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优盘去穿越-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弟!”我装出语重心长的口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我都是业内中人,好,我就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ICQ模拟者那么多,但是到了今年,只剩下几个?国内市场里,谁是鳌头?”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其实只要还能算是个人都会清楚,大家也都明白,赚钱的最高境界是闷声发大财,因此才有了“低调”一词。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也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佐证;向来太嚣张的人,不论势力多雄厚,结局都不会好到哪里去。道理也很简单,太嚣张就容易目空一切,目空一切了就不会当别人是一回事,不当别人是一回事就会留给别人可乘之机,一有了可乘之机就意味着进入历史书的日子不远了。
我相信小马哥已经二十多快三张了,在润迅也混了那么多年,该明白的道理也都会明白。而我这样的提醒,算得上是善意的提醒吧!
半晌之后,他发过来了一句话:“谢谢你,我会注意的。”
在看到了这句话简单的8个字加两个标点符号后,我在内心中叹气。未来的大人物在现在看来也就是个小人物,只有小人物才会有一种叫做“侥幸”的心理,侥幸自己不过是还不入流的小公司,像美国在线那样的超级大公司,是应该不会跟这样的小公司过不去的。
“算了,言尽于此。”我下了OICQ,自言自语道,“锦上添花是没意义的,雪中送炭才是高手中的高手!届时,哥才华丽丽地空降在腾讯上空,以救世主的姿态来俯视吧……”一停滞,问题来了,“哥得想个办法去空降才是啊!如果没记错的话,腾讯在深圳,俺在南溪……”
还真的是个问题啊!
很快地,中国迎来二十一世纪世界上第一次最大范围的人口迁徙,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有两亿人本着落叶归根的原则,通过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春节前后40天左右的时间里,发生了占世界人口的1/3的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这样的行为,在外国人眼中绝对是不可思议的,文化差异摆在那里,外国人根本不能理解中国对家的观念,他们只会像模像样地说:“不可思议的东方中国人,回家也就回去那么四五天,然后又要想办法回到工作的地方,这样忙来忙去,至于么?”
伴随着第一波春运的结束,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了,到处都是鞭炮在发言,感觉比领导的讲话要好听地多,而同时,送礼的风气也在逐渐地形成,人们渐渐地不满足过年只送几个大桔(ju),斥之为寒碜,然后经过几年的奋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的奢侈品消费大国!有人就说,这是中国人民富起来的象征,其实在我看来,这应该算是中国局部分人暴发户起来的特征。奢侈品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富有,但我们忘记了“低调”两个字怎么写时,划时代的词语“富二代”就出现了,然后我国就进入了可以扬言“用钱砸死人”的年代。
老规矩了,过年对于我们家而言,是相对比较忙碌的,而由于成绩的关系,本人更是成为了父母可以向亲朋好友炫耀的第一资本,我也默默接受了这样身份的暂时变化。
改小说其实是跟写小说一样,是最容易让时间溜走的工作,我埋头又改了接近一个月,从过年前改到了过年后。就算是在2月4日的除夕夜,也保证遵从“天天更新”的原则,在鲜网上腔调啊自己的“无断更”品质。毕竟,我学习党的教诲,始终坚持把书友的需要放在第一。我认为,断更就是“断根”,断根就是太监!
随着而修改的,是在更新后的第十天,《死亡。笔记》变成两个版本在更新。这样新颖的题材和更新类型,想不引起书友的注意那是不可能的,这不,不仅是被顶上了网站的主页,而且书评区里的留言也越来越多。当然,要注意区别一下,2000年的书评区里,各类的书评都很有文学性,职业打酱油的那是一点也没有,广告贴更是没出现,上网来看书的都还很单纯,看了之后留下来的评价也很中肯,绝对不会出现那些诸如“楼主S。B”的不友好语句,有的只是他们对于章节的建议和意见。
草草浏览了这一些留言,大家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惊讶,惊讶于惊悚小说还能这样写,惊讶于这样一个题材还能攫取出不同的次重点来写,而且难能可贵是文笔动得迥乎不同。
赞美的语句多多,同样的提出中肯建议的更不少,只是我看到的建议,实在是有点叫人哭笑不得,怎么说呢,居然有不少人建议说更新慢一点,一个版本一个版本来写,慢工方能出细活,才能争取写得更好!真的是有点无语啊!放在后世,看到好的书,只怕那些书友是个个吃了大力丸一般地吆喝着要“速更”!然后起点顺应潮流弄出了“催更票”,把肉做的写手当成机器来使唤,简直就是莫名其妙!我就纳闷老美那边不是喊着人权人权么,怎么不来这里取材?因此,我真的要深深地感叹:“还是这时候书友们的心是热的啊!看书不要求一定要看得爽,更关键是大家都有维护的心思,都要尽自己的努力让一本好书茁壮成长。”
