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不夜-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山不夜》
作者:沈璎璎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一位罪官的侄女,被无端卷入政治斗争后,在宫廷中几度沉浮,历经曲折,以及她对于自由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本书是整个故事的上卷,即“蓬莱卷”。本卷的特色着力描写女主人公温情与甜美的爱情,女主角在历经生死威逼后,遇到了真正愿为她遮风挡雨的爱人。然而,这份爱情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残忍的秘密,当谜底揭开的时候,女主角又该何去何从?
惊心动魄的政治勾斗,诡谲多变的本色人性,尔虞我诈的权利交易……
天真纯净的落难千金,城府高深的太子遗孤,狡诈多疑的腹黑皇帝,谋划周密的朋党群臣……
编辑推荐
沈璎璎三年磨砺,宫廷巨作,力创古言新风;华丽转型,武侠、言情两界名家齐声赞誉!
媒体评论
沈璎璎就像是一位置身屏帷之后的女史官,不动声色地俯瞰着、记录着她脑中的悲欢离合。历史的凝重与传奇的飞扬在这里汇聚成一幅世情长卷,教人敛容深叹。——马伯庸
璎璎的书中总是有古意和骨意这两种东西,即使言情也不例外。如果是男孩的话,应该善于写长枪大戟类的小说。——江南
盛景难言,深情不叙,从江湖到深宫,璎璎始终是那个清冷缥缈的月下白衣人。——沧月
典雅缜密、劲健清奇——璎璎的文字集女子情怀、史家格调于一体,在工笔细描中高度还原古代时空的日常情境,将一位罪官侄女在后宫中的沉浮写得波澜骤起、悬念迭出。——施定柔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初雪
第二章 鹤影
第三章 春闱
第四章 清暇
第五章 伤离
第六章 深柳
第七章 天香
第八章 翠微
第九章 新人
第十章 七夕
第十一章 北溟
第十二章 流火
第十三章 良宵
第十四章 伤逝
第十五章 绢绢
第十六章 千秋
第十七章 死生
第十八章 不夜
尾声
东方天际透出鱼白色。潮水退去之后,海面上有云气流淌。从潦海上吹来的风,咸腥浓烈更甚于别处,有如腐尸横陈的修罗场。开国三百余年来,东南海疆征战不绝,不知多少水师将士丧身鱼腹,眼前这片青铅色的冰凉海水之下,不知掩藏了多少热血、忠骨与精魂,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譬如刚刚那一只宝船,九桅十二帆,巍峨如山,坚固如城,乃是国朝水师旗舰。这样的宝船,在海中只略微一顿,片刻功夫就被涡流吞噬。冰冷肮脏的海水灌入船舱,水手们嘶喊争夺,来不及抢上舢板,身躯已被碎裂的木桨洞穿,将军手持长剑,端坐如钟,一任海水没过斑白的发顶……
海天空阔,浪静云垂。肌肉烂作淤泥,齿骨碾作白砂,缕缕游魂化为冰冷无知的鱼群,一腔碧血沉于深渊,化作一丛丛红如玛瑙、白如明玉的珊瑚树。或许传说中的阿鼻地狱就在潜藏在海流深处,层层累累都是无限的冤孽,无限的悲苦。
牵马的老内官等候太久,忍不住劝道:“时候不早了,回去吧。”
那人似乎摇了摇头。大帽遮蔽下的清秀面孔尚有几分稚气。这张脸因被冷风吹了许久,僵得如同覆了一层薄冰,看不出任何表情。
“再不走,只恐忠靖府的人发现了。”内官催促道。
