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琴岛爱情故事 >

第52章

琴岛爱情故事-第52章

小说: 琴岛爱情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公共停停靠靠地驶出了开发区,就进入了灵水镇东西大街。去胶原的车路过灵水镇有两条道,一条就是东西大街,另外一条就是镇前面的沿海公路。而小公共走的都是街里的路,最主要的一点走街里能拉到客人多赚点钱。

灵水镇的人很反感这些跑胶原的小公共,倒不是嫌它们排出污染的尾气,烦这些小公共的是有原因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灵水镇是胶原市最东边的一个乡镇,与开发区临界。孟林所在二职东边的小村就是开发区的,真是一步之隔,如今都 连在了一起,真是不看地界很难看得出哪边是胶原的地盘哪边是开发区的地盘,而问题则就出在交通上。

由于灵水镇隶属胶原市,而胶原至灵水还没开通公交线路,都是由滨海至胶原的长途车运营,而开发区的公交线路也不愿开到灵水。主要是前两年开发区想把灵水划过去,胶原哪能随便舍得把这么好的资源优势踢出去呢,结果两家就闹僵了。灵水镇每天到开发区上班或购物的人又多,这大流量的人员流动除了骑摩托车以外就得去挤公共车了。

前往开发区的还会好一些,大不了挤一挤站一站也无所谓。而往回走时,这些小公共可就不愿意拉了。原因很简单,十几里的路程就把客车的座位给占满了,到胶原的乘客可就不愿意到车上站着了。谁也不愿意去拉近的又挣不几个钱,出现拒载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这事灵水的百姓也多次找过胶原交运公司反映过,但现在都是个人运营也不太好说。再说这情况谁也都清楚,不是明摆着的事吗?谁也不愿意去得罪人,就不了了之了。

这事一直也没解决好,灵水人反感这些小公共也就不言而喻了。

中午的时候,坐车的人也不是很多。但到了灵水镇也几乎没了空余的座位。孟林本想在灵水下车去学校看看情况的,后来又一想自己没有钱去不去的也就算了,还是等回来时有时间再说吧。

汽车慢吐吐地像在开发区时那样停停靠靠。眼前是一片熟悉的商铺,孟林也不愿多看。在这镇上生活了两年,一切都很熟悉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人了。这里倒成了孟林的伤心地了,但比起徐庄的日子来,还是开心的多了,毕竟这里还是有感情的,孟林不想再去想……

靠在座椅上,顾不得耀眼的强光,汽车在颠簸的路上进入了梦乡,或许真的是累了。





第四章



初进岛城(一)

七月的岛城,淫雨霏霏,牛毛细雨轻轻抚摸着都市的喧嚣。雨飘在马路上,升起缕缕尘埃,干燥的空气霎时喝了一杯凉晶晶透心凉。琴岛的优势就在于三面临海,依山傍水,迷人的景色是她无可厚非的荣耀,海洋的暖湿气流成就了百年的海滨城市,不愧是有名的避暑胜地,随着改革的步伐,作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琴岛,利用天然的自然优势,伴随着中国大门的开启,迅速发展成今天这座美丽的城市。

小雨不大,但还是在下,天空阴沉沉的,似乎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车水马龙的马路,比平时显得更加拥挤,稀稀的行人路上急奔;汽车喇叭声;雨声风声交织在一起。不经意间置身于外的观者聆听一场音乐会。五颜六色的伞点缀成一片河塘月色。

车站里人头攒动,等车的、下车的、接人的、做买卖的、还有特意过来避避雨的,把候车大厅挤得水泄不通。

孟林双手抱着用编织带改装成的行囊,从人群中钻了出来。到了候车大厅门口,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站在马路边的好多人都在不停的招手拦出租车,又是一番争抢的景象。而大多数车都似乎没看到,这全是因为下雨天而造成找车困难的原因。

望望天空,雨还是没有打算停下来的意思。孟林回头瞧了瞧汽车站上的大石英表,此刻时针和分针走到了四上,天马上就要黑下来了。从行囊里翻出一块塑料雨披,在行李上缠了两圈,往头顶上一搁就进了雨幕,离开了四方车站。

孟林来到人民路立交桥旁边的小商店。

“老板,打个电话!”

