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曜月-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禛将佛珠接住,恭敬的戴上:“儿臣谢皇阿玛赏,儿臣只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天下的女子都是皇帝的。皇帝的权势曾将胤禛的女人许配给旁人,也只有皇帝的权势能将胤禛的女人物归原主。”
“畜生!朕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要江山?还是要她……的尸体?”
“都要!”
“来人!”
“无人。”
康熙沉默了半晌……极度的震惊,失望,痛苦,沮丧,重重交织,欲语无言,终于,自嘲而笑至涕下:“果然是鸷鸟将击,卑飞敛翅;猛兽将博,弥耳俯伏……朕曾想过,也许终有一天会遭到阿哥逼宫,可朕从未想过,那个来逼朕的人,竟然是你!”
胤禛的嘴角抽动了两下,终于动容,倏得跪下:“皇额娘曾告诉儿子,儿子刚生下来便裹进襁褓里交给她抚育,她说儿子刚一出生便自带了两颗牙齿,可惜长在了下面,是‘双月争辉’之势,说明以后会有两个强敌与禛儿竞争,若是长在上面就好了,就是‘二星拱月’之势,以后就会有两位贵人鼎立相助,皇阿玛,禛儿记得,十四弟出生时,也自带了两颗牙齿,都是生在上面的。所以,十四弟的命,一直比禛儿的命好。”
康熙微怔:“何意?
胤禛冷笑,就像淬过火,饮过血的刀剑,带着森森煞气……猛得将‘玄衣戴斗笠的神秘人’手里的三份‘密旨’抽出掷于地上,惨然道:“三道密旨:一道给大将军王皇十四子,命其立即秘密回京;一道给大将军王的副手兼心腹——平郡王纳尔苏,命其执掌军印,节制各部,不得将大将军王秘密返京之事走漏风声;一道给随军出征的皇十四子师法海,命其伺机请出圣旨铲除现任川陕总督年羹尧,由阿哥党亲信、原川陕总督鄂海取而代之……皇阿玛,您中意的不是胤禛,厚此薄彼就好!又何苦两面三刀?当面笼络暗示,背地步步掣肘,招招致命!……除了血气之勇肢体发达,胤禛哪一点不比胤祯强!胤祯是百人敌千人敌的将才,胤禛才是万人敌亿人敌的王者之才!……皇阿玛,您老糊涂了,天下者,有能者居之!胤禛今儿不得不做个了断,把菩萨的还给菩萨,把魍魉的还给魍魉。”
善泳者溺于水,善骑者堕于马,善攀者坠于崖,善算者死于谋……康熙这一辈子,殚精竭虑,费尽思量,欲善始善终……只是,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更何况天外还飞来个董妹妹,她揣着潘多拉的魔盒,是冥冥中的邪恶神砥操纵着的、向人间施虐造孽的傀儡人偶……
胤禛,你确实高明,只有在‘静养斋戒’的特殊时间段,皇帝身边才相对单纯,只有负责保卫的近侍与照料起居的苏拉太监,而负责近侍的隆科多,掌管太监的刑年,都是你的爪牙,至此,康熙帝及清溪书屋一带已被完全隔离与控制,而秘道的存在,又令这一切不足为外界探知,哼,众人皆懵你独醒啊。
倘若,康熙皇帝是身处紫禁城而非畅春园……还能这般幸运么?
倘若,现在不是‘静养斋戒’的特殊时期……可能如此顺利吗?
倘若,康熙没有坚持‘不到火候不揭锅’……
倘若,我没有在意乱情迷中打开天窗说亮话……
倘若,九阿哥没有伪造出三道铸就大错的密旨……
倘若,这三道密旨没有被心高谋深的雍亲王截获……
没有倘若,没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想道出真相,为康熙这位货真价实的仁君慈父大声辩护,可是我不能……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事已至此,今天就算一切水落石出,屋里也只能有一位帝王可以“活”着……而这位活着的帝王倘若知道了真相……又有谁能承受起他的雷霆之怒?
