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借聘教师 >

第1章

借聘教师-第1章

小说: 借聘教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只身南下(一)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正月初六),已36岁的桂香老师孑然一人拖着行李坐上了南下的火车。站在车窗旁,望着被白雪覆盖的城市和田野,她的思绪很乱。说不清是兴奋还是惆怅。去年是个暖冬,对于住在城里的她来说,是高兴地,至少不会冻手冻脚,不用穿厚重的羽绒服,不用冷得心脏发凉!但对于从事农业劳动的亲友们而言,暖冬令他们忧心忡忡,忧心来年的收成,暖冬虽舒适,但惜收成降。令人惊喜的是,好雪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大年除夕夜开始的瑞雪,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拜年祝福的语句中多了瑞雪兆丰年的话题。茫茫白雪掩盖了一切污秽,高楼远山纯白无暇,只有道路是黑色的,有不多的车在爬行。桂香老师的心如这大地一般纯白,她此时只有一个向往,向往那在远方的吸引她的特区的模样特区的学生给她带来新的惊喜;同时,她的心也如这大地一样迷茫,对不确定的未来的迷茫。
“一个月来,为了一个聘用电话,浪费了一个祥和团圆的春节。总在犹豫,总在盘算,这个聘用通知就像一快鸡肋。进,困难重重;不进,心有不甘。两个人在一起,总在商量,总在预测,往往以互相鼓励结束话题,讨论来讨论去,利弊各半,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图舒服,就原地不动,过安稳日子,有宽敞的住房,儿子听话,老人无须出赡养费,丈夫会疼人,和和乐乐,工作、学习、锻炼,快快乐乐,令人羡慕;图发展,就奔目标而去,实干加运气,可能会有高工资、舒适的住房、怡人的气候、繁华的街市。但一切只是未知数,更大可能是流浪,妻、夫、子、父母,天各一方,为生存而奔波。无法尽赡养老人之义务,也无法尽教养儿子之责任……坐在舒适的真皮沙发上,自言自语:“毕业近20年,总算有120平米的房子,朝向好,楼层佳,用具新,床铺舒适,这一步迈出去,这一辈子再难住上这么宽敞的房子了!”12岁的儿子说:“妈妈你也太悲观了,还有我呢!”这也许是她迈出这一步的动力之源!“儿子,应该有个好前程,我们做父母的应该为他的成长创造一个好的条件,至少能够供他上一所好大学,滞留M市,我们是舒服,目前教育战线能保证城区教师的工资,我每月可拿1200元左右,以后呢?再过几年,就很难说了,汉江边上的这个地级市的财政越来越紧张。”
“抓住机遇,奋力一搏,在奋斗中品尝快乐与辛酸,失败了也罢,流浪喽?深圳一千多万人口,户籍人口也仅200多万人,偌大个城市,再多几个流浪者又何妨?
一旦确定了最低目标,也就天不怕地不怕了。勇敢地找领导谈。
没想到一路绿灯。学校、区教委、区委组织部的人都支持鼓励她去闯。这多少鼓舞了她的士气。扔掉现有的一切,从零开始。
做父母的工作,她知道父母并未想通,但他们默认了她的选择,他们太了解女儿的性格了,一旦注意已定,劝阻是无效的。吃苦头让她去吃吧!父母认为她是瞎折腾,找亏吃,细想之,又何尝不是呢?奋斗了近20年,一切又归于零。”
 
