陛下您要不要看看它的威力?”
  李云中大略看了一下火炮,指着后面圆柱形炮弹,问道:“这是一门后膛炮?
  阿尔佛雷德介绍道:“是的,后膛炮的技术是意大利少校卡韦利在七年前发明创造的,他造出了出了一种在炮膛内刻有两条旋转来复线,使用圆柱形炮弹后膛装填的后膛来复线式火炮,这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威力。”
  密迪乐显摆道:“既然是七年前,我想后膛炮的技术已经很完善了!怪不得我在英国可以买到那么多的前膛炮。”


 第一百九十章 朝会

  阿尔弗雷德一边调试火炮为众人示范一边回道:“后装炮由炮口装弹改由炮尾装弹,大大提高了射速;后膛炮又有完善的闭锁炮门和紧塞具,解决了前装炮因炮弹弹径小于火包口径所带来的火药燃气外泄的问题;炮膛内刻制了螺旋膛线,同时发射尖头柱体定装炮弹,使炮弹射出后具有稳定的弹道,提高了命中精度,增大了射程;可以在炮台包括陆战掩体和军舰服仓内装填炮弹,既方便又安全。”
  张遂谋看着杀气腾腾的大钢炮,问道:“他的威力有多大?”
  阿尔佛雷德又最后确认了下,指着前方的大石头说道:“我在前方一千米处放置了几块长方形石头,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它的威力。”
  阿尔佛雷德拉动引线。
  “轰”
  张遂谋亲眼看着前方伴随着一阵硝烟,石屑横飞,情不自禁的叫道:“好炮!好炮!此炮可低十万雄兵!”
  全场只有密迪乐一人露出失望神色,打压阿尔佛雷德的想法落空了。
  李云中满意的点了点头,走到大炮跟前,问道:“这是几磅的大炮?还有别的型号吗,要知道笨重的火炮并不适合长途远征。”
  阿尔佛雷德佩服的看着李云中,赞道:“没想到陛下也懂得火炮,这是12磅野战炮,车间里还有几门6磅的山炮和小型野战炮。”
  李云中快速的换算了下,这门12磅火炮的口径大约是76mm,山炮和小型野战炮都是64mm,口径还是太小了。
  密迪乐骄傲的说道:“我们大英帝国有110磅的重炮,这些都不算什么。”
  阿尔佛雷德紧张的看着李云中。解释:“这些只是我的试验品,我还有两个设计,第一种设计是20磅野战炮,第二种则是40磅的攻城炮,至于110磅的重炮我也有能力制造出来。只是性能上不如英国使用的重炮。”
  20磅火炮口径是95mm,40磅火炮口径121mm,110磅的火炮口径是180mm。
  李云中即兴发挥,大声道:“朕对火炮厂追加投资200万两银子,火炮厂开足马力生产火炮,当然包括海军使用的重炮。”
  阿尔佛雷德兴奋道:“如您所愿。我尽量招收工人,培训他们相关技术,三个月后,你就会看见成果。”
  密迪乐带着李云中来到兵工厂中央,兴奋的对周围示意了一下:“陛下,兵工厂已经在我的管理下步入正轨。每天可以生产四百支步枪,大约五门大炮,这足以装备一个营,一个月就可以装备一个师,一年可以装备一个集团军,这在欧洲也是了不得的成绩,我很乐意为这兵工厂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李云中‘恩’了一声。说道:“兵工厂确实需要一个名字,说来听听!”
  密迪乐迫不及待的回道:“密迪乐兵工厂!这名字又威武又响亮,生产的枪支大炮一定可以销售到欧洲、美洲。”
  “这个名字不好,还是换一个。”
  “那叫史密斯兵工厂也可以。”
  “我记得你的姓就是史密斯吧,再换一个。”
  ……
  “远东兵工厂!”
  “这个名字不够响亮,再换一个。”
  密迪乐垂头丧气,暗暗叫苦,他从没有想过为兵工厂取名字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陛下认为取什么样的名字够响亮。”
  李云中愣了一下,想了一会说道:“既然兵工厂竖立在长江河畔,就叫长江兵工厂吧。”
  密迪乐不以为然。这么老土的名字一定没有人同意。
  张遂谋赞道:“皇上英明,长江兵工厂一听就威武不凡。”
  林大基附和:“长江兵工厂必能成为枪炮行业的泰山北斗。”
  密迪乐赶紧打断众人的马屁,接道:“陛下放心,我马上派人打造一个豪华牌匾挂在兵工厂的门口。”
  李云中走出兵工厂,心情激荡。枪炮方面,大汉终于不再受制于洋人,有了自己的兵工厂,生产的武器还可以用来出口,宣扬汉风,等到那个时候,大汉就是列强俱乐部中的一员。
  密迪乐带领兵工厂主要领导给李云中送别,临别的时候,掏出一个本子汇报道:“陛下,兵工厂的存货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全部送往兵部,共有:
  各式火枪2000支,
  火炮30门,
  手榴弹5000颗,
  黑火药1000桶,
  纸壳子弹300箱,
  铜壳子弹100箱,
  刺刀5000把,
  各式炮弹100箱。”
  5月1日,既是半月一次的大朝会,又是四天一次的小朝会,两个日子重合在,上朝的大臣格外的多。
  先到的大臣围着几个圈子,相互谈论着最近发生有趣的事情,不是发出一阵欢笑之声。
  “常大人好,下官有礼。”南京知府王德榜看见常大淳入殿,急忙迎上去问安。
  常大淳拱了拱手,问道:“陆大人到了吗?老夫有件事要与他商量。”
  王德榜指了指内殿,小声道:“陆大人刚到就被皇上派人宣走,下官也不知是什么事。”
  禁卫军统领陆顺德靠过来,笑道:“我倒是听到点风声。”
  常大淳摇手,四处看了一眼,回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陆大人的隐私,我们不要探究了。”
  王德榜干笑了一下,注意到常大淳上身微倾,显然是在等待陆顺德解答,不由看向陆顺德,示意他接着说。
  陆顺德眼中闪过鄙夷之色,大丈夫敢作敢当,这帮文人就爱干当"biao zi"还立牌坊的事。
  “本官负责皇城守卫,这陆大人最近上朝之前,经常被叫道后殿,本官就注意一二,你们猜皇上为何单叫陆大人一人?”
  王德榜小声道:“皇上有军机大事与陆大人商议。”
  陆顺德见常大淳当做视而不见的样子,也不追问,对着常大淳刺了一句:“如果要是军机大事,皇上怎么单独找陆大人,这常大人也是阁辅,应该叫上常大人才对。”
  王德榜见常大淳面色微变,拍了拍陆德顺的肩膀,催促道:“陆兄就不要卖官司了,咱们两人共同负责南京治安,低头不见抬头见,可不能见外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清想议和

  陆顺德见朝阳殿官员越来越多,知道上朝的时间快到了,急忙解释:“这陆首辅三更就起床处理公务,每次上朝的时候都急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