全身的每一个器官都如遭电蛰,我多么希望此时的空气是某种烈性的强酸溶剂,可以把自己化为一堆虚无的泡沫……
康熙,何许人也!见我神色凄绝、虽颤栗如在风雨肆虐中被刮出鸟巢摔折了翅膀的幼雏,却死咬下唇始终一言不发,一霎时一切已了然于胸,舔犊之情终究胜过了自辩之心,只仰天颓叹一声:“玄烨,你也有今日吗?冤孽,你要把魍魉的还给魍魉,朕成全你,来吧。”
胤禛枭目蕴泪,从高福儿手中捧过一碗参汤双手跪奉:“皇阿玛,此乃儿臣用长白山百年参王亲手熬炖的,求皇阿玛补补身子,体恤儿臣的一片孝心。”
“胤禛。”
“儿臣在。”
“九门提督隆科多虽已被你收买,但毕竟只有两万人马,而京边卫戍部队也同样拥有翻云覆雨的力量,西山锐健营向来中立,可丰台大营是八阿哥倚仗的心腹,你打算怎么办?”
“儿臣会让‘小文觉’取皇阿玛的那支‘如朕亲临’的金牌令箭,交予十三弟和十七弟去铲除奸佞,接掌丰台大营的兵权;同时,刑年会以皇阿玛的名义谕令诸皇子即刻进宫,待其奉诏赶到,便分别引至不同的住所,以‘等候召见’为名隔离软禁。这样,老八老九党羽再多,势力再强,也无法有效集结调动,待一切尘埃落定……隆科多便会召集诸子宣布凶讯以及皇阿玛的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仰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然后,禛儿才会风尘仆仆的从‘南郊赶回’,大恸之后节哀顺变,履行新皇帝的职权,同时封锁九门,宣布戒严……当然,他们肯定不服,但事机已失大势已去,孰之奈何?”
“很好……朕只求你一件事,善待你的兄弟,包容他们,宽宥他们,否则,九泉之下朕也不能瞑目!”康熙皇帝本已是苟延残喘尸居余气之人,更何况再经此变故,此时死亡的阴影已似绡纱直直的垂下来,罩住青灰般惨淡的面孔……他挣扎着撑起最后一丝力气,抬手接过汤碗往哆嗦的唇际送去……
“不,皇阿玛!”我扑了上去,欲夺碗护驾……但有人比我更快,胤禛终究情动,竟本能的伸手抓住碗衔,怎么也不肯松手……父子相持对视,子无声恸哭,父释然而笑:“胤禛,人无刚骨不立,朕就取你这一长处,匡复朕的过失,爱惜你的臣民……而她,断不可……可……”
话音未落,枯手已松,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泰山崩颓璞归天地、一代帝王驾鹤归西!
……
胤禛凝望着“猝死”的皇父,神色落寞凄凉,我伸手过去,捧过那只犹被他微微颤栗的手捏着的、盛着参汤的碗,一口气喝了一大半……无事
“参汤里根本没有下毒,你从一开始就没真想弑父,对不对?”
他定定的看着我,目光里犹如揉进了两轮猩红的落日:“不是的,子不闻‘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吗?皇阿玛发烧时心悸剧烈,时不时因壅而喘,双腿还伴随有湿热壅滞导致的浮肿,你喝参汤无毒,而他喝,无异于……”
我置若罔闻,漫不经心的用留着长长指甲的左手小指蘸了蘸剩下的参汤,放进嘴里吮吸……
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将误入歧途的历史重新“扶”入正轨的,恰恰是我?难道我莫名降临在这个时空的使命,就是如此?……接下来又会是什么?我还会将谁送入不归路?……蝼蚁人生被煮成一锅剧毒的夹生饭,而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究竟又是谁?这是谁设定的游戏规则,而我到底是谁的棋子?……够了,我这个被“不明主宰”肆意捉弄的该死傀儡,该付出代价了!
