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 >

第512章

乱明-第512章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人总是倾慕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并认为那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还说什么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没有如古希腊城邦那样的源头。
    这是放狗屁。所谓的古希腊城邦民主,与现代社会相去甚远,只不过被一些学者牵强附会而已。这就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率先兴起的文艺革新一般,明明与古罗马时代的文艺完全不同,却被说成文艺复兴。
    从当时的时代来看,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不足以庇护古希腊人这个种群繁衍生息下去,迟早要灭亡。
    这个时代,必然产生君主。君主出现后,就要想方设法地让人们认为他当君主是理所当然的。刚好那时的人们敬畏想象出来的神,因此,所有的君主都不约而同地宣称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就是所有君主国的立国之基!
    不过,这个时候的华夏,与世界略有不同。
    大明的皇帝,固然鼓吹君权神授,比如,山崩了,发生地震了,被视为上天对皇帝的警示,皇帝需下罪己诏,检讨自己。可是,自隋?
    ??以来,除了元代,历代朝廷都用科举制选拔官员,模糊了上下阶层之间的界限,士子的力量急剧膨胀,而且还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整个社会中,拼命鼓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自己这个阶层谋取更大的权力。这个时候,单纯地鼓吹君权神授,已经不足以解释朝廷存在的合理性,皇帝必须听士子的话,方才能名正言顺地执掌全国。
    所以,朱元璋将孟子搬出了孔庙,极其嫌恶鼓吹孟子的王安石,也就合情合理了。
    不过,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以朱元璋的意志为转移,士子们蛰伏之后,反击得更为猛烈,自嘉靖之后,皇帝已经没有多少自主权了。
    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这句话就是现实最好的写照。
    对于这个现实,林纯鸿一直看得非常透。自己力量不强的时候,依托着士子阶层,繆力培养新的阶层,当时投靠东林党,又与温体仁勾勾搭搭,都是自己力量不强的真实写照。
    到了现在,新的阶层越来越强大,林纯鸿终于不用拐弯抹角,直接喊出了“官绅一体纳粮”这句话,着力削弱乡绅的经济基础,打击士大夫阶层的根基。
    不过,新阶层还处于非常幼稚的阶段,士大夫的力量还非常强大,而且新阶层和士大夫的界限本来就比较模糊,比如人数众多的东林党、复社,显然属于士大夫阶层,再比如王大俊、李多义之类的人物,看起来属于新阶层,家中却出了好几个进士、举人,到底属于哪一类?
    因势利导,多年来成功的经验之一,显然不能抛弃。
    建立谏官制度,既可以归结为融合大明朝廷的范畴,也可以视为融合士大夫的范畴。
    实质上,融合士大夫,就是融合大明朝廷的一部分。
    这是林纯鸿当前最为紧要的事情,岂能受到荆州内部争斗的干扰?
    第二日,林纯鸿将张将张道涵、李崇德、黄宗羲、顾炎武四人唤至星拱楼,命令中书府、监察府及黄顾两人各自拟一份设立谏官制度的方案。
    林纯鸿规定,方案必须着重解决几个问题:谏官从何而来,如何产生;谏官体系如何架构;谏官提案的要求;谏官如何管理。
    同时,林纯鸿还特意交待黄顾二人,道:“若两位觉得人力不够,可召集故人至荆州帮忙。”
    这句话,无异于告诉黄宗羲和顾炎武,谏官制度的出台,荆州不会闭门造车,荆州欢迎全大明各路人马参与设计、制定方案。
    黄顾二人大喜,忍不住赞道:“江陵侯之心胸,天下人难及!”