少年终于转身,慢慢踱出凉亭,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归去来?”他轻声道。
循着他的视线望去,原来这山崖间荒弃的凉亭上,居然还挂着一块牌匾,年深日久,色漆剥落,字迹模糊,隐隐可辨出“归去来”几个字,笔力犹显遒劲不凡。此地崖高路险、人迹罕至,视野倒是极好,当年修筑此亭大约是充作巡边瞭望之用。海上风波难测,亭子取名“归去来”,应是为出征将士祝祷平安之意。
“归去来。”他反复念着牌匾,声音极轻极细,“可是琴先生再也不会回来了……”
老内官正欲劝解,忽见他眼神一冷。
远远的水天相接处,不知何时浮出一团暗影,似楼船却翠色葱茏,似远山而有灯火闪烁,朦胧不清。
少年惊呆了,以为沉没的宝船再度浮出海面。他扶着亭柱,摇摇晃晃几乎晕倒。
“是海市。”老内官连声道,“只是海市现形而已。殿下你看,那不是船,是山影。听这边的渔民说,海市里的山,就是神仙们住的蓬莱山。殿下这是看见仙山了,这是好兆头。”
血色慢慢爬回了白玉似的面颊,少年的情绪平复下来,又想起那人已超出红尘之外,不觉喟然长叹。
展眼再看,天际处的幻影渐渐消散,蓬莱岛杳无踪迹。面前是茫茫潦海,水天一色;身后是万里江山,锦绣铺排。
第一章初雪01
国朝神锡六年,帝京的第一场瑞雪降得格外早。甫过立冬,户部刚刚筹措了这一年的岁暮雪寒钱,天公就跟着凑趣,刮风扯絮地舞弄开来。皇城的金瓦丹楹、雕梁画栋、碧海曲池皆傅上浓浓粉妆,宛如琼宫阆苑。紧接着大内又传出一个大好消息:咸阳宫的宁嫔谢氏有喜了。皇帝喜不自胜,等不得皇儿出生,立刻就将谢氏晋升为淑妃。宫中的大小妃嫔、老少女官们亦不惧雪寒风冷,鱼贯着前往咸阳宫道喜。咸阳宫御道上,一时环佩风鸣,衣香缭绕,半尺的积雪都被往来的朱靴素履碾成了泥浆。
今上即位之后,虽然皇后贤淑,宫壸肃清,三宫六院之间却总不大听得见婴儿哭声。周德妃生了个哥儿,却是个死胎,孙丽嫔倒生了个活物,却是个公主。到头来宫中只两位皇子,还是今上登基之前养下的。长子杨檀为皇后所出,可惜体弱多病,长到十六岁尚不能出阁读书;而次子杨樗还算康健,却一直为皇帝所不喜。如今谢氏有喜,不啻于寂寂雪天中炸响一颗惊雷。
如此细论起来,当今皇上还是淑妃的表叔。当日这位谢家嫡长女容止出众,性情乖巧,颇得徐太后垂青,时常奉召入坤宁宫伴驾。后来新皇杨治甫登基,看中了这个刚及笄的表外甥女,执意纳入后宫。因为乱了辈分,一度各方都颇觉尴尬,那些刻板的御史,含酸的妃嫔,背后说什么的都有。最初几年里,谢迤逦受了不少闲话。只因太后有意回护,皇帝宠眷不绝,谢迤逦本人亦是小心稳妥,上下周旋,才渐渐不大有人提起这些话。这回若有幸诞下一位健康的皇子,谢迤逦在宫中,便除了皇后与贤妃之外无人可与比肩了。
虽是寒风愁云的雪后天气,咸阳宫却暖意融融。朱牖紧闭,青帷低垂,雪球似的猫儿正偎在熏笼边上做着好梦。金貎吐出一缕清甜,如香蜜入水,在小巧的暖阁内缠绵不绝。
玉稠细细检点众人的贺礼,多是些衣料、荷包、头面、钏环之类,偶有特别用心的人,送来些宋徽宗的花鸟、倪云林的山水、赵孟畹氖榉ǎ赝读耸珏难藕谩S癯硪槐咛苄蠢竦ィ槐呒鹦┮舳鳎矢珏俊
淑妃正伏在一张鸂鶒木嵌大理石画案上,捏了一支筇管小纯毫,细细地勾着神女的眉眼。她神思专注,眼皮子也抬不起一下,任由玉稠将东西一一地收在格子里。
“一张画儿弄了三四天。娘娘有身子的人了,还不将息着些。”玉稠原是陪嫁入宫的随身侍女,与淑妃乃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如今入宫六年,仍旧只管把娘娘当小姐来数落。“我看太后老娘娘赏下的那一轴《慈航真人渡海图》就好,还是林待诏的手笔,何不就挂上?”
