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的不满。同年 4 月 1 日,亲德派发 动武装政变,建立由拉希德·阿里领导的全国国防政府,以排斥英国势力为 宗旨,并努力寻求轴心国的支持。4 月底,英国派兵入境镇压,政变在没有 德、意支援的情况下,于 5 月底宣告失败。拉希德·阿里流亡国外;10 月努 里·赛义德复任首相。
伊斯的里亚冲突1945 年 5 月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同在伊斯的里亚地 区的英军之间的冲突。伊斯的里亚(IStria)为亚得里亚海东北端的半岛, 有重要港口的里雅斯特、普拉(Puia)和阜姆(Fiume,现称里那卡[Rijeka])。 其归属问题,在意大利和南斯拉夫之间历有争议。1918 和 1924 年分别为意 大利占有。大战期间,南军解放了整个地区,并于 1945 年 4 月末进入的里雅 斯特,包围了德国驻军。5 月 2 日,英军也进入该市,接受德军投降并占领 港口地区。英国在美国支持下向南斯拉夫施加军事压力和外交压力,要求南 军立即撤出的里雅斯特和普拉,酿成危机。6 月,双方达成妥协,环绕的里 雅斯特划定临时分界线。
伊丽莎白女王号轮船(QueenElizabeth)英国客轮。1940 年建成。排 水量 83673 吨,船长 1031 英尺,宽 118 英尺。为当时世界上最大、航速最快 的客轮。1940 年首航纽约。大战期间,用作运兵船,与姊妹船*玛丽女王号 轮船运送大量美国军队和物资到英国。
伊久姆巴尔文科沃战役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3 年 7 月 17—27 日,由*西南方面军实施。目的是牵制并击溃德军顿巴斯集团, 阻止其兵力调往库尔斯克地域。经 10 天激战,苏军强渡北顿涅茨河,夺取并 扩大了右岸登陆场,虽未能完全突破敌人防御,但吸引了敌预备队,支援了 库尔斯克地域的友邻部队。
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QueenElizabeth)英国战列舰。1914 年建成, 1937—1940 年改装。排水量 3.1 万吨,最大航速 24 节。装有 8 门 15 英寸火 炮,20 门 4.5 英寸火炮和 4 架飞机。大战期间,先在英国*本土舰队服役, 不久调往*英国地中海舰队。参加克里特岛战役及其他战斗。1941 年 12 月, 停泊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内时,被意大利潜艇以人工操作鱼雷炸伤。修复后, 被派往印度洋执行护航任务。1945 年炮击苏门答腊和在缅甸沿海以火力支援 陆上作战。
延安整风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 育运动。其基本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 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中心是反对主观主义。采取“惩前毖后,治病 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首先阅读马克思列宁主 义著作和中共中央文件,然后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 评,分析错误的性质、根源,定出改正错误的方法。1941 年初至 1942 年 1 月,在高级干部中首先进行;1942 年 2 月至 1943 年 10 月,在全党普遍展开: 1943 年 10 月至 1945 年 4 月,为巩固提高阶段。1945 年 4 月 20 日,中共中 央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历史上的路线是非作 了结论,整风运动胜利结束。这一运动从思想上清算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 倾错误的根源,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达到空前统一,为夺取抗日故争 和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华莱士(HenryAgardWallace,1888—1965)美国副总统(1941—1945)。 衣阿华州立学院毕业。1924 年起为农业报纸编辑和主笔。1933—1940 年任罗 斯福政府农业部长,参与实施“新政”。1941 年当选副总统。珍珠港亭变前, 主张对日采取强硬政策。美国参战后兼任供应优先分配委员会主席、经济作 战局局长等职。1944 年 6 月作为总统特使访华,与蒋介石会晤,曾商谈派遣 美军观察小组赴延安等事直。后又建议派魏德迈接替史迪威任蒋介石的参谋 长。1945 年改任商务部长。战后,因在对苏政策问题上与杜鲁门分歧而被解 职。1948 年以进步党候选人身分竟选总统朱成。著有《农业价格》、《美国 必须抉择》、《幻想的代价:亨利·华莱士日记,1942—1946》(J·布卢姆 编)。
华北事变日本对*七七事变的一种称呼。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挑起芦 沟桥享变后,日本政府为欺骗国际舆论,掩盖其战争企图,一面加紧策划和 准备对中国的全面进攻,一面发表“不扩大”方针的声明,把芦沟桥事变称 为“华北事变”。在*淞沪会战开始后,日本内阁会议于 9 月 2 日决定改称* 中国事变。
华沙起义大战期间波兰军队在华沙发动的武装起义。1944 年 7 月下旬 苏联红军和波兰人民军进抵华沙近郊。波兰国家军总司令波尔卡莫罗夫斯基 将军为在苏军到达华沙之前抢先夺取首都,控制战后波兰政局,于 8 月 1 日 下午 5 时发动代号为“风暴”的起义,起义者约 4 万余人,但仅有十分之一 的人拥有武器,波兰工人党和人民军部队随后也参加起义。8 月 4 日德军在 轰炸机和重炮的掩护下开始组织反攻,华沙军民利用路障和街垒,依靠简陋 的武器进行英勇战斗。8 月 5 日,起义遍及全城。盟国空军曾予支援,9 月 15 日,苏军一度度过维斯瓦河,但未进一步采取有力支援行动。德军利用武 器装备的优势,终于全面突破起义军防线。9 月 29 日波尔卡莫洛夫斯基与 德军讨论停战条件,10 月 2 日签署停战协议,起义失败。起义军在战斗中阵 亡 1.5 万人,伤 2.5 万人;18 万华沙市民丧生。德军披击毙 1 万人,7000 人失踪,9000 人受伤。
华中大反攻*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而实施的战略 反攻。1945 年 8 月 9 日起,该区抗日军民在陈毅等指挥下,分别向长江两岸, 津浦铁路南段、平汉铁路南段、粤汉铁路北段、陇海铁路东段及沪宁、沪杭 甬、浙赣、淮南等铁路线广大地区进攻。至 9 月 2 日,解放县城 32 座,重要 集镇 400 余个,歼日伪军 2.4 万余人。其后,继续对拒降的日伪军进攻,发 动*两淮战役、*泰兴战役、*如皋战役、*盐城战役、*高邮战役等,解放了在 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间的江南广大地区,并使江北的各解放区基本连成一 片。