“四哥,您别自责,我讲个很短的故事给你听……很久以前,在怀柔,有一个富人的家奴上街买菜,结果在人群中,看见了死神对他做鬼脸。他吓得魂不附体,赶返家中求主人赐他一匹马,向密云方向逃去。主人看着家奴朝密云飞驰,实在不服气,亲身到市场去,见到死神,问他:你为什么要吓唬我的家奴?……死神回答:我没有吓唬他,我只是做了一个诧异的反应——他怎么会还在怀柔?因为今夜,他与我在密云有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落在红尘,不过是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不管想不想、忍不忍、愿不愿,都会在阴错阳差因缘巧合鬼使神差中做出选择……然后,不论苦甜,都必须咽下自己种下的果……只是,这个选择究竟是自个儿真正的意愿,还是冥冥中的命运嘲弄的操纵呢?……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四哥会是个好皇帝,一位以勤先天下的雄主,一位卓越杰出的帝王!这就够了……胤禛,不,皇帝四哥,对不起,董鄂还不了欠你的情,索性就还你一条命吧……黄粱一觉终是梦,君归社稷我归佛……从此,你可以干净的稳坐龙椅,我能够干净的奔赴幽冥……”
我晃了晃左手的小指,为防万一,这些天来一直置于粉润的指盖里藏着的毒已经尽数被咬破吮进嘴里,璨然一笑,终于撑不住,天旋地转中只觉有人紧扶着我狠命的摇,我勉力睁眼,只见胤禛唤过那神秘玄衣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揭开他的斗笠,我看到了一张酷似小四的男性版本的脸:鼻梁直得像玉蜀黍杆,瞳目黝黑得像沙漠之夜,五官俊美得犹如神明之恩赐……他盯着我猛瞧,好奇的神色如一只年轻的苍狼。那双眸里似乎有滑动电阻调节电压,流光溢彩……嗯,眼睛的形状随我,而里面的光彩,是阿九的翻版……
是小五?我的小五!胤禛又迅速将其斗笠戴上:“小文觉,随刑年去取金牌令箭,走秘道交予你十三叔。快去!”
小文觉,不,小五喏了一声,没有丝毫停留,转身迅速离开……
泪水夺眶而出,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能用眼神无声的谴责……难怪,十三年前,刚在灵丘古邑对小五的行踪得而复失,不多时便在毗邻的蔚县遭遇了你还遭遇到地震,我当时怎么就相信了你的鬼话呢?彻头彻尾的撒谎者!你这个超级变态变态的!凭什么夺走我的小五?……都这个时候了,为什么还不让我们母子相认?魔鬼!恶棍!法西斯!
“葶儿,我亲手批过小五,会克母!……你生他的时候便是逆产差点缓不过来,不是吗?第二次又因为他险些死在了‘弥子瑕’手里,不是吗?……所以,我救回小五以后便交给了文觉,让这个孩子出家离世,免得殃及……好,好,你难道不想听他亲口唤你一声额娘吗?我答应你,今后让你们母子相认!告诉我,解药在哪里?……休想骗我,你向来‘风过抓一把、凡事留一线’的性子,我还不清楚吗?快说,解药在哪里?”
我将右手握得死紧……说,还是缄默?生,或者死?……何去?何从?
外篇 康熙。番外篇
病榻上昏迷憔悴的额涅,根根失去光泽的银丝却堪比雪地反射的冷光,刺得朕的眼睛酸楚难当,曾经饱满鲜红的唇,如今像一枚干瘪黯淡的苹果;昔日斜飞入鬓的黛眉,如今已经稀疏的如同寸草不生的瘠地;曾经温润如玉的脸,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爬满了纵横交错的褶子,是蜕变?是沧桑?是无奈?沉积多年的往事不待朕的召唤,便一幕幕的涌上心头……
那一年,皇阿玛以‘未曾出痘’为理由,令保姆抱着不满周岁的朕搬出了紫禁城,栖身于西华门外的一座小小的院邸里,一住便是三年,记忆里,在父母膝下竟未承得一日之欢……而朝夕陪伴,抚育呵护朕的,是两位非母而似母的女人:一位是您,一位是乳母孙氏(正白旗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