    可是,这话听在张道涵和李崇德耳中,当即暗声叫苦。林纯鸿这种搞法,已经将争斗的范围扩散至全国,监察府和中书府再怎么窝里斗,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导谏官的主导权。
    而且,这种争斗,大明朝廷必然卷入其中,最终会出现哪些变数,谁也说不清。
    且说陈天瑶心里一直纠结“如果大明没有了皇帝,你介意么”这句话,心神不宁,失去了往日的灵性,颇有点憔悴。
    后面什么“君权神授”的,陈天瑶也听不明白,出于直觉,她认为林纯鸿会在皇帝身上打主意。
    自古以来,谋逆之罪往往与千刀万剐、诛灭九族联系在一起,这不得不让陈天瑶感到心惊肉跳。
    周凤细致,看到陈天瑶神不守舍,暗暗将陈天瑶拉扯到一边,提醒道:“老太太精明,看到你心神不宁的,会怀疑你牵扯其中,到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陈天瑶急辩道:“我没有牵扯其中啦!周姐姐还信不过我?”
    周凤道:“不是信不过你,是你的神色太不正常。区区设立谏官一事,关我们什么事?你不要想得太多,男人们都是怪物,我们想不明白的。”
    陈天瑶低下头,沉默良久,忽然问道:“凤姐姐,如果大明没有了皇帝,你介意吗?”
    周凤大吃一惊,继而怒道:“此等乱七八糟的话,岂能乱说?你会害死三哥的!”
    陈天瑶道:“是三哥问我的。”
    周凤只觉得心里乱成一团麻,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只得告诫陈天瑶:“这话以后对谁都不要再提,否则,真会害死三哥的!明白了吗?”
    陈天瑶点头道:“我知道了,崔姐姐我也不告诉她。”
    ……
    陈天瑶断章取义,让周凤以为林纯鸿有意推翻大明朝廷,魂不守舍的人又多了一人:周凤。
    周凤当然知道林纯鸿现在在折腾什么事情,不由自主地将皇帝存废与谏官制度联系在一起。
    趁着与林纯鸿独处,周凤直接了当地问道:“谏官制度到底与融合朝廷有什么关系?”
    周凤到底不敢直接提出皇帝存废的问题,绕了一圈,用当下荆州政坛流行的融合朝廷一词代替了皇帝。
    林纯鸿不知陈天瑶与周凤说过皇帝一事,不免吃了一惊,对周凤刮目相看。在林纯鸿心目中,周凤算得上第一个看出设立谏官制度有着融合朝廷的目的。
    林纯鸿向来对所谓的外戚干政呲之以鼻,并不介意内宅具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再说,他也想趁着与周凤讨论,顺便整理一下思路。
    因此,他详细解释道:“我准备在中书府、监察府、都督府之外,另设光禄院,专门行使顾问之权,为行政、监察决策提出建议。”
    “左右不过是顾问,能有什么权力?”
    林纯鸿道:“光禄院可是**的,任何机构设立之后,都有扩充本机构权力的**。你想想,万一哪天,光禄院提案,说岳父贪腐,证据确凿,建议严惩,安防司、监察府理还是不理?”
    周凤怒道:“干嘛拿我父亲举例子?你存心想激怒我?”
    林纯鸿笑道:“左右不过是例子,你急什么急?看看,嘴巴都气歪了,不好看!好了好了,换一个例子,比如光禄院提案,说陈力子贪腐,安防司、监察府理还是不理?”
    换了一个例子,还是落在了三夫人头上,让周凤明白了林纯鸿故意调笑之意,她瞪着双眼,哼了一句:“德性!”
    周凤继续说道:“这么说来,光禄院会有督查之权。不过,仅有督查之权,没有调查权,能查出贪腐才叫怪了!”
    林纯鸿道:“先开个口子在这里,光禄院能做到哪一步,看他们的本事吧!”
    周凤想了想,道:“也是,新设机构,骤然拥有大权,确实不是好事。不过,这与皇帝存废有何关联?”
    周凤不经意间提出了她最为纠结的问题,让林纯鸿大吃一惊,问道:“这怎么与皇帝存废扯上了关系?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废除皇帝了?”