 
熟悉的城市在视线中消失了,桂香老师回到了她的软卧车厢。软卧车厢里有四张铺,对面上铺是一对热恋中的小青年,如胶似漆地说着悄悄话;对面下铺是一对中年夫妇,听他们交谈,是改革开放初期闯广州,现已在那里安居乐业,开花结果。一副安详平和的神态,令桂香老师神往;她的下铺是一位台湾商人,大约40岁,普通话说得很地道,如果不是他自报家门,桂香老师根本不会把他归入台湾商人之列,在她的心中,台湾商人与广东商人一样,说着鸟语般的普通话或如琼瑶小说里的那样。彼此以微笑打了招呼,桂香老师就爬上了上铺,行李是丈夫提前放好的,她不用操心,她脱下厚重的波司登羽绒服,静静地躺在柔软的铺上任思绪随车轮声飘向远方。 
那是寒冷的周末,他和丈夫在M市坐上了开往广州的慢车。有座位,能趴在硬桌上小睡,一站又一站,人越来越拥挤,到襄樊,黑压压的乘客蜂拥而上,大部分人爬窗而进,一大捆一大包的行李瞬时塞满了过道、厕所、洗漱间。他们的三座长凳上挤了5个人,还有一位小伙子居然把头靠在她的肩膀上打起了呼噜,她费力地推一下,小伙子顺势歪一下,又向她倾斜过来。“这怎行?不敢喝水,不能上厕所,无法伸腿。”桂香老师问丈夫。“到武昌就下吧!换辆快车!”丈夫说。 
那天车到武昌站时,已是深夜,他俩在一群小伙子的帮助下从车窗爬了出来,行李也被从车窗扔了下来。有了座位的小伙子感激地向他俩挥手。活动酸麻的四肢后,丈夫叮嘱她在原地看好行李,他去碰碰运气。不一会儿,丈夫就在远处向她招手,她拎着两袋行李狂奔,列车在徐徐起动,丈夫已跳上列车,示意桂香老师快点将行李扔上去,她扔进了两带行李,列车开始提速,丈夫急得大喊,“快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列车员阻止他,“不能这样,不能再上了,危险!”桂香老师也被地面的乘务员拉住了。丈夫见状,急忙扔下行李,准备跳下车,列车仍按设定的程序缓缓提速。“别这样,危险!”列车员急了!想阻拦他,他用力甩开乘务员,奋力一跃,趴在了铁道旁。列车提速扬长而去。桂香老师急火攻心,大哭,但发不出声音;大喊,但仍发不出声。“完了!”心中只有这个念头,“是我害了他!”她想跑过去,迈不开退,双腿不听使唤。她只能蹲在地上无声地哭泣。一群列车员扑向丈夫趴着的地方,把丈夫拉上了地面。谢天谢地,有惊无险,他只磕破膝关节,大大的深深的紫色半年以后才彻底消退。桂香老师看见丈夫在乘务员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向她走来,她才缓过神来,冲上去,紧紧抱住了他。“你怎么这么傻?你先走呀,到那里等我呀!万一你没抓牢,倒过去,我们就阴阳两隔了,我怎么办?儿子怎么办?”“这不是好好儿的吗?你不去,我去有什么用?是你去试教,又不是我?别哭。我们先休息一下,再想办法。那列车好空的,我去上厕所,发现有两节车厢空着,就挤上去的。唉,你太慢了!”丈夫还在遗憾!“别去吧!我们待到天亮,坐长途大巴返回,别冒险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何苦呢?”桂香老师犹豫了,他劝丈夫,“万一刚才你有什么事,不说被列车碾压,单是摔断了胳臂和腿,也不好向你的父母交代呀!我看着残疾的你会后悔一辈子自责一辈子的。”桂香老师依偎在丈夫的怀中说。他们这次到南方试教,没有告诉其他人,只是将儿子交给了住在家里的表妹,儿子和她的表妹很亲,幼儿时就是小表妹带的。只告诉小表妹他们到武汉看病,三天后回来。“没事,这点问题算什么!你在这里坐着,别离开,我再去卖票处看看,说不定会碰上退票的。”侥幸,只是侥幸!春运的火车票多紧张,哪有退票的!桂香老师真的想回家了。不一会儿,丈夫兴冲冲地跑来了,举着一张票,“一张座位票,马上开,走。”不容她询问,提上行李拉着她就走。“一张票,只能上一人,必须下一个人。”乘务员大声呵斥。“她病了,我要护送她!你是好人,帮我补张票吧!”丈夫拿着钞票诚恳地说。也许是他的诚恳打动了乘务员,也许刚才的一幕已在车站传开,好心的乘务员说:“你站好,等会儿到5号车厢补票!”那是他俩第一次为了一个梦而撒谎而冒险。 
﹡﹡﹡﹡﹡﹡﹡ 




