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瘛±眨涸鸨U瞎┯Γ⒓喽绞凳┰诶嗉雍追笊韫艿馈�1943 年兼任俄罗斯 联邦人民委员会主席。战争后期,致力于提高工业生产能力,保障前线军需 供应,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战后历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第一副主席和 主席等职。1946 年他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团)候补委员和委员。
柯林斯(JosephLawtoncohlins,1896—1963)美国将领。毕业于西点 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1 年美国参战后,曾守备夏威夷,后出任 美军第二十五师少将师长,因该师人员所佩臂章上绘有箭状闪电,故得诨名 “闪电乔”(LightningJoe)。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曾率部增援坚守 岛上的美国第一海军陆战师。1944 年调往欧洲战场,升任美国第七军军长。 诺曼底登陆战役时,率军在犹他滩头登陆,攻占瑟堡,并在圣洛(St.LO)突 破获得成功。随后挥师北上,进逼科隆方向。在阿登战役中位于盟军左翼, 作战出众。1945 年春参加鲁尔战役。同年 4 月率先攻到易北河畔的德绍。战 后,曾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柯棣华(DwarkanathShantaramKotnis,1910—1942)印度医生。国际 主义战士。1936 年毕业于孟买格兰特医学院,留校任助教。中国抗日战争爆 发后,加入印度援华医疗队。1938 年 9 月到中国。次年 2 月到延安,担任八 路军总医院外科军医、白求思卫生学校外科教员。1941 年 1 月任晋察冀军区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奔走于晋东南、冀西、冀南、冀中等抗日根据地, 坚持将医疗队设在前线,救治伤员。1942 年 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 12 月 9 日于河北唐县积劳病逝。
柯埃尔兹(LouisMarieKoeltz,1884—1970)法国将领。1905 年毕业于 圣西尔军校。长期在军界服务。1937 年获准将衔。1939 年 9 月出任第八集团 军参谋长。法国败降后,负责处理有关停战的事务。1911 年 9 月晋升中将, 任阿尔及利亚第十九军区司令。1942 年盟军在北非登陆后,转对轴心国作 战。1943 年春率第十九军参加突尼斯战役,配合盟军肃清北非德意残敌。1944 年 11 月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德国事务军事处主任。1945 年 7 月任驻德 法军副司令和盟国管制德国委员会法方代表。战后继续在军界供职。
柯涅楚克(AлeKcaHдPEBдoKиMoBичkopHEйчYK,1905—1972) 苏联剧作家。1925 年开始发表作品。1939 年后致力于戏剧创作,擅长写作政 治性讽刺喜剧。1940 年加入联共(布)党。1942 年发表剧本*《前线》,经 斯大林亲自审阅修改,在《真理报》上连载。战时创作的剧本还有《乌克兰 草原上的游击队员们》、《佩金斯先生访问布尔什维克国家的使命》等。1943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战后又创作了《请到兹翁科沃伊来》、《马卡尔·杜 勃拉瓦》、《雪球花林》等剧本。
柯斯托夫(TpaйчoKocToa,1897—1949)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之一。 1920 年加入保加利亚共产党,并在党中央机关工作。1924 年因从事革命活动 被监禁。1929 年获释,后去苏联。曾被选为保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38 —1942 年任保工人党中央书记和《工人事业报》编辑,为保加利亚人民反对 纳粹德国和国内反动统治的领导者之一。1912 年被捕并判终身监禁。1944 年九月起义时获释。解放后任保共中央书记、保加利亚部长会议副主席等职。 1949 年遭清洗,后恢复名誉。
柯斯丘什科第一师*波兰爱国者联盟在苏联建立的第一支正规的波兰 人民军队。1943 年 5 月 8 日在苏联的帮助下于苏联境内的梁赞附近建立,并 以波兰民族英雄柯斯丘什科(TadeusZkoscizko,1746—1817)的名字命名。 *贝林格任师长。1943 年 7 月战斗人员达 1.57 万人。同年 10 月 12 日参加列 宁诺村的战斗(此日后定为波兰军队节)。在波兰爱国者联盟的领导下,根 据波兰工人党的路线和政策,与苏军协同作战,打击德军。1943 年 8 月 10 日扩建为波兰第一集团军。
柯斯莫杰米扬斯卡娅(зOяAHаTOдьBHaKOCMoдeMьяHCKая, TaHа,1923—1941)即“卓娅”。苏联女游击队员。1941 年 10 月在莫斯科 第二○一中学十年级读书,志愿参加游击队。当年 11 月底潜入敌占区彼得里 谢沃(He TpишeBo)村执行任务时被俘。受尽德寇严刑拷打,拒向敌人 招供,并自称丹娘,未暴露自己真实姓名。11 月 29 日被杀害。牺牲后被追 授苏联英雄称号。其事迹在苏联广为传播,许多文艺作品中有她的光辉形象。
相泽事件日本*皇道派组织的暗杀事件。1935 年 7 月,皇道派首领之 一、教育总监*真崎甚三郎被免职,引起该派不满。8 月 12 日,该派的相泽 三郎中住利用调赴台湾途经东京之机,闯进陆军省军务局长办公室,以“天 诛”的名义用刀劈死*统制派主要人物、军务局长*永田铁山。相泽于次年 7 月被处以死刑。陆军内部两派的对抗达到白热化,终于触发了*二·二六事件。
柏林轰炸盟国空军对德国实施的战略轰炸战役。1943 年 11 月—1944 年 3 月,以*英国轰炸机司令部为主,*美国第八航空队参加,对以柏林为重 点的德国大城市,连续进行 28 次大规模空袭。战役从 1943 年 11 月 18 日英 机 402 架夜袭柏林开始。其中,英国战略空军对柏林实施 16 次密集轰炸(共 役弹 2.5 刀吨,英机损失 537 架),美国战略空军于 1944 年 3 月 6 日和 8 日实施 2 次轰炸(共投弹 2.7 万吨,美机损失 106 架)。整个战役盟军共出 动轰炸机 2 万多架次,损失率为百分之五点二。
