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要离开重庆了。蒋介石与毛泽东又见了一面;并进行了长谈。蒋介石说;国共两党;不可缺一;党都有缺点;也都有专长。我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十年之内总要搞出个名堂;否则对不起人民。毛泽东向蒋介石谈起土地革命。蒋介石听后说;很好;将来这些事都给你们来办。最后;蒋介石再次劝告毛泽东;不要搞军队;如果专门在政治上竞争;可以被接受。毛泽东则表示;赞成军队只为国防不为党派。于是;蒋介石对毛泽东说;我们二人能合作;世界就好办了。
解放战争字数:3379字号:大 中 小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一日;毛泽东与蒋介石握手道别。
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此一别便是他们的永别。
闯关东
狭窄的公路淹没在中国北方八月末的秋色之中;两支武装相距三百米在公路上对峙着。武装的一方是一群外国人;汽车上架着重机枪;一门八十二毫米无后坐力炮和一门三十七毫米平射炮已做好射击准备;武装人员手中的轻机枪、手枪和转盘式冲锋枪均已子弹上膛。武装的另一方是中国人;灰色粗布军装上没有任何军衔标记;每人手中是清一色的日式步枪。
红了的高粱和黄了的豆荚将大地染得斑斑驳驳。
这是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的上午;毛泽东正在重庆湿热的暑气中前去拜访孙中山的遗孀宋庆龄;一大批中外记者蜂拥跟随。而在距重庆数千公里的渤海西岸;在一个名叫“前所”的小火车站附近;具有历史意义的场面出现了。
苏联对日宣战后的第三天;朱德总司令发布了“第二号命令”:
延安总部命令第二号
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敌伪军投降;我命令:
一、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
二、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
三、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
四、现驻河北、辽宁边境之李运昌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总司令朱德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一日五时
这个重要的军事命令中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地域名称:中国东北。
尽管对这一命令的政治和军事背景了解不多;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运昌还是率领着这个小小根据地的全部人马——一万三千名官兵以及五个地委书记和两千五百多名地方干部;分三路开始向热河、辽宁和吉林进发。这是抗战结束后向东北开进的第一支共产党武装。
四天之后;他们越过了长城。侦察参谋董占林率领侦察班仅用几支手枪;就迫使山海关附近前所车站的四百多名伪军投降了。然而;在这个小车站上;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和副政委唐凯焦虑起来:上级命令他们与进入东北的苏军会合以配合作战。但是;苏军现在哪里?正在费尽思量的时候;十二团副参谋长罗文率领的另一路侦察小组带来了消息:一支看上去好像是苏军的侦察分队;从赤峰方向急速开来;距离这里已经很近了。果然;远处烟尘滚滚;五辆汽车冲进车站后戛然而止;苏军官兵随即展开了战斗队形。
这是进入中国境内作战的苏军首次遇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但是苏军无法弄清眼前这些手拿武器的人是干什么的。侦察科长找来的一位曾在海参崴做过工的老汉前去交涉;但是;苏军的翻译竟然是个蒙古人;俄语和汉语的水平还不如“海参崴老汉”;双方无论如何都难以沟通。更糟糕的是;曾克林携带的唯一一部电台此刻与关内的联系中断了。
双方的持枪对峙持续了两个小时。
突然;曾克林对唐凯说:让他们看看你的胳膊!
唐凯恍然大悟;他把衣袖卷起来;露出右臂上一个醒目的印记:镰刀和斧头。
苏军军官看清楚这个图案后;愣住了。
唐凯;湖北黄陂一个苦命的孩子。十三岁的他在茅屋的油灯下;用钢针沾着草木灰;在自己的右臂上一针一针地刺出一个完整的镰刀和斧头图案。死也不反悔!自此;这个图案一直印刻在唐凯的身体和心灵上;直到成为共和国将军的他于八十三岁那年终老之时。
苏军军官大叫:“格米尼斯特(共产党)!”
一个苏军士兵举着电报跑来;后贝加尔方面军发来的电报说;莫斯科已经联系上了延安;延安方面向他们解释了“冀热辽”是怎么一回事。
名叫伊万诺夫的苏军营长向唐凯伸出了双臂。
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极具象征意义。从军事角度看;这是出兵中国打击日军的苏军与共产党军队的首次会合;从政治角度看;这次会合在第一时间确定了共产党军队与苏军的同盟关系。
接着;两支武装开始了首次合作:攻击山海关。在与日军方面谈判无效后;苏军的大炮在后面轰击;曾克林和唐凯的部队在前面冲锋;战斗以共产党官兵牺牲百人和苏军牺牲两名士兵的代价胜利结束。
一九四五年;伴随着日本投降;中国东北突然出现了政权真空。
国共双方都知道东北的重要性。
国共双方收复东北的命令几乎同时下达。
但是;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差别立刻显现:国民党军主力集结在西南地区;那里与东北是中国版图的两极。此时;通往北方的铁路因为战争大多处在瘫痪状态;修复进度十分缓慢。即使请求驻华美军援助;仅仅依靠飞机和军舰;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运送过多的兵力。而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中建立的敌后根据地;最近的距离东北南部边缘仅百公里。共产党武装兵力不多;但官兵执行命令坚决。这些穷苦人家的子弟;自他们投身共产党军队的那天起;就未奢望过搭乘任何一种交通工具;他们的奔袭转战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脚。他们没有辎重;除了一支步枪、少量的子弹和几颗土造的手榴弹外;最重的就是干粮袋;因为在他们出发的时候;根据地的百姓往干粮袋里塞了不少可供路上充饥的食物。
一九四五年九月五日;曾克林和唐凯的队伍到达沈阳。沈阳的百姓第一次看见八路军;欢迎与围观的人蜂拥而至;手里举的旗帜更是五花八门:镰刀斧头红旗、青天白日旗、美国的星条旗、英国的米字旗;甚至还有伪满洲国的龙旗和日本的太阳旗。——这就是那时候的中国东北;怪异的民众心理与混乱的社会秩序斑驳相交。
此刻;对于苏联;彻底打败日本关东军已不是问题;难题是如何处理国共两党在中国东北的利益。从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上讲;苏军与共产党武装应该更亲近一些。但是;由于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缺乏了解;更由于牵涉到未来的在华利益;苏联必须遵守《雅尔塔协议》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将日本投降后的东北政权交给国民党而不是共产党。就在共产党的一支规模不大的队伍突然出现在沈阳的时候;苏联方面得知了美国为蒋介石政府向中国北方运兵的庞大计划;特别是美国军舰已经进入渤海湾的情报。苏联方面感到了严重的不安——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再微弱;终究是制约国民党政府与美国联姻的一种力量;苏联有必要在国共两党之间寻找一种有利于与美国抗衡的政治筹码。
九月十四日上午;在延安没有得到任何通报的情况下;一架苏军飞机降落在那块已经成为机场的空地上。曾克林从机舱里一钻出来;就朝跑过来的警卫战士高喊:快去报告!我从东北来!我把苏军代表请来了!