华中方面军日本侵华陆军在上海、南京等地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 1937 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政府认为,要迫使中国国民政府投降,必 须加强在华中地区的作战。同年 10 月初,日军参谋本部决定将主要进攻方向 从华北移向上海方面。11 月 7 日下达编组命令,由*松井石根任司令官,塚 田攻任参谋长。下辖上海派遣军、第十军和第三飞行团,共 9 个师团另两个 支队。曾实施淞沪会战和进行南京大屠杀。1938 年 2 月 14 日日本大本营下 达组建华中派遣军的命令,同时撤销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建制。
华中派遣军日本侵华陆军在武汉地区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1938 年 2 月 14 日,日本大本营决定在*华中方面军基础上组建。*畑俊六任司令官,河 边正三任参谋长。司令部设于南京。下辖 6 个师团另 1 个旅团(天谷支队) 以及第三飞行团。后又编入在台湾整训的波田支队,1938 年 8—11 月,实施 攻占武汉的作战。1939 年 9 月 23 日撤销。
华北方面军日本侵华陆军在华北地区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1937 年 8 月 31 日日本参谋本部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在 *中国驻屯军基础上组建。* 寺内寿一任司令官,冈部直三郎为参谋长。司令部设北平(今北京)。下辖 第一、第二军,另两个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和特种部队。 后多次调整战斗序列,至 1945 年 8 月时下辖第一、第十二、第四十三军和驻 蒙军等。司令官继寺内寿一后为杉山元(1939 年 1 月起)、多田骏(1939 年 9 月起)、冈村宁次(1941 年 7 月起)、冈部直三郎(1944 年 8 月起)、 下村定(1944 年 11 月至战败)。曾实施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在台儿庄战 役和百团大战中遭受打击。以后又曾进行中原会战(1941 年 5—6 月)和打 通平汉线作战(1944 年 4—5 月)。1939—1943 年每年均进行治安肃正和大 规模“扫荡”作战,实行*三光政策,残杀中国人民。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政府 投降。
华北驻屯军日本驻中国华北地区侵略军的习称。
华南方面军日本侵华陆军在华南地区作战的战略战役军团。1940 年 2 月 9 日,大本营撤销第二十一军战斗序列,在其基础上成立,编入*中国派遣 军战斗序列。同年 7 月调归大本营直辖。司令官为安藤利吉(同年 10 月起为 后宫淳),参谋长为根本博(后为栗林忠道少将),司令部设广州。辖 4 个 师团、1 个独立飞行队。以后又编入 2 个师团和 1 个旅团。1940 年 9 月 5 日 编成印度支那派遣军,在其辖下入侵印度支那北部。1941 年 7 月 5 日,大本 营为适应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需要而撤销,所辖部队除留下 3 个师团编成第二 十三军驻守华南外,调入*南方军。
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 的帝国主义体系,作为对*凡尔赛体系的补充,共同构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世界格局。它由在华盛顿会议(1921 年 11 月—1922 年 2 月)上签署的*《四 国条约》、*《九国公约》和*《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组成,确立了美 国占优势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统治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格局,但帝国主义 各国,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未消除,最终爆发太平洋战争。
华北自治运动日本为侵占华北而策动的一系列以“自治”为名的事 件。1935 年 10 月,在日军实际控制冀、察两省后,通过《鼓励华北自主案》, 加紧策动中国的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 5 省“自治运动”。10 月 下旬日军首先策动*香河事件,随即又煽起河北安次、庆云、曲阳数十县所谓 的“自治运动”。11 月 24 日汉奸*殷汝耕宣告冀东停战区“自治独立”,随 后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使冀东 22 个县脱离中国政府统治。与此同时, 日本先后对北洋军阀余孽孙传芳、张敬尧、吴佩孚和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等进 行策反,并不断威胁平津卫戌司令兼北平(令北京)市市长、冀察政务委员 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宋哲元宣布“华北自治”。11 月 26 日中国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被迫撤销。12 月 18 日蒋介石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 强烈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满足了日本侵略者实现“华北特殊化”的要 求。
华尔华尔事件意大利武装进犯埃塞俄比亚的事件。34 年 12 月 5 日, 意军从意属索马里向埃塞俄比亚境内的华尔华尔(WaIWal)地区发动进攻, 使埃塞俄比亚军民蒙受重大损失。事发后,意大利政府反诬埃塞俄比亚军队 首先发起攻击,要求埃方道歉,并赔偿损失。该事件系意大利大举入侵埃塞 俄比亚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