柏林战役苏德战争末期苏军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45 年春,反法 西斯盟围军队相继进入德国本土作战,美英军先头部队迸抵易北河,距柏林 100—120 公里,苏军主力则越过奥得河,距柏林 60 公里,占据有利态势。 苏军为攻克柏林投入白俄罗斯第一、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配以 波罗的海舰队、第聂伯河区舰队、远程航空兵第十八集团军、国土防空军及 波兰第一、第二集团军,总计 250 万人,拥有火炮和迫击炮 4.2 万门,坦克 和自行火炮 6250 辆,作战飞机 7500 架。防守柏林的是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 和*中央集团军群所属部队,总兵力约 100 万人,拥有火饱和迫击炮 1.04 万 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1500 辆,作战飞机 3300 架,此外,城内尚有守备部队 20 万人。战役从 1945 年 4 月 16 日始,至 5 月 8 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4 月 16—19 日),突破奥得尼斯河地区。4 月 16 日拂晓前,在大 功率探照灯照射下,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从*屈斯特林登陆场发起主要突击, 次日在*塞洛高地附近突破德军防线,至 4 月 19 日已完全突破奥得河地区的 敌第三防御地带;同时,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强渡尼斯河成功,至 4 月 18 日也 完全突破敌防御区;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则于 4 月 18—19 日强渡东奥得河, 占领了强渡西奥得河的出发地域。至此,苏军从东、南、北三面对柏林形成 合围之势。第二阶段(4 月 20—25 日),合围分割德军集团。白俄罗斯第一 方面军所属远程炮兵于 4 月 20 日 13 时 50 分首先炮击柏林,揭开强攻柏林的 序幕,次日突入柏林城郊,并楔入市区防线;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亦于 4 月 21 日突入柏林南郊,并在德累斯顿方向击退敌反突击。4 月 24 日,苏军在柏林 东南合围德军法兰克福古本集团;25 日,两支主攻部队在柏林以西会师, 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同日,苏军同美军先头部队在*托尔高会师。白俄罗斯 第二方面军则同时渡过西奥得河,牵制了德军坦克第三集团军,使其无法从 北面为柏林解围。第三阶段(4 月 26 日至 5 月 8 日),歼灭被围之敌,攻克 柏林。4 月 26 日至 5 月 1 日,德军法兰克福古本集团被歼。同时苏军开始 肃清城内敌军,4 月 30 苏军战士占领德国国会大厦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 所属部队经激战攻占国会大厦。5 月 2 日 15 时,德军停止抵抗,柏林城防司 令魏德林(KarlWeidling)率守军残部投降。5 月 3—8 日,苏军分兵向易北 河、布拉格和波罗的海一线推进。5 月 8 日 24 时(至 9 日零时 43 分),德 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柏林东部的卡尔斯霍斯特(Karlshorst)正式签署了无 条件投降书,柏林战役和苏德战争遂告结束。此战苏军共歼敌 70 个步兵师、 23 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俘虏 48 万人,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 1500 辆,飞机 4500 架及其他大量武器装备。攻克柏林标志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5 月 9 日 成为欧洲解放胜利日。经苏军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柏林暗堡(Berlinbunker)即“元首地堡”。
柏林罗马轴心德国和意大利组成的政治联盟。*意坎战争和德意武装 干涉西班牙,使两个法西斯国家迅速接近。1936 年 10 月 25 日意大利外交大 臣齐亚诺访德期间签订了《德意协定》,主要内容为:德国正式承认意大利 兼并埃塞俄比亚;两国统一在西班牙的外交和军事行动,并达成承认佛朗哥 政权的协议。11 月 1 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发表演说,声称:柏林和罗马已形成 “一个轴心,可以在这个轴心的周围团结所有愿意进行合作和维护和平的欧 洲国家”。自此,德意组成的政治联盟遂有“柏林秽马轴心”之称,并逐渐 形成柏林东京罗马轴心,即德、日、意三国的政治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与德日意侵略集团为伍的国家均被称为轴心国,后在同盟国的联合打击 下瓦解。
柳川平助(1879—194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1929 年任骑兵学校校长。1991 年晋升中将,1932 年任陆军次宫。1934 年任 第一师团长,次年任*台湾军司令官。1936 年*二·二六事件后的肃军中,被 编入预备役。1937 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复出,任第十军司令官。同年 10 月来华,在海军的协同下于杭州湾、金山卫等地登陆,截断中国淤沪守军后 路,后向南京进击,12 月率部攻占南京,参与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因遭 世界舆论谴责,被召回国。1938 年任兴亚院总务长官。1940 年任第二届近卫 内阁司法大臣。1941 年任第三届近工内阁国务大臣,同年任大政翼赞会副总 裁。
柳班战役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苏军一九四二年冬季 反攻的组成部分。1942 年 1 月 7 日至 4 月 30 日,由*沃尔霍夫方面军和*列 宁格勒方面军实施。目的是粉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并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封 锁。苏军进攻之初即进展不利,1 月 13 日改变部署后再度发起进攻,以柳班 (любaH)为主突方向。至 1 月底,推进约 70—75 公里,从西南纵深包围 了敌柳班丘多沃集团。后因德军增强兵力及发起强大反突击,苏军未能发展 攻势和完成对敌合围,3 月 19 日其主突兵团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