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女记者的非常情路 >

第37章

女记者的非常情路-第37章

小说: 女记者的非常情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梅又冲文竹道:“要我说你真别净琢磨这‘公平’那‘正义’的,就说你能来经济台这回事吧——是,你是通过考试自己考进来的,可怎么就不是别人来考,偏偏是你来考呢?”
“——嫂子,我说这话你可千万别多想,我就是想说大家都是人,都有三亲六故,都和这个世界有着千丝万缕扯不清的关系,私心总是难免的,不要总想事事摘干净——摘不干净的!我介绍你到经济台来可不是想让你像我哥那样,我是真心希望你能真正开始新的生活。”
“我是要谢谢你,可我就是忘不了你哥……”文竹说着眼圈突然一红哽住了。
韩梅也一下子眼泪汪汪的了。
楚天舒急忙转移话题道:“得了,都别太叫真了,咱们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总会觉得自己把什么都看透了,结果又总是证明自己很糊涂。最近我常想,人生就像走迷宫——一个人从母体里一出来就进去了。迷宫里有无数条路,无数种可能,人赖以生存的东西和可以征服世界的宝物全在里面呢。有的明晃晃贴着标签,有的藏得很深、很隐秘。所有的路看似全都能通到那些地方,只是越好的东西越在于险远。无论走哪一条路,随时都可能遇到洪水猛兽,急流险滩,稍不留神还可能走上歧路、死路。局势也变幻莫测,运气不好,别人过去了,你过不去;运气好,你过去了,别人过不去。还有可能原本走得好好的,突然发生了意外——比如疾病、车祸……还可能一不小心掉进陷阱里……”
“——有的人执著,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代价;有的人无奈,因为世上的路虽多,他却只能走他最不愿意走,又不得不走的一条;有的人从头就没多大奢求,或是厌了、累了,实在走不动了,就近找个能将就吃喝的地方就止步不前了;有的人哪一条现成的路都不走,偏要在没路的地方自己开路;也有的人走走就灰心了,干脆自杀了事……所以在我看来,人生的大迷宫既是个大宝库,也是藏污纳垢的垃圾场;是舞台,也是险象环生的迷魂阵——不存在谁要不要走、想不想走的问题,是人就非走不可,因为这座迷宫就是人类社会。你们说,我说得对不对?”
文竹和韩梅听得认真,似乎都忘了难受了。楚天舒这一番长篇大论完,看看她们的表情,不免自鸣得意,目光炯炯地等她们表态。
文竹的脸上慢慢绽开了笑纹,说“迷宫”的比喻好——这样说时又是种若有所思的样子。
韩梅忽然笑了起来,道:“就按你所说——走迷宫是人的宿命,也没必要理解得那么沉重,完全可以当是一款惊险刺激的智力游戏呀!要我说,这种大迷宫根本就是冒险家的乐园,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得心应手,玩出境界和水平,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达到梦想的高度!”
“——没那么聪明也不要紧,可以跟有实力的人结盟呀!大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你拉我一把,我渡你一关,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样也可以潇洒走一回么?!”
文竹微笑道:“我对人生还有另外的理解。我想上天创造了宇宙这样一个广大的物质世界后,之所以还要创造生命,造就出许多不同的动物来,让动物们长出了不同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就是要让所有的生命都能代表他,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听、去闻、去品,也好让他更好地感知他所创造的世界,也让世界变得更生动,更精彩,不再寂寞。”
“——上天造就出我们人类来,和造就所有别的动物又不一样,他是要让我们代表他的最高意义——思想的意义——去深刻地理解他所创造的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我们人类也正因为有了思想,才从所有的生命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地球上最强大的存在。”
“——我一向认为我们人类是奇迹中的奇迹,因为我们是活在肉体里的精神生命。精神的存在不是为了肉体,但可以更好地滋养肉体,而肉体的存在就是为了给精神提供家园,为了使之延续,使之闪闪发光,所以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命和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展负有责任……”
楚天舒和韩梅都吃惊地看着文竹,随即对视了一眼。楚天舒从韩梅眼里看到了无奈,那里写着:说了半天,怎么还这么理想主义啊!

