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张纵横-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惠王道:“先生,实不相瞒,寡人确有一疑。寡人为民尽心尽力,但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寡人的百姓没有更多,为何?请先生为寡人一解。”孟子道:“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来做比喻吧。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一些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后停下来。凭自己只逃跑五十步去笑话别人逃跑一百步,您认为那样可以吗?”魏惠王道:“不行,那跑五十步的人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道:“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魏惠王哑口无言。
孟子走出席位,来到大殿中央,抱拳朝魏惠王鞠了一躬,道:“在下有一言,不知大王愿听否?”魏惠王伸出右手示礼,道:“先生请讲。”孟子斩钉截铁地道:“大王欲称王于天下,必须实施仁政。”魏惠王道:“仁政,是何意?先生能为寡人详细说来吗?”
孟子道:“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去服役,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大的池塘,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时间,草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鱼鳖等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朝的开端了。在五亩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鸡、狗、猪的畜养,不要错过繁殖的时机,七十岁的人可以凭借它吃上肉了。百亩之田,不要错过种田的良时,数口之家,可以凭借它饿不着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地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东西在路上走了。五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的衣服,吃上肉食,百姓不挨饿不受冻了,这样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使天下百姓顺的情况,是不曾有过的事。然而,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懂得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造成的,是年成不好所致。’这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这不是我造成的,而是武器。’这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能自反修政,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大王了。在下陈上此言,愿大王听之用之。”
魏惠王右手大拍一次宴桌,道:“好!先生一语惊醒梦中人,得先生之言犹如当头一棒,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先生,寡人要赏你黄金百镒,宅邸一座,封你上卿,主持仁政事宜,不知你愿意否?”孟子闻言大喜,拜道:“谢大王厚恩!”魏惠王道:“先生,请入座与寡人继续畅饮。”孟子道:“谢大王。”
张仪逍遥快步来到王宫外,对守卫道:“你去禀报大王王,名士张仪求见。”守卫听了不屑地回答:“大王正在面见重要的贤人,传令不见任何人,你请回吧。”张仪听了颇为有趣,问道:“请问是何贤人?”守卫道:“儒家大师孟子,听说过吗?”张仪淡淡地道:“哦,是他啊。”守卫队长道:“你快走吧!”张仪道:“可是今天我一定要见到大王,因为我有件厚礼要送给他。”守卫队长扫了一眼衣着单薄的张仪,道:“就你?要送厚礼给大王?”张仪不理会守卫队长的讥诮,森严道:“去禀报大王,,道:“就你?要送厚礼给大王?”张仪不理会守卫队长的讥诮,森严道:“去禀报大王,鬼谷子高徒,庞涓师弟,名士张仪特来奉送大礼!”守卫队长听到“庞涓”二字顿时吓了一跳,吃吃地问道:“你……你是庞大将军的师弟?”……
第4章 利舌交锋1
更新时间20101219 15:00:08 字数:3171
张仪不理会守卫队长的讥诮,森严道:“去禀报大王,鬼谷子高徒,庞涓师弟,名士张仪特来奉送大礼!”守卫队长听到“庞涓”二字顿时吓了一跳,吃吃地问道:“你……你是庞大将军的师弟?”虽然庞涓已死,但魏国上下仍然十分敬畏。其实张仪并不想搬出恩师鬼谷子和师兄庞涓的名号,但是不这么做,想见魏王一面都不得,更别说向魏王献策。张仪用雄厚的内力传播声音:“千真万确!”守卫队长慌张失色,道:“你……先生等着,我这就去禀报。”说罢匆忙往宫里快行。
张仪冷笑一声,仰天长望。魏惠王正和孟子畅饮,忽见守卫队长进来禀报,颇为不悦,道:“何事?”守卫队长跪着道:“禀报大王,名士张仪求见。”魏惠王淡淡地问:“张仪是什么人?魏国何来名士?不见!”守卫队长犹豫不行。魏惠王怒道:“寡人的话你没听见吗?”守卫队长鼓起勇气,道:“大王……那人自称是鬼谷子高徒、庞涓大将军师弟。”魏惠王听了大惊,道:“此话当真?”守卫队长道:“回大王,千真万确。”魏惠王心里有些高兴,道:“快请他进来!”守卫队长道:“是!”
张仪悠然自得,优雅地走进大殿,只见大殿中央坐着一衣着华丽、老气横秋的老者,两旁是陪宴的大臣和儒生,其中最靠近华丽老者的是一个青服中年人。张仪走近华丽老者,抱拳鞠了一躬,恭敬地道:“张仪参见我王。”魏惠王道:“先生不必多礼。”张仪道:“谢大王。”
魏惠王想要问话,却不料被一大臣抢先道:“张仪,你可是魏人?”张仪道:“不错。”那位大臣道:“既是魏人,见我王为何不跪?”魏惠王听了觉得颇为有理,便向张仪投出疑问的目光。张仪淡然一笑,道:“名士,大气节者。又何须过分注重繁文缛节?”