鉴于此,我专门发了一个例外章节,说明了情况,表示现在由于时间很充分,存稿多多,能继续保持这样的更新速度一百天不动摇。由于故事是已经完全写好的,也不怕说会因为时间的仓促而滥竽充数。
这篇内容发出去后,似乎点击的次数更多了,很多书友听出了真正的内容,也就开始有人询问结局的细节,有的甚至还自己开了一个讨论点,自己来预测结局。
“老佳,落来!你小姑来了!”正月初四早上,刚刚看完一些很让人啼笑皆非的结局预测,楼下就响起了老政府的声音。
我连忙应了一声,关掉了电脑的显示器,抓起一件外套盖在身上,蹭蹭地下楼去了。
小姑是奶奶最小的女儿,本地方言中就有一句歇后语,叫:阿嬷生走仔——生菇,具体啥意思,在此不细说了。
我的三个姑姑,几乎都不住在本地,大姑在东莞,二姑在流沙,小姑在深圳。由于距离这个重要因素,一年普遍见不了几次面,特别是大姑,也是到了阿公去世那天,才见到了唯一的一面。
这一次,小姑是一家子三人从深圳过来,特意来看望父母。我在楼下还看到了有一个小女孩跟在她身后,那是我上辈子也仅仅见过一次面的堂妹,比我小一岁。
久时不见的亲人一见面,总是少不了一番寒暄,说的都是彼此的近况,说的都是生活上的大小事情。我和弟弟陪坐一般地定在那里,时间一久了也感觉到索然无味。老政府眼尖,看到了我和弟弟已经摇摇欲坠,干脆就说了:“你们两个,带着堂妹去外面走走吧!在路上要小心车。”
我是求之不得啊!连忙大喊一声:“好!”然后拖着两个标准意义上的小屁孩,溜了出去。
敢走到外面时,还能听到房子里小姑在说:“大兄,这样没问题吧!都还是小孩子。”
老政府的回答是:“你说佳啊,他灵精着,做你放心,无问题。”
——————
不少人对于本文的风格非常不适应。我表示抱歉。
前文中,我曾说有人过来要走了本人的一个坑和设定,写了一本新书。
这个人,就是当年夺走我“南宫万俟”笔名的人!搞得我不得不易名为“南宫萬俟”。机缘巧合,我在这里推荐一下当年我设定的坑以及他现在所开始写的书:
救世主养成攻略
该书的介绍中说:“救世主不是生来就是神,他的成长,需要无数人与神的付出,其中就包括付出生命!救世主的一生充满坎坷,救世主的一生遍布荣耀;救世主的运气让人钦羡,救世主的结局让人喟然……”
如果你觉得可以的话,就去支持一下吧!相信那本书不会让你觉得再失望。
而等到本书完本时,我也会去帮忙这位同名者改编和续写。
第21笔:丑态-2
(重生小说难免会涉及资料,如果资料少说了几句,设定也就不完整了,望海涵。7400字上。)
小姑一家在这边一共住了四天,期间对于家里三楼两台电脑是非常地惊讶,老政府应我的要求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只是含糊其辞说是去年卖柑赚了很多。而卖柑作为八九十年代以及二十一世纪前三年普宁南溪地区的支柱产业,说大赚一点钱,那是理由充分的!不要忽略了,在2003年之前,普宁的南溪,一向是产柑重地,整个南溪(包括旁边的广太镇),除了建筑用地、公路和一些实在无法使用的山地之外,几乎所有的土地上唯一的作物就是柑橘。春天柑树开发,那是漫山遍野都是白色,如果可以滥用诗句的话,都可以用上岑参的名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到了寒假柑橘正式收成时,南溪大大小小的柑厂也就正式开工了,也往往这个时候,家里的铁钉和采柑的剪子最好卖。
寒假了,学生们都有了时间,于是大大小小的孩子在女人们的带领下,来到了柑厂做小工,给柑橘包上一层塑料膜,一箩筐可以赚上五毛钱,一天少说也能有十来块钱入账,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了。毕竟南溪没有工业,甚至到了2010年也没有一间工厂,放假期间,女孩子还好说,可以在家中找点针绣活,男孩子们就根本就找不到可以身体力行的短工,因此,大家都很喜欢寒假,一年中,也只有寒假可以去“包柑”,赚一点小钱来买自己想要的玩具。
而对于大人们来说,柑橘既然是本地在农作物上唯一的存在,那么每年就少不了要拉很多车皮或者是集装箱到外地去碰运气。柑农将柑橘从树上剪下来后,卖给柑厂给孩子和女人们做初步的加工,浸蜡包装后装箱子,接着一车车“潮州蕉柑”就正式上路,开往全国各地。老政府从海南知识青年返乡后,几乎年年都会去做柑橘的生意,足迹遍布国内大多的省市,最远跑到了江苏。一直到了2004年,南溪的柑橘由于没有轮植、土壤板结和虫害,居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死掉了五成以上!政府的完全无所作为,更是让柑农们彻底地绝望,在喊出无数声“救救南溪柑”无果后,只好忍痛地砍掉柑树。到了2010年,南溪无柑。
也许有人会反驳,南溪怎么会没有柑呢?我补充一下,南溪有柑的时候,说是畅销海内外,那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在2004年之后,你有看到一个所谓的“蕉柑之乡”是这样的一副德行么?曾经的以蕉柑为荣的南溪,终究是名存实亡,再也见不到了。
那么,轮回到了千禧年之前的我能去做点什么?学习其他的重生人物一般为南溪柑的重出江湖而奋斗?别幻想了。任何的南溪人都清楚,南溪政府根本就是笑话,比起地震局还不如!虽然地震局是“事前猪一样”,但起码人家会“事后诸葛亮”啊!南溪政府会什么?除了会捞钱,除了会把自己在政府里的房间给布置得跟家一样,还会什么?如果我想救活南溪柑的话,第一件要做的,只怕就是彻底性地清除掉所有相关的在职成员!只是,清理得掉么?能去清理么?前文强调过了,南方很多小镇小乡小村的政府根本就是个幌子,真正管事的是乡村里的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啊,政府之所以能屹立不倒,完全就是因为有乡里村里的大家族支撑,十几二十年就互相渗透得分不清你我了,真正受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