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说仙侠-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完一本,就要求学生一定要背诵,不会背诵就要被先生责罚,或罚跪,或用戒尺打手心。
真是聪明有种,富贵有根,叶大兴的秀才基因遗传入叶小龙,所以叶小龙一进学堂就非常能读书,叶大兴将《三字经》教完,叶小龙就能背诵,而且他十分守规矩,懂礼貌,被选为三十五个小孩的学长,相当于现在的班长,负责管理一班儿童。
那些儿童因为他是先生的儿子,自然服他管理。有许多时候,叶大兴有事担搁,无法来学堂教书,就只好叫儿子顶替老子,将启蒙课本《三字经》交与叶小龙,由叶小龙在学堂充当先生,教起孩子们,那些孩子也服叶小龙那包药,规规矩矩地跟着叶小龙读念《三字经》。
转眼间,叶小龙读书有三年了,该读“四书”了。叶大兴就开设《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课程,叶小龙自然一如既往,先生教完一本,他就能背完一本。
有一天,叶大兴应朋友之约去参加诗会,出了三道难题,叫叶小龙在学堂宣读,看谁能答得对,答对一道奖十个铜钱。
叶小龙拿到学堂之后,把孩子召集到一起说道:“各位同学,今天先生去参加诗会,由我来教你们。不过,先生出了三道难题,考一考你们的智慧,谁答对了一题,奖十枚铜钱,以最先答题者获奖。”
“什么题?快出出来,我们思考思考。”孩子子们争先恐后地说。
“好吧,安静。”叶小龙说,“第一道题:一棵大树长在一蓬刺藤之中,要把一头牛的牛绳拴在大树上,又不被刺藤刺伤,怎么栓法?第二道题:有一个将军被一伙贼兵追赶,他骑马要跑过一座木桥,下面是小河,木桥最多只能乘六百斤重,将军带头盔铠甲三百斤,马二百斤,一对铜锤二百斤,合计七百斤,将军要想连马带铜锤一起过木桥,木桥不垮塌,应该怎么过?第三道题:今有一人,拿着一只狐狸,一只鸡,一包米,要乘小船过河,必须一样一样地拿过河。若拿起米走,狐狸要吃鸡;若拿起狐狸走,鸡要吃米;若拿起鸡走,可是第二转无论拿狐狸或米过河,第三折转回来,那对岸总有一样要受损失。到底怎样拿,才能保证狐狸、鸡、米都不受损失。”
叶小龙把这三道题出完,下面的小朋友个个思索着,没有任何一个想得出答案。叶小龙道:“既然大家想不出来,那么大家还是跟我一起读书吧!”
于是教室里又充满了一片朗朗读书声。
下午,叶大兴来到学堂,小孩子一齐站起来道:“先生,学生有礼!”大家一齐拱手施礼。
“童生们,免礼!”叶大兴鞠躬还礼。待大家坐好之后,问道:“童生们,今天上午学长出的三道难题,谁能答得起呀?”
下面的小孩安静不语,个个瞠目结舌,叶大兴道:“既然大家都答不上来,好吧!我给你们讲解答案,开启一下你们的智慧潜力吧!”
“先生,我能答第一个问题。”一个叫李小顽的儿童站起来回答道,“把牛固定在刺藤外的一点,人牵着牛鼻绳围着刺藤外转一圈,牛鼻绳中间拱栓在树干上,然后把绳的一头与牛鼻绳另一端打好一个活结套,将活套绳一拉,牛鼻绳就拴在大树干上了。”
叶大兴道:“李小顽,并不顽皮呀,值得奖励。”将十枚铜钱递与李小顽。
“先生,第二题,我能答。”杜大才站起来,百倍十足地说,“木桥只能乘重六百斤,将军骑马有五百斤,如果拿一个铜锤,合计六百斤,可以过木桥,可是江面追兵来到,必须两个铜锤一齐拿起,怎么拿?只有像耍杂技,两手要三个铁蛋,向空中抛,落下来又抛出去,手中始终只有一个铁蛋。根据这个道理,那么可以将两只铜锤抛出空中,落到手中只有一个铜锤,这样就可以连人带马和铜锤一齐拿过河。因为是将军,有臂力,铜锤不会落到河中。”
“杜大才真聪明呀!”叶大兴说着,将十枚铜钱发至他手中。
“第三道题,谁来答?”叶大兴道。问了一会儿,无人回答。
“这道题是难度大一些,那么……”叶大兴道。
“我来回答。”叶小龙站起来道。“先坐船把鸡拿过去,这样,这边狐狸不会吃米,再坐船回来把狐狸拿过去,再回转来时把鸡拿回来,第三次把米拿过去,第四次转来再把鸡拿过去。”这样保证把三样物品一件一件都拿过去。
叶大兴说道:“如果我只限制来去三转呢?”
