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梦-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何总督衙门,何大人一看,忙迎出来说道:“上将军刘大人光临定有什么见教。”
刘芳:“没有见教,只是想找何大人批块地。”
何大人:“钱塘江西边的杭州城我的确找不到地方,但东岸还还空地。其中有一个近两万亩几字形半岛,上面只有很少的人,够你们用了。”
刘芳:“这块地我买了,等我和我女儿去看了回来便交钱。”
何大人:“具体找知府钱之谦大人,我一会与他说说。”
刘芳:“谢谢何大人。”
下午,岳虹立即与母亲刘芳驾着自己的坐舰过江仔细地看了那块地,真怪,杭州城这么挤,河对岸却人烟稀少。刘芳当即决定除这座半岛,上自闻堰,下至赫山,沿江三里皆买了。以北边半岛中心建一座新城——钱塘城,约二十万亩。当即过江找到杭州知府钱之谦,钱大人说:“上将军,我还在发愁,江这边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江对岸人烟稀少,有如蛮荒,人们为什么不过江东?上将军,你拿去开发出来,去了我一块心病。二十万亩,你给十万两就是,按你画的图为准,如需要。多占点也没什么。”
岳虹拿出二十一万两给钱大人,说:“多的是钱大人的辛苦费。”
刘芳带着岳虹和侍卫。跄了两天,勾出来开发草图。将几栋大楼排在面对杭州主城的江岸边,沿江修了宽敞的大道,将刚买好的丝纺织厂迁建到赫山镇,以原规模一倍建成杭州锦官城。
原来那里建带花园的高档别墅式住宅,一千亩地建两千栋,以一栋一千两,可卖二百万两。另外,江东除六栋七层大楼外,沿江皆建一楼一底面积上下各三间带阳台的江景房。利用江岸的自然倾斜建五排。估计两万套,背后为一条长十五里马路,两边为一楼一底的铺面房二万套。
街道后面是有正房厢房各三间的小院落,院落背对街道,院落前方一大路,对面仍为小院落,小院落的背面又为一条街道,两边为一楼一底的铺面兼住房,这个梯形的外围便是这样组成。中间部分又是五排类似江景房的住房,剩下一个二千来亩的中心,建一个大游园,里面亭台楼阁。水池假山,花台绿树。
刘芳带回总部进行研究一致同意草图方案。
世敦:“为了吸引杭州及附近州府县的人前来观览购物,不设围墙。但在东端、西端、南端、北面江边立四座牌坊,挂着有钱塘域三字的大匾。如能皇上题字更好。”
找到木工帮帮主,让他牵头组织匠人修建。经现场勘测了范围,按图在地上放为原大,撒上石炭,结果别墅性住房约两万套,两条街的铺面六千套,院落二千座。包工包料,经讨价还价以一百二十万两由帮主总承包,工期一年,关于赫山锦官城位于钱塘城东侧,刘芳按王字形分别设计了纺、织、染、展销、库房、管理办公六座大楼,一字形分别排在钱塘江边,在工作楼的后面建工匠住宿楼,亦成一字排开,由有三千职工,故每栋楼下皆设餐厅、浴房、茅厕、建筑工期四个月耗银一万两。请建筑邦包工包料,由邦主宋树云总承包,由他召队兴建,届时准时完成。世敦调了二十只船很快完成搬迁、安装和调试。刘芳培训的一千伍佰学徒,便正式投产了。接着加了围墙和雄伟的大门,大清最大的锦官城建成了。
在这过程中,帮主完成了全部工程的分包,一场大规模的兴建在钱塘江江东安开始了。刘芳要求弃土完全在江边,筑一道堤,并请石工帮取石砌护堤,请花木邦对游乐园移栽花木。
三个月后江滨别墅、铺面兼住房、院落、西湖边高档别墅在杭州公开售卖,那些在杭州住房差而且挤的人急于改变自己的居住状况,纷纷过江购买。
首先是西湖边二千栋高档别墅售完,二百万两进入招商银行,接着两条街房迅速卖完,二千万两又进入开发银行,二千座院落被人多的家庭买走,回收一百六十万两,最后沿江二万栋江景房卖二千万两,共计回收四千三百八十万两,尽赚四千万两。
世敦把建杭州新区的建设情况写了个奏折,取名钱塘城,并立四座牌坊在东西南北四方,其意义是改善了杭州官绅百姓的拥挤的居住状况,使钱塘江东岸由荒凉变为壮美,几大商城繁荣了杭州市场,得到康熙帝的高度肯定,尤其是建了杭州锦官城,执杭州丝织业之牛耳。康熙帝一高兴,拿起笔便写下钱塘城斗方大字落下康熙御笔,用八百里加急寄给总督何大人,何大人忙命人去问岳虹怎么回事,岳虹说:“爹妈对杭州东面新市区取为钱塘城,在四面立了四个牌坊,就等皇上的御笔。”
何大人:“什么时候全部建成?”