魏惠王瞧着眼前这个散发无冠、布衣青年,道:“先生何以自居名士?”张仪恭敬地道:“立志天下,良策强国。”魏惠王道:“先生既是鬼谷子高徒,定有大才,可否为寡人献上良策以治国?”张仪道:“大才不敢当,不过张仪正是为此而来。”魏惠王道:“先生请讲。”张仪朗声道:“我魏国本是中原强国,然近十几年来举国上下不思进取、奢靡成风,以致国势衰微,丧土迁都,实乃我魏国之大耻!”众大臣又大吃一惊。
魏惠王心里甚喜,道:“先生能实言道出国弊,实乃魏国之幸。恳请先生直陈良策。”张仪听了心头一暖,道:“大王宽怀真诚,张仪特为敬佩!为今之计,欲强我国,唯有内修新政,外盟诸侯。”魏惠王道:“请先生详说。”张仪高声道:“内修新政,即效仿先侯(魏文侯)选贤任能,实行第二次变法,富国强兵。外盟诸侯,即派遣使者往各国,与各国交好,互不侵犯,为变法营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张仪敢保证,若大王变法十年,必能重振雄风,再次成为中原霸主。”说到最后一句时,张仪面向魏惠王张开双臂,犹如天使的翅膀号召着众人。
魏惠王听得越发兴奋,差点儿就要拍桌赞好。可就在这时,孟子发言了:“以张先生之见,变法从何入手。”张仪见到这个气度不凡的青服中年人时,就想到他就是孟子,便主动抱拳拜道:“想必先生就是儒家大师孟子吧?在下有礼了。”孟子见张仪抱拳拜自己,也坦然地抱拳还礼:“张先生过誉了。在下久仰令尊师鬼谷子高名,如今他安好否?”张仪道:“我恩师安好,有劳先生挂心了。”
孟子坦然一笑,道:“哪里哪里,名师出高徒,在下愿闻先生高论,请先生赐教。”张仪也坦然一笑,道:“高论不敢当。在下以为变法应改革吏治,明确法制,奖励军功、发展军事,废除贵族特权。不知先生意下如何?”孟子听得心里十分不快,若魏王如此变法,岂不是与自己的仁政背道而驰?于是批驳道:“在下以为十分不妥!”
张仪有一丝惊疑,道:“有何不妥?请孟夫子指教。”孟子站起身,优雅地走到张仪面前,道:“劳民伤财,动摇国家根本之举,阁下会做否?”张仪爽朗地道:“自然不会。”孟子道:“大王会做否?”魏惠王想不通孟子的葫芦里卖什么药,但也爽朗地道:“不会。”孟子淡淡一笑,道:“刚才张先生的主张无异于动摇国家根本之举,因此在下认为大王万勿取之。”魏惠王疑问道:“寡人糊涂,请先生细说。”张仪没有发言,但也表现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孟子朗声道:“昔日魏文侯用李悝变法,只因条件成熟,故而取得较大成就。但是现今魏国国力衰微,大不如从前。自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魏国元气大伤,前几年又被秦国重创,被迫迁都,魏国势力更是一落千丈。一旦实行变法,必受王公贵族大力阻碍,而今王公贵族的实力已占国中大半,一旦他们反叛,必动摇国家根本,请问大王如何制衡?请问张先生如何应对?就算大王能制衡王公贵族,又得付出多大代价?只怕变法未行,国家早已分裂,纵使侥幸成功,亦不过是自断双臂。现今魏国东有强齐,北有赵国,西有秦国,南有韩、楚,此五国皆对魏虎视耽耽,恨不得魏国发生内乱,他们好趁火打劫。敢问大王,自断双臂的魏国如何化解五国的威胁?如何永保国家不灭?”魏惠王哑口无言,张仪一时之间亦是无言以对,其余之人更是一片愕然。
孟子朝张仪冷笑道:“可笑张先生不切实际,空有鬼谷子高徒之名,却无识实务、顺形势而行之才,只会墨守陈规,盲目效仿古人,难道这就是鬼谷子所授策论?还是鬼谷子实乃浪得虚名之辈?”张仪见孟子针锋相对,辱及恩师,心头不由火气冲天。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张仪当下决定对孟子还以颜色,朗声道:“孟夫子之言实为偏激,不足道也。在下恩师鬼谷子之名早已为世人所敬仰,又何须揣疑?况且庞涓、孙膑二位师兄皆是恩师一手调教,此二人出山,令天下局势骤变,皆有安邦定国之功,可比姜尚、管仲,这一点,大王是最清楚不过了。而今有人闭目塞听,乱说一通,实乃斯文败类耳。”
孟子怒道:“你!……”但是他未说完,张仪又发言了:“刚才孟夫子所疑不足为虑。魏赵韩本是同宗,素来和睦,无大纷争,大王只需派使者赴赵韩诚意修好,赵韩二国必定全力支持大王。齐、楚虽为强国,但内政不和,也不足为虑。齐国威王处事不当,逼走大将田忌、军师孙膑,令国中将士皆为寒心,如今齐国虽有强国之名,却也是元气大伤,几年内绝不会西出侵魏。楚国新君继位,实力尚未得巩固,更无暇顾及外事。至于秦国,西北常年有犬戎威胁,再加新君继位,情况比楚国更糟。因此大王无须忧虑外犯。至于内乱,更是小事一桩。只要大王对那些王公贵族进行特殊照顾,并晓之以理,说清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再诱之重利,试想有谁不愿永享富贵?到时候,王公贵族必定支持大王变法。只要能坚持三年,大王必能拥有彻底掌控国中大权的实力,那时大王再大刀阔斧进行真正的变法,有不从者杀无赦,如此一来,变法将畅通无阻。内忧外患已有解决之策,不知孟夫子还有何异议?”
魏惠王听了心里快意至极,不由地鼓掌称赞:“好!好!好!”其余大臣也跟着鼓掌称赞张仪,好不热烈!孟子心中片刻一凉,接着鼓鼓气势,道:“据阁下所言,岂非要行背信弃义之举?大丈夫光明磊落,岂能承诺了别人最后却反悔?若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