叶小龙道:“那就只有把狐狸和鸡分别用绳套住,第一次拿米走,第二次那狐狸走,第三次拿鸡走。”
叶大兴又说道:“如果第二转我把米拿过去,又怎样拿法?”
叶小龙道:“先把鸡用绳套住,第一转拿狐狸走,第三转把拿鸡过去。”
“童生们,听到没有,读书就要用心,多思考问题,要举一反三,这样才算真正把书读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叶大兴说,“好,这一课上得多么生动呀!”
“先生,今后多出一些题考我们,我们一天背温书,太没兴趣了。”孩子们纷纷向叶大兴发出这些建议。
“好吧,我们今后尽量多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上课,使大家感到读书真有趣味呀!”叶大兴兴致勃勃地总结道。
俗话说,二十岁考中秀才不算年青,六十岁考中进士不算年老。叶小龙天赋聪颖,智力过人,十四岁考中秀才,二十一岁考中举人,他的同窗同学,李小顽只考中秀才,后来拜一位姓李的武师学武艺去了。杜大才考中了举人,名列叶小龙后七名。
叶大兴教书多年,加上田土出租,颇有一些积蓄,他想要儿子出人头地,就对叶小龙说:“小龙,为父知道你是一个人才,可以考取功名,明年春闱,我给你备办好路费,你上京城去参加会试吧,若能高中进士,也不辜负为父对你的培养。
叶小龙道:“父亲,孩儿也有这个打算,杜大才明年也要去赶考,我与他结伴而行,可以吗?”
“乡绅杜员外家比我们家富豪多了,你与他一道上路,我们有那么多开销吗?”叶大兴道。
“没关系,父亲,我与杜大才、李小顽是三结义兄弟,杜大才向我说过,我俩今后上京考试,路上费用,他愿多出资费,这个你老人家就放心吧!”叶小龙道。
“如此甚好,杜大才不愧是书香子弟。”叶大兴道。
叶小龙平时最喜欢小动物,有时趴在地上看蚂蚁打架,看得高兴了,便对一队蚂蚁进攻另一队蚂蚁呐喊助威:“加油呀,加油呀!”高兴极了,就手舞足蹈。
深秋的一个傍晚,叶小龙背着书包回家,看一条菜花蛇冻僵了,于是就把这条蛇抱在怀中,象呵护小孩似的,让自己的身体温暖那条蛇。这条蛇得到体温慢慢苏醒了,能动弹了。叶小龙就轻轻把它放到地上,这条蛇可不像伊伊索寓言里的那条毒蛇,农夫温暖了这,救了它的命,它反而把农夫咬伤,中剧毒死亡。这条蛇在离开叶小龙之际,把头抬起来看着叶小龙一会儿,好像要认清他的模样一般,然后慢悠悠地爬进草丛。
过了十多天,叶小龙放学回家,在路上他救蛇之处,又发现了那条蛇,那条蛇栏住去路,把头抬起,向叶小龙摇一摇的。叶小龙道:“小花呀,你别来无恙?”