商店老板点了点头,又忙着去招待别的顾客。孟林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条,按着上面的电话号码拨了出去,话机里传来一阵等待的盲音……

“喂!您好,请问孟庆国在吗?”

“我是他侄子,刚从老家过来,他说下午来接我的?”电话那边说,“你等一会,我去叫他过来接电话……”

又过了不一会,那边传来了孟庆国焦急的声音,“小林,不好意思,下午我打算去接你的,这倒霉的雨天,可偏偏又来了一批水泥,得赶紧卸车让雨给淋了就全完了,没办法呀……你看,要不你先找个地方避避雨玩一玩,等会我忙完了就去接你?”

孟林看了看渐渐暗下来的天空,刚才飘着小雨慢慢的小了下来,但没有停。路边点亮了桔黄的灯,于是就说:“叔叔,你告诉我坐几路车,我自己过去就行了!”

孟庆国不放心地问,“能行吗?这里你又不熟,还是等我去接你吧!”

“叔,你放心好了,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再说这雨一时半会也停不下来,我在人民路立交桥这里,你告诉我怎么走就行啦。”

“好吧,那你小心点,你到马路右边去坐30路车,到了台西区再乘11路坐三站到辽宁路三环鞋厂站下车,就到工地了。我干完活你差不多也就到了,我正好出来接你。” 孟庆国叮嘱道,“路上一定要小心!”

挂了电话,找到了30路站牌,现在正是下班时间高峰期,来来往往的公交车里的人都挤得满满的。走吧,就是太挤了;再不走吧,怕叔叔到时候等不着,想了想还是上了车…

本来乘车的人就多,孟林手里又多了个行囊。一上车,就遭到了人们的白眼,也有人说讽刺话的,什么一看就是乡巴佬,土包子…进城打工的多数没什么好东西!一句刻薄的话像刀子一样深深地刺痛了这个刚踏进城的小伙子的心,使他不明白的是,城里人怎么会对乡下人有这么大的偏见呢?

想看看美丽夜景的孟林被拥挤的乘客‘挡住’了视线,心情又不好;后来都忘记怎么下的车了。拖着沉重复杂的心情上了11路,乘着黯然的夜色在喧嚣的都市里穿梭。

半支烟的功夫就到了三环鞋厂车站,孟林刚下车就听见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叔叔孟庆国早就过来了。衣服上沾着许多水泥,连头上的安全帽都没来得及摘 。脸上还在滴着水珠,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

一双粗糙有力的大手,接过孟林的行囊,关切地询问,路上好走吧。孟林见到叔叔后,早把不开心的事就抛到脑后了,叔侄俩人边聊边往工地走去。

一双粗糙有力的大手,接过孟林的行囊,关切地询问,路上好走吧。孟林见到叔叔后,早把不开心的事就抛到脑后了;叔侄俩人边聊边往工地走去。

“路上不好走吧?早知道今天会下雨就不让你来。”孟庆国关切的询问。

“还好吧,胶原没有下雨咧,只是天阴沉沉的。 从红岛往这就下起了毛毛雨。”

进了工地,到处是一片雨水浇灌的泥泞;十几层高的脚手架披挂着雨幕看不到楼顶。楼的四周,高高的脚手架上穿着草绿色的“外衣”。地上到处散落着沙、石、砖、钢,雨水把本来忙忙碌碌的工地按了暂停。

孟林跟着叔叔走进临时搭建的民工屋里,里面有三张床。其中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头躺在门口的拐角旁边的床上悠闲的看着一本杂志,见他们进去就起身打了个招呼:“小孟,来客人了?”

孟庆国把行李包往靠北墙的躺椅上一放。

“我侄子。”用手指着进来的孟林,“这是孙师傅,这里的大门‘守护神’”。

“大爷!”