第三十五章 脱胎

文竹到经济台不久,一天晚上,江缘市发生了一起酒后驾车撞死人逃逸案,各路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几天后肇事车辆找到了,司机也被抓了起来,媒体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报道,很快就都消停了。
一周后文竹却针对这事又发了个录音报道,里面“肇事司机”的妈妈号啕大哭,说他儿子那天晚上根本就没出车,一直跟她在一起,她儿子冤啊,不该去蹲监狱。
文竹道:“目击者称,肇事司机剃光头,你儿子恰恰是光头,而且他已经认了罪。”
“肇事司机”的妈妈哭着道:“我儿子肯定是被逼无奈的啊——他一直都剃平头,从没剃过光头,就这两天才剃的——不信,街坊邻居你随便问去!”
接下去是文竹跟目击者的一段对话,目击者称肇事司机从车上下来察看过死者,那人剃光头,很胖。
文竹采访了“肇事”司机所在公司的老板:“有目击者称肇事司机除了剃光头,还很胖,现在被抓司机虽然剃光头,但很瘦,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事你不该问我,我没有发言权。他是我的员工,我当然希望他没事。但这也不是谁希望不希望就能解决的事,凡事都得讲证据。话又说回来,目击者也有记不清楚的时候。”
“是啊,比如您就很胖,也剃光头,可是没有证据谁也不能随便怀疑您。”“那是当然!——你什么意思?!”
“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请您讲一讲事发时您在哪里,也好澄清一下,因为有人怀疑您,还说因为您母亲是副市长——”
“住嘴吧你——这事跟我妈有什么关系?!你个小记者——我可警告你啊——小心犯诽谤罪!赶紧把你那破玩意关了!”
文竹的报道不过一分多钟,却像一颗炸雷,瞬时震动了整个江缘市。
文竹的报道是晚六点首播的,应该在第二天两次重播,却没有重播成。因为赵兴荣在报道播出后不久就接到了市委宣传部部长宋勋的紧急电话,叫她赶紧把报道撤下来。
第二天一早宋勋就赶到了经济台,听了磁带后拍着桌子连说“乱弹琴”,又冲赵兴荣大发雷霆:“记者幼稚还有情可原,你受党教育这么多年,又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工作,现在是一台之长,对新闻报道要负总责,要把好关,怎么还总这么幼稚呢——这种事情该怎么处理难道也搞不清楚么?!”
宋勋又把丁阔雄和文竹叫来谈话,劈头盖脸责问文竹:“你是怎么当记者的——不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吗?现在案件正在审理中,得出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你怎么可以这么不负责任,偏听偏信,想怎么报就怎么报?!”
转过天来江缘市的各主要媒体又铺天盖地报道了一番酒驾肇事案,也都采访了那位“肇事司机”的母亲,那女人说他儿子早就剃了光头,那天晚上也没跟她在一起,他是偷着开老板的车出去玩了,之前她是为了救儿子才编瞎话的……
经济广播电台两周年台庆前夕,市里给他们派来了一位叫万守章的新台长,赵兴荣升任为书记。
万守章入主经济台三天后,一个叫宁新艳的中年女人从郊区电台调到了经济台,在例会上露脸后,被万台长宣布为新闻部主任,原新闻部主任丁阔雄调到后勤部当主任。
宁新艳可不似丁阔雄那样永远一脸严肃,她爱笑,因为人胖胖的,笑容便也显得特别温暖亲切。
宁新艳一到任立刻就废止了丁阔雄从前搞的那一套所谓“新闻改革”的工作方法,按新闻界通行的老办法给记者们分了“口”,安排所有记者“对口采访”。
对记者们而言,采访和写稿突然间简单轻松得不可思议——照材料一扒就是一篇稿子,动辄车接车送,酒宴款待,领纪念品拿红包……记者们立刻眉开眼笑了,一时间好像全都从天空降落回了地面,彼此嗅嗅,原来大家都不是仙人,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气味也都不是什么远大理想、救世主情怀,而就是七情六欲……
记者们全都喜欢上了宁新艳,对万守章也有了好感,再回首过去,简直以为走了段弯路。
赵兴荣名为升职,实则被架空了,一时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立和孤独,感觉中就好像是自己的亲生孩子给人从怀里硬生生抢了去,马上就教育成了违背她意愿的另一种样子。作为母亲,她曾为这个孩子付出了整个生命的代价和全部的爱和希望啊,可是眨眼间全毁了……
赵兴荣有一个幸福又值得自豪的童年。她爸是抗战时期就参加了八路军的老革命,建国后回到老家江缘市,先在法院工作,后被调到市政府,在赵兴荣8岁那年出任了江缘市常务副市长。
赵兴荣还在很小的时候就显出了早慧的特征,3岁可以背诵毛主席诗词,4岁能歌善舞。5岁那年夏天作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后来她妈一高兴就跟人念叨,说她那天蹲在洒满阳光的屋地上,身上的大围嘴像个大灯罩一样整个地罩住了她,她小得像只小蚂蚁,含着根手指头,却对着地上的阳光若有所思。忽然她把手指头从嘴里拔出来,往地面上一指,抬头冲着窗外脆生生道:“太阳公公,你为什么跑到我家里来呀?是不是外面太热了,你来我家躲阴凉啊?”
——从此她就爱上了诗。
然而赵兴荣虚岁10岁那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没多久她爸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倒批臭了。她弟弟赵兴达刚出生没几个月,他们全家下放到了农村。
几年后,随着“文化大革命”*期过去,赵兴荣她爸因“老革命”的政治背景,查无历史问题,被落实政策调回了江缘市,分派到一所中学当了副校长。
赵兴荣就在那所中学上学,学习刻苦努力,一直名列前茅,只是终日里悄无声息的,永远独来独往,又总是挺胸抬头目视前方的一副样子,有同学说她端臭架子,瞧不起人,实际上是她的思想认识跟同龄人已经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了。
有一次赵兴达意外地从家中小棚子里发现了一个尘封的箱子,打开一看,是一批已经发了霉的图书,除了“毛选”和马恩列斯著作外,竟还有好几本外国文学名著,有《红与黑》、《简爱》、《约翰·克利斯朵夫》……她偷偷地全看了,记下了大量读书笔记,写了很多心得体会,从此便有了独立的思想,也有了关于人生的种种追问。
赵兴荣高中毕业后到针织厂当了一名纺织女工,上班没几天“四人帮”就倒台了,很快“*事件”被平了反,全国各地到处都开始平反冤假错案,她爸后来也恢复了常务副市长的工作。
赵兴荣同那个时代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亢奋,也一样对人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她模仿《*诗抄》写了大量诗歌来抒发这种情绪,后来在大学里写的朦胧诗也正因为常常涉及“祖国”和“民族”,饱含着无限的深情和创痛感,才被人叫做“小舒婷”的。
时间*八十年代,《中国青年》第五期上发表了一封署名为潘晓的读者来信,标题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潘晓在信中说:“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摸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