    周凤见林纯鸿的惊诧不似作伪,悬了几天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装作漫不经心地说道:“融合朝廷,到时候朝廷做主的还不是你,皇帝存废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林纯鸿笑道:“如果你想当皇后,乐于与崔玉、天瑶这帮妃子斗来斗去,我倒可以考虑。”
    周凤哼了一声,道:“到时候还不是被你打入冷宫的命!你倒是说啊,谏官与融合朝廷有什么关联?”
    林纯鸿道:“天下有功名者,只要通过考核,都可以成为光禄院中的谏官!”
    周凤陡然明白了,设立谏官哪里只是为了融合朝廷?恐怕最重要的落脚点,还是想引入一股反对势力,每日盯着荆州的那些大佬!
    周凤盯着林纯鸿有点花白的鬓角,突然觉得一阵心疼……

第六百六十九章 光禄院(四)
    崇祯十四年三月,神卫军团由重庆出发,经桐梓抵达贵阳府。同时,天策军团由湖广南部的辰州出发,几乎与神卫军团同时抵达贵阳。
    韦悦翔忙着接管贵州全省的防务,楚文山则率领天策军团继续前进,经曲靖,最终抵达昆明,开始接管整个云南的防务。
    最终,楚文山派兵经玉溪抵达红河,并顺流而下,打通了与骁卫军、龙虎军团的联系。
    自此,整个西南三省,皆被荆州军接管,荆州遂开始在西南三省各府各县进行改制。至于多如牛毛的土司,除了极个别主动要求编户齐民外,林纯鸿下令暂时不必理会。
    几乎与西南三省同时,湖广南部、两广、福建、浙江、江西都开始了改制。唯有南直隶,林纯鸿有意给复社、东林党折腾的时间,下令暂缓。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荆州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几乎所有的弓兵队长,都出自于本土本乡;几乎所有的部门长官及属吏,都在荆州进行了培训、实习……
    尤其是湖广南部和四川,荆州渗透多年,几乎已经到了林纯鸿一声令下,改制便应声完成的地步。
    史可法看着荆州在广阔的区域内顺风顺水,再看看安庆、庐州的举步维艰,这不得不他让萌生退意。就连一心折腾虎丘书堂的瞿式耜、张溥,见到培养出来的小吏几乎有一半跑到浙江、江西乃至西南求职,也心灰意懒。
    直到现在,瞿式耜和张溥才想起黄宗羲当初的劝谏:改制之事,还不如交给林纯鸿去做。
    正当史可法、瞿式耜和张溥聚在一起,商议如何体面地退出改制一事时,堵胤锡忽然从庐州赶到虎丘,向三人展示了黄宗羲、顾炎武的邀请函。
    “设立谏官制度?亭林先生和南雷先生在荆州发出邀请?”
    堵胤锡带来的信息量太丰富,让史可法三人的脑子一时有点短路。
    堵胤锡并没有详细解释的意思,只是从袖中掏出一份辞呈,递给史可法,道:“今日至虎丘,主要是想辞去署理安庐弓兵一职,另外,还想向三位辞行,不才近日准备接受亭林先生和南雷先生的邀请,至荆州商议设立谏官制度。”
    堵胤锡乃史可法麾下第一可用之人,见堵胤锡准备跑到荆州去,史可法心里泛酸,道:“区区一谏官制度,值得仲缄千里迢迢地跑到荆州去?朝廷有都察院,已有顾问、劝谏之功能,林纯鸿又重新折腾一套,估计也没安什么好心!”
    瞿式耜、张溥表示赞同,都劝阻堵胤锡前往荆州。
    堵胤锡道:“暂且不论林纯鸿有何祸心,单单看林纯鸿设立谏官制度,就黎民苍生、对朝廷都有好处。既然有好处,不才就想去试试。更何况,林纯鸿开了荆州以外的人参与制度设计的口子,若不抓住机会施加我们的影响,岂不可惜?”
    堵胤锡的话,让瞿式耜、张溥和史可法感到羞愧。当初,设立大明银行时,林纯鸿也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