岳虹:“何伯伯,整个工期一年,今年是正月开工的,争取元宵节开城,到时请何伯伯主持开城仪式。”
一天龙凤在自家售绸缎的店堂看卖蜀锦,这时来了个老年人打听,有重庆产的锦缎卖没有。
龙凤很纳闷,重庆从未有丝织业,怎么会问这个问题,顿时来了兴趣,忙过去说:“老人家你是不是问成都的锦缎啰。”
老太婆:“不是,我还没有老得连重庆成都都分不清。”
龙凤:“老人家你怎么断定重庆会生产蜀锦呢?”
老太婆:“我们坊间十几家织锦的匠人都去重庆发展去了,这么多年了,应有织锦问世了。”
龙凤:“老人家。我就是重庆来的,你知道他们住在重庆什么地方吗?”
老太婆:“一个叫来龙巷的地方。”
龙凤:“老人家。来龙巷我知道,你能说个具体的人名不?”
老太婆:“我的小孙去年才过去。叫柯明亮,二十二三岁。你保证一问就找到了。”
龙凤:“老人家,我相信你说的。”
龙凤回到总部,向世敦谈起这件事,一批高级织锦工人到重庆几年,我们竟然毫不知悉。世敦说:“大嫂,我们每次都来去匆匆,对重庆的发展过问得太少,也可以说几乎没有过问。甚至建名特优产品楼和洋货大楼有没有都不知道。是我们对不住乡亲。”
龙凤:“刘芳估计近两天该从杭州返回来了,杭州的事已走上正轨了。”
果然二天后刘芳从杭州回来了,说到杭州锦官城已搬好复工,其它房子正在建,看着钱塘江对岸大规模的兴建,杭州百姓纷纷前来观看,打听房价,估计以后房子的销售一定不错。
世敦:“刘芳,家乡重庆出了件稀奇事。以杭州去了一批织锦工想去创业,我们竟然不知道。”
刘芳:“好哇,我们在重庆也建个川东锦官城,从这批织锦工为主。再从三个锦官城抽些人过来,蚕丝来源更简单,到川中去收就是。”
世敦:“我们每次都来去匆匆。只顾发展外地,完全忽略了重庆我们桑梓之地的发展。真有些对不住乡亲。干脆我回去看一下,如有大的举措。再回来商议决定。”
刘芳::“行!”
自从第二次总部会议结束后,离开武汉又是两年了,他到达武汉后立即去原总部所在地,明月正在开发银行湖北支行,了解收支情况。听见爷爷说话的声音,赶忙出来迎接。
明月:“爷爷有两年没有来武汉了,万源都两岁多了,春花,把源源抱来让祖祖看。”
一会,一个年轻丫头抱个小男孩过来,这孩子是个见面熟,说道:“老爷爷,你是那个哟?”
明月:“胡说八道,这是祖祖,快喊祖祖好!”
万源看看灶房,说道:“你煮饭给我吃呀?”