“老娘娘的赏赐要张挂起来,自己的画儿也要画好了。”淑妃说。
“那可是呢,”珠秾连忙凑趣笑道,“皇上都说过,凭他是画院的谁,也比不过咱们娘娘的丹青出众。”
淑妃微笑着摇头:“不可这么说。林待诏是本朝国手,我还要称他一声老师呢。那《慈航真人渡海图》泥金填墨,气象不凡,挂在明堂中正合适。我只想把小书房里的《平安富贵图》换一换,画个仿顾恺之画意的《洛神图》。待到年下,南省送来的水仙花也开了,选一盆来供着神女,岂不雅致?”
珠秾却是才刚提上来顶替一个病殁宫人的,比不得玉稠从小服侍,故而并不晓得淑妃和林待诏的渊源。听淑妃随口点拨,连忙点头称是。淑妃立久身乏,遂搁下笔叫珠秾收拾了,自己慢慢地踱到炕上坐着。早有人捧上燕窝粥来,才吃了两口,又想起方才玉稠清点的书画,顺手从格子上抽了一个册子翻玩,却是青山古庙、高士牧童之类,不大有趣。
“那是沈美人送来的,请娘娘闲时翻着解闷儿的。”玉稠立在一旁说。
“难为她费心。”淑妃撂下册子,又抽了一卷仿宋院的折枝花卉,甚觉娴雅悦目,于是细细看起来。
玉稠笑道:“这是魏惠妃送的。长乐伯家的好东西就是多。”
“可知道皇上几时来?”淑妃忽问。
“刚才乾清宫有人递话过来,说今天有一百来个奏疏等着批红。晚膳都传在书房里了。”
那就是说,大约不过来了。淑妃搁下册子,探身望了望天色,说:“给我换大衣服。”
珠秾忙开了衣柜,翻出一件大红妆花云鹤绒长袄,一件豆青色剪绒獬豸披风,笑道:“娘娘又要去看皇上啦?”
淑妃瞧着她拿出来的衣裳,微微皱眉:“咱们去清宁宫,上午刚送回来那身月白的就好,太后可不喜欢大红大绿的。”
珠秾吐了吐舌头,赶忙去拿。这边玉稠端出了妆匣,替淑妃篦头发:“路上还滑着呢,何必急在这时去?”
“昨天清宁宫赏了那一盘子金银锞子下来,我就该去磕头的,只是皇上过来才耽搁住了。挨到今天才去谢恩,已是有些迟了呢。”清宁宫可不比坤宁宫,礼数上一点儿也怠慢不得。淑妃从匣子里拣了一根羊脂玉仙人满池娇挑心,插在金丝梁冠上。镜子的银光悠悠转转,映出一张雪白莹润的鹅蛋脸,正与白玉挑心遥相呼应,愈发显得清艳无俦。淑妃谢迤逦正是双十年华,韶光盛极。
淑妃把时辰算得很准,恰在徐太后午睡方醒时到了清宁宫门口,不料竟瞧见宫门口已经停了两架暖轿,心中微微诧异,便有清宁宫管事太监张纯过来低声说:“是杜娘娘和二哥儿在里面……”淑妃暗自舒了一口气,粲然一笑:“许久不见他们母子,这可真巧。想必母后也很高兴吧?”
张纯眯眼笑着点点头:“太后老娘娘今日心情大好。”
第一章初雪02
万安二十三年,忠靖王长女嫁庆王杨治为妃,翌年即传喜讯。彼时杜鸿波原是王妃的陪嫁侍女,于主母安胎时偶被临幸。于是世子杨檀出生后一年,杨治又得了一个庶子,起名杨樗。只是杜氏虽薄有几分姿色,才情却十分平庸。杨治对这母子不甚垂顾,登基后只给了个嫔位。直到前年,杜氏的生父在军中立下大功,皇帝才给她升了个贤妃。
除了自家的外甥女皇后和从小养大的淑妃,徐太后是不怎么搭理皇帝的三宫六院的。贤妃除按例定省之外,也不曾有过机会奉召入清宁宫伴驾,今日却是来得蹊跷。
淑妃入内,先拜过徐太后,又与贤妃行了平礼。太后果然心情甚好,正倚在罗汉榻上揉着一只雪白的狮子猫儿,待她们行礼完毕,便招淑妃坐在她榻边,牵了手细细打量一回。徐太后问了些日常起居的话,吃的什么补品,夜里可加餐,请了哪几个医婆照看等。看见玉稠和珠秾两个,又各自打赏了两个金锞子,叮嘱她们好生伺候:“有什么事