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皇朝-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凰亢胷òu,可他依旧什么都不说,一言不发!甚至若不是用口钳将他的嘴巴撑住,他都能将自己的舌头咬下来。这种硬汉很让人佩服,可若是真让你遇见,你又会觉得他十分讨厌,我现在就是这个感受。
既然皮ròu之苦不行,我决定用现代的一些审讯方法。其实现代的审讯方法比古代的强多了!因为古代的审讯方法是攻击人的皮ròu,有些毅力好的人根本就不怕,而现代的审讯方法却是在攻击人的精神。我让刑部的人先用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疲劳轰炸,不让老家将睡觉,反复问他同样的问题。不过,现代的审讯方法唯一的坏处就是耗时太长,像老家将这种精神和毅力出众的人,没有三五天绝对不会崩溃,可马超那边等不了三五天了!先不说军队失去将领的管理会怎么样,就说马岱现在下落不明,生死未卜,马超也不可能坐等三五天。天知道老家将有什么后手,若是三五天没有他的消息给对方,万一对方撕票,那马超就得给马岱收尸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情报部十分强悍,而郭嘉的分析能力更加强悍。情报部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把马超军将领的底细都摸清楚了。郭嘉从中找到十几个可能与老家将有关系的人,又从中剔除了大部分能够确认的无关人员,最后将目标锁定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竟然是老家将的生死对头!可正是他与老家将的对头关系,让郭嘉怀疑上他。至于其他没有关系的人,我通知马超,让他放人!
中国人对于仇恨很小气,也很大方。一般只要不是心胸狭窄的人,对于一般的小仇怨是不屑计较的,特别是北方军中的汉子,他们豪爽、大方,对于生死兄弟,只要不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辱母之耻,基本都能放下。老家将的对头和老家将一起投军,曾经为了对方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后来却为了一件小事而闹翻,口口声声不死不休,却从没有对对方下过手,只是在人前他们好似很不屑对方!这种反常,若不是刻意观察,还真发现不了。马超和马腾都是粗心的武人,手下发生矛盾,他们调解都来不及,怎么会留意他们是假装翻脸?所以郭嘉猜测他们一定有yīn谋。
既然有了线索,为了马超和马腾,宁杀错,勿放过。我让驻西凉情报部立刻行动,而马超也下令让西凉驻守部队配合情报部人员行动。当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老家将的对头全家擒下,只是在擒拿的过程中,老家将的对头意图反抗,被情报部人员打成重伤,而情报部人员居然在他家的地窖中找到了奄奄一息的马岱,还有一块刻着司马两个字的令牌!
面对铁证如山,老家将似乎认命了,依旧一言不发,可是他的对头却并没有他那么硬气。要知道,老家将没有儿女,就算有,也不在我的治下,而他的对头的全家都被我军擒下了!人都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子女,为了自己能死的痛快,老家将的对头将马超军中与他们有联系的人都供了出来,只是他也不知道家中的那块刻着司马二字的令牌到底是哪个司马。得到了情报,情报部官员立刻飞鸽潼关,而我也立刻将名单交给马超,让他肃清马家军,自此历经半月的马超兵变彻底结束,与历史上不同的是,马超这次起兵并没有造成任何损失,除了本不该倒霉的马岱。
肃清部队后,马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决定投靠我。可是看着愧疚的马超,我决定让他做我入蜀的先锋。于是我和马超假装在潼关下大打出手,马超不敌而逃,入汉中投奔张鲁。张鲁懦夫,听说马超得罪了我,死活不敢收留他。马超在汉中杀了一个通透后,投奔西川刘璋。刘璋虽然也不想收留马超,但是架不住张松的那张巧嘴。加上马腾也是汉室忠臣,如今有传言说马腾被我所害,马超为父报仇正可以利用,故而马超就这样在西川立足了。不过,严颜、张任、庞义这些原本的西川大将对马超敌视不已!
(张任怒道:“蜀中鲜花多,也顶不住那么多人抢啊!马超拿着一把鲜花说:“我不抢!””)
第七百六十九章 整军入荆
马超只带了他的妻子入蜀,而他儿子马秋、弟弟马岱包括副将庞德都留在了洛阳。他本不想让妻子冒险,可又怕不带家眷会让刘璋起疑,加上他夫人不愿意与他分开,这才冒险带着的。不过,为了让马超放心,我特意让他将夫人女扮男装带在身边,并让他和法正多拉拉关系。以法正睚眦必报的性格,只要对他好,能成为他的朋友,他一定很讲义气。而且凭法正的能力,想保全马超的妻子,应该没有问题。
马超入蜀让张松、孟达、法正好似打了一剂强心针。原本他们看我这么久没有联系蜀中,还以为我自顾不暇,没有更多的精力谋取西川。这些人本来就是投机取巧之辈,脱离组织的时间一长就容易动摇。加上刘备也派出密探联系蜀中人物,他们担心刘备在我之前入蜀,故而做了两手准备,毕竟以刘备的能力,刘璋还不是对手。可现在马超入蜀了。虽然马超的能力有限,但是他得到我的命令,刚得到刘璋的收留,便要求法正做监军、孟达做副将。一直郁郁不得志的法正和孟达知道,这是我的安排,心中对我感恩戴德。而对于马超的要求,刘璋十分高兴的同意了,因为法正和孟达从没有和益州以外的势力有过来往。在刘璋看来,法正和孟达都是无关紧要的人物,可他们却是益州将军、谋士,忠心是毋庸置疑的,马超军中有了他们钳制,刘璋很放心!可刘璋死也想不到,他放心的人早已经通过他自认为心腹的张松在暗中投靠了我!