大家一听都笑了起来,明月:“儿子,这祖不是煮饭的煮,而是你爹的老爷爷,你就喊祖祖,我们湖北喊太老爷。”
万源似乎听懂了,热情的抱过去,连叫两声太老爷。
世敦掏出一张五万两银票作见面礼。
明月:“爷爷,今年经营还不错,九月还不到,已有一千三百万的进项了。爷爷,大冶有个铜录山,最近有了新的矿的发现,崇仲赶过去了,大冶知县是老熟人,是他通知我们的。”
世敦:“关键是采铜的匠人有没有?”
明月:“有,知县穆大人说有个矿挖完了,没有找到新的矿山,只好歇业,我们已接手,这个新矿山一买到手,即可将原设备搬过来就能开工了。”
世敦:“明月,你太爷爷刘大人呢?”
明月:“爷爷,上次总部会议结束,我搬这里后,催他上我这儿来住,直到最近才同意,现在回安徽老家去看看了,答应回来后就搬来。”
第二天管世敦上重庆,在云阳云安盐场盘桓了几日,仔细研究并解决了一些问题,知道离开武汉,半个月后才回到五福宫。向父母汇报了他此行的来意。
世敦:“爹、妈,你们看,若找到这批匠人,我们建不建川东锦官城?”
张春红:“光有几个人有啥用,丝没得,设备没得,怎么建?”
上学:“那要看需不需要建,若要建什么都会有。我认为,为盛世大业添砖加瓦,应该建,嘉陵江流域有的是丝。对这些来重庆的匠人我们不摸底,世敦,你去了解具体情况再说。”
长子正权听说爹爹回来了,和媳妇一道赶快过来问候。
世敦说道建锦官城的事,正权非常赞成。说道:“爹,嘉陵江上、中游都有了。唯独下游重庆没有自己的丝织业,与重庆的地位很不相称。”
世敦:“正权。爷爷说先了解这些匠人的情况再说。听爷爷的”
正权:“行,听爷爷的。”
世敦:“东边各城皆建了名品汇商城、洋货商城。管家产品商城,及各大产业的办公楼,重庆怕还没有建吧?”
正权:“爹,还没有建,实在找不到地方,我也很想建。”
管上学:“最近几天,我看下面较场没有响动了,不知啥子原因,莫不是撤走了啰?那可是个好地方。中心地带。”
管世敦:“我明天打早去看看,如真撤走,曾安邦知府买来就建。”
第二天早上,果然较场轻嘶哑静,也没见士兵在场内走动。
吃罢早饭,管世敦立即赶到知府衙门,递上投刺。曾大人一见,连忙迎了出来,拱手道:“管大人在东边大显身手。有两年未回乡里了,失敬,失敬。”
管世敦:“是呀,王命在身。身不由己呀。这次回来,也想为家乡尽点力,与东边相比。重庆是得有些落伍了。有些兴建计划,只是苦于没有土地。‘难为无米之炊呀!’”
曾安邦:“管大人能否见告。让卑职知其一二,以便为大人效劳。”
管世敦:“我在东方沿海都建了惠民、名品汇、洋货。管家自产商品等凡大商务楼并生意红火,给官绅百姓带来极大方便,但重庆至今未建,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我刚才从五福宫下来,见较场空无一人,难道驻军撤走了吗?这到是个较好的地方,曾大人知不知道这个情况?”
曾安邦:“管大人,是的,天下承平,皇上下令栽撤部分绿营兵,重庆栽撤后,剩下的几百人全合并到成都去了,若管大人需要,可作价卖给管大人。来人!”
进来个衙役问道:“大人有何吩咐?”
曾安邦:“去请鲁师爷来一趟。”
衙役:“是!”
一会师爷来了,老熟人,见面就打拱问好:“管大人好久不见,一向可好!”
管世敦:“好!好!鲁师爷还是那么健朗,真可喜可贺。”
曾安邦:“鲁师爷,你查查,较场有多少亩地。”
鲁师爷:“不用查,一千二百亩不多不少,我昨天才翻了的。”
曾安邦:“管大人,你给二千四百两归你建大商城,壮我重庆声威。”
管世敦当即拿出三千两递给曾大人,曾大人写了收据和准用证。
曾大人派一个衙役陪管世敦去接收土地。走到后,拿出一串钥匙,开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