驻扎在长春的苏军最高司令官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全权代表贝鲁罗索夫上校和翻译谢德明中校到达延安。
朱德立即接见了苏军代表。
贝鲁罗索夫上校声明他的军阶不高且权力有限;此行仅为传达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四点声明:
一、按照苏军统帅部的指示;蒋军和八路军进入东北;应按照特别规定的时间。
二、苏军退出满洲之前;蒋军和八路军不得进入东北。
三、因八路军单独部队已进至沈阳、平泉、长春、大连等地;苏军统帅请朱总司令命令各部队退出苏军占领之地区。
四、未经苏军允许进入东北之蒋军部队;已被苏军缴械。苏军统帅部转告朱总司令;苏军不久将撤退;届时中国军队如何进入东北;应由中国自行解决;我们不干涉中国内政。
最后;出自同属共产党阵营的原因;贝鲁罗索夫上校礼貌地补充道:“我的上级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不论对总司令个人还是对八路军;均抱深厚之同情。”
午饭后;曾克林向中央汇报了他们进入东北的经过;随后详细描绘了当前东北的情景:社会秩序混乱;依旧由伪警察维持治安。苏军占领了东北的所有大城市;正忙着把重要的机器设备装上火车运往苏联。日本军队遗留下大量的军用物资;特别是大量的武器;没有人接收。
事后证明;曾克林关于“轻重武器及资财甚多;无人看管;随便可以拿到”的说法是夸张的;这给后来进入东北的部队造成了不小的困难。但曾克林当时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他深知此刻任何犹豫和迟疑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他急切地盼望中央速下决心;立即派遣大批干部和部队去东北;使共产党人成为那片黑土地的主人。
解放战争字数:3118字号:大 中 小 晚上;中央政治局彻夜开会;最终形成一个重要决策:舍弃南方的所有根据地;全力抢占东北。会议决定:抽调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分别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部队开赴东北。同时;派遣彭真、陈云、伍修权、叶季壮以及报务员段子俊和译电员莫春和;立即跟随苏军飞机飞赴东北;在沈阳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负责党在东北的一切工作。
九月十六日;苏军的飞机从延安起飞。在山海关落地加油时;飞机冲出跑道;机头插进一块稻田里;机尾高高地翘起;机舱里的人和物全部倒进前舱。伍修权、莫春和与段子俊受了轻伤;彭真的头部受到撞击;叶季壮受伤最重被抬出飞机;只有陈云奇迹般地毫发无损。九月十八日;他们到达沈阳;随即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局的办公地点选在了张作霖的大帅府。
此刻;关内各解放区部队开始了向东北的急行军。
以开荒闻名的三五九旅一部在河南林县接到命令后迅速北进。由于中央关于东北情况的通报已经下达;官兵们中间流传的说法是:“东北遍地是物资;枪炮要多少有多少。”部队把所有的重武器都留在了当地;手里的轻武器也在北进的途中走一路送一路;不少官兵甚至用自己的枪支和冀中军区的地方部队换了自行车。
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第三师是当时进入东北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早在九月十四日;黄克诚就以个人名义给中共中央发去电报;建议立即派部队去东北“创造根据地”。九月二十三日;第三师接到中央的命令后;四个作战旅和三个特务团共三万五千人立即从苏北淮阴出发北上。黄克诚没有轻信东北到处是武器和物资的说法;不但坚持让官兵把武器都带上;而且还带上了过冬的棉衣。事后证明;他的这个命令具有惊人的预见性。
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分别从陆路、海路进入辽东半岛。毛泽东更是心情急迫:“……务使每日不断;源源北运。山东应出之兵;请分别陆行、海运;下月必须出完;并全部到达辽宁省;那边需用至急;愈快愈好。”山东军区的所有部队昼夜兼程;八万多兵力先后到达东北。
从陆路进发的部队;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连续徒步急行军;导致不少官兵因伤病而掉队。从海路进发的部队;乘的是临时征来的帆船;在没有任何气象预报和导航设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