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帅部决定同时对斯 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发起突击,而把攻占斯大林格勒作为对南进高加索的侧翼 配合。为此,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投入第六集团军所辖 13 个师,约 27 万 人,火炮和迫击炮 3000 门,坦克约 500 辆,作战飞机约 1200 架。苏军最高 统帅部针对敌人动向于 7 月 12 日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8 月 7 日分编出 东南方面军;9 月 28 日,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 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初辖 12 个师,计 16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2200 门,坦克约 400 辆,飞机 454 架(另有远程航空兵 150—200 架轰炸机和防空 航空兵 60 架歼击机)。会战分为苏军防御时期(7 月 17 日—11 月 18 日,亦 称斯大林格勒防御战役)和苏军反攻时期(11 月 19 日—翌年 2 月 2 日,亦 称斯大林格勒进攻战役)。苏军防御时期又分为城市外围防御阶段(7 月 17 日—9 月 12 日)和城市防御阶段(9 月 13 日—11 月 18 日)。由于会战一开 始就十分激烈,7 月 22 日,德军兵力增加到 18 个师,7 月 31 日,霍特(H.Hoth) 的*德国第四坦克集团军奉命从高加索方向调往斯大林格勒方向;同时,苏军 也不断补充新锐部队,双方逐渐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形成决战态势。8 月 10 日, 德军进抵城市近接近地。8 月 19 日,德军从南北两路向斯大林格勒发起向心 突击。8 月 23 日,德军渡过顿河,从西北页突破苏军外围防线,同日,德军 出动 2000 架次飞机对城市狂轰滥炸。9 月 12 日,德军从西面和西南面也逼 近城市,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则撤入城区。9 月 13 日起双方展开 市区争夺战,*马马耶夫岗及其周围地区的战斗尤为激烈。9 月 26 日,德军 在遭受重大伤亡后占领市区中部和南部,此后战斗中心转向市区北部的工厂 区,德军虽继续有所推进,但攻击力日趋衰竭,进展速度极慢。11 月 11 日, 德军发起最后一次突击,在“街垒”工厂以南进抵伏尔加河,将苏军分割成 三部分,但此后即无力再行进攻,苏军坚守阵地直至防御时期结束。11 月 19 日,苏军发起代号为*天王星的反攻战役,投入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 大林格勒方面军,共 110.6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1.55 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1463 辆,作战飞机 1350 架;当面德军为第六集团军、第四坦克集团军和罗 马尼亚第三、第四集团军,共 101.1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10290 门,坦克和 自行火炮 675 辆,作战飞机 1216 架。11 月 23 日,苏军合围德军第六集团军 和第四坦克集团军一部共 22 个师又若干独立部队,总计 33 万人。12 月 12 日,德军实施”冬季风暴行动,企图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Котевьн икевский)方向出击以解救被围部队,但至 12 月 23 日被苏军粉碎。 同时,被围德军的突围计划也遭希特勒拒绝。1943 年 1 月 10 日,苏军发起 最后攻击,代号为*指环。1 月 26 日晚,外围苏军与城内苏军在马马那失岗 西北坡会师,把德军分割为两部分。1 月 31 日,德军南集群投降;2 月 2 日, 北集群也停止抵抗。德国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等高级将领被苏军俘虏。至 此,历时 200 天的会战结束。德军在会战中共损失兵力 150 万人,占其在苏 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四分之一。会战结局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苏军的胜 利不仅挫败了德军 1942 年的攻势计划,而且实现了苏德战争的根本性战略转 折,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决定性贡献。
斯 达 维 斯 基 事 件 法 国 三 十 年 代 的 政 界 丑 闻 。 斯 达 维 斯 基 (SergeAlexandreStavisky,1886—1934)系法籍俄人,巴荣市(Bayonne) 一当铺经营者,长期从事诈骗活动,曾获利 15 亿法郎,多次被捕和受审。1932 年伪造债券 5 亿法郎,先后收买政界人士佐 1200 多名,包括巴黎警察局长希 亚普(JeanCbiappe,1878—1940)等人。1933 年底案发后突然失踪。1934 年 1 月 8 日其尸体在外地被发现,然死因不明。社会舆论大哗,政府被迫成 立专案组调查,涉及该案的议员和官员的丑闻遂暴露无遗。法西斯分子借此 攻击共和国和议会制度,举行游行示威。1 月底,旭当内阁被迫辞职,达拉 第组成新政府。此后,*火十字团、*法兰西行动等法西斯组织更为猖撅,不 断制造流血事件。2 月初,希亚普被解职,4 万多名法西斯分子于 2 月 6 日包 围了国民议会所在地波旁宫,企图解散议会,此即所谓“向议会进军事件” (也称“二月事件”)。苫方与之发生冲突,死 17 人,伤 2000 多人。达拉 第于次日亦辞职。此事件促进了日后左翼政党的联合。
斯图卡式轰炸机(Stuka)即“Ju87 式轰炸机”。
斯图亚特型坦克(Stuart)美国轻型坦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研制,有 多种型号。1940 年 4 月投产的 M—2A4 型,共生产 375 辆。1941 年 11 月,以 M—5 轻型为标准型投产和装备部队。以美国南北战争时的南方骑兵将军斯图 亚特(JamesEwelBrownStuart,1833—1864)的名字命名。战斗全重 12.5 吨,装甲厚度为 25—44 毫米,配备 37 毫米火炮 1 门,机枪 2 挺,最大时速 58 公里,最大行程 312 公里,乘员 4 人。除装备美军外,还装备英军用于北 非战场。