第一章只身南下(二)

火车18:10停在随州车站,桂香老师想起了好朋友谢老师,那是她年前(12月)在湖北教师培训基地参加湖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结交的好大姐。很想与谢大姐联系,可惜没有手机,只好作罢。谢大姐是一位快言快语性格刚直事业有成的老师,交谈中,多次流露出走出随州风风火火闯九州的豪情,想圆外出教书之梦,以弥补年轻时放过机会之不足。这时,若有谢大姐在身边,桂香老师就不会彷徨了。
躺在舒适的软卧车厢里,把玩手里的车票,563元,是普通坐票的3倍,倚在3个软软的枕头上,舒服极了;音量,可大可小;灯光,可明可暗;门一关,安然入睡,绝不可能有小偷光顾;服务员按时送上开水,同室四人交流、打扑克……洗嗽、上厕所都很方便。想到这张决定去留的车票,桂香老师不得不相信命运。思绪又在飘飞:今天(初六)早晨,桂香老师和丈夫再次为去留问题讨论了一番,特想走出去的丈夫说:“这样讨论来讨论去,不会有结果的。离报到日期不远了。我去火车站看看,买得到卧铺票,就说明我们该去;买不到卧铺票,就说明我们该安分地呆在这里。”M市是过路站,每天只有两趟开往广州的火车,卧铺票只有几张,必须提前购买。春运期间,更是无法在窗口买到。桂香老师在家里清洗被套床单,为开学做着准备工作。半小时后,丈夫兴冲冲骑着车回来了。神秘地说:“你猜,怎么样?”“不用猜,落空了!”虽是预料中的结果,但桂香老师还是心里咯噔了一下,沉下去了。丈夫却站在旁边不动,抬头看丈夫兴奋的表情,又觉得一定是买到了,他在卖关子呢!“真的很巧,我遇到了你的老同学,他在送市政府的一位客人,他说只有一张软卧票,你要不要,只有一张,只能走一人。我就拿回来了!你要报到,你先走。过了十五元宵节,我再来!”丈夫两眼放光,他是积极主张南下的,他的心早已飞到了特区。“唉!也许命里注定我得折腾一次!”想到这里,桂香老师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不知不觉嘴角往上翘了一翘!翻了一个身,躺得更舒服了一些。真是巧合,不早不迟,刚好遇到了这位在市府工作过的老同学,刚好还有一张票,整个站软卧仅有三张呀,难道是冥冥之中的事情?
到襄樊,桂香老师居然去用冷水洗了头,房内有暖气,并不觉得冷。在大雪覆盖大地的路上用冷水洗头,真是奇迹。
这时广播了传出“谁有烫伤药,请贡献出来,6号车厢有人烫伤。”“可惜,我没带烫伤药。”桂香老师想。硬座车厢的拥挤可以想见,97年春节她曾与丈夫一起体验过,过道、厕所、洗手间挤满了人……这都是南下打工的人,一般在16-25岁之间,就是这些寻梦的人造成了春运的紧张,不知不觉,桂香老师也加入其中了。想想这些人,桂香老师释然了。有时,她望着那些虽疲惫不堪蓬头垢面仍溢出青春活力的面孔,感动不已,还有的背着2岁的小孩,坚定地扑向广东一个小镇,在那里实现致富的梦。这样打工,是相当辛苦的,但这些人往往将辛酸埋于心底,将不多的薪水攒成整数寄回落后的农村,或建房或娶媳妇或供弟妹读书,以慰父母的心。每次回到老家,听到父母谈及村里某某打工赚了多少钱解决了多大的困难时,桂香老师就生发出对这群打工者的敬意,敬佩他们的闯劲。“他们初中毕业,文化不高;睡通铺,吃份饭,生活条件艰苦;一天干十几个小时,劳动强度大。但他们不犹豫,不叫苦,勇敢地分担了父母的忧愁,为今后成家积累资本,为父母增添一份喜悦。……如果我同他们一样,我会犹豫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