说心里话,我本来并不想让孟达进入马超的部队,因为历史上他也曾经在蜀和魏之间徘徊过多次。当然,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孟达并没有错。毕竟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就连古人都说:忠臣择主而侍,良禽择木而栖!孟达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选择势力投效本没有错,可是看惯了关羽、张飞这种愚忠之人,再看那种投机的人,实在有些看不起。
在蜀中的马超,内有法正、孟达的帮衬,外有张松的照拂,很快便在西川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他手中的马家军也成了张松说话的底气。最起码,原本不把张松这个别驾放在眼中的庞义、冷苞等人对他客气多了!
刘璋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他看着马超渐渐和庞义这些老牌的西川大将抗衡,心中十分担心,怎么说马超都是外来人口,刘璋对他不了解,也不怎么放心。为了防止马超坐大,刘璋将他调到霞门关、阆中一线去对付张鲁。这下正合张松、法正之意,因为我若是进军西川,也正是走这条路。当然,前提是张鲁投降或者我干掉张鲁!对于迫使张鲁投降,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拿下西川的时候,因为蔡瑁等我接收荆州,已经等的眼睛发绿了!
自从又被刘备在江陵城下狠狠收拾了一顿,还差点折了文聘,蔡瑁才算彻底怕了!他知道,刘备和刘琦绝不会轻易放过他,若是他再首鼠两端,等待他的,多半是死路一条,而他的家族也会被牵连。为了自己的性命,为了家族的安全,蔡瑁决定不让自己再有其他念头。若想断绝不良念头,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荆州奉献给我。
荆州的富庶早让我垂涎yù滴,或许在汉代,荆州这块宝地还没被发现,可是在明清时期,可是有两湖熟,天下足之说。两湖便是湖南湖北,也就是汉代的荆州。我很早以前就派人去找寻三季稻,虽然一直没有找到,但是我依旧在坚持不懈。若有一天真的找到了,荆州正是最好的种植地,特别是现在地广人稀的荆南到交州那一带。当中国百姓都能吃饱饭的时候,谁还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可若是接管荆州,就必须先把新野打下来。因为新野在樊城旁边,而樊城正是一个枢纽,它的地位不下于宛城。出于对诸葛亮和刘备的了解,我知道新野城中的百姓肯定被转移了,而且新野肯定被诸葛亮做成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思前想后,我发现若是想破解诸葛亮在新野的设计,只有我自己做先锋才行。不然,就算让庞统做军师,也有可能中计。因为诸葛亮常常用阳谋,让你防不胜防。可是无论是郭嘉这些谋士,还是关羽这些武将,他们都不会同意我做先锋的。最后,我只能将赵云从冀州调回来,因为只有他才能让我放心。不过,就算是赵云,我也千叮呤万嘱咐:在攻打新野的途中,无论敌人用什么方式进攻或者撤退都不能追击,路过博望坡的时候,一定要谨防火攻!
我的叮咛在别人看来无疑是多余的,因为我军势力宏大,别说小小新野,若是我同意强攻,就算洛阳、长安这种坚城,也不过多死点人罢了。可是我却深知诸葛亮之能。历史上以曹操的军势,收拾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的刘备,依然屡屡受挫,我可不敢保证自己不犯错误。
袁绍我不怕,因为他不会用人,外族我不怕,因为他们都是莽夫,曹操我也不怕,因为他已经没有历史上那么多的谋士了。可是面对诸葛亮,我却不得不谨慎小心,不仅仅因为他多智近乎妖,更因为他的沉稳。想要战胜诸葛亮,并不是和他比谁更有本事,而是比谁更沉稳,谁先露出破绽。历史上,司马懿和诸葛亮能力相差不大,甚至诸葛亮还比司马懿更聪明。可最后诸葛亮不败而败,司马懿不胜而胜,原因就在于司马懿稳扎稳打,以不变应万变,终于将诸葛亮拖死。如今我的势力大于刘备、曹操,甚至大于他们的联合。只要我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我的年龄和保养方式,笑到最后的人肯定是我,所以我就算现在接收荆州,也不用*之过急,以免重蹈离殇曹操的覆辙,少接收几个城池,总比兵败要强!
(明天重阳节,弄点鲜花泡酒试试,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
第七百七十章 下荆州
三国演义中写过,诸葛亮出山三把火,一把博望,一把新野,一把赤壁。***实际上,博望之火是刘备的,赤壁之火是周瑜的,只有新野那把火才是诸葛亮的,而且刘备火烧博望完全是被*无奈,若非迫不得已,他怎么会用自己做饵?以诸葛亮的沉稳,绝不会将自己的主公置于如斯险地!如今刘备早已经得到了荆南四郡,他没事就呆在南郡,怎么可能回新野去做饵?既然没有饵兵,火烧博望不过是一场笑话!所以赵云需要防备的,恰恰是新野之火!
赵云得到我的命令和叮嘱后,刻意研究过博望、新野的地形,他发现博望坡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埋伏点。故而路过博望的时候,他小心再三,生怕遭遇埋伏。很多人对他的行为不解,赵云只用了“丞相的吩咐”就将有疑问的人打发了。我的部队中,没有人敢质疑我的命令,即便命令是错误的。
博望坡果然草木茂盛,骑在马上看着前面一片草木的赵云不停的派出斥候侦查,确认没有伏兵和可疑物品才前进。诸葛亮早就得到了我军接收荆州的消息,他也曾想过在博望坡设伏。可他听说这次带兵的将领是赵云,就放弃了火烧博望的计划。因为从资料中,诸葛亮看出赵云和自己一样是沉稳的人。对于沉稳的人,奇计的收效往往微乎其微,因为他的行动没有破绽,而奇计正需要破绽,哪怕是微乎其微的破绽。
果然,听着斥候的回报,诸葛亮对赵云步步为营的做法大为赞赏。若不是我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