斯特林式轰炸机(Stirling)英国重型轰炸机。4 引擎、上单翼。翼展 99 英尺,机身长 70 英尺 1 英寸,高 21 英尺 7 英寸,升限 1.7—2.3 万英尺, 最大时速 270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1810—1930 英里。可载乍弹 5000—1.4 万磅。乘员 7 人。1940 年 8 月开始服役。1941 年 2 月首次使用于对鹿特丹的 轰作。后广泛用于对德国的空袭。1943 年起转而用于牵引滑翔机、布雷、干 扰敌方雷达和向敌占区空投间谍以及运输等。战时生产 1750 多架。
斯摩棱斯克交战苏德战争前期的大规模会战,*德军白俄罗斯攻势的 继续。1941 年 7 月 10 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共 62 个师又 2 个旅),已 进抵第聂伯河、西德维纳河,占领维帖布斯克(Витебск)。随即向 斯摩棱斯克(Смоленск)方向发起钳形攻势。当时,苏军已在该地 区展开由战略第二梯队组成的*西方方面军(共 24 个师)。但未及建立稳定 的纵深防御。交战分为 4 个阶段:第一阶段(7 月 10—20 日),德军在苏军 右翼和中央突破防御,推进约 200 公里,合围莫吉廖夫(Могилёв), 夺取奥尔沙(Opma)、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Ельния)等地,苏军 3 个集团军被围。第二阶段(7 月 21 日—8 月 7 日),苏军从预备队增调 20 个师组织反攻,并为此组建*中央方面军投入交战,反攻未取得显著战果,但 支援了被围部队的突围。7 月 30 日,德军遵*《希特勒第三十四号指令》在 西方方向停止进攻,第三阶段(8 月 8—21 日),德军将进攻重心转而向南, 苏军组建*布良斯克方面军加以拦阻,并把*预备队方面军左翼前调任第一梯 队。至 8 月 21 日,德国第二坦克集群和第二集团军进抵戈梅利(Гомел ь),苏军拦截失败。第四阶段(8 月 22 日—9 月 10 日),苏军企图以 4 个集团军实施积极反攻挫败德军甫进,但多次行动均未衣功,唯有*叶利尼亚 战役取得局部胜利。9 月 10 日,苏军停止反击,在斯摩棱斯克方向全线转入 防御。交战结果使苏军兵力再次遭到重大损失(被歼 40 多万,损失 3300 辆 坦克),莫斯科暴露于德军进攻正面,但德军攻势的停顿及重心转移使苏军 获得了准备莫斯科防御的时间。
斯摩棱斯克战役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目的是利用*奥 廖尔战役后形成的有利态势,由*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对斯摩棱斯克 (Смоленсл)地域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进行攻击,不让其兵力调到 苏军实施主要突击的西南方向,并解放斯摩棱斯克。苏军投入进攻的兵大为 125 万人,拥有火炮和迫击炮 2 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1430 辆,作战飞机 1100 架;当面德军兵力为 85 万人,拥有火炮和迫击炮 8800 门,坦克和自行 火炮 500 辆,作战飞机 700 架。战役于 1913 年 8 月 7 日至 10 月 2 日实施, 分为 3 个阶段;第一阶段(8 月 7—20 日),苏军西方方面军进行了*斯帕斯 杰缅斯克战役,同时加里宁方面军向杜霍夫希纳(Духовщина)方 向展开进攻。第二阶段(8 月 21 日—9 月 6 日),西方方面军进行了*叶利尼 亚—多罗戈布日战役。第三阶段(9 月 7 日—10 月 2 日),加里宁方面军和 西方方面军分别进行了*杜霍夫希纳杰米多夫战役和*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 利战役。9 月 25 日解放斯摩棱斯克。此战苏军歼灭德军 7 个师,重创 14 个 师,收复斯摩棱斯克州全境和加里宁州一部分,为解放白俄罗斯奠定了基础, 并为胜利结束库尔斯克会战及展开革聂伯河会战创造了条件。经苏军总参谋 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2 年 7 月为组织斯大林格 勒方向的防御而组建。初辖 4 个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后陆续编入过 9 个集团军、2 个坦克集团军和 1 个空军集团军。并指挥伏尔加河区舰队作战。 组建后在顿河大弯曲部实施防御。因在德军强大突击的压力下且战且退,防 御地带从 500 公里展宽至 800 公里。遂于同年 8 月 7 日分编出”东南方面军。 1942 年 9 月 28 日改称*顿河方面军,同时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 军。后与顿河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协同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1943 年1月1日改称南方方面军。历任司令为铁木辛哥(1942.7)、戈尔多夫(1942.7 —8)、叶廖缅科(1942.8—12)。
斯洛伐克民族起义1944 年斯洛伐克人民反对德国占顷军及其傀儡政 权的起义。1939 年 3 月德军侵占捷克,在斯洛伐克策划“独立”,扶植*蒂 索政权。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抵抗运动。1943 年底,共产党团结其 他民主党派,成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在各地建立地方民族委员会和组织 游击队,并开展争取蒂索政权的斯洛伐克军队的工作。1944 年夏苏军逼近斯 洛伐克,德军则调集兵力企图直接占领。6 月 29 日民族委员会成立军事委员 会,准备发动全民起义。8 月下旬德军开进斯洛伐克,起义提前于 8 月 29 日 发动,迅速席卷东部和中部。9 月 1 日民族委员会宣布接管政权,在解放区 进行民主改革,各地游击队(1.7 万人)编人起义军。但作为起义军主要力 量的斯洛伐克军队(4.7 万人),起义时大部尚在各教导分队和勤务分队, 未能参加战斗,其东部主力又被德军解除武装。德军调集 8 个师进行镇压。 起义指挥部向盟国求援,苏军和在其战斗序列内的*捷克斯洛伐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