孟林热情的招呼使老头微笑的点了点头,“刚到吧?路上还好走吧?”把书塞进枕头底下,从床上下来。

“是的,刚刚到。路上还行,就是下着小雨。”孟林很客气地回答老头的问话。

其实这老头叫孙进,祖籍也是琴岛。七八十年代闯关东,如今也落叶归根了。孟庆国相识与他还是三年前的事,几年来两人相处的交情还不错。

孙进从他那灰色的确良的中山装里摸出一包烟来,抽出两根烟递给孟庆国一根,另一根让给孟林。

孟林的双手一摆,“大爷,我不会抽烟。”

拿着根烟嘴往烟盒上弹了弹,庆国掏出打火机凑过来给他把烟点燃。

“庆国,大侄子还没吃饭吧?你们先歇一会,我去跟厨房小赵说一声,让他给你们煮点面条。”老头很是热情的招呼道。

“老孙,你歇着吧。反正我也没吃饭,等会带他到街上去吃点就行了。”庆国忙拉住了往外走的孙进。

孟庆国好像想起了什么,问孙进:“老孙,小春干吗去了?”

“这小子,肯定又不知到里拖小姑娘看录像去了。”孙进眼睛往东边的空床铺斜了一眼,“自打下午开始下雨停工后就没见到他了。”

“噢,怪不得呢,刚才卸水泥的时候没看到他的影子。”庆国也证实了刚才没见到人的疑惑。

不用说,孟林也看得出来。这房间里的三张床,另外一张空铺位肯定就是那小春的了。

“这小子,是不是今晚又要玩通宵了,看他都憋屈好几天了。”从孟庆国和孙进的讲话也能感觉出小春这人也是个青春年少,好玩的家伙。

“有可能。”孙进往门后的地上弹了弹烟灰,也分析了一下。

“要是他看通宵的话,我今晚就在他床上睡一晚。生得和孟林两个人挤一张床了,反正他也就睡一晚上,将就一下就行了,也没必要去找旅馆了,明天就去找他堂哥了。”孟庆国说,“要不,老孙晚上我替你去门口值班吧,就借宿我一晚。”

“哎呀,我说庆国老弟,你怎么还这么客套。让大侄子今晚睡我床上就是了,反正我大多数都睡在值班室。”孙进清楚了什么事后,一番客气。

孟庆国忙说:“老孙,你睡这里吧,我去值班室睡。”

孙进一听,有点急了:“我说庆国哪!你跟我谁跟谁啊?把我当外人哪,咱俩的交情大侄子不知道,你我还不明白吗?就这么定了,让大侄子睡我床上,住几天都没关系。”

“老孙大哥……” 孟庆国感觉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孙进打断了孟庆国的话,说:“别再跟我叨叨,烦不烦!对了,你也别到塔吊上去拿你的被子了,下雨天的铁架子滑,爬上爬下的也不安全。我值班室那里还有一铺。待会你们爷俩出去吃点饭回来早点休息吧,坐了一天的车也累了。”'

孟庆国还要说些什么,孙进说罢已经走出去了。

“叔,孙大爷这人挺好的吗!”孟林把自己的感觉告诉了孟庆国。

孟庆国给侄子倒了杯水过来,说了一些关于孙进的事情,“老孙这人嘛是挺好的,跟他认识也有四年多了。为人厚道,很有人缘。其实他的祖籍也是琴岛,七八十年代去闯关东,前些年又回来了。他大儿子成家留在了哈尔滨,小儿子是个律师,琴岛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这里;好像在琴岛律师事务所工作。他还有个小女儿,跟你差不多大,在一家韩国企业里面做主管。”

喝了口水,接着说:“老孙一家家境挺好,其实根本不需要他出来赚钱。可他退休下来的就闲不住,老人嘛,忙了一辈子了,不像那些城里人享清福。他闲下来就感觉到很孤独。

他家在高新开发区那边,一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