那条蛇好像通人性似的,点了点头。
叶小龙伸手去抚摸那条蛇,那条蛇将头伸向叶小龙的手掌,突然从嘴里吐出一颗翡翠宝珠,然后又把头点了三下,慢悠悠地离开了叶小龙。叶小龙把这宝珠仔细一瞧,碧蓝色,玲珑极了。
叶小龙回来把救蛇获珠一事告诉父母,叶大兴说:“这就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那蛇既然把宝珠送给你,你就把他带在身上,也许它能保你一生平安。”
第二年二月初一日是出行黄道吉日,叶小龙、杜大才辞别各自的父老上路,去赶三月中旬的京都会试,杜大才家请了一个书童挑行李,叶小龙的行李由杜大才书童一起挑着上路。
叶小龙、杜大才一路步行在偏僻山区崎岖的小道上,越过渠县,大山一座比一座高大。好在山上有过往人行道,不时还有一些行人。
29。第二卷孽障成龙王第7回安康酒楼聊趣 路遇美女蛇
山上树木茂林,绿荫遮住太阳。他们走了大半天,疲倦了,三人坐在一大块青石板上休息。叶小龙困倦了,便躺在石板上,躺上一会,发现自己颈子上有虫子在爬,于是用手触摸,一摸便摸住了一只五寸长的大蜈蚣。叶小龙生来喜欢小动物,一点也不怕,他把蜈蚣捉在手中,那蜈蚣爬着爬着,突然不动了,奄奄一息。叶小龙觉得奇怪,问杜大才道:“怎么这蜈蚣不动?”
杜大才道:“我也不清楚,我最怕蜈蚣,因为他是毒虫子。”
“那怎么办呢?”
“怎么办,你不是说蛇给你一颗宝珠,看能不能救治它?”
“宝珠能救吗?”
“怎么不能,刘海娶了一个狐狸精老婆,刘海每次生病,都是狐狸精老婆吐出宝珠给他治疗,后来刘海听信了癞蛤蟆精的话,假装生病,吞了狐狸精老婆的宝珠,成了神仙。”
“可那毕竟是传说故事啊!”
“叶大哥,你可以试一试呢?”
“好吧,救生灵一命,能造十级浮屠嘛!”
叶小龙从身衣袋里取出翡翠宝珠,将宝珠在手掌中蜈蚣躯体上反复抚摸数次。说来也怪,那蜈蚣竟奇迹般地复活了。叶小龙将蜈蚣放在地上,让它离去,可是那蜈蚣真舍不得离去,它又爬回叶小龙身上,反复放了几次,那蜈蚣就是不离开。
杜大才说:“叶大哥,这蜈蚣舍不得你,你反正喜欢小动物,就收养着它吧!”
叶小龙道:“好吧!”于是将蜈蚣装在笔筒里,带着它行路。到了路上幺店子(途中旅店)住宿,便将吃的饭食,拿出少量喂养蜈蚣,像这样喂养了七八天。
叶小龙、杜大才翻过了大巴山的崇山峻岭,经过了不少险要蜀道,终于来到了陕西安康。
叶小龙、杜大才与书童无法观顾安康城街道的繁华热闹,因为他们实在太疲乏了,只好找一处客栈住下。
他们来到兴旺客栈,找着柜台老板道:“请问掌柜,有好的房间没有?”
老板答道:“客官来得正巧,刚好剩一间住四人的房间,你们三人住了,还可以安一个人来。”
“可不可不安人,我们包下这房间了。”杜大才道。
“客官,我们这儿顾客太多,这个恐怕不行,后面来的还要搭地铺呢!”
叶小龙道:“大才弟,出门将就些吧!”于是拉着杜大才,与书童一道来到所安置的房间。
他们三人刚好把行李放好,床铺整理好,突然掌柜又带着一个中年文士模样的人进来,安置在剩下那一张床上。那中年人文士一拱手道:“二位兄弟,不好意思,打搅了。”
叶小龙、杜大才拱手还礼道:“没事,没事,出门人四海皆有朋友,你来就是新朋友嘛!”
中年文士收拾床铺好了之后,说道:“二位兄弟,在下名叫胡文士,是做生意的,从小读过一些圣贤书,想必与二位兄弟合得来吧!”
叶小龙道:“读书人本是一家,都姓儒,有什么合不来呢。”
杜大才道:“小弟今晚请客,走到醉仙楼去喝酒。”
叶小龙道:“你怎么知道这儿有个醉仙楼?”
杜大才道:“我在街上看到的,那儿是吟诗唱赋喝酒的好去处哩!”
中年文士道:“好吧,二位兄弟